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电视采访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总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
一、 课程教学目的
《电视采访》这门课程,从电视采访的声画新闻这一特性出发,使学生掌握电视采访的独特性、电视形象思维的重要性、了解电视记者的基本素质及社会责任。通过课堂学习及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具备电视新闻敏感及形象敏感、抓住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通过现场采访及与摄影记者的配合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电视新闻素材。
通过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准电视新闻记者,让学生学会以电视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观察、思考社会,提高对电视事业的整体认知,并在采访实践中树立学生的电视记者工作意识,形成对整个电视采访行业的兴趣与喜爱。
二、 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从案例教学入手,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找出采访的弱点,然后强化理论知识。也需要让学生在电视采访实践中,自己做新闻,然后指导学生电视采访的技巧。
三、 先修课程
在先修了人文基础学科《社会学概论》《中外文学经典选读》基础上,掌握了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学基础》《新闻采访写作实务》的前提下,开设《电视采访》这门专业必修课
四、 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电视采访的基本规律及独特性,电视形象思维敏感性培养。难点在于掌握电视采访的主题策划、电视采访提问方法、电视新闻现场的构造、及出镜采访技巧。
五、 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训演习、课外实践拍摄
六、 课程教学内容
上篇 电视采访中的主体: 记者的素质-记者的思维 第一章 电视采访的独特性(2学时)
1.教学内容
(1) 电视采访的最终目的:用声画语言讲述事实和 (2) 电视采访的三个活动层次:
电视拍摄、出镜采访、画外采访
(3) 电视采访的独特性:(重点和难点)
直观性(重)、时间同步性、空间现实性(现场)、人际传播性
2.重、难点提示
(1) 电视采访和平面新闻采访的最大区别是:
声画特性
(2) 电视采访画面的捕捉
(难点——电视记者需要给观众什么信息)
(视频分析新闻片,让学生作为观众搜集电视采访中传达的信息内容)
第二章 电视记者--采访的主体(4学时)
1.教学内容
(1)电视记者的工作职责与职业分工
现场编辑(指挥现场、决定应变方针)、场记、出镜记者、摄像师、录音师、灯光师
(2)电视记者的素质与修养(重)
新闻敏感(重)、知识与技能(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政治素质(重)、社会活动能力、人文关怀(结合案例分析)
(3)电视记者思维模式的培养
形象思维(重)(转换抽象文字成具体电视画面)、抽象思维(重)(找主题、抓本质)、开放性思维(不对结果做固定预设)、全息思维、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
2.重、难点提示
(1)电视采访记者的新闻敏感和政治素质的培养(难点)
(让学生理解电视采访只是工具,采访中应该具备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2)培养学生作为电视记者该有的形象和抽象思维,以及在采访实践中如何运用
(从具体案例中分析这种思维技巧的体现)
下篇 电视采访的实施: 挖掘线索-准备采访-构建现场-现场采访提问-记者出镜采访 第三章 寻找电视新闻线索(4学时)
1.教学内容
(1)如何判断电视新闻价值
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显著性、形象可视性(重)
(2)如何寻找新闻线索(重)
从生活中发现、从各主管部门、从其他媒介(特别是新媒体)中、从社会渠道(线人)寻找电视新闻线索(案例教学)
2.重、难点提示
(1)学会在实际电视采访中判断新闻价值的大小
实践教学:让学生分析某一电视新闻的价值
(2)如何寻找电视新闻线索(难)
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身边挖掘电视新闻
第四章 电视采访前的准备(4学时)
1.教学内容 (1)日常准备和临时准备
提高理论素养、熟悉相关法律和、重视情况准备(学会应变)、做好知识储备、做好物质准备(电池、话筒、灯光……)
(2)结合背景资料,选择新闻采访主题(重)
电视采访主题既要符合栏目要求,又要符合报道,同时考虑受众可以接受的方式。
(3)拟定电视采访大纲
研究背景资料(重)、确定重点范围和人物、设计问题、拟定方案。
2.重、难点提示
(1)掌握电视采访中确立主题的重要性(难)
案例教学,让学生分析新闻素材,从不同的角度确立主题,然后分析主题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2)如何拟定电视采访大纲
实践教学,分析现有材料,拟定某一电视新闻采访大纲
第五章 构造电视采访现场(8学时)
(1)现场取材方式
电视记者的开机意识。对现场的预见性。记录现场过程。
(2)营造场式信息(重难点)
捕捉现场的氛围和心态;记录同期声和抓住细节(重点);结构“场”信息。
(3)逆时空采访
让历史见证人去回述往事,利用现场环境和资料画面,完成逆时空采访。
(4)理性素材的收集
拍摄国家法规、文件通知、单据、地图等理性素材,为电视采访的现场提供证据。
(5)画外采访
理清采访思路,了解人物的身份、背景、关系和事件中的因果关系,核对信息等。
2.重、难点提示
(1) 电视采访中如何通过镜头构造现场(重难点)
通过案例教学,教会学生对还未发生、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事实的现场营造技巧
(2)从哪些方面进行画外采访及理性资料的重要性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析一段新闻采访里的内容如何获得
第六章 电视采访的提问(上)(10学时)
1.教学内容 (1)接近采访对象
从身份背景、教育背景、地域、兴趣等方面寻找与被访对象的接近性 (2) 如何敲开拒绝之门
在被拒绝、被质疑、被敌视等情况下,应该如何接近采访对象(难)
(3)提问类型
闭合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适用场合、如何收窄开放度。
(4)提问技巧
正问法、侧问法、诱导法、激将法、错问法、设问法、追问法(重点、难点)
2.重、难点提示
(1)和电视采访对象接近、沟通(难) (2)掌握电视采访提问的技巧(重点、难点)
(案例教学+课堂实践)这一章节的重中之重,列举多个采访提问的例子,一条一条分析这些提问技巧的运用,然后给出模拟新闻现场,让学生自己试着提问,特意设置提问难题,让学生运用这些技巧,解决提问过程中的困难。
第七章 电视采访的提问(下)(6学时)
(1)采访中的观察
学会观察、学会从宏观到微观到细节、学会从细节到局部再到整体(重)
(2)聆听的技巧
采访中如何边听、边记、边思考、边提问;采访中如何适时打断对方又不引起对方的反感等。
2.重、难点提示
(1) 电视采访提问的设置技巧
(2) 电视采访中记者需要观察什么(重)
学生分小组,实战练习,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观察被访对象
(3) 记者在采访中如何表现“听”的符号(难)
采访实训:小组成员设置采访跑题场景,看学生如何适时打断
第八章 记者出镜(8学时)
1.教学内容 (1)语言及非语言的运用
口语化的语言、形象化的非语言
(2)电视出镜的行为类型
如何描述现场、出镜记者提问与访谈、现场述评等
(3)记者出镜的注意事项
话筒的位置、衣着形象、及如何应对一些突发状况等
2.重、难点提示
(1)出镜记者提问和采访的技巧
口语化描述新闻现场(重点)
(2)出镜记者如何应对现场突发状况
总结复习(2学时)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电视采访的独特性 电视记者--采访的主体 寻找电视新闻线索 电视采访前的准备 构造电视采访现场 电视采访的提问(上) 电视采访的提问(下) 记者出镜 总复习 2 4 2 2 4 4 2 2 2 24 2 2 4 6 4 6 总计 24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做电视新闻片+电视人物专访)刻成光盘
2.成绩评定
40%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
九、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选用教材
[1] 《电视采访学:探寻事实》叶子赵淑萍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参考书目
[2] 《电视采访(第2版)》 曾祥敏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年5月 [3] 《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巨浪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4] 《社会问题新闻采访与报道》靖鸣 著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1年01月 [5] 《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美)梅茨勒著 李丽颖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03月
[6]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宋晓阳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01月 [7] 《中国叙事学(图文版)》杨义 著 人民出版社 2009年05月 [8] 《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杨光斌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02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