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财会 通认.2015年第30期 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米雯静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任海云 摘要:本文从市场力量的视角出发,探讨技术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市场份额的提升对企业财务绩 效的影响,并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2008—2012年310组样本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Soble检 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市场份额在两者之 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中介效应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逐渐重视 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突出表现为技术创新投入普遍较低。产业组织理论认为, 市场集中度对企业绩效存在积极地影响,市场占有率即市 场份额多用来作为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而我国企业大 多利润率偏低,市场占有率不高。把研发投入与市场占有 率放在一起考虑,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从长 远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不只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 泉,也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技术创新行为对市场份额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到财务 绩效的相关研究还没有被引起重视。基于上述观点,本文 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中引人 中介变量市场份额,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技术创新对企 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 技术创新投入是一项长 期行为过程,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或今后几期的财务绩 效。企业在充分资金保证的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在市场上 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从而创造更多的超额利润;技术人 员是进行创新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创新成功与否的关 键。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了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盈利 空间其中的一个途就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虽然短期内 的技术创新投入会增加企业成本,同时考虑到企业研发周 期长短以及市场环境动荡性的影响,较短的时期内企业的 收益不会全部补偿,但是通过创新投入能够推进企业的技 术进步,由此累积的技术经验可以指导企业生产实践,从 ・而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由技术性革命生产的新产品 可以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进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远远 超过技术创新投入的成本。王凤洲和宋洁(2012)研究显示 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绩 效指标均呈正向相关。赵喜仓、吴军香(2o13)研究发现行业 间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不相同,电子业、医药生 物业、机械设备业的R&D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线性正相 关,而对于信息技术业不存在线性关系。冯文娜(2OLO)研 究发现,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分别与企 业盈利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王烨(2009)研究得出研发 人员投入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Hu和 Jefferson(2005)发现研发费用投入对企业绩效的贡献是显 著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的作用越来越小。由此提 出假设: H1:技术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二)技术创新与市场份额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投入 可以获得不同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企业的技术工艺研 发投入增加,可以引起技术生产本质变化,从而提高企业 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企业拥有成本领先的优 势,以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产品研发投入的增加, 能够让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质量特征差异,开拓新 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研发成功为企业 带来的利润远远高于竞争者,专利更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垄 断利润。Gilbert&Newbery(1982)认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投 入获取更多的专利,通过专利带来的新技术将竞争者排除 在外,进而抢占市场份额,巩固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O Hamberg(1964)技术创新活动存在滞后效应的同时也具有 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因技术创新一旦研发成功,企业的 市场价值和市场范围呈正相关,企业通常具有很大的市场 占有率。刘晓丽(2013)认为企业通过创新确立自身核心竞 争力,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从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韩鑫(2011)利用医药生物行业 上市公司连续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通过加大研发费 用投入,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与市场 占有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人员的投入对市场占有 率存在积极的影响。由此提出假设: H2:技术创新对创新产品市场份额存在正向影响 (三)市场份额与企业绩效 市场份额直接反映消费 者对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满意程度,体现了企业的 商品在市场上地位。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反映了企 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市场行为的效果。市场占有率越 高,说明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企业产品在市 场上的占有率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垄 断,而这种垄断既可以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与其他企业保持 相对的竞争优势。一方面,高市场份额意味者带来高额利 润:对于市场领导者所经营的工厂规模较大,享有成本上 的规模优势,成本经验曲线下降较快,所以单位成本随着 105 米雯静任海云: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降低;另一方面企业提供高品质的高 价格产品,并且价格的升高超过高质量所带来的额外成 本,Smirlock(1985)实证分析发现美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与 利润正相关。杜向颖(2012)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得出市场占 有率对于企业绩效有积极的作用。寇宗来(2013)研究发现 果,信息使用者通过每股收益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 力,还可以比较不同会计期间了解该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 趋势,预测企业的成长潜力。每股收益是上市企业的市场 表现,也是衡量上市企业业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3)中间 变量。学术界一般采用3种方法衡量市场占有率:全部市场 市场占有率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在市场定价中的地位,市场 份额越高,企业就具有更多的谈判定价话语权,而这种话 占有率、可达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本文采用第三 种方法,从2008—2012制造业的样本数据中,选择产品销售 语权能够为企业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由此提出假设: I-t3:市场份额与企业财务绩效正相关 (四)市场份额的中介作用 创新产品对于企业创新 成功与否和企业最终获得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作用,企业 产品的市场份额可以用来衡量创新产品产出,对于以市场 份额为重心的战略理论不少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作为管理 者衡量市场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市场占有率体现了企 业近期市场方面的经营成果,起到了企业发展规划的风向 标的作用。Nelson(2005)研究发现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企 业必须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用新的工艺产品或者技术替代 旧产品,相对于竞争者提早开始新一轮生命周期,才能获 取竞争优势,使得企业长久不衰巩固其核心竞争力。程宏 伟(2006)对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研究结论显示研发投入 与主营业务利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张静中 (2007)研究发现差异化战略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重要 意义,企业只有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差异化产品,才能 赢得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目前很少有文献将技术创 新投入和市场占有率联系起来对企业绩效进行研究,大多 是分别研究它们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因此,在针对技术 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研究中有必要将市场占有率作为 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来探讨技术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新 途径。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市场份额在技术创新和财务 绩效之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提出假设: H4:市场份额在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 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选取的是2008— 2012连续五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去除 那些业绩过差的企业、研发费用为零、财务信息披露不足 和有异常的企业,筛选出最终研究的样本共3l0个样本数 据。数据来源于ccer数据库,及巨潮资讯网对沪市主板和深 市主板公布的相关公告。本文使用Excel、SPSS20.0等分析软 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变量定义(1)解释变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主 要包括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等。因此本文选取研发费 用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作为的自变量考核指标。 (2)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每股收益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 指标,每股收益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 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反映企业投资风险和经营成 106 额最高的企业作为相对领导者,来计算企业的相对市场占 有率。(4)控制变量。上市公司企业绩效和市场份额最重要 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企业规模,所以本文将企业规模作为控 制变量,并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计量。为了使控制变量中 包含有他生产要素,本文将固定资产总额作为分析的一个 控制变量指标。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变量指标 变量符号 公式说明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 RD 研发经费投入/营业收入 技术人员投入强度 mS 技术人员,总员工数 市场份额 MS 产品销售额/领导者销售额 企业规模 SE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固定资产总额 SN 固定资产净额+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 每股收益 EPS 本年净收益/普通股份总数 (三)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技术创新投 人与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投入通过市场份额的中介传导 效应。最传统的检验中介变量的方法是由Baron等人提出的 回归方法,主要应用了依次检验和Sobel检验,用以下三个 回归方程简单描述加入中介变量之后各个变量问的关系。 Y=B l+仅1Xl+仅2X2++8 1 (1) M=B 2+b1Xl+b2x2++£2 (2) Y=B 3+仅’1Xl+仅’2X2++cM+£3 (3) 本文拟构建的模型如下所示: Y= 1X1+ zX2--1 3SE+Ot4sN+£1 (4) MS= lXl+p 2x2+B 3SE+p 4SN+8 2 (5) Y= lX1+ 2X2++11MS+ 3SE+ 4SN+8 3 (6) 如方程所示,当考虑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时,如果技术创新投入通过市场占有率来影响企业绩效, 则称市场占有率为中介变量,如果显著,说明市场占有率 中介效应显著。结合相关研究本文的检验步骤包括:(1)技 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回归,以检验技术创新投入与企 业绩效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如果显著则进行下一步,如 果不显著则停止检验;(2)做中介变量市场占有率对企业 绩效的回归,检验市场占有率与企业绩效的回归系数是否 显著;(3)若将中介变量市场占有率放人第一个回归方程 一后检验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回归系数是否还显 著,若仍显著并系数下降则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若不 显著说明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根据本文研究样本的选取原则,共 财佘通孔2015年第30期 有62家上市企业符合本文要求,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制造 表3 技术创新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的Pearson相关关系分析 业上市企业连续5年间研发投入的绝对数额差异较大,企 每股收益 市场占有率 研发密度 技术人员投入 企业规模 固定资产总鬻 每股收益 Pearson相关性 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的最大值为0.166,是最小值的62.78 显著性(双侧) 倍,最小值仅为0.0026,所选310个样本均值为O.849%,远远 市场占有率 Pearson相关性 0.290} 显著性(双侧) 0.0o0 低于国际公认的企业处于2%左右标准才能得以生存,而高 斫发投入强度 Pearson相关性 D.150'* 0.052 于5%才具有竞争力。近些年国内大中型企业逐渐认识到研 显著性(双侧) 0.008 0.357 0.000 技术人员投人 Pearson相关性 1.202'* 0.138' 0.073 发投入的重要性,并相应加大了投资力度,但从宏观的角 显著性(双侧) 0.0o0 0.015 0.203 度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仍然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规模 eParson相关性 1.323'* 0.678** .O.045 D.02l 显著性(双侧) D.0o0 0.O00 0.435 D0.7t0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上市公司对技术研发人员披露趋 固定资产总翱 Pearson相关性 口.121' 1.881'* 0.242 _ol眦9 0.7l1} 于完善,企业研发人员数量整体上逐年增加,每个企业年 显著性(双侧) 1.033 ).o00 0.000 3.39t 0.000 N 310 310 310 310 310 310 度间技术研发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但不同企业间差距较 注: .在O.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大,均值为0.139。企业的财务绩效从表中可以看到,企业主 营业务收人大都是逐年增长的,增长率均值为,12.5%,说明 数及t检验结果可知,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对市场占有率具有 企业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其中增长率最大的企业达到 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研发投入与市场占有率之间存在线 3.57而有些企业则处于负增长的状态,企业间主营业务收 性关系。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企业规模和固定资产总额都 人增长率存在较大的差距。 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并且回归系数均为正,所以可 表2 描述性统计 以认为市场占有率与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企业规模和固定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方差 技术人员投入强度 0.0026461 ).6792891 0.1392793 0.0864481 0.oo7 资产总额存在正相关关系。模型的D—w值为1.942,接近于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 O.0CO0090 ).1661181 0.0o84904 0.0l27794 0.O0o 2,可以认为该方程的残差不相关,模型不存在自相关。以 每股收益 一1.1800O00 3.14OO001 0.4025971 0.5252800 0.276. 市场占有率 0.0000143 0.996o691 0.083OO55 0.135O423 0.018 上分析可以支持假设2中研发费用投入、技术人员投入对 企业规模 19.70o68o4 24.7223018 22.01O72O9 1.0158036 1:032 企业市场占有率存在积极的正向影响。表6报告了技术创 固定资产总额 81793241.2 5774168197 1596338549 2039034526 4.158E+1; 主营业务增长率 一0.99989017 3.56596624 0.12525452 0.33858097 0.115 新投入与市场占有率对于企业绩效的关系,可以看出市场 占有率与企业绩效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假设3得到 (二)相关性分析 支持,即市场占有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根据温忠霖等人 本文对所选各变量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关系 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需要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两个维 可以反映现象间的不严格的依存关系,说明现象之间在数 度通过市场占有率的中介效应进行Sobel检验。 量上不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经济现象 (3)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由模型1表4可得自变量研 变化必然引起另一社会经济现象相应变化;另外还表现在 发费用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系数都通过了显著 现象之间不严格的依存关系,即无法用确定的数学公式表 性检验,模型2表5市场占有率对技术创新投入回归自变量 达。借助Spss20.0软件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建立的方程 的系数均显著,模型3表6中市场占有率系数显著,自变量 模型进行相关性检验。表3给出了样本上市企业技术创新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系数也通过了显 投入与盈利能力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反映了公司每股 著性检验且系数值小于模型1中对应的系数。Sobel方法检 收益与当期研发投入密度之间有正相关性,且均通过了显 验技术创新投入通过市场占有率的中介效应,比较其对应 著性水平。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8,说明变量 若小于0.05表示中介效应显著,反之则不显著。表7为研发 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费用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通过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三)回归分析(I)研发费用投入、技术人员投入对 得出的z值,检验之后发现这两个变量z值的概率小于0.05, .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首先以企业每股收益(EPS)来表示 说明研发费用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人强度的 企业财务绩效,回归结果见表4。从表4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中介效应显著。同时由表6中可看出技术创新投入对于企 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技术人员投入强度与基本每股收 业绩效的影响仍显著,但是系数值变小,说明研发费用投 益呈正相关关系,且通过P检验,说明其具有显著性,即企 入和技术人员投入会影响到市场占有率,而企业绩效又会 业研发费用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都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 受到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市场占有率在研发费用投人和技 相关关系;所以实证结果支持假设HI中关于技术创新对企 术人员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业绩效的积极影响。 五、结论 (2)市场份额的中介效应检验。根据本文假设建立多 本文结论如下:(I)技术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绩效有影 元线性回归模型,获得中介检验的结果如表5、表6所示。表 响。技术创新投入对上市企业有积极正向作用,具体研究 5显示了技术创新对市场占有率影响模型的回归系数、常 中表明,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人员投入对于企业基本每股 107 米雯静任海云:技术创新、市场份额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表4 技术创新投入与每股收益模型回归结果 公式(4) 非标准化系数B 标准误差 标准系数试用版 t Sig. (常量) 一5.036 O.812 -6.202 0.O0c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 5.096 2.13l 0.124 2.392 0.01 技术人员投入 1.434 O_315 0.236 4.549 0.O0c 企业规模 0.259 0.038 O.5oo 6.815 0.O0c 固定资产总额 -6.063E一01 l O.00o -0.235 -3.198 0.0o2 因变量:每股收益 表5 技术创新投入对市场占有率的回归结果 公式5 非标准化系数B 标准误差 标准系数试用版 t Sig. VIF (常量) 一.321 0.105 3.O65 0.0O: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 0.686 0.275 O.O65 2.492 0.0l! 1.0l( 技术人员投入强度 0.168 0.041 0.108 4.13 0.O0( 1.Ol 企业规模 0.015 0.0o5 O.115 3.129 0.O0: 2.031 固定资产总额 5.293E一0l1 0.0oO 0.799 21.61 0.00 ̄ 2.047 因变量:市场占有率 表6 技术创新投入和市场占有率对企业绩效的回归结果 公式6 非标准化系数B 标准误差 标准系数试用版 Sig. (常量) -4.252 0.784 -5.425 O.o0( 市场占有率 2.441 0.422 0.627 5.791 O.o0(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 3.422 2.046 0.083 1.673 0.00z 技术人员投入强度 1.023 0.308 ).168 3.324 O.oo】 企业规模 O.22l 0.037 ).428 6.036 0.o0( 固定资产总额 一1.898E—O10 0.0oO -0.737 -6.618 O.oo( 因变量:每股收益 表7 Sobte检验结果 自变量 中介变量市场占有率 研发费用投入强度 Z值 2.291 中介效应概率P O.Oll 技术人员投入强度 Z值 3-344 中介效应概率P O.o004 收益有促进作用,其中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对绩效贡献率比 技术人员投入强度贡献率高。(2)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 效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影响,加入市场占用率之后,其影响 作用有所减弱,其中研发费用强度比技术人员投入强度减 弱幅度更大,这说明市场占有率在研发投入和技术人员投 人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对于研发费用 强度的中介效应更加明显。结果同时表明技术创新能够使 得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优势,从而改变其市场策略,最终 获得更高的市场利润。 本文的不足在于:首先在探讨技术创新投入、市场占 有率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未考虑可能存在的其他变 量的影响,如产业结构,市场导向、技术环境动荡性等。其 次,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 性,且所选样本为上市公司,样本数量有限,对去未上市的 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影响结果。鉴于此,在以后的研究过 程中,应选取更丰富的样本数据和多方位的变量指标,考 虑创新投入的滞后效应以精确检验结果,对于本文的研究 能否推广有待未来研究,希望能提供更有价值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黄贤凤、武博、王建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 产出效率的DEA聚类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第3 108 期。 [2]吴林海、杜文献:《中国R&D经费配置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研究》,《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11期。 [3]赵喜仓、吴军香:《中小板上市公司R&D投入与 企业绩效关系的比较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12 期。 [4]冯文娜:《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 系研究》,《经济问题}2010年第9期。 [5]王烨:《创新指标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财 会通gA}2011年第5期。 [6]刘晓丽:《关注经营策略创新——获取更大的市场 份额》,《企业经营}2013年第20期。 , [7]韩鑫:《上市公司R&D投入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 研究——基于沪深两市医药生物行业数据的检验》,《货币 与资本12011年第8期。 [8]杜向颖:《市场份额、广告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 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第2期。 [9]寇宗来、高琼:《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与企业的创新 行为》,《产业经济研究12013年第3期。 [10]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 关性的实证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第6期。 [11]张静中:《产品差异化策略与企业自主创新》,《中 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2期。 [12]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 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o04年第5期。 [13]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la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1986. 1 14 JJoeS.Bain.Relation of Profit Rate to Industry Concentration:American Manufacturing.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1. [15]Teece,G.Pisano,A.Shue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of Strategic Management,1997. [16]ALBERTHU,JEFFERSON G Z.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 [17]Hamberg D.“Size of Ffimr,Oligopoly,and research: 。 The evidence”.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1964 l 18 JSmirlock.M.Evidence on the fNon)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Profitability in Banking,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85. [19]Nelson.Rand Winter.S.In Search of a Useful Theory of Innovation.Research Policy,2005. (编辑文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