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学习这四首诗,朗读、背诵这四首诗词。 2. 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观沧海》
学习流程:
一写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二 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 ( )末年著名的( )家、政治家和 ( )。
三 朗诵诗歌:1.学生自读,注意把握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2.播放录音范读。
3.集体朗读。 四 自主学习,赏析诗文。
1.全诗是以哪个字统领全文,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学习《次北固山下》 学习流程:
一 作者简介:王湾(公元693年~751年),( )代诗人。
二【题解】: 诗题作《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 “次”:旅
行所居止之处所。此作“停宿”解。“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横插江中,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
三 朗诵诗歌:1.学生自读,注意把握节奏,五言诗一般读作“二二一”或“二一二”。
2.组内自读。
3.集体朗读。 四 自主学习,赏析诗文。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句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五 合作探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第二课时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习流程:
一、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年),字( ),号( ),(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二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朗诵诗歌:
1.学生自读,注意把握节奏,七言诗一般读作“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2.组内自读。 3.集体朗读。
四、自主学习,赏析诗文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学习《天净沙 秋思》
学习流程:
一、作者简介:马致远,汉族,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 )代时著名大戏剧家、( )家。 二、读:朗诵诗歌: 1.学生自读。 2.组内自读。 3.集体朗读。
三、品:1、小令中“枯藤” “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写:一幅好画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用你的文笔,把你所绘之景介绍给大家。 五、熟读成诵。
默写古诗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秋思》
《天净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