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类比推理思维”教学案例
桥头镇中心小学 李旋肖
1.案例主题:本案例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捕捉信息、分析问题并通过类比推理和数数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简单情形逐渐推理出复杂情形的答案。从而总结出解决相似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同一种法法去解决。本案例主要体现“类比推理思维”的培养。
2.内涵阐述:在我国小学教学方法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就是类比推理,这个方法由于其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很经常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推理”作为一种逻辑方法,它是学生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见解,归纳总结解决同一类型问题的方法。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渗透运用类比推理,让学生通过生活的经验以及已经掌握的知识规律,对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总结出解题的方法。
3.案例描述: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个星期有几天?(学生可能会说出5天、7天等答案,此时,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答案,明确一个星期有7天。)
师:星期一后面是星期几?(一天一天接着问,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一个星期7天的顺序,位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尤其是星期日的后面是星期几,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因为有的
孩子会接着数数的顺序星期日的后面是星期八,毕竟一年级的孩子生活常识少。)
二、新授。
1.出示题1:今天是星期一,1天后是星期几?
星期一 → 星期二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能推理出一天后是星期二,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个箭头就表示推迟1天,以此类推。)
2.出示题2:今天是星期三,1天后是星期几?
星期三 → 星期四
(第2题,把星期一改为星期三,让学生体会题目是有相似性的,相似性的题目,可以用同一方法来解决,体现类比推理的特点。)
3.出示题3:今天是星期三,3天后是星期几?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第3题,把前面两题的1天后改为3天后,增加了难度,学生对一个箭头表示推迟1天,加深了认识。)
4.出示题4:今天是星期六,3天后是星期几?
星期六 → 星期日 → 星期一 →星期二
(第4题,“今天是星期六”,进一步加深难度,因为一年级小朋友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可能有的孩子会认为,星期六后面是星期七、星期八……,此时要注意纠正这种情况。)
5.出示书本第5题:今天是星期一,因为有雨,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第5题,经过前面4道题目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这种简单的推理,主要是要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数箭头。)
4.案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把学生的生活事件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解决问题。”在本题型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找出解决相似题目的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教学书本第80页第5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对于抽象的问题很难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直观,利用日常生活的经验,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数数知识进行学习。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引导学生有层次地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进行推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学生这一认识特点,先进行模仿性学习,再进
行提高性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不迷恋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中注重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说明问题的实质,使本质的东西更全面、更突出地显露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