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8076716 A(43)申请公布日 2018.05.29
(21)申请号 201711184783.3(22)申请日 2017.11.23
(71)申请人 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261108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新海大
街99号渤海湾金色海岸2号商业街411(72)发明人 王胜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640
代理人 宋涛(51)Int.Cl.
A01B 79/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54)发明名称
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57)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秸秆生物选取;B、微生物选取;C、开一堆双行沟壑,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F、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酵;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借此,本发明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CN 108076716 ACN 108076716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15~30份、稻草25~55份、玉米皮22~60份、杂草60~80份、树叶68~95份;
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2~8份、解磷菌3~5份、解钾菌1~4份、嗜热链球菌2~6份、嗜热放线菌3~7份;
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00~120厘米,小行宽60~80厘米,沟深20~25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5~30厘米,沟壑两头漏出5~15厘米秸秆茬;
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3~8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
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15~4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2~4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5~30厘米左右;
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0~20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酵;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然后挖播种沟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0~4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22份、稻草35份、玉米皮42份、杂草70份、树叶7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5份、解磷菌4份、解钾菌3份、嗜热链球菌4份、嗜热放线菌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行宽110厘米,小行宽70厘米,沟深22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7厘米,沟壑两头漏出10厘米秸秆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播种沟播种盖土,在土上覆盖两层空心砌块回收物颗粒,下层为粒径为1~3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3~8mm的大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砌块回收物为空心砌块废弃后的回收物,所述的空心砌块的主要成分为粉煤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为粒径为2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5mm的大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先加入嗜热链球菌、嗜热放线菌发酵15-17天后,再加入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发酵3天。
2
CN 108076716 A
说 明 书
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
1/7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盐碱地是盐地和碱地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碱地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的土壤,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盐碱地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作物不易促苗。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地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地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土地的盐碱化已经是世界范围内的生态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土地盐碱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土地的盐碱化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对于盐碱地的改良,常用的方法有:1、洗盐,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3、适时耙地,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4、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理剂“治碱”对土壤进行有效改良。[0003]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其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提高农作物的产量。[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6]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15~30份、稻草25~55份、玉米皮22~60份、杂草60~80份、树叶68~95份;[0007]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2~8份、解磷菌3~5份、解钾菌1~4份、嗜热链球菌2~6份、嗜热放线菌3~7份;[0008]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00~120厘米,小行宽60~80厘米,沟深20~25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5~30厘米,沟壑两头漏出5~15厘米秸秆茬;
[0009]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3~8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010]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15~4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2~4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5~30厘米左
3
CN 108076716 A
说 明 书
2/7页
右;
[0011]
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0~20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
酵;
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然后挖播种沟
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0~40cm。
[0013]根据本发明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所述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22份、稻草35份、玉米皮42份、杂草70份、树叶78份。[0014]根据本发明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所述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5份、解磷菌4份、解钾菌3份、嗜热链球菌4份、嗜热放线菌5份。[0015]根据本发明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所述大行宽110厘米,小行宽70厘米,沟深22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7厘米,沟壑两头漏出10厘米秸秆茬。
[0016]根据本发明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所述挖播种沟播种盖土,在土上覆盖两层空心砌块回收物颗粒,下层为粒径为1~3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3~8mm的大颗粒。
[0017]根据本发明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所述空心砌块回收物为空心砌块废弃后的回收物,所述的空心砌块的主要成分为粉煤灰。[0018]根据本发明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所述下层为粒径为2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5mm的大颗粒。
[0019]根据本发明的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所述步骤F中先加入嗜热链球菌、嗜热放线菌发酵15-17天后,再加入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发酵3天。[00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1]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15~30份、稻草25~55份、玉米皮22~60份、杂草60~80份、树叶68~95份;[0022]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2~8份、解磷菌3~5份、解钾菌1~4份、嗜热链球菌2~6份、嗜热放线菌3~7份;[0023]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00~120厘米,小行宽60~80厘米,沟深20~25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5~30厘米,沟壑两头漏出5~15厘米秸秆茬;
[0024]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3~8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025]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15~4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2~4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5~30厘米左右;
[0026]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0~20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酵;
[0027]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然后挖播种沟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0~40cm。[00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从而保证农作物的正
[0012]
4
CN 108076716 A
说 明 书
3/7页
常生长,同时能够提高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3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31]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15~30份、稻草25~55份、玉米皮22~60份、杂草60~80份、树叶68~95份;[0032]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2~8份、解磷菌3~5份、解钾菌1~4份、嗜热链球菌2~6份、嗜热放线菌3~7份;[0033]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00~120厘米,小行宽60~80厘米,沟深20~25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5~30厘米,沟壑两头漏出5~15厘米秸秆茬;
[0034]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3~8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035]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15~4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2~4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5~30厘米左右;
[0036]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0~20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酵;
[0037]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然后挖播种沟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0~40cm。[0038]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22份、稻草35份、玉米皮42份、杂草70份、树叶78份。[0039]另外,本发明的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5份、解磷菌4份、解钾菌3份、嗜热链球菌4份、嗜热放线菌5份。[0040]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大行宽110厘米,小行宽70厘米,沟深22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7厘米,沟壑两头漏出10厘米秸秆茬。[0041]更好的,本发明的挖播种沟播种盖土,在土上覆盖两层空心砌块回收物颗粒,下层为粒径为1~3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3~8mm的大颗粒。[0042]实施例一:
[004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44]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15份、稻草25份、玉米皮22份、杂草60份、树叶68份;[0045]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2份、解磷菌3份、解钾菌1份、嗜热链球菌2份、嗜热放线菌3份;[0046]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00厘米,小行宽60厘米,沟深20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5厘米,沟壑两头漏出5厘米秸秆茬;[0047]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3斤,播撒完毕后用
5
CN 108076716 A
说 明 书
4/7页
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048]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15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2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5厘米左右;[0049]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0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酵;[0050]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cm,然后挖播种沟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0cm。
[0051]所述空心砌块回收物为空心砌块废弃后的回收物,所述的空心砌块的主要成分为粉煤灰。所述下层为粒径为2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5mm的大颗粒。所述步骤F中先加入嗜热链球菌、嗜热放线菌发酵15天后,再加入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发酵3天。[0052]实施例二:
[005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54]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20份、稻草30份、玉米皮32份、杂草65份、树叶75份;[0055]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3份、解磷菌4份、解钾菌2份、嗜热链球菌3份、嗜热放线菌4份;[0056]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05厘米,小行宽65厘米,沟深21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6厘米,沟壑两头漏出7厘米秸秆茬;[0057]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4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058]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2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8厘米左右;[0059]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2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酵;[0060]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2cm,然后挖播种沟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3cm。
[0061]所述空心砌块回收物为空心砌块废弃后的回收物,所述的空心砌块的主要成分为粉煤灰。所述下层为粒径为2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5mm的大颗粒。所述步骤F中先加入嗜热链球菌、嗜热放线菌发酵16天后,再加入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发酵3天。[0062]实施例三:
[006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64]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25份、稻草35份、玉米皮36份、杂草70份、树叶85份;[0065]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4份、解磷菌4份、解钾菌3份、嗜热链球菌4份、嗜热放线菌5份;[0066]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15厘米,小行宽70厘米,沟深24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8厘米,沟壑两头漏出10厘米秸秆茬;[0067]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5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068]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2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7厘米左右;
6
CN 108076716 A[0069]
说 明 书
5/7页
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5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酵;
[0070]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5cm,然后挖播种沟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6cm。
[0071]所述空心砌块回收物为空心砌块废弃后的回收物,所述的空心砌块的主要成分为粉煤灰。所述下层为粒径为2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5mm的大颗粒。所述步骤F中先加入嗜热链球菌、嗜热放线菌发酵17天后,再加入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发酵3天。[0072]实施例四:
[007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74]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22份、稻草35份、玉米皮33份、杂草72份、树叶85份;[0075]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5份、解磷菌4份、解钾菌3份、嗜热链球菌5份、嗜热放线菌5份;[0076]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15厘米,小行宽75厘米,沟深24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8厘米,沟壑两头漏出12厘米秸秆茬;[0077]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6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078]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3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9厘米左右;[0079]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8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酵;[0080]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8cm,然后挖播种沟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8cm。
[0081]所述空心砌块回收物为空心砌块废弃后的回收物,所述的空心砌块的主要成分为粉煤灰。所述下层为粒径为2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5mm的大颗粒。所述步骤F中先加入嗜热链球菌、嗜热放线菌发酵17天后,再加入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发酵3天。[0082]实施例五:
[008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84]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15~30份、稻草25~55份、玉米皮22~60份、杂草60~80份、树叶68~95份;[0085]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2~8份、解磷菌3~5份、解钾菌1~4份、嗜热链球菌2~6份、嗜热放线菌3~7份;[0086]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00~120厘米,小行宽60~80厘米,沟深20~25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5~30厘米,沟壑两头漏出5~15厘米秸秆茬;
[0087]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3~8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088]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15~4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2~4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5~30厘米左右;
[0089]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0~20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
7
CN 108076716 A
说 明 书
6/7页
酵;
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然后挖播种沟
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0~40cm。
[0091]所述空心砌块回收物为空心砌块废弃后的回收物,所述的空心砌块的主要成分为粉煤灰。所述下层为粒径为2mm的小颗粒,上层为粒径为5mm的大颗粒。所述步骤F中先加入嗜热链球菌、嗜热放线菌发酵15-17天后,再加入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发酵3天。[0092]实施例六:
[009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94]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30份、稻草55份、玉米皮60份、杂草80份、树叶95份;[0095]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8份、解磷菌5份、解钾菌4份、嗜热链球菌6份、嗜热放线菌7份;[0096]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20厘米,小行宽80厘米,沟深25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30厘米,沟壑两头漏出15厘米秸秆茬;[0097]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8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098]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4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4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30厘米左右;[0099]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20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酵;[0100]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30cm,然后挖播种沟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40cm。[0101]通过本发明对盐碱地进行治理,然后在所治理的盐碱地上种植玉米,对三年内玉米的产量进行称重,同时对三年内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进行检测,可以得出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0102]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生物与微生物结合治理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103]A、秸秆生物选取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麦秸15~30份、稻草25~55份、玉米皮22~60份、杂草60~80份、树叶68~95份;[0104]B、微生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物质:固氮菌2~8份、解磷菌3~5份、解钾菌1~4份、嗜热链球菌2~6份、嗜热放线菌3~7份;[0105]C、开一堆双行沟壑,大行宽100~120厘米,小行宽60~80厘米,沟深20~25厘米,在双行沟壑底部放置上秸秆生物,使其厚度为25~30厘米,沟壑两头漏出5~15厘米秸秆茬;
[0106]D、将步骤B中的微生物均匀的播撒在秸秆生物上,菌种重量为3~8斤,播撒完毕后用工具轻拍,使其与秸秆生物充分结合;[0107]E、将沟壑两侧的土壤回填在秸秆生物上,覆土厚度为15~40厘米,并对其进行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2~4天对垄面进行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5~30厘米左右;
[0108]F、对E步骤内的秸秆生物进行观察,使其发酵10~20天,保证秸秆作物能够充分发
8
[0090]
CN 108076716 A
说 明 书
7/7页
酵;
G、采用深耕的方式,将土进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然后挖播种沟
播种,沟的深度为10cm,沟宽度为5cm,行距30~40cm。[01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从而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能够提高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提高农作物的产量。[0111]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109]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