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来源:筏尚旅游网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C语言模拟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1.引言

当前, 考试类型不断增加, 考试要求也不断提高, 然而常规的考试, 出题、打印试卷、组织考试、判卷、试卷分析等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完成, 想随时组织一次考试很困难。传统考试已经落后于信息时代对现代教学的各方面要求。为此, 在高校内部实行网络考试势在必行.网络考试系统可以在一次上机课由任课老师在一名机房管理员的协助下完成传统考试的所有工作。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 为在网上举行考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了将教师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必须研制科学合理的试题库管理系统.国内教育界已经意识到网络考试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已着手进行网络考试系统的研究。

软件名称:C语言模拟考试系统 软件开发者:XXX XXX XX 软件用户:教师、学生 运行环境:windows

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1)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把软件开发工作和题库建设工作分离开来,使各专业教师可以应用本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可以不断地建立新的考试科目库,不断地更新和扩充题库,有效地制定系统的时效性,题目的合理性,考试的科学性.

2)使用方便灵活,教师即可利用本系统开发新的科目题库,又可直接输入单份成套试卷,供学生考试。 3)真实地模拟教师的出题习惯,当题库建立好后,教师可根据需要设置试卷的题型结构、题数及分数的分配情况。教师可随意设定从某个题型库中随机抽取某类试题若干道。

4)灵活的考试形式,教师或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所有学生考同一份试题或是每人考一份难易级别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相同但内容各不相同的试题。考试题目随机化可以做到每个人抽取的题目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人在不同时间考试试卷都不一样。

5)可限时考试,教师可根据试题的情况,设置考试时间,一旦学生启动考试系统,系统进入倒计时,当教师设定的考试时间一到,系统便强制学生退出考试,并自动保存做答结果。如果考生提前完成答卷,也可主动结束考试,并自动将试卷存档。

6) 管理员用户可对参加考试的考生进行实时监控,并有权取消某学生的考试.

7)用户权限分等级,教师用户须凭密码进入系统,方有权启动其具有权限的各科目的题库管理、试卷管理和成绩管理等子系统,使用有关功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试题的保密性。管理员用户可产生、修改教师用户,并对教师用户授权。学生用户只能使用本系统的考试和成绩查询功能。

8)试卷查询管理功能,教师或学生生成的试卷可保存,也可随时清除。

9)成绩查询管理功能,教师可随时按多种查询条件如姓名、学号、等查询学生成绩。 10)支持多用户操作,可使多个学生同时参加考试. 11)支持远程考试,可以利用网络采用分布式考试。

2。2目标

1)减少人力与设备费用,如所需纸张、印刷机器消耗等。 2)提高改卷速度。

3)提高批卷精度,使之更有公正性。

4)方便管理信息,只需一台计算机便可存放所有试卷,大大的方便查阅以及修改。 5)减少所需的监考人员,一个科目考试只需一位任课老师以及一位管理人员。

6)非一次性可循环使用,只需更改试卷内容便可循环使用,更避免了大量所需纸张的消耗,更为环保.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1)由于该考试系统为软件模式,另外,无纸化代替现有的传统纸类考试模式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该系统运行寿命估计能到计算机的淘汰。

2)经费、投资方面,由于该系统开发成本低,所需资源少,可由本开发组自行负责。 3)本系统不会触犯相关法律和政策方面。

4)本系统的服务器端需要运行在装有IIS组件的Win2000、WinXP 或更高版本,或PWS 的WIN98 上,客户端只要能支持WEB 即可.

5)高校因各种计算机课程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 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计算机, 而且都实现了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网络化,这些都给该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

6)该系统投入使用的最晚时间为本学期末。

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师生在无纸化考试与传统考试模型之间的选择调查分析。 2)系统初步模型功能的满意度调查。 3)师生的意见采纳分析.

2。5评价尺度

1)开发费用。

2)系统功能的齐全程度. 3)开发时间期限。

4)使用者的掌握该系统的最低能力需求。 5)使用者使用该系统的难易程度。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 处理流程图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2) 数据流程图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3.2工作负荷

由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图可以看出,几乎每一部分都必须花费人力去处理.考务人员担任着巨大的工作负荷并且花费大量的时间批阅统计,此外,在打印试卷时还花费了大量的耗材,全都属于一次性类材,不可循环使用.

3。3局限性

1)不及时性.高校内考试必须在学校固定时间内进行.不能一次性完成所有的工作。考试过程中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反馈周期长、反馈能力弱、资源浪费等。而且试卷分析还得依靠电脑,花费精力进行录入工作.

2)浪费资源.大量物力和人力的投入,需经过印制、收发试卷等过程,对于无论客观题目的判卷还是主观试题的判分,都需人工完成,没有一劳永逸的试题库。

3)存在不公正性。在整个判卷过程中对于所有考试工作人员来说,“考生信息\"是可见的,这就避免了判卷过程中人为作弊的可能.

4)不可移植性。纸质并不像计算机文件及网络程序所具备的强大可移植性,各个大学相同专业不可以像考试系统那样合作起来,建立试题库。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4.所建议的系统

4.1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所建议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软件,使用c#语言开发而成.使用SQL2000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大大减少项目开支。运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缓解了系统中数据库的压力瓶颈,提高了对数据库操作的性能。并且c#语言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任何代码都是封装在类中,所以个类的重用性较好。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充性,用户界面可以灵活变化。

4.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处理流程图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2)数据流程图

4.3改进之处

1)本系统可以规定时间内实现在线答题,而现有传统的考试模式存在少许的时间误差。2)维护用户数据及试卷内容不需要人工输入和打印。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3)评分将由计算机自动评分(主观题目由人工评分),分数计算、统计、分析以及排名等都由系统自动进行.

4)真正实现了无纸考试。

4.4影响

4。4.1对设备的影响

PC机要求奔腾或赛扬以上,硬盘剩余空间大于200M,内存64M. 4。4.2对软件的影响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4。4.3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考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基本电脑知识,考生也如此。

4.4。4对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

Window XP + SQL Server2000 + C# 中运行

4.4。5对开发的影响

1)为了支持所建议系统的开发,用户即教师以及学生应及时反馈该系统测试时的不足之处。 2)教务人员需提供所需的题型以及资料,方便建立一个全面、相应的数据库。 3)学校需提供至少一间机房给予开发组进行开发和测验。

4。4.6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机房设备必须足够考生同时在线考试。

4.4.7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1)设计方面经费,该软件为小型的考试模拟系统,基本上可由本开发组自行负责

2)维护方面,由于本开发组引用了较为普遍的C#面向对象开发语言,只要具备了一定开发知识的人员,都可自行维护,无需负担额外的经费开支。

4。5局限性

1)电脑的故障。不能排除考试过程中电脑突发性的故障,以至使用者不得不中止答题,更换电脑重新答题。

2)电源的供给。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缘故致使电源无法供给考试所需能源.

3)病毒、木马等对软件的破环。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过只要机房人员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一般可以避免。

4)黑客的入侵。不法分子利用不正当手段入侵软件数据库,肆意篡改数据库内容.

(完整word版)考试系统可行性报告

4。6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由于本系统为一个并不大型的学生考试系统,所耗费的资源非常的小,学校的电脑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能够满足条件,另外,本开发组具备了相应的开发技术要求,在本学期末,必定能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

5.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5。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本系统不涉及在社会上或政治上引起侵权、破坏或其他责任问题。设计本系统的一切活动都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以内。系统开发和运行与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存在任何冲突和抵触之处

5。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在线考试模拟系统”是针对学校要对学生考核的需求进行开发的一个系统。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纸质的考试不仅物质成本高,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此外,纸质的考试不够灵活,使得考试变得不够人性化。

6.结论

经由以上分析,该考试模拟系统投资小、风险低、利润好,省去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工作量大、效率低、反馈周期长、反馈能力弱、资源浪费等缺陷。具有公正性、安全性、准确性、灵活性、及时性、方便性等特点,十分实用.另外,无论从设备的保障程度、技术方面的支持和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维护方面来讲,普通学校都能满足要求,充分说明了开发该系统是可行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