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来源:筏尚旅游网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7月第14卷第4期Journal of Hebei United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2012July,14(4) -535・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马 宁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江苏高邮225600) [摘要] ①目的 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②方法 对6O倒ERS的心电图上sT 段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ERS的sT段凹面向上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的心电图特征以V2~V5导联最为明显(85.0%), 大多伴有J波(88.3%),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至基线。④结论ERS是一种常见的以sT段抬高为主的心电图 变异,由于其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故需与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出现病理性ST段改变的疾病相鉴别; 对于高危ERS患者,仍应提高警惕。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 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 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2694(2012)04—535—02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ILS)指至少 性变异,其发生率为1.5%~9.1%,多见于中青年男性 J。但 两个连续导联的J点抬高t>0.1mV,且QRS波和sT段之间的锐 近lO余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表明,ERS与Brugada综合 利转折消失,而代之一段平滑移行曲线或者一个直立小波(J 征和一些室性心律失常(如特发性心室颤动、急性心肌梗死超 波)…。ER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电图变异表现,一般不需特 急性期右冠状动脉受累时)有共同电生理征象和离子启动机 殊治疗,其临床意义在于这种心电图变异与导致sT段抬高的其 制,故ERS在一定条件下有引起特发性心室颤动的潜在危险 他疾病如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及Bru— 性 1,5,6]。 gada综合征等易混淆,特别是由于部分患者有胸痛、胸闷、心悸、 3.2 ERS的发生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确切,复习相关文献 大汗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因此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 J。本文通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部分心室肌提早复极有关,心室除极 过对6O例诊断为ERS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 尚未结束,部分心室肌便开始提早复极,QRS环体未能闭合,产 献,寻求其临床及心电图特点,以提高对ERS的认识。 生的ST段向量向左、向下、向前,投影在相应的Ⅱ、Ⅲ、aVF、V1 1资料与方法 ~V 6导联sT段抬高。这是一种非病理性心电活动不均匀的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2010年门诊或健康体检确诊 表现。②与迷走神经的张力增高有关,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使 为ERS者60例,其中男50例(83.3%),女1O例(16.7%),年 ERS的心电图特征更加典型。尤其是睡眠时,窦性心律的频率 龄l8—59岁,平均33岁。胸痛15例(25.0%)、胸闷7例(11. 减慢,常呈窦性心动过缓,ST段抬高更加明显。白天活动时,迷 7%)、心悸5例(8.3%)、头晕乏力5例(8.3%)、无症状者28 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率加快,sT段可有不 例(46.7%)。全部病例均经临床病史、心肌酶学、心电图追踪、 同程度的回落,甚至ERS图形特征消失。③与旁道的电活动有 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病理性sT改变。 关,有学者认为ERS可能存在房束旁道,此束由心房下行绕过 1.2方法采用l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常规记录平卧位12导 房室结与左前分支相连接。窦性激动可经旁道下传直接抵达左 联心电图,做运动试验,描记运动后即刻心电图,比较运动试验 前分支,由于心房与左前分支有一较长的距离,激动虽然绕过了 前后的sT改变,并行超声心动图及血清心肌酶学检查。 窦房结,避开了这个“闸门”,但P—R间期仍然比典型的预激综 1.3诊断标准 ①在V2~V5导联或Ⅱ、m、aVF导联出现J 合征长,较正常人群略短。由于左前分支支配的室间隔前半部 波;②J波后ST段呈现凹面向上抬高,在V2~V5导联最为明 及左室前壁心肌最先除极,复极也是最先自此处开始,表现为典 显,可达0.2~0.6mV,在V6导联和肢体导联很少超过0.2mV, 型的ERS。 不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③胸前导联T波高大直立,常可达1.0mV 3.3 ERS的心电图特点ERS的主要心电图特点为心率正常 但很少超过1.0mV;④运动或情绪激动等应激情况下,心率增 或较慢时sT段抬高伴T波高耸、出现J波。目前普遍认为,心 快,sT段可以回落甚者降到基线水平。 室外膜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穹窿)的减小或丢失,造成复极期 2结果 心内外膜之间跨室壁电位差导致了sT段抬高 。90%ERS患 6O例ERS者均为窦性心律,心率48~9O次/min。心电图 者胸前导联可单独出现sT段抬高,而肢体导联必与胸前导联同 特点:sT段于J点处呈凹面向上抬高,幅度为0.1~0.5mV,aVR 时出现sT段抬高,运动后可回落或部分回落基线。ERS的sT 导联无一例sT段抬高>0.2mV,而以V2一V5导联最明显者51 段抬高是由于心室不同步早期复极所致,是非病理心电活动不 例(85.O%),伴有J波53例(88.3%),同时可见高大对称的T 均的表现或认为是室间隔上部最后除极的结果,或由于局部传 波,未见T波倒置。肢体导联sT段抬高程度较胸前导联为低, 导阻滞所致;运动后sT段回落可能是由于运动血液加速或交感 对应导联无sT段压低。运动试验中随心率的增快,sT段逐渐 神经兴奋使心室复极过程又趋于同步造成的 J。sT段抬高的 回落直至基线,T波振幅也随sT段回落至基线;休息30min后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相对稳定,无对应性sT段压低,sT段抬高常 全部恢复至运动前心电图特征。60例运动中均未出现胸痛、胸 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不变,但可随心率而变化,心率加快(如运 闷等情况,运动试验及过度呼吸前后均未见有T波倒置情况。 动试验、注射阿托品、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后等)抬高的sT段可 60例超声心动图及血清心肌酶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 回落至基线。此外随年龄增长,sT段抬高的幅度可有下降趋 3讨论 势。 3.1 ERS的概况临床上大多数学者认为ERS属于一种生理 3.4 ERS的鉴别诊断ERS的ST段凹面向上抬高同时伴有高 536。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7月第l4卷第4期Journal of Hebei United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2012July.14(4) 大对称性T波等改变应注意与下列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的sT 段抬高鉴别。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心电图 表现为sT—T动态衍变,ST段多呈凹面向下型抬高,并与升高 的T波升支形成单向曲线,形成“墓碑样”改变,运动后抬高明 显或相应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并出现心肌酶学的动态曲线变 变、J波和ST段抬高局限于下壁导联或心电图出现QT间期明 显缩短或延长者,应提高警惕,将其列为高危ERS患者,必要时 进行电生理检查,如能诱发出室速/室颤,可考虑安放ICD。 总之,对心电图出现RES改变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 史、分析其特征、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全面 分析。在临床中既不能因胸痛和sT段改变误诊为器质性心脏 病,也不能因ERS的诊断而延误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 于高危ERS患者,应提高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刘兴鹏,Michel Haissaguerre.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危险分层[J].中 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3):195 化;而ERS的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可持续数年,运动试验可使 sT段暂时回落基线,且无对应导联及心肌酶学改变。②变异型 心绞痛:鉴别点在于动态观察心电图sT段的抬高与胸痛的关 系。胸痛发作时sT段抬高,缓解后恢复正常,这多见于变异型 心绞痛者;而EILS于胸痛发作时sT段的抬高有回复基线趋势。 ③急性心包炎:sT段抬高为广泛导联(V1、aVR导联除外),大 多为窦性心动过速及QRS低电压;而ERS的sT段抬高以V2一 V5导联最为明显,大多为窦性心动过缓及左心室高电压。④ [2]李澜,马文录,李宏.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误诊与鉴别[J].中国 误诊学杂志,20o4,4(1):137 Brugada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无胸痛,临床上以室性心律失常 为主,而ERS无心律失常,以不典型胸痛为主。Brugada综合征 sT段抬高以V1一V3导联为主,ST段抬高呈下斜型,在sT段抬 高的导联伴T波倒置;而ERS的ST段抬高以V2~v5导联为 主,sT段抬高为凹面向上型同时伴高尖T波。 [3]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7—855 [4]郭磊,杨锐英,王广丽.44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心 慧,陈丽君.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重新认识[J].滨州 电图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3):364 [5] 张文博,马医学院学报,20O8,31(3):205 [6] 陈玉珍,马维勇,郑更生.早期复极综合征猝死1例一Brugada综合 征变异[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5,9(1):53 [7] 王晓立.运动试验在早期复极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心电 学杂志,2005,14(3):181 . 3.5 ERS的临床意义①绝大多数ERS属于正常心电图变 异,本身无需特殊处理治疗,而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及 急性心包炎属器质性病变,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 如处理及时有效,心电图可恢复。因此,急性心肌梗死若能早期 发现,及时治疗,并准确地做出鉴别诊断,可给临床提供正确的 [8] 王莉.早期复极综合征[J].中国医学创新,2010,17(7):190 [9]韩瑞琳,肖慧敏.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及鉴别诊断分析 治疗依据。若对ERS认识不足,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不 恰当的治疗,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②对出现头晕、晕厥 发作、有猝死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有Brugada波及ERS心电图改 [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5,4(2):l5 (2012—02—29收稿)(岳静玲编辑) 瑞芬太尼在小儿腭裂修补术麻醉中的应用 范滢萍张杰 河南郑州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关键词] 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小儿腭裂 (kg.min)持续泵入维持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3—4mg/(kg.h) [中图分类号]R 6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694(2012)04—536—02 和氯胺酮1m kg.h持续泵注,间断给予维库溴铵0.05mg/kg, 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药物。拔管指征:清醒、四肢活动好,自主 呼吸通气量及吞咽反射恢复正常,带管吸入空气SPO,≥96%,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通过血液 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彻底吸净口、鼻腔、咽喉及气管的渗血及分 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水解代谢,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不依赖 泌物。 。 肝肾功能…。本研究旨在讨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腭裂 1.3观察指标人室至麻醉苏醒期间连续监测ECG、BP、HR、 修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SPO 。观察并记录停药至完全清醒为苏醒时间、苏醒延迟(术 1资料与方法 毕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大于30分钟)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喉 选择我院2011年l—l2月择期手术400例。 1.1一般资料痉挛发生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有 计量资料以(i±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 ASA I~Ⅱ级,年龄1—3岁,Hb>100g/L,体质量1O~18kg,所 有患儿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一 氯胺酮全麻组(A组)和丙泊酚一氯胺酮全麻组(B组),每组各 200例。 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 意义。 1.2麻醉方法术前药均采用阿托品0.02mg/kg,术前30分钟 2结果 肌注。患儿人室前均已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人室常规监测HR、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维库溴铵用量差异 PETCO2、ECG、SPO 。患儿纯氧吸入5分钟后开始麻醉诱导。 两组均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1 mg/kg、氯胺酮2mg/kg和维库溴 铵0.1mg/kg。A组给予瑞芬太尼1 kg。气管插管成功后A 无显著意义。A组200例无一例发生低氧血症、喉痉挛、苏醒期 躁动,与B组比较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B组发生低氧 血症66例、喉痉挛发生率1O例,苏醒期躁动32例。 组给予瑞芬太尼0.1—0.2 (kg.rain)和氯胺酮10~15 ̄Lg/ 3讨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