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1.3梁板结构——1.3、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

01.3梁板结构——1.3、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

来源:筏尚旅游网


01.3梁板结构——1.3、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课件)

1.3 整体式双向板梁板结构

由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荷载,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发生弯曲且都

不能忽略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双向板。

双向板的支承形式:四边支承、三边支承、两边支承或四点支承。 双向板的平面形状: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双向板梁板结构。又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图。

双重井式楼盖或井式楼盖。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对于四边支承的板,

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若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

的单向板计算。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1、四边支承双向板弹性工作阶段的受力特点

整体式双向梁板结构中的四边支承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荷载由短边和长边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各个板带分配的荷载,与长跨和短跨的跨度比值

当跨度比值

l02l01l02l01相关。

接近时,两个方向板带

l02l01的弯矩值较为接近。随着

的增大,短向

板带弯矩值逐渐增大,最大正弯矩出现在中点;长向板带弯矩值逐渐减小。而且,最大弯矩值不发生在跨中截面,而是偏离跨中截面,图。这是因为,短向板带对长向板带具有一定的支承作用。

2、四边支承双向板的主要试验结果  位移与变形

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板的竖向位移呈碟形,板的四角处有向上翘起的趋势。

 裂缝与破坏

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正方形平面四边简支

双向板

 在裂缝出现之前,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 随着荷载的增加,由于两个方向配筋相同(正方形板),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央部位,该裂缝沿对角线方向向板的四角扩展,直至因板底部钢筋屈服而破坏。

 当接近破坏时,板顶面靠近四角附近,出现垂直于对角线方向、大体呈圆弧形的环状裂缝。这些裂缝的出现,又促进了板底对角线方向裂缝的发展。图1.3.3a。

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平面四边简支双

向板

 在裂缝出现之前,也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 随着荷载的增加,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央部位,且平行于板的长边方向,该裂缝向板角处延伸,与板边大体呈45角,

 在接近破坏时,板四角处顶面也出现圆弧形裂缝,最终由于跨中及45角方向裂缝处截面的受拉钢筋达到屈服,混凝土达到抗压强度而导致双向板破坏,图b。

 塑性铰线

双向板裂缝处截面的钢筋,从开始屈服到截面即将破坏这个阶段,截面处于第Ⅲ工作阶段,与前面所讨论的塑性铰的概念相同,此处因钢筋达到屈服所形成的临界裂缝,称为塑性铰线。塑性铰线的出现,使结构被裂缝分割的若干板块,称为几何可变体系,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双向板的内力分析方法有两种理论:

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求解板的内力与变形,并配筋; 按塑性理论的分析方法求解板的内力与变形,并配筋。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1、单区格双向板的内力及变形计算

当板厚远小于板短边,且板的挠度远小于板的厚度时,双向板可按弹性薄板理论计算。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单区格双向矩形板的边界条件,有六种不同的情况,计算简图见图。

不同情况下,单区格双向矩形板的内力及变形计算结果(弯矩和挠度系数),见附录8。表中列出了双向板,计算时,只需要根据实际支承情况和短跨与长跨的比值,直接查出弯矩系数和挠度系数,即可计算得到各种单区格双向矩形板最大弯矩值和最大挠度值,即

m表中系数表中系数gg2ql0x4ql0xBc

其中符号见P50。

需要说明的是,附录8中的表中系数,是根据材料的泊松比如,混凝土,

0.20制定的,当

0时,

,尚应考虑双向弯曲对两

个方向板带弯矩值的相互影响,可按下式计

mxmymxmymymx

其中符号见P50。

对于支座截面弯矩值,由于另外一个方向板带的弯矩等于零,所以,不存在两个方向板带弯矩的相互影响问题。

2、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的内力及变形计算 计算假定:

采用单区格双向矩形板的内力及变形计算为基础的实用计算方法,将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的内力分析问题,转化为单区格双向矩形板的内力计算问题。该方法假定:  双向板支承梁的受弯线刚度很大,其竖向位移可忽略不计;

 双向板支承梁的受扭线刚度很小,可以自由转动;

 双向板沿同一方向相邻跨度的相对差值,小于20%。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支承梁可看作为双向板的不动铰支座,从而使内力计算得到简化,并且计算误差大为降低。

结构控制截面的确定:

取各支座截面和跨内截面

作为结构的控制截面;

结构控制截面产生最危险内力的最不利荷载组合:

根据结构

的弹性变形曲线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方式。

(1)、多区格板跨内截面最大正弯矩计算 最不利活荷载布置:按棋盘式布置

,图1.3.5a。活荷

载的棋盘式布置,可以使所有活荷载布置区格板内的跨内双向正弯矩达到最大值。

计算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跨内截面最大正弯矩时,采用近似内力分析方法:

将棋盘式布置的活荷载分解为:各区格板满布的对称活荷载区格板棋盘式布置的反对称活荷载

q,图b、c。 2q和2

于是,对于恒荷载和活荷载共同作用的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上,有对称荷载g和反对称荷载q,即,

对称荷载 反对称荷载

gqgq 2q 2gq作用下, 2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在对称荷载g四边支承条件:

 中间区格板所有中间支座均可视为固定支座;

 中间区格板均可视为四边固定的单区格双向板;

 角区格板可视为两邻边为简支,另外两边为固定支座的单区格双向板;  边区格板可视为三边固定、一边简支的单区格双向板,图。

计算方法:

根据各单区格板的四边支承条件,分别求出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中的各区格板,在对称荷载矩。

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在反对称荷载q四边支承条件:

q作用下, 2ggq2作用下的跨内截面正弯

 中间区格板所有中间支座均可视为铰支座;

 中间区格板均可视为四边简支的单区格双向板;

 边区格板和角区格板均可视为四边简

支的单区格双向板,如。

计算方法:

根据各单区格板的四边支承条件,分别求出多区格等跨连续双向板中的各区格板,在反对称荷载q矩。

同理,可求多区格板跨内截面最大负弯矩。

最后,将各区格板在上述两种荷载作用下,求得的板跨内截面正、负弯矩值(绝对值)加以叠加,即可得到各区格板的跨内截面最大正、负弯矩值。

(2)、各区格板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计算

支座最大负弯矩可近似按满布活荷载时求得,这时,中间区格板所有中间支座均可视为固定支座,边区格板和角区格板的外边界支承条件,按实际情况确定。

根据各区格板的四边支承条件,可分别求出各区格板在满布荷载

gq作用下,支座截面的最大负弯矩值(绝对值)。但对于某些相邻

q2作用下的跨内截面正弯

区格板,当单区格板跨度或边界条件不同时,两区格板之间的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值(绝对值),可能不相同,一般可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支座截面的负弯矩设计值。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的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塑性铰线法)

1、极限平衡法(塑性铰线法) 塑性铰与塑性铰线

(1)、基本假定

 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在最大弯矩处形成塑性铰线,将

整体双向板分割成若干板块,成为几何可变体系。

 双向板中的塑性铰线是直线。塑性铰线的位置与板的形状、尺

寸、边界条件、荷载形式、配筋位置及数量有关。一般将裂缝出现在板底的称为正塑性铰线,它发生在板底的正弯矩处,通过相邻板块转动轴的交点。图;裂缝出现在板面的称为负塑性铰线,它发生在板上部的固定边界的负弯矩处。

 将塑性铰线所分割的各个板块视为平面刚体,所有的变形都集

中在塑性铰线上,当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各板块均可绕塑性铰线转动。

 双向板的破坏机构形式可能不止一个,在所有可能的破坏机构

形式中,必定有一个是最危险的,其极限荷载值最小。  塑性铰线是由钢筋屈服而产生的,沿塑性铰线上的弯矩为常

数,它等于相应配筋板的极限弯矩值,板在正塑性铰线处的扭矩和剪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2)、极限平衡法的基本方程

以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四边为固定支座(或连续)的双向板为例。

双向板在极限荷载p的作用下,在正常配筋条件下,塑性铰线将双向板分割为四个

板块,斜向的正塑性铰线与板边的夹角大约成45角,图。

根据上述假设,每个板块均应满足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平衡条件,由此可得到极限平衡法的基本方程,并求得板的极限荷载p。

假设:

板跨内承受正弯矩的钢筋,沿l0x、l0y方向塑性铰线上单位板宽内的极限弯矩,分别为:mx、my;

板支座上承受负弯矩的钢筋,沿l0x、l0y方向塑性铰线上单位板宽内的极限弯矩,分别为:mx、mx、my、my;

于是:

板跨内塑性铰线上沿l0x、l0y方向的总极限正弯矩,分别为:

Mxl0ymx、Myl0xmy;

板支座塑性铰线上沿l0x、l0y方向的总极限负弯矩,分别为:

Mxl0ymx、Mxl0ymx、Myl0xmy、Myl0xmy。

取梯形板块ABFE(即,板块①)为脱离体,其受力状态如图b,将作用在该板块上的所有力对板支座塑性铰线AB取力矩,即,

MAB0,可得,

l0ymxpl0yl0xl0x2l0x41l0xp2222l0ymx1l0x322pl0xl0y8l0x12 即,

MxMx2pl0xl0y8l0x12

同理,对板块CDEF(即,板块②),可得

MxMx2pl0xl0y8l0x12

又取三角形板块ADE(即,板块③)为脱离体,其受力状态如图1.3.7c,将作用在该板块上的所有力对板支座塑性铰线AD取力矩,即,

l0xmyMADl0xmy0,可得,

l0x21l0x323l0xp24lp0x2

即,

MyMy3l0xp24

同理,对板块BCD(即,板块④),可得

MyMy3l0xp24

将以上四个公式相叠加,即可得到四边固定支承的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按极限平衡法计算的基本方程,即

2Mx2MyMxMxMyMy2pl0x3l0y12l0x

y当四边为简支时,M、M、M、M等于

xxy

零,于是,

MxMy2pl0x3l0y24l0x

这个公式就是四边简支双向板按极限平衡法计算的基本方

,它表明双向板塑性铰线上截面总极限弯

矩与极限荷载p之间的关系。

如取l0y2l0x,则, ,

mymx45p2l0x216mx5p2l0x54

如取l0y3l0x,则

mx3p2l0x280y,

2mymx9yp2l0x84mx4

0y

由此可见,当ll0y时,m0x;当ll

3

时,my0x

mx9,

所以,l方向按构造配筋即可。因此,按塑性理论计算,双向板与单向板的分界,应取

l0yl0x

3

2、双向板的塑性设计

(1)、双向板的一般配筋方式(简单介绍)

按塑性理论计算时,配筋情况将会影响板的极限承载力及钢筋用量,为此,通常需要先确定板的配筋形式。板的跨内钢筋通常沿板宽方向均匀设置,同时可将板的跨内正弯矩钢筋,在距支座一定距离处,弯起一部分,作为支座负弯矩钢筋(不足部分可另外设置直钢筋),伸出支座一定长度后,由于不再承受荷载,可以切断,但必须注意弯起和切断的位置。

(2)、双向板的其他破坏形式

破坏形式一:单区格双向板跨内正弯矩钢筋弯起过早或弯起数量过多,形成“倒锥台形”破坏机构,图;

解决方法:跨内钢筋在距支座l4处弯起

0x一半,取

1n2,

1.5~2.5。见P55。

破坏形式二:单区格双向板支座负弯矩钢筋切断过早,形成“局部倒锥形”破坏机构,图。

解决方法:当支座负弯矩钢筋在距支座边l4处切断时,

0x1.5~2.5。

破坏形式三:当多区格连续双向板上的

活荷载较大,且按棋盘格式布置时,有可能在活荷载布置的区格上产生正弯矩塑性铰线,因而发生“倒锥形”破坏,而在不布置活荷载的区格上产生负弯矩塑性铰线,因而发生“正锥台形”破坏。

解决方法:支座负弯矩钢筋在距支座边

l0x4处切断。

(3)、单区格双向板计算

设计双向板时,通常已知板的荷载设计值p和计算跨度l、l,要求确定板的内力和

0x0y配筋。

如果板的平面尺寸及作用荷载为已知,要求确定板的具体配筋时,则,基本方程中有六个未知数,即,M、M、M、M、M、M。

xyxxyy

求解时,需要补充五个条件方程,即,两个方向跨中弯矩的比值以及各支座弯矩与相应跨中弯矩的比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MyMxMxMxl0xmyl0ymxl0ymxl0ymxl0xl0ymxmx,即

xmymx

mxmxx

MxMxl0ymxl0ymx

MyMyl0xmyl0xmymymyyMyMyl0xmyl0xmymymyy其中,两个方向跨中弯矩的比值可取为

mymxl0xl0y21n2

nl0yl0x

对于各种边界条件的板,可近似地按上式计算。

支座弯矩与相应跨中弯矩的比值,可在

1.5~2.5之间选择,通常取为于是,可得

mm mm myxxxxxxyy2.0,

xxmxmyymyymx

myymyymx

于是,可求得m。

x若跨中钢筋全部伸入支座,且

xxyy,则

mx3n1n12pl0x24

有时为了考虑经济性,可将两个方向的跨中钢筋在距离支座l4处弯起(l为短跨跨

0x0x度),若仍取

mxnxxyy,则

342pl0x243n1n14

于是,由设定的、、、、,可依

xxyy次求出m、m、m、m、m。最后,根据这些

yxx

yy求出的弯矩,计算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的配筋。

计算时,

mxAsxfysh0x

mx

mxmyAsyfysh0yAsxfysh0xmyAsyfysh0y

Asxfysh0x

myAsyfysh0y

详见上册P81,公式(4-25)

l0x和l按节中塑性方法计算。P14。

0y(4)、多区格连续双向板计算

在计算连续双向板时,内区格板可按四边固定的单区格板进行计算,边区格板或角区格板可按外边界的实际支承的单区格板进行计算。计算时,首先从中间区格板开始,将中间区格板计算得到的各支座弯矩值,作为计算相邻区格板支座的已知弯矩值。这样,依次由内

向外,直至外区格板,即可一一求解。 双向板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

详见P57~58。

双向板支承梁的计算要点

1、双向板支承梁计算简图

沿板的长边向支承梁传递的荷载为梯形分布; 沿板的短边向支承梁传递的荷载为三角形分布 计算简图见图。

2、双向板支承梁内力计算

按弹性理论计算

将支承梁上的梯形荷载或三角形荷载,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图。

支座弯矩计算:连续梁在等效均布荷载作用下,按结构力学的一般方法,计算支座弯矩,可利用结构计算表格求得支座弯矩;

跨内弯矩和支座处剪力计算:按等效均布荷载求得的连续梁支座弯矩后,各跨的跨内弯矩和支座处的剪力,应按梁上原有荷载形式进行计算。

例如,欲求某跨的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按等效均布荷载,确定该跨两端支座截面负弯矩值,然后,再按单跨梁在梯形或三角形荷载作用下,求得梁跨内截面正弯矩和支座处的剪力。

计算支承梁的内力时,对于梁上活荷载,还应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按塑性理论计算

在弹性理论计算所得支座截面弯矩的基础上,应用弯矩调幅法,确定支座截面塑性弯矩值,再按支承梁实际荷载求得跨内截面弯矩值。

3、双向板支承梁配筋方案

支承梁的纵向配筋方案,按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及材料图,确定纵筋弯起和切断、箍筋形式、数量和布置。其他构造要求与单向板支承梁相同。 双重井式梁板结构

自学。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例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