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钱金波

钱金波

来源:筏尚旅游网


钱金波:

男,19年9月出生出生于浙江温州永嘉美丽的楠溪江畔。汉族,籍贯永嘉,本科学历,群众,1987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红蜻蜓企业及品牌创始人

红蜻蜓集团现任董事长。

高级经济师,十届浙江省代表,曾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奖章,素有“中国鞋文化第一人”、“文化商人”、“慈善企业家”等美誉。

1995年3月至1996年6月,任永嘉红蜻蜓鞋业公司总经理;1996年7月至1997年12月,任浙江红蜻蜓集团董事长兼总裁;1998年1月至今,任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成长经历:

钱金波的家在美丽的楠溪江畔,他是家里的老小。“当我穿着背带裤、系着红领巾的时候,拉着妈妈的手,望着星空告诉她,昨夜我梦见了一只红蜻蜓”,12岁那年,钱金波把自己内心世界以一首诗的形式献给了妈妈。带着这样一种童年情结和梦想,31岁开始自己创业的。尽管家境贫寒,但5个姐姐和1个哥哥对他都很宠爱。

小钱金波很喜欢唱鼓词和文学历史。为了能听一场鼓词,他总是能设法从妈妈那里央求到几分钱,然后甚至逃课去听。听过一段时间,钱金波居然能管别人借琴,自己弹唱起来。

“我想我真是无师自通”,钱金波说,那时他对鼓词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鼓词中有关故事的情节,无论是情感戏还是武打戏,他都能用很丰富的语言展开,家里来了客人,也总是能唱给他们听。

热爱鼓词的少年进入了初中,初一还是快班,但到了初二就是慢班了,钱金波笑称自己当年太淘气,“每次考试,物理、数学都是零分”。一次,老师为了教育其他学生讽刺地说道:像钱金波这样的同学顶多将来到生产队帮人记个工分。本来就对理科一点没兴趣,再加上老师的打击,钱金波干脆在中考前辍学了。

“其实鼓词对我现在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钱金波告诉记者,由于妈妈反对一个大男人把“弹唱”作为一生的事业,他最终放弃了鼓词。但鼓词使他对企业文化加深了理解,这也成为红蜻蜓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漆工学徒

要做就做到最美

姐夫中有学漆工的,17岁的钱金波就去学漆画。尽管姐夫是当地有名的漆工,但是每次干完活却都要请金波审核,这倒不是钱金波画得有多好,而是源于“柳毅传书”的故事。

姐夫给一人家的女儿嫁妆画画,画的内容就是那则动人的爱情故事“柳毅传书”中的某一个细节:龙女将一颗订情物交给了柳毅。钱金波总认为姐夫画的人物眼神不够含情脉脉。重画了数次的姐夫有点不耐烦,一句“就这样吧”就想收场,但钱金波坚持“不答应”。最终,作为的姐夫愣是被他拗了过来。

要做就做到自己认为最美的程度,这种执着的精神也使得钱金波创建红蜻蜓时,始终追求“以最美的形象向经销商、向消费者展示着自己的红蜻蜓”。

画漆画时间不长,钱金波又决定跟自己的另一个姐夫学木匠。18岁那年,钱金波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了武汉,一人闯天下的艰辛从此开始。初始做木匠,屁股压着木头,手不稳,一锤子下去,凿子一偏,正好戳到大腿上,尽管钱金波用手紧紧捂住伤口,鲜血仍然从手指缝中溢出。

不过,木匠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从温州出来的钱金波穿着总是很新潮,当地人都把钱金波称为“小木匠”。就是因为太时髦了,也曾引起当地老人的非议。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脚穿7厘米高的高跟皮鞋、穿着喇叭裤的钱金波和小老乡去看电影,一位拿着剪刀的老太太楞是追着钱金波要剪去那肥大的裤脚。

4年的木匠生活也让钱金波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木匠是拼个人体力的手艺活,光靠着体力的付出和个人力量,很难做强做大。家乡温州永嘉当时是皮鞋业生产的中心,有着皮

鞋生产的传统,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从事着与制鞋业相关的生意,于是钱金波也加入到全国各地推销温州皮鞋的大军中。经过8年的积累,钱金波带着120万元最终回到家乡创办了红蜻蜓。

红蜻蜓董事长钱金波的“五大”管理“新经”

新经一:管理好时间

管理者首先要管理时间,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不论这个人是年少还是年老,贫穷还是富有,有没有地位,是不是聪明。时间,可以说是上苍给我们的最公平的资源,时间,也是我们所能使用的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可是人们却很少谈到它。

一般来说,讲到管理,人们通常会认为“管人”和“管钱”是最重要的,总是认为如果有了足够的钱与足够的人,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说,人们普遍认为真正好的管理是用比较少的人和钱,做到别人要用比较多的人和钱才能做到的事情。

仔细看看我们周围的人,还有那些成功的人,为什么他们会比其他人做得好?通常原因并非是他们比别人聪明,或者比别人反应快。对于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对于时间的管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要花50%以上的精力管理好自己。只有管理自己的人,才能管理好别人,这是管理的秘诀!

新经二:管理好事情主次

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总会有主和次的事情。一般成功的管理者一定会把要事放在第一位,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而不是按照压力的轻缓程度来决定优先次序。

钱金波向记者说起了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讲过讲,讲的内容是:一群工人在丛林里清除矮灌木,他们是生产者,解决的是实际问题。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怎么做呢?他们会爬上最高的那棵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声嚷道:“不是这块丛林!”而忙碌的生产者常常会怎样回答呢?“别说了,我们正干得有声有色呢。”

所以,在我们身边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不论是个人或是企业,他们常常是盲目地在埋头砍灌木,没有意识到要砍的并非是那片丛林。

新经三:管理好自己的心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仅会用己之长,还会用人之长,并有着博大宽广的胸怀。在钱金波的人生信条中有一条,就是人性本善,他总是在寻找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正因为这样,他能够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快的拉近了,总是能找到很多得力人手来帮助自己创更大的事业。

新经四:管理好自己的心态

钱金波喜欢说一句话:一段距离的结束是另一端距离的开始。每一个目标都要集中精力去寻求接近,而当距离已经消失的时候,另一段新的距离开始了,又要开始新的一轮“在距离中寻求接近”。

通过十年努力,红蜻蜓已经进入全国民企500强、全国行业百强,销售额名列行业前茅。面对这样的成绩,钱金波开始深思:第二个十年该怎么的心态投入第二次创业?是安于现状,还是跨越前进。经过他的思考,自己做企业还要有“归零”心态。因为,昨天的

辉煌和荣誉都会过去,做出“归零”心态就是为了更好地向新一轮发展目标跨越,也就是自己常在嘴边说的:开始新的一段距离。

于是钱金波别出心裁地在十年庆典之际提出:归零\"跨越的主题。他提出不仅要求自己,每一个员工乃至整个企业都要有归零的心态,要放眼明天,争取更多的辉煌。

新经五:管理好自己的学习

创办红蜻蜓的12年间,钱金波的管理思路和品牌意识有了不断加强,思维方式和视野也不断开阔,这一切离不开学习的结果。1999年红蜻蜓开始在上海建厂,除了上海重要的经济地位外,更重要的是钱金波觉得上海的社交环境可以让自己思想更加开阔,可通过发现别人的优势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他进入复旦大学的培训班学习,加入企业家沙龙,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各种养分。在上海,他完成了自己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型,在他看来,学习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直到现在,他还在参加长江商学院完成了EMBA后,又在CEO班学习,以管理好自己的学习。

管理启示:

1. “我梦我思故我在”。这是我最大的感慨,一个人出生贫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屈服于现状。梦想正如蜻蜓点水般泛起一阵涟漪,有人将这稍纵即逝的微波深深地珍藏,等待着有一天迸发,带来一股强憾而振奋人心的新能量;而有些人却抹平了它,任它消逝。

2. 执着。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了,为什么还是会失败呢?我想正是由于缺少这种执着的精神。“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有了目标,那我们也应该勇敢地一如既往的追求!

3. 学习。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学习不仅能增添一个人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开阔一个人的思路。正如钱金波的管理新经里所言:“创办红蜻蜓的12年间,我的管理思路和品牌意识有了不断加强,思维方式和视野也不断开阔,这一切离不开学习的结果。”可见学习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4.内涵。“责任、爱心和奉献”已经成为钱金波的人生追求和红蜻蜓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企业成立13年来,对公益事业的捐赠达4000多万元。钱金波曾连续四次进入胡润“中国慈善企业家”排行榜百名榜单,并在2005年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首届“中华慈善奖”。 钱金波以爱心塑造企业风范,以文化体现品牌价值,以思想铸造企业精神,以创新赢得世人尊敬,带领红蜻蜓集团连续多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奇迹。他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新华社、人民日报、电视台等媒体均做了大量生动报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