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尊重孩子,学会沟通

尊重孩子,学会沟通

来源:筏尚旅游网


尊重孩子,学会沟通

中学教师 汪 慧

你和孩子经常聊天吗?我带着这个问题随机问了参加高一家长会的10位家长,其中有9位家长答案是一致的,很少聊天,就是聊天,他们之间谈话的主题无非是:今天你在课堂上表现怎么样、这次考试成绩如何、周末要按时去辅导班补课等等。联想到上半年北京一所中学对230多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调查,结果发现,有七成的学生不喜欢和家长聊天,有八成的家长感到自己和孩子存在距离和隔膜。

这次微型调查传递出一个信息,即如今的孩子与家长出现沟通危机,而这种沟通危机的出现,不赖孩子,主要还是家长造成的。一位高一女生告诉我,她很烦父母,他们事事都要管,当然最在意的是她的学习成绩,要是她在班级的排名有进步,他们就高兴的不得了,给她买好吃的补身体,要是排名落后了,家里的气氛就非常紧张和压抑,好象天塌下来似的。为了找到学习退步的原因,他们想了很多损招,如翻看书包、偷看日记,甚至找调查公司跟踪她的行踪……父母将这样的行为解释为对她成长的关心和负责,是在履行监护权,她却认为父母的做法是对她极大的不尊重,是侵权行为。我也知道,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考的不好我也很难过,但他们自认为高明的做法我真的很反感,有时候都到了憎恨的程度。这位女生愤愤地说。对此,家长们有不同的解释。他们普遍认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这样做可以从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利于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是对子女爱的体现。其实,这是家长缺乏少儿权利意识的体现。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还有的家长认为父母对孩子有监护权,无论行为怎样过激,都是对孩子的负责。家长要明白,对孩子的监护权不意味着剥夺未成年人的隐私权。这样做不仅违法,也会加重

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失去孩子的尊重。 凭心而论,那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父母处处为孩子着想,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但为什么到头来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为什么父母的爱心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呢?刚才提到的这位女同学的父母完全可以用聊天的形式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记住是与孩子谈话而不是训话,这是父母和孩子平等沟通的前提,如果父母总是板着面孔,孩子不是不愿谈,就是说假话。据我了解,在女同学所在的重点中学,学习压力是很大的。当父母的要求过强,以苛刻的外部行为做标准时,焦虑和压力会迫使孩子产生叛逆或强迫行为。而学习压力大,恰恰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试教育使学生的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加上父母的期望值过高(那些具有理想主义且要求甚高的父母,常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完美理想的机器,使孩子承受大量重负,抹杀了孩子的快乐,使孩子过着一种规律而乏味的秩序化生活),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一些中学生表现为厌学。目前中学生中不仅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部分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为此,我们这些当父母的是否该反省一下:过去我们关心的方法是否妥当?我们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1、 尊重孩子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年龄大小的,也不管孩子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家长都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因为孩子渴望被尊重,尤其是被自己父母尊重。从小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肯定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原动力。请家长们务必牢记,当与孩子出现暂时冲突时,切不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乱骂一气而伤害孩子。如果做家长的只在孩子有成绩时尊重他,出现问题了就任意贬低,责备,这样不但无法赢得孩子的爱戴,甚至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讨厌父母。有些孩子确实在做不利于成长的事情,父母采取必要的措施也能理解,但如果依靠一味地指责或偷看日记、翻书包作为了解的途径,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不尊重。父母要与子女很好地沟通,最

重要的是平视孩子。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成长模式强加给孩子。如果家长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多交谈,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就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给予有效的指点和教育,自然也会得到孩子的友谊与尊重。其实父母也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如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能等问题出现了,家长才后悔莫及。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一样。但尊重、信任和理解永远是家长和孩子实现友好沟通的桥梁与保证。 2、学会与孩子沟通

有的家长会说,我也想做孩子的朋友,也打算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可不知道从何下手。我想是否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平等是沟通的前提。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提供信赖、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孩子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要让孩子充分地表达。 (2)兴趣是沟通的支柱。沟通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善于敏锐地抓住时机,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同时,用恰当的语言热情地鼓励他们谈话,并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只有让他们感到喜悦和自信,才能使沟通更深入。

(3)理解是沟通的必然结果。除了用语言与孩子沟通,我们还可以用非语言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对他们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家长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认真倾听的态度等,远比语言更容易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关心、爱护和肯定。 3、给予孩子空间

对处于青春期的子女,父母在努力学习与他们沟通的技巧时,还要善于营造平等自由宽容的交流气氛。很多父母不允许孩子有隐私权,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少儿在发现内在的自我后,喜欢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进行心灵对话,这是他们成长中人格独立的体现。父母对孩子的隐私进行消极性的怀

疑,是对儿童成长规律的不尊重和怀疑。一个人只有当他的公民权得到了尊重,他才会尊重公共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习俗,学会尊重他人。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去年,北京四中网校的家长和学校对2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什么样的母亲让孩子不满,其中有七成多学生回答:不喜欢经常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和抽屉的妈妈。

父母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惟有这样,才能理解和欣赏孩子的成长,才能在平等、双向的关系中,伴随孩子一起跨入人生的新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