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山财神庙
各位团友:
今天我们将游览的是赵公山财神庙。
说到赵公山,大家一定会觉得陌生,因为它远没有都江堰青城山的名气大。不仅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赵公山和山中的赵公祖庙却籍籍无名;在赵公山地方史志中很少见诸赵公明的文字记载资料;在青城山众多的宫观里也见不到赵公明的影迹;许多宫观里供奉的财神是文财神范蠡而不是武财神赵公明;赵公明在这里真是有冤无处伸、有苦无处诉。
其实,赵公山又叫大面山,是八百里青城的主峰所在,更是中国道教72福地之第五十福地,属仙人柏成子治之。最高峰大顶处海拔2434米。而我们熟悉的青城山最高峰老君阁海拔仅1260米。
从地理上看,赵公山是邛崃山脉南段的东支。其主体山脊长约15公里,是都江堰市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界山,山势呈北南走向。东南缘是青城山主景区,西面一山之隔就是5.12的震中映秀镇。而横亘在赵公山与都江堰市之间还有一座照壁山。所以,赵公山是于群山之中的世外桃源。因为不通公路,长久以来不被大众熟悉,这也是赵公山一直默默无名的原因之一。
现在,让我们来逐步探访这座神奇的山脉以及他的主人——中国武财神——赵公明。
一:赵公山的历史
最早《山海经》称它为“汶山、渎山”,《华阳国志》称它为“成都山、天国山、载天山”,后来又称为“压月山、柏灌山、大面山”,从有了赵公爷开始,这座山才称为赵公山。
追溯古蜀文化的沿革、中华文明的发展,赵公山就象一株老藤,从根兜部发枝发蔓,串向东南西北方,串
到岩上,串到山坡,串到树上,也有的串到河底,悬挂在河岸。如果要认真理论,一时半会也无法说明白。
北大李学秦教授牵头的国家社会科学“夏商周断代史”研究课题,集数百名学者专家之智慧,耗资上亿,耗时数年,得出了三句话的初步成果。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夏朝是以羌民族为主的朝代,夏朝的第一个国君是大禹。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大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奠基人。
长期执着研究大禹文化的学者们,认为赵公山是古蜀国的开宗源头,是先夏文化的发源地,而且列举了《竹年》、《史记》、《蜀王本记》佐证,说大禹老祖先就出身在赵公山下的“石纽邑石纽村”,即今天的石牛村石牛堰,还列举了诸如“大禹村”、“石纽石”、“痢儿峰”物证,说大禹“石纽兴王”,称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专家们还认真考证了赵公山下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唐宋窑遗址,确认它是一处大规模的羌窑遗址,挖掘出的众多文物证明,这座羌窑是古蜀国的重要商品窑,是古蜀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证明,专家们面对挖掘出的一大堆烂瓷片片、泥巴罐罐,兴奋不已,专家们说,赵公山唐宋窑的研究成果,填补了羌文化、先夏文化的研究空白。
总而言之,概而括之,青城赵公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远,是古蜀人心目中的一座能登天的“神山”、能与神沟通的神山,难怪乎,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封敕国家祭祀名山大川时,把“渎山”也就是今天的赵公山列入其中了。
赵公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林区,植物种类繁多,区系起源古老,保存了大量古代珍稀频危植物(如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树、水杉树、青城榆、青城 等)。它是古银杏树、古楠树保存最多的景区。
赵公山风景名胜区还是全国“三木药材”的主要基地之一,栽种面积达3200亩,“三木”系指三种乔木类中药材,即厚朴、杜仲、黄柏。青城山厚朴,古人称为“神朴”,品质良发,树干挺直优美,叶大荫浓,花色白,有芳香,为人喜爱。赵公山在历史上即为野生药材宝库。山中岩谷生长的黄精、岩参、天麻、何首乌、土山药、
鹿衔草、坤草、土仁杞、天门冬、川乌、血通、乌参、鸡血腾等等,自古即有盛名。唐代《原仙记》中描绘了唐高宗显庆中(公元626至660年)青城采药民入深山采药的奇遇。宋人黄休复《茅亭客话》又记载:“公元993年冬,青城山民往赵公山采薪,遇数苗薯药,颇大于常。度其下必有大薯,掘之深三尺余。”赵公山也是著名的川育种基地和青城贡茶的产区。清代《贡茶定额碑》将沈家庵(迎仙观)、东岳庙所产贡茶名列前茅。
赵公山在植物王国的神奇之处,当然要数“赵公山上一捆柴”(又叫“赵公柴”)了。
在雾霭笼罩的赵公庙庙基坪上,“赵公柴”共有5株,其中两捆大的高约8米,胸径80厘米,均系不同树种合抱而生。“赵公柴”主干为杜鹃科的灯笼花,其余共生和附生、寄生的种类有:川滇海棠、花楸、马桑、化香、红椋子、毛叶忍冬、八仙花、金花小蘖、南蛇藤、灯台树等。根不同而主干合一,上部又各自长叶、开花、挂果,堪称奇观。民间传说赵公爷常到山上砍柴,一日刚砍完柴捆好,忽闻山下百姓受难,便丢下几捆柴下山斩蛟驯牛,治理水患,为民除害去了。那几捆柴始终放在山顶,天长日久,触地生根,遂成千古奇观。
二:赵公明其人
赵公明,姓赵名朗,亦称玄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之意)。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东路「招宝天尊萧升」、西路「纳珍天尊曹宝」、南路「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后来,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职责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由此,赵公明才开始掌管天下财富,成为华夏正财神(五路财神之中路财神)。
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如今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四帅之一,盖因其曾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来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其所司之职中,除了有“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一项,还有“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之功能。
那么,赵公明和道教又有什么渊源呢?
东汉末年,张陵闻蜀地多名山,民风淳厚,易于教化,于是携弟子入蜀,居住在鹤鸣山(又名鹄山)修道。精思炼志数年,著作道书二十四篇。感太上亲降,授以《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正一盟威妙经》、《三
业六通之诀》,命为天师。于是,张陵以鹤鸣山为中心设二十四治,是正一盟威道的基层组织与活动中心。初设二十四治,主要集中在蜀汉地区,后为与二十八宿相配,乃增至二十八治,其中阳平治是正一盟威道的总部。传太上正一盟威之道,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
张陵创立道教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并且具有深厚的学识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西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巴蜀氐羌民族巫术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其次是对黄老儒墨学问的掌握。张陵世代为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就是一位“诵灵书”的“真人”,要掌握黄老儒墨的知识并不难;唯要了解巴蜀氐羌民族的巫术传统,如果没有较长时间的生活体验,那是很难达到创立天师道这样的境界的。张陵怀着对中国大道文化的执着追求和研究成果,于汉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先后说服古西蜀六大鬼国首领,依托和改良了西蜀巫教,在八百里青城创立了中国道教。当时的六大鬼国中最为强盛的是位于岷江上游八百里青城腹地的烁罗鬼国。这个藏羌回汉和谐共存的部落,因为有都江堰驯服岷江,孕育了“不知饥渴、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这个传说中的烁罗古国大巫师赵公明在当时的川西六大鬼国中,影响力很大,威望甚高。故张陵在青城与六大鬼国结盟创教后,拜公明为道教“正一玄坛元帅”,职守丹坛,掌管库禀钱粮,负责处理教中日常事务。
张陵创教后,在六大鬼国大巫师支持下,在蜀地建立二十四治,推行了政教合一的社会经济管理。
从世纪年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段历史应该是公元200年左右。
政教合一的社会,造就了蜀地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的发展。
赵公明长期追随拥护张陵,刚正、公允,善于聚财、理财,对教中事务管理有序,深得教众的尊重。所以,在公明隐没仙逝后,教众在山中筑庙祭祀,改成青城主峰大面山为赵公山。
政教合一的促进古西蜀较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的繁荣,在赵公山下堆积如山的唐宋窑遗址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专家们挖掘考证唐宋窑遗址二号窑堆、五号窑堆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商品化程度很高的专业陶瓷生产基地。也就是说在张陵出川回龙虎山后,西蜀的道教仍然保留着兴盛的发展状态。政教合一的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在影响和推动着西蜀经济社会文明的发展。
那么,赵公明和赵公庙为何在八百里青城逐渐湮没了呢?
第一个重要原因是道教父子相传的发展体系和自身纷繁复杂的历史。
中国道教在创教之初为正一教,因教民入教时需缴纳五斗米,又称为五斗米教。张陵将西蜀分为二十四治后,道教不断发展壮大,成了中国的国教。
张陵创教时,就奠定了父子相传的规定。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张陵123岁,是年九月九日,将诸秘录、斩邪二剑、玉册、玉印授长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从此埋下了道教发展过程中,流派繁多、门派相争的恶果。
随着张陵的去世,道教正一教先后演变出清微派、全真派等许多教派。道教繁衍的各种教派互相排斥、互不往来,明争暗斗。今天的青城山为全真派,尊重张陵的父子相传遗训,按照道教派系的规矩,所以青城山全真教宫观是不会供奉正一教的赵公明神像了。
作为道教的创始人之一赵公明在道教历史上没有书面记载也就找到了原因。
赵公明在青城山受到冷遇得不到供奉也找到了答案。
第二个原因是神仙打仗,人神遭殃。道士和和尚们历史上的宗教战争是赵公庙损毁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宗教发展历史上,赵公山首先遭遇了佛道之争的劫难。
众所周知,宗教是历史的产物,是不同时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为巩固自己政权的一种政治工具,它的存在和发展要看皇帝老倌的脸色,它会随着统治政权的需要而兴盛衰落。
唐时,佛教兴盛,道教为统治者放弃而日渐衰落。佛教兴起后,八百里青城自然就成了佛道必争之地,于是大面山的宫观首先被佛家占领,山中的宫观要不被摧毁,要不改观为寺,比如庆云寺,通霄院、香积寺、平音寺;要不改观为庵,如石佛庵、木槐庵、大坪庵。
赵公庙和青城赵公山中的宫观首先遭到了破坏,他们的衰落是当时佛道之争的牺牲品。
第三个原因要归咎于张献忠剿四川以及西蜀后来无数次的兵灾了。
蜀中战乱和天灾人祸是赵公山宫观群落毁灭的罪魁祸首之一。
历史上的古西蜀是以氐羌民族为主,汉、藏、回、羌民族聚居的偏远部落,被朝廷称为蛮夷,洪水瘟疫时有发生,直至秦朝年间李冰治水建都江堰后方才好转。天灾虽然远去,但蜀中政权不断发生改变,战乱不断,最为著名的就是明朝张献忠叛乱,几乎杀尽四川西蜀所有原著居民,这才有了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
当时,张献忠为了掩藏他掠夺而来的金银财宝,派守重兵驻守青城山,清剿山中居民,今日的柏灌台对面便是当年张献忠的军营驻地,至今尚有跑马坪、拴马桩、擂鼓坪等古遗址,山下为张献忠的杀人谷。每逢天气晴朗之夜,谷中萤虫点点,鬼火翠绿,相传乃是当年的冤魂。
张献忠占领青城山后,摧毁了青城导江县城,烧毁了当时关于青城赵公山的文献资料,赵公庙和赵公山中的宫观庙宇也随着战乱而灰飞烟灭。
近代,赵公山也曾经历过剿匪之乱。大军阀刘文辉剿川西大土匪袁旭东,剿匪在赵公山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赵公山几乎成为了一座空山。
第四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地方豪强的掠占造成的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近代人的无知(如、大炼钢铁、建公共食堂等的破坏),造成了千古遗恨。
三:财神文化
财神分文武,武财神赵公明,封号玄坛真君,骑黑虎拿钢鞭,正月初五下凡巡视。其他那戴官帽拿天官赐福条幅的,是文财神天官大帝,这位要正月十五才上班。
在中国历来甚受欢迎的武财神又有两位。一位是关羽关帝爷,他常被视为“万能神”。赵公明原是道教的冥神,是五大瘟神之一,能够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禳灾。赵公明在《封神演义》中被姜太公封为“金龙如意正-龙虎玄坛真君”,管辖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才真正成了一位财神爷,并很快为民间百姓接受,被尊为正财神。传说他被剜去双目,不会用势利眼看人,故由他分配民间的财富最公平,被称为“公正财神”。在民间诸神中,最为显赫的当数赵公明。
其实,赵公明成为民间信奉的武财神,主要是得益于《封神演义》的流传。《封神演义》是明朝作家许仲霖编撰的神魔小说。小说以周兴殷衰为历史框架,演绎了武王伐纣和子牙封神的神话故事。小说以新兴的周武王为一方,以没落的殷纣王为一方,展开了双方激烈的神仙斗法。其中,姜子牙计破闻太师十绝阵的连续恶战,很是引人入胜。此场恶战,闻太师十阵已被破六,无计可施,突然想起了峨眉山罗浮洞的赵公明。闻太师骑上黑麒麟,腾云驾雾,来到峨眉山罗浮洞,亲请赵公明前来助阵。赵公明慨然应允,降伏一只黑虎,乘虎提鞭,飞到了战场。第一战,赵公明上得战阵,一鞭打死了姜子牙,又大战哪吒、黄天化、雷震子三位神仙。赵公明得胜而还。后姜子牙被广成子救活。第二战,赵公明捉拿了黄龙真人,打伤了五位上仙。打伤五位上仙用的是法宝“定海珠”。后来,黄龙真人逃脱。第三战,赵公明同五夷山散人萧升、曹宝搏杀。萧升运用“落宝金钱”轻取了赵公明的两件法宝“缚龙索”和“定海珠”。但萧升被赵公明打死。赵公明失掉两件法宝,不得已到三仙岛去借法宝,向云霄娘娘借得法力强大的金蛟剪。第四战,赵公明祭起金蛟剪,把燃灯道人打败,将他的坐骑梅花鹿一闸两段。第五战,赵公明打退了西昆仑闲人陆压。自此,陆压心中有数,回到阵中,请姜子牙相见。陆压取出一幅书,上写符印口诀。让姜子牙到岐山立一营,营内筑一台。扎一草人,草人身上书赵公明三字,头上一盏灯,头下一盏灯。书符结印焚化。一日三次礼拜,至21日时,赵公明自然命绝矣。到得那日,陆压拜访,序坐毕,陆压曰:“恭喜!恭喜!赵公明定绝今日!”姜子牙深谢陆压:“若非道兄法力无边,焉得公明绝命。”陆压笑吟吟揭开花篮,取出小小一张桑枝弓,三只桃枝箭,递与姜子牙:“今日午时初刻,用此箭射之。”姜子牙曰:“领命。”二人在帐中等至午时,不觉阴阳官来报:“午时牌!”子牙净手,拈弓,搭箭。陆压曰:“先中左目。”子牙依命,先中左目。这西岐山发箭射草人,成汤营里赵公明大叫一声,把左眼闭了。闻太师心如刀割,一把抱住公明,泪流满面,哭声甚惨。子牙在岐山,二箭射右目,三箭劈心一箭。三箭射了草人。公明死于成汤营里。
后姜子牙奉太上元始之命,在封神台封神。赵公明上了封神榜。封神时,姜子牙命清福神柏鉴:“引赵公明等上坛受封。”不一时,清福神柏鉴用幡引赵公明等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姜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
尔赵公明昔修大道,已证三乘根行;深入仙乡,无奈心头火热。德业迥超清净,其如妄境牵缠。一堕恶趣,返真无路。生未能入大罗之境,死当受金诰之封。特敕封尔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率领部下四位正神,迎祥纳福,追逃捕亡。尔其钦哉!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赵公明等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这里说的“迎祥纳福,追逃捕亡”,就指明赵公明是个福神。而他手下的四位正神,分别具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的功能,则进一步说明赵公明是主管财政的财神了。赵公明武艺高强,也就是武财神了。
《大全》所描绘的赵公明形象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色而多须,跨虎。这正是后世所供武财神赵公元帅的典型图像。书中又称其授正一元帅,手下有八元猛将,六毒大神,还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将等。又称他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功莫大焉。据此,道教又将其与灵官马元帅、关羽、温琼合为四大天将。
关于赐财功能,《搜神大全》说他:“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自此,赵公明司财,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
有关赵公庙的习俗和活动:
1.正月迎财神活动。因为赵公明是正月初五下凡巡视,所以这一天是人们迎财神的重要日子。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抢路头”亦即“迎财神”。
2.三月十五日庙会。这一天是赵玄坛的神诞,赵公庙会举办庙会,远来香客众多。
3.六月初八庙会。相传赵公明六月初八到山上砍柴路过山顶垭口,逢两个老神仙(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下棋斗艺,从而受点化得道。而赵公明所背的这捆柴则触地生根,化成了那株神奇的“一捆柴”。人们把这一天也视为赵公爷的生日庆祝,六月初八的庙会以祭祀财神祖师爷活动为主。
4.冬至庙会。相传赵公明在冬至这天受神明的启发,掘千年何首乌煮食后飞升隐没,赴封神台封神成仙。人们在冬至聚会,纪念赵公明,庙会以送财神还愿活动为主。
四:赵公山的新机遇
2008年5.12大地震后,重新规划了赵公文化产业园,恢复重建了赵公祖庭财神堂。
赵公祖庭的赵公财神塑形,用了两年时间,邀请了省参事室、省文史馆、成都市参事室专家,邀请了、同仁,邀请了省内外民俗文化专家和美术学院专业教授广泛进行了讨论,先后制作了数十多个泥塑小样。专家学者们认为,赵公财神祖山的财神,绝对不是传统的凶神恶煞,而应该成为东方的吉祥之神。
赵公爷历史悠久,社会基础广泛,民间赋予他的神职很多,是中国的吉祥、财富、平安、和谐、幸福的偶像。赵公山的财神塑像的造型保留了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基本特征,也略微作了一些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随着红布盖头的解开,我们看到赵公山赵公祖庭供奉的赵公爷,也是浓眉大眼、大胡子,但他的胡子却做了梳理,赵公财神成了不怒而威的美男子。
再把细看赵公神像,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赵公爷的坐骑,开明兽——老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赵公爷骑黑虎,造神者要表达的是神和兽的关系,寓意显然是神虎是赵公爷的工具,是财神爷的坐骑。
赵公祖庭里的赵公明由骑虎改成了用脚踩虎。
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改动,它的改动,使赵公财神爷的神韵可就与传统的财神塑形“孙悟空栽跟斗——十万八千里”了。
敬财神、拜财神、请财神是民俗活动,图得是吉利,讲究的是博个彩头。中国民间有句成语叫“骑虎难下”,神仙都骑虎难下了,又怎么能保佑凡人顺利,怎么使有心思庇护凡人发财呢?财神爷爷呀,将心比心,明明知道你不能护佑芸芸众生,芸芸众生又怎么心甘情愿地来拜你、敬你、供奉你呢?所以,财神爷千万千万不能“骑虎难下”。
其次,骑虎改为踩虎,更突出了赵公明的威武神勇,赵公明能征服猛兽,能战胜各种妖邪,这种心态更增加了人们对赵公爷的敬佩、神往嘛。
再其次,“踩虎”还有一个谐音“财富”。这恰恰是人们敬奉财神、烧高香的最大愿求。
赵公山财神爷的塑形讨论的过程,也升华了人们对赵公财神爷的解读。
赵公财神爷的塑形讨论,还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发,也解答了困惑大家多年的难题。
这个问题就是,中国既然有了一个赵公财神爷,《封神演义》又封了赵公明是财神总管,统招财、纳宝、聚珍、利市四大财神尊者,为什么中国民间又先先后后冒出了那么多的财神爷呢?掰起指头一算,有武财神、文财神、偏财神、兼职财神、红白财神、五路财神、藏财神等等等等,不下于20多个财神爷爷们。
答案就在于,历史上的赵公财神爷那个凶相真不讨人喜爱,新春佳节图个吉利、讨个彩头,哟喂,一个活脱的钟馗样子的赵公爷呀,人家手上虽然烧香,心里也在犯嘀咕吧;建新房搬新家图个吉祥、和谐,哪个愿意贴个头黑、脸黑、老虎黑、浑身黑透了的凶神在门口呢;做生意的人讲的是和气生财、公平诚信,哪个又愿意请个曾经是瘟神的黑咕隆咚的凶神挡在店堂门口呢。
顺着这思路一理抹,你就会恍然大悟,所以在历史过程中,特别是经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造神者们便根据社会职业、区域习惯,塑造了许许多多的财神,比如说把长的和气又没有心的比干作为文财神,因为他没有心,所以寄希望于财神爷能不偏不倚、办事公道;再比如说把千里走单骑、单刀斩华荣的美髯公关羽作为财神,因为他一诺千金,所以寄希望于财神能诚信、说话算话。
虽然民间有种种财神偶像,但是大家还是公认赵公爷是财神元帅,是天下总财神。所以在道教发祥地、财神民俗策源地,塑造一个既能保留传统味道,又有赵公祖庭特色的天下总财神形象,是给中国的财神祖师爷正名,既赋予他刚正、善良、勇敢的韵味,也了却世界华人期盼能有一个庄严、刚正、和谐、大度的东方吉祥之神的这个愿望。
………………
鞭炮齐鸣,鼓乐喧天,赵公财神堂开堂仪式进入高峰,身着古烁罗国部落服装的演艺队开始财神雷鼓表演。
跨越两个世纪前赴后继的赵公财神爷的造神们,也给华人民族尊崇的吉祥、幸运之神、财富之神、幸福之神划上了一个短暂的句号。
刚正勇猛、正直公允、善财利市,能赐人健康、佑人平安的东方之神—赵公山财神祖师爷,向世人敞开了大智大慧的胸怀,赵公祖庭向世人敞开了财富、吉祥的大门。
封建时代把赵公明从人造成神最大的困难是官府的压力,皇帝爷不支持,谁敢公开为赵财神。在本世纪之前,为赵公明造神,是闲人、文人的事情。他们把民间的传说、大众的诉求顺理成章。这些个造神者们,势单力薄,且畏惧官府的权威,所以造出来的赵公财神无论是塑形还是甚至及社会影响,都不尽人意。
姑且不提晋、隋、唐、宋、明末清初时期造神者们的动机和造神过程中的千难万难,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和财神民俗文化的应用,往赵公财神爷脸上贴金的人愈来愈多,出发点也以民间噻话、龙门阵、打话平伙拓展到商品化行为,或某产品、或某景点、或某景区,热心的造神者队伍愈加庞大。在中国历史上为赵公明造神的造神者中,敢吹、敢编造神仙故事的人很多;会吹、能编造神仙故事的人不少,但经得起吹,编造的神仙故事,经得起社会和历史评价和推敲的成功者甚少。
进入本世纪,青城赵公山着手为赵公明财神造神,不仅仅是独占了赵公山大巫师赵公明协助张陵创立中国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优势,还有两点,也是跨越两个世纪的为赵公明造神的热血义士们所期盼拥有的绝对优势。
一个是赵公山为财神赵公明造神,由个人创意梦想发展成为一个跨越区域、行业的专家、学者参与的造神者团队。
青城赵公山区域内的遗老、遗少、热心义士们成立了赵公民俗文化学会,数年前开始潜心收集整理赵公山与赵公财神民俗文化资源,认真开展系列财神民俗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学会提出了一个《赵公财神民俗文化工程战略计划》,这个宏大的文化工程包括:编辑系列赵公山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调研材料;编辑出版一套赵公山与财神赵公明旅游丛书;创作一首赵公山景区主题曲;策划一部赵公财神影视剧;建设一个赵公财神民俗文化研
究基地;编训一支财神民俗文化演艺队伍;策划和助推赵公财神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设计一套赵公山财神民俗文化特色旅游商品。
青城赵公财神民俗文化学会发起之后,得到了青城山道教文化泰斗李启明以及陈道英、孙洪寿、江明义等老先生的支持和永志、纯勇、晓纲等先生的鼎力相助,特别是晓纲这个一幅娃娃脸的摄影艺术家,赵公山所有的图片资料,几乎都都出自他的镜头,赵公山财神民俗文化资料和景观景点,都在他的焦距中。
学会的《赵公财神民俗文化工程战略计划》,引起了学者、专家的关注,西华大学教授、四川省参事室参事陈国先,从05年开始接触到赵公财神民俗文化资源调查活动后,便对学会工作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先后引荐了省内许多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专家教授参与和支持这一义举。学会就像滚雪球,区域性的民间社团组织的行为得到了四川省参事室、四川省文史馆、四川省历史文化中心、成都市参事室专家、学者们的大力支持,学会的活动和研讨变成了专家、学者们探讨的课题。
第二个是地方重视和支持赵公山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化。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赵公山所在地的七品芝麻官们了解到赵公山人守着财神爷受穷,抱着金饭碗讨口的困境,理解赵公山人发财的愿望,发展的愿望,重视和支持学会的工作,为学会提供了办公场地、活动经费,支持学会牵头恢复财神堂项目,解决了财神民俗演艺队伍的编训生活补贴、服装、道具制作等费用。
跨越两个世纪的赵公明造神者已经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专家、这两大阵营的参与,赵公山的梦想、赵公财神爷的梦想、造神者们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