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总结发言

总结发言

来源:筏尚旅游网


曲径幽深路难行,收拾山河待从头

李晓娟

上学期是忙碌的一学期,开学之初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预想,也没有料到会有那么多的教学之外的事务,在学期中是什么任务来了备战什么任务,上面要求干啥自己就干啥。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对自己做的事进行反思,是收获了还是失去了,是充实还是做了无用功,教学水平是有所提高还是停滞不前。

这次借这个机会对上个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反思。一次组内公开课,一次高效课堂汇报课,三次跟踪课,还有三次为高效课堂汇报课准备的实验课。上公开课的次数等于前几年的总和。压力很大,做了很多的准备。总的说来,有收获,有困惑。

(一) 收获。

1、 上公开课备教材和备学生同等重要。以上高效课堂汇报课为例,几次讲课设计思路是一样的,但是在不同班级有不同的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差异很大,可见再怎么好的初始设计只能算是一个指导思想,每次进不同的班级前都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时间、难度、方式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学有所获。

2、 重内容,轻花哨的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以前的公开课会在课件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路、内容与方式方法。只要以一个比较大方、清晰的形式呈现出来即可。再比如学生的讨论,自学、同桌互助、小组讨论是不同的形式,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实效。

3、 重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几次的公开课,几次的评课,都越来越明显地强调重视这一点,学生的学,讨论,练,都被前所未有的重视。

4、 越来越明白当堂练习检测的重要性。学就要有所获,每节课的内容不用铺得太开,不用挖得太深,只要让学生通过半个小时左右的学习,十分钟左右的当堂检测能直接收获到一些知识就可以。

(二) 困惑。

1、 语文味与工具性的矛盾。语文课强调语文味,教研员也多次以不同形式强调过这个问题,语文不只是考试中一门重要的工具课,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道德培养,精神塑造的重要任务。以前我总认为语文味是靠老师传达的,是靠老师的知语文识素养与能力表现出来的,那在重视学生学习的现在,怎么能在学生参与的情况下体现呢。语文的读能较好地体现语文味,但学生参与的学与练怎么体现呢?

2、 分层教学的困惑。分层教学一直是强调的重点,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尤其是针对咱们的学生现状,这又是一个难点。在日常教学中,面面俱到难度大,不易操作,会影响教学进度。关注差生更会影响进度。只关注优等生只会让差生更差。在公开课中,老师倾向于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好好参与,能回答问题,能做对堂清题,以此展现出好的一面,但几次的评课又可以看出,老师们很重视讲课教师在课上对差生的关注,差生在学习讨论堂清时的表现,以此来判断这节公开课的实际课堂效果。因此无论是日常教学与公开课,这好像都成了一个在我看来难以解决的悖论。

3、 课堂讨论怎样落到实处,怎样检测讨论成果。讨论现在成了学生“学”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桌讨论也好,小组讨论也好,是否全员参与很难有一个指标来衡量,因为目前

的检测方式还是讨论后让部分学生起来回答讨论结果。这就难以避免的出现有些学生只听不参与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把讨论时间当成轻松一刻,可以自由自在说话。很难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4、 公开课时怎么巧妙的处理教师的全面素质的展现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日常的教学这个问题可能会随意一些,公开课时这个问题变得很敏感了,听课教师既要求看到讲课教师的知识素养:读的能力,讲时深入浅出的水平,解答释疑的巧妙与通俗易懂,对学生的恰当引导,对学生回答的准确评价,又要求看到课堂的实际效果,学生练时的表现,堂清时的成绩。这一盘综合性的大餐很难做,众口又难调。这点稍多,那点就显少。这点注意了,那点就易被忽视,通过每次讲课后的评课,都能得出一个结论:教学是真真实实的遗憾的艺术。

这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以这几次的公开课为代表, 让我明白我还没有真正从原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转换过来,现在还处于两种教学模式的纠缠、撕扯、博弈阶段,每听别人的一次公开课,不管是校内的,还是市里的,都觉得在某些方面别人怎么能想到自己怎么想不到,在某些方面别人能做到自己怎么做不到。越教越觉得茫然甚至是精神上的纠结。我想,根据我现有的条件,这样的路可能还得走很长的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