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课题:扇形统计图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变化态势;初步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够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各种扇形统计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且说出它们的特点?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投影仪出示笑笑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2、先让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
3、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
4、出示扇形统计图。
5、组织学生交流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6、全班交流。
7、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而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说一说。
用投影仪出示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每幅图中各百分数的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统计图获得信息。
四、试一试。
1、出示每幅图。
2、交流这三个问题。
3、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各占整体的百分之几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课题:统计图的选择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没有新的概念,也没有新的思路,所有学生具备相对独立学习本课知识的能力,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展示交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教学目标: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了解并会运用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身高的情况
学情分析:
分组整理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以前从未接触过。分类和分组是整理数据的开始,当调查了一大堆原始数据以后,看起来很杂乱,很自然的想法是把它们分开,但学生不容易想到这一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其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3、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策略的比较与选择。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穿什么(校服)
像我们参加比较重要的会议或者活动时都要穿校服,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今年学校计划为淘气的班级添置一套新校服,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板书
二、合作探究,分段整理
1、从记录单上,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记录单,说发现的信息
2、凌乱无序的数据不方便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所以要讲数据进行整理。
3、服装厂按身高5cm一段确定服装型号,我们一起来整理吧(板书:分段整理)
三、制统计图,分析数据
1、根据身高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提问:从这张表上可以知道什么
3、回顾,刚才都干了哪些工作,经历了哪几个流程?
4、找生活中的例子,举例说明它们也用到了“数据的分段整理”
四、综合运用,深化新知。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身高的变化
学情分析:
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学生学习了平均数,会进行计算,但是当遇到真正的数据需要分析时,却很少想到用平均数。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使他们想到数据,能从数据中提取一些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淘气身高和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体会数据的作用。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分析和推测。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引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收集自己一到六年级每个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的身高数据,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数据,与同学交流。
2、指名交流后,提问:你是怎样收集这些数据的?
3、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身高的变化”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要把几年的身高数据都展示出来,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2、提问:能看图说一说自己这几年身高变化的特点吗?
3、提出要求:学生各自按要求完成统计图
4、展示学生作品,提问: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你的身高变化情况?为了让别人看清楚,应该怎么做?
5、分析数据。
6、预测:你能估计自己三年后的身高吗?
7。讨论: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你觉得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三、深化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延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