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崖壁上的敦煌”——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崖壁上的敦煌”——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来源:筏尚旅游网
“崖壁上的越唱\"丘肛花山岩画文H:農观在中国西南边陲,流淌着一条古老的河流——左江。它的沿岸 分布着壮族先民留下的千古神秘图腾一一花山岩画。这些岩画被绘

制在临江转弯处的山体崖壁上,与其所依存的山林、河流、台地,共 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花山岩画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

内外罕见,被誉为“崖壁上的敦煌”,吸引着全世界探索的目光。2016 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花lLi岩画是迄今发现的亚洲东南部规模最大的岩画群。它们集

中分布在196公里的左江两岸,共包括38个岩画点。其中,宁明花山 岩画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 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宁明花山岩画的整个崖壁面向江边倾斜,形成一个巨大的岩

厦。当我们近距离观察时,就会发现崖壁上数目庞大的赤红色的“蹲 式人形”。这些人形分正身和侧身两种,正身人形高大,最高的有3.58

米。它们腰间横佩长刀或长剑,身旁有狗和铜鼓的图像,四周或左右

两侧有众多形体相对矮小的侧身人。无论是正身还是侧身,它们都

双手上举,双腿叉开呈下蹲状,似乎在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走进文化遗存御硼“红人”的伟犬作冒[千百年过去了,花山岩画上的那些红色人形一直 是人们心中的“魅影”,那么,到底是谁在如此陡峭的

崖壁上留下这些神秘“红人”呢?专家考证,花山岩画 的作者应该是壮侗语族的先民——骆越族。公元前5

世纪,生活在左江两岸的骆越人进入铜器时代,花山

岩画也在这一时期产生,见证了这一族群当时的社会 面貌。羊角钮钟、环首刀、短剑,这些当地骆越人进入 铜器时代的标志性器物,在岩画中得到了大量的展现。那么,骆越人作岩画究竟想表达什么呢?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

确切的定论。也许是为了祈求河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也许是为了缅 怀死者或者迎接新生。不管如何,骆越人的创作早已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如今中国西南地区很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体育运动、文化艺

术,都与花111岩画有着紧密的联系。70千古东解的绘画之谴“鬼斧神工输技巧,风吹雨打犹鲜妍”一一这是古人对花山岩画 的感叹,也提出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两个疑问。左江花山岩画距 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年代的风

吹日晒雨淋,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 作画的?对花山岩画来说,高山崖壁是天然的画板,也是展示岩画的巨 大橱窗,然而那些裸露在悬崖峭壁上的岩画,最高处距地面有40米, 如今,考古学家想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对崖壁画进行准确的拍照

和完整的临摹仍感到一筹莫展,古代壮族先民在崖上作画的艰险就

可想而知了。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陈加芹/摘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