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口工巴ALLA目口口AT口口Y B巴工ENC二二EB 医学检验 巴H工NA HEAL TH工N口U暑T口Y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马淑兰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宁夏银川I 7500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l例,对照在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早期心 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睡眠指标及焦虑、抑郁白评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显著低于对照 组.睡眠维持率及睡眠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干 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系 统的早期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理干预;睡眠;情绪;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2)09(b)一0080—02 独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督促家属监督患者复查与治疗,帮助 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以温的语言、友善的态 度安慰关怀患者,消除其消极悲观情绪。指导患者参加适当的丰十 会活动,以迅速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向患者讲诉睡眠的相关 知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催眠药物.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睡眠习惯, 提高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室因长期容量负荷 过重、压力过大,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维持不了有效的心输出 量,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El益 加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有学者对50多家医 院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占同期心 血管疾病的40%,患者因心衰住院比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 20%I-I。为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51例老年慢性心力 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系统化的早期心理护理干 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①评价患者情绪: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I 、Zung抑郁自评 价患者睡眠质量:护士目测患者睡眠,评价患者睡眠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量表(SDS)I I,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②评 选择2011年2月一20l2年6月期间,该院心内科收治的 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检验,所有数据 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02例,男57例,女45例,年龄64~85 经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视为差异有统 岁,患者心功能Ⅱ一Ⅳ级,排除恶性肿瘤安装、精神病史、脑损伤及 计学意义。 脑部疾病、意识听力言语障碍及全身系统性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维 持率及睡眠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 组(P<0.05)。 将102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l 例,对照在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老年患者在常规护 理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早期心理f预,观察两组患者睡眠指标 2.1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估 及焦虑、抑郁A评量表评分差异。具体全面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措 施为:①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患者入院后.医 护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护理人员认真对老年患者进行入院健 通过夜班护士观察患者睡眠觉醒时间及觉醒次数.比较两组 睡眠效率.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 较仁 ) 康指导,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使患者熟悉医疗环境。耐心解答患 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疑惑及提问,以科学的角度分析患者疾病,让 患者了解到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及可行性。通过适当、有效的方法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向患者表达关怀及爱意,以缓解老年 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②针对不同患者、不同专 题内容定期实施健康教育:老年心衰患者病史多较长,迁延不愈、 反复发作,多数患者存在焦虑不安和紧张情绪,睡眠质量差。我们 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预防措 施及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治疗 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估 的依从性,消除紧张不安情绪,改善睡眠。我们针对每一患者的实 2.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启发、鼓励患者翻阅预防心 注:与对照组十预前、后比较 <0.05,与同组十预前比较 P(0.05 采用SAS、SDS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焦 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干 衰、促进康复的有关书籍,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避免不良情绪刺 虑、家属积极与患者沟通与交流,给患者强大的心理支持.减少其孤 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体得分情况见表2。 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 激,改善患者睡眠不良状况。③提高家庭与社会的支持:鼓励患者 预前比较差异显著(80 中国卫生产业 HEOICALLA ̄OOATOOY SCIENCES医学检验J H工NA EAL TH工NDU日T口Y 表2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比较 ±s) 量 。我们对51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全面系统性的早期心理 干预措施.与5l例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及焦虑、抑 郁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显著 低于对照组,睡眠维持率及睡眠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 预后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 <0.05,与同组干预前比较 <0.05。 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全面系统的早期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 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f参考文献】 [1]蒋云,闷铃雅.对老年心衰患者实施早期 fl,理护理体会Ⅲ.西南军医, 3讨论 人在焦虑、悲伤、忧愁、痛苦、惊恐等情绪刺激下,会发生一系 列生理性变化,若此类不良情绪长期持续,生理性不良刺激会引 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2010,12(5):988. 等疾病发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噪音、住院睡眠环境改变、 [2]郭念锋.心理咨询 ili[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4—198. 及年龄等影响,加上对疾病担忧、焦虑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睡眠 [3】李莉,李瑞杰,宋丽芬,等.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 质量会严重下降13J。 生活质量的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4):315—323. 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早期心理护理,可促进 [4]郑晓风.早期心理护理十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l378—1379. (收稿13期:2012—07—04) (上接第79页) 3.3用药时机 现本院抗菌药物的平均用药天数由2.61d下降到1.11d,且专项整 用药时机的选择极为关键,对于I类切口手术者.应在术前 治后抗菌药物仅在术前用药一次术后未用的比例由整治前2.6% 0.5—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 上升到44.4% 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术前未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管理需要医务科、药剂科、检验科及各 用而术后才用抗菌药物会导致错过最佳用药时机,不能充分发挥 临床科室的协作,医院应加强管理,对医生进行相关规定的针对 预防用药的作用 。调查显示本院专项整治前后腹股沟疝气手术 性培训,制定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规范.将合理应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较规范,均在术前O.5~2h。 用抗菌药物作为医疗质量考评内容,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3.4预防用药疗程 更加合理、规范。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 【参考文献] 后4 h,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北京,2004:3. 术时间较短(<2 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手术后继续长 【2J谢明水,晏文强,熊建华,等.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Ⅱ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l8(6):874—876. 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前一次用足药量相比,并不能进一步降 [3]魏小娟,林金贵,石炳光.手外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 低手术后感染发生率。相反,术后延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但不 用情况分析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l,2lf22):4788—4790. 能有效预防感染,还易导致耐药菌产生及不良反应发生。调查发 (收稿13期:2012—08一l6) ·编读往来· 常见中药名称不规范或易错写法 (括号内为错误或不规范写法) 白及(自芨) 黄连(黄莲) 穿心莲(穿心连) 半边莲(半边连) 马尾连(马尾莲) 斑蝥(斑蟊) 板蓝 根(板兰根) 番泻叶(蕃泻叶) 覆盆子(复盆子) 龟甲(龟板、龟版) 胡芦巴(葫芦巴) 硫黄(硫磺) 曼陀罗(蔓陀罗) 洋地黄(毛地黄) 蕲艾(祁艾) 千年健(千年见) 沙苑子(沙菀子) 山慈菇(山茨菇) 香薷(香茹) 旋覆花(旋复花) 金银花(银花) 玄参(元参) 延胡索(元胡索) 紫菀(紫苑) 中国卫生产业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