・基础教育研究・ 怀化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困境分析与对策思考术 曾洁玉 [摘 要 if-,It;农村基础教育面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培养目标单一,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素质有待 提高,学生辍学流失严重的困境。解决困境的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转变观念,改 革课程结构,改变评价尺度。 [关键词】基础教育;现状;对策 一、怀化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根本保证。然而农村学校只有一部分是师范院校毕业,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多数均为自学或函授文凭。还有一部分教师是民转公 在教育投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不 或村聘教师,整体上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 能说不大,但是,这些投入基本上都是用于解决教职 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很多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 工的工资,在学校改造、办公经费、教师培训、设备 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新课程,往往显得力 购置、组织活动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是空白,尽管“消 不从心。8所实验学校每年均有骨干教师外调。这些 赤减债”使怀化市农村学校摆脱了经济重压,但是, 空位靠那些新上岗的教师来填补,他们经过锻炼稍有 这些投入都是用于解决过去的部分欠债,要完全消除 成才后大多又会“飞走”。由于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 债务任重道远。就笔者调查的8所实验学校,有5所 稳定,专业水平降低,缺乏专业教师,特别是英语、 学校缺少阅览室、3所学校没有实验室和必要的教学 音体美、劳技和信息技术等教师奇缺。不稳定的教师 资料,有3所学校虽然有实验室,但仪器、药品缺乏, 队伍严重制约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没开实验课,4所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 (四)学生辍学流失严重 所学校虽有现代化教学媒体,但由于学校财力有限, 学校生源极不稳定,变动频繁且流失严重,流失 没有送教师去进修学习,因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 率远高于城市。究其原因:①农民携子女外出打工, 师不多。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工作多年的教师工 造成学生流失严重。②由于难以享受城市学生同等的 资只有一千元左右,月薪几百元的教师还为数不少, 教育资源,许多望子成龙的农村家长千方百计要把子 部分民办教师、临聘教师工资更加微薄。 女弄到城市学校就读,尤其是一些子女成绩拔尖而经 (二)培养目标单一 济条件稍好的农村家庭,家长宁愿出择校费也要让子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文化 女享受更好的教育。③校园活动缺失,学生对学习丧 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存在 失兴趣。④就业难。不少农村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前 “城市中心”取向,为农服务的自觉意识不强。农村教 景不再乐观,信心明显下降, “读书无用论”已在事 育只是城市教育的翻版,没有自己的乡土教材和校本 实上呈泛起之势。于是很多农村学生便主动退出了中 教材。为了追求考分和升学率,片面重视理科教学, 考、高考的竞争。以8所实验学校为例,中、小学的 忽视人文学科的教育;片面强调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 学生流动性大,特别是初中学生在不断减少。其中一 忽视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片面重视知识性教学,忽 所学校,全校3个年级的学生不到40人,初三仅有8 视了德育和实用技能的培养。这种不切实际的教育结 人,由于学生的减少,这些中小学的办学效率低,发 果是:毕业生不具备使用农业科技的语言和能力,难 展面临困难。 以满足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需求,大多数学生陷入 二、怀化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原因分析 “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在客 (一)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观上为“读书无用论”提供了佐证,挫伤了农民投资 相对落后的经济从根本上严重制约着怀化农村基 教育的积极性。 础教育的发展。学校经费紧缺,教育设施得不到改善,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校舍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和增加,学校环境得不到改造。 “振兴教育靠教师”,优良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最 而有些学校已建的图书室、实验室、语音室没有对学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O6CJJO75)的阶段 tgN-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曾洁玉,湖南省怀化市辰溪二q-教师,q-教高级,湖南师大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怀化 419500) . IN・哆‘ 血笳《;,场・ ●2010年第1 1期(管理研究)● 生开放,形同虚设,有70%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有的是学校没有配备, 有的是老师不会运用)。 (二)劣势文化背景 面对城市化趋势和农民工浪潮,农村常住人口剧 减,且常住人口多为留守儿童和老人,人是文化的主 体,没有了这个主体,发展基础教育就成了句空话。 文化建设更是雷声大,雨点小,极少数地方有文化活 动室,只有个别地方有活动中心,较大的乡镇才有书 店。优秀初中毕业生大量流失,进入省、市学校读书, 甚至有一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小 学一毕业,就去城市读书。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总体 水平不高。 (三)教材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农村学校基本上没有跳出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 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大批中、小学生 毕业后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需求。在以升学为目标的 思想指导下,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一样,采取相同的 教材、教法、进度,缺乏地方特色。多数农村学生辍 学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应试教育内容而自己退学。在 这种旧教育体制下,相当一部分学生既升不了学,又 得不到全面的发展。这使得基础教育在帮助人们脱贫 致富、奔小康方面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未能 ■ 得到人们的重视。 (四)经费投入不足,管理效率低下 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农村教师的基本 丁资发放问题比之前有较大改善,但尽管如此,由于 县域经济水平不尽相同,农村教师工资比城市教师工 资低一大截,另外30%的自筹津贴更是无法兑现。在 这种情形下,许多优秀教师、教育骨干纷纷跳槽,在 岗的教师也因微薄的收入而心灰意冷,无心从教。教 育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其自身缺少动力和活力,在日 益激烈的教育竞争下,其发展必然陷入闲境。 三、发展怀化农村基础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和发展教育是一对辩证关系,经济发展 水平提高_r,可以投入更多的财力兴办教育;发展教 育培养的人力资源,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作为经济条件较差的怀化农村地区,只有抓住机遇, 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 件,改进教学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实现城乡教师同 丁同酬,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要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各界人士关心、 支持和参与农村教育工作,形成社会各界共同促进农 村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把落实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变成全民的广泛共识及全社会的实际行动。 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内容,是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 保证,更是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强县的基本要求。政 府部门必须从战略的全局出发,关注农村学校基础教 育的发展,合理协调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加大对农 村学校教育的支持力度,要建立合理的教育扶持机制 和贫困学生受教育的保障制度。针对目前大部分农村 中小学办学效率低下的实际情况,行政部门要合理调 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率。 要促进地区之间基础教育发展的合理合作,鼓励城镇 的重点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的对口交流,积极带动农 村中小学的发展;鼓励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发 展教育事业。农村政府自身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 优秀教师来本地教书育人。同时,作为基础教育水平 较低的农村中小学要主动同外地先进学校开展交流与 合作,学习外地重点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经 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尽早走出困境。 (三)转变观念 要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要 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和教育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打破封 建迷信思想,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 起以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小康建 设的新思想、新观念;同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展 课题研究,为怀化农村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创造良好 的社会文化氛同。 (四)改革课程结构,改变评价尺度 课程结构必须依据怀化农村经济、社会、科技和 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向综合 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和艺术、 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要 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等诸方面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和质量 监控体系。实现农村学校的基础教育向现代素质教育 的转轨,使之走出单一知识传授为主的旧模式,在传 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 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适合本地发展所 需要的“乡土”人才,使基础教育在带领人们致富奔 小康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充分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I】杨红,程方平.关注农村教育发展,促进农村教育fEtvoq .http://219.234.174.136/rlzy/wendang/rd1.doe. 【2】张乐天.城乡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 策建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 (3):71—76. [责任编辑: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