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筏尚旅游网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例如近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当下食品安全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要实现食品安全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大量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准确、方便、快速、灵敏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其次,以用激光让二恶英现形为例,就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最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应用

0.前言

民以食为天!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例如近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当下食品安全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如果想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那么就应该对食品的全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实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安全。要实现这一目标,这就需要大量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准确、方便、快速、灵敏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使得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有了较大的提高,2006年全国食品抽查合格率为77.9%,2007年上半年合格率上升85.1%,31个省、市食品质量平均合格率.2%,2007年下半年已上升到95%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本文就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事件全球范围的发生,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被各个同家所重视。很多快速检测方法被纳入多个国家的标准方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出口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进出口商品检测中,快速检测方法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一些地方。

1.1快速检验纸片法

目前已经有许多微生物检测纸片,可分别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等,美国3M公司生产的PF(Petrilm)试纸还加入了染色剂、显色剂,增强了效果,而且避免了热琼脂法不适宜受损细菌恢复的缺陷。

1.2用质谱仪检测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生产塑料、阻燃剂和其他产品常用的工业化学品,禁止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中。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有氮杂环的化工原料,添加这种化工原料的食物可以在仪器检测时显示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然而,三聚氰胺却会带来恶果,让

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之后出现肾结石,导致肾衰竭。早在2007年初,美国就爆发了三聚氰胺风波,不过,美国的三聚氰胺出现在猫粮和之中。2007年3月15日,全美召回了所有的宠物食品。当时,这些有毒食品导致不少猫狗等宠物肾衰竭。

美国国家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借助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先进分析技术,建立了一个新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食品中的三聚氰胺,这种新方法使得动物组织等复杂样品的快速和有效分析更容易。测定食品中的三聚氰胺残留的现有方法,是由位于丹佛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动物药物研究中心建立的。这种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并且非常耐用。

1.3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应用

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是以朗伯比耳定律为理论基础,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也参考了国家标准所涉及分光光度法的28类食品检测方法。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ORS-15F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是其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仪器。该仪器为小型便携式快速测量仪器,最快0.005s可完成全波段光谱扫描。体积小,重量轻(仅1.5kg),是业内最小的扫描型紫外可见光谱仪,便于携带,可方便的进行手持操作。仪器除具有食品测量专用软件,用作甲醛、吊白块、亚盐、无机砷、蛋白质等日常检测项目的测量,适用于米、面、豆制类、水产品类、肉类及肉制品类、蔬菜及腐竹、粉丝、果条榨菜类、糖类、油类、奶制品类等15大类,完全覆盖日常监测项目。而且还留有拓展其它项目的余地。除此之外,仪器还具备光谱扫描、时间扫描、定量测定、光度测量等常规功能。能满足实验室环境下使用,特别适合于作为现场实时检测的专用仪器。自主研制的新型高防腐光纤探头测定模式,并兼容传统模式:可直接插入样品溶液进行测量,无需专用比色管、比色皿、测量更加简单、快速。提供选配的长样池附件,可应用10~50mm比色皿进行测定,实现与传统测量模式的兼容。

附件齐全,提供丰富附件和多种解决方案:为其量身定做的各种前处理附件、可更换配件、可选配便携箱,同样根据用户需要自由选择。

1.4用生物传感器检测病菌

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食品销售商采购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消费者就要遭殃。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食品危机事件,比如疯牛病、禽流感、非典,都与食品携带的病毒有关。目前,我国传统的食品检测主要通过感官、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检测的途径开展,检测量小,效率低。就拿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来说,通常要进行微生物培养,少则二三天,多则一个星期,才会有结果。等结果出来了,往往灾情已经发生了。因此,开发快速的检测方法是很必要的。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基于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在高度准确检测沙门氏菌等食源性病原菌方面正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研究人员通过掠射角沉积技术制备薄膜法,构造了异质结构的硅和金纳米棒阵列,并使用抗沙门氏

菌抗体和有机染料分子附着在上面,一个生物传感器就制成了。当这个生物传感器接触含有沙门氏菌的食物时,传感器上的抗体就会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导致有机燃料分子产生肉眼可见的强荧光。其实,这种传感器用途十分广泛,如果改变传感器中的抗体类型,就可以用于检测食物中是否有其他病菌。

2.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最新技术——用激光让二恶英现形

在食品中可能含有的有毒化工物质中,受到全球普遍关注的是二恶英,因为它是一种很容易引发癌症的有毒物质。二恶英对于人类巨大的潜在威胁实在无法忽视。因为二恶英污染没有最低限量,只要它存在,哪怕极其微量,就可能引发癌症。二恶英稳定性极强,一旦摄入生物体就很难排出,只能随生物的食物链不断传递累积。二恶英对于人类的污染危害还可能是跨代的,也就是说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没有看出问题,但会在下一代人身上显现出来。

日本大阪大学和大阪激光技术综合研究所合作,开发出了利用激光击射快速测定二恶英的仪器。以前对二恶英的检测需要7到30天,然而使用这种新方法,只要一个小时就够了。研究人员先用低能量的激光把食品中的二恶英击射成气态,接着再用高能量的近红外线激光对二恶英反复进行十万亿分之一秒的“超瞬间”照射,在不破坏分子(下转第165页)(上接第148页)结构的情况下使其处于带电状态,最后根据这些“分子”在测试装置内移动的时间,计算出它们在食品中的含量。参与研究的中岛信昭认为:“如果激光装置的价格降下来,这种方法将会变得很普及。”■

【参考文献】

[1]张素霞.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05):147-149.

[2]孙珽铨,石立杰.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轻骑兵[J].食品安全导刊,2009,(08):120-123.

[3]张艳敏,李志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2009,(08):141-143.

[4]刘乐庭.食品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食品安全导刊,2009,(08):126-129.

[5]高志贤,周焕英.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8,(01):147-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