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插入式角钢施工方法

来源:筏尚旅游网
插入式角钢施工方法

一、插入式角钢安装数据表(附后) 二、施工要点:

1、基础开挖前应仔细校核小转角的塔转角度数及转角位移、方向、直线塔中心桩偏差必须以前视、后视二个中心桩为准,不允许以一个直线桩为准进行分坑施工。转角塔和直线转角塔位移方向不相同,注意区分,转角和直线转角要考虑预偏,预偏值见预偏值表。基础开坑时应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分坑尺寸进行施工,如果不是石坑应按规定有放坡系数,以满足施工,开坑时应设地面监护人。

2、对于须铲基面的基础应作好辅助桩,高程以便核实基面高差和中心桩的补钉。

3、基础利用土模时在完成基坑时必须用尺丈量基础坑的偏差,并用经纬仪测量基础深度及扭转情况,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好。

4、岩石基础开挖时应保证基坑周围自然植被不被坏为宜。

5、钢材使用前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二次理化实验,施工时有对于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做焊接实验报告,并建立钢材跟踪卡制度。

6、水泥选用有资质、免检产品,并有出厂质量报告单及水泥复检报告,同一批号水泥100吨应化验一次,并建立水泥跟踪卡制度。

7、砂、石选用应化验单并执行现场与取相符的管理制度。200立方米代表一个批量。

8、浇制砼的基础必须一次支模成型,模板用钢模,露出地面部分要求尽量避免模板接缝,以队质检员检查无误,再由驻队监理工程师签证方可施工。

9、基础拆模后应做好养护工作,须保证砼强度。

10、基础拆模时应由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签证后方可回填,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并保留防沉层500mm高度。

11、基础拆模后质检员必须认真检查每个部位尺寸,标高,并做好记录,记录施工人员必须用手签字,严禁用印章。

12、混凝土浇制时,特别对于特细砂,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配合比按照实验室配合比进行配制,现浇基础混凝土标号为C20,其重量比为:水泥按50kg

换算。

三、插入式基础施工方法

1、基本原理:根据计算的基础主角钢安装位置尺寸,通过测量方法,将主角钢安装到位,采用专用的单腿调整,固定工具,将每条腿的主角钢调正,固定在规定的正确位置上。

2、调正固定工具的制作简图构造:

图中①可用L50×5角钢,钻一孔,孔径同主角钢接头部位孔径。 ②φ20~22花篮螺丝。

③④钢管:作为支撑用,本工程采用2 1/2″钢管,其长度为A,可根据基础根开大小而定,本工程采用2米。在管壁上适当位置钻孔,作调正长度用。

⑤固定销,用于调正内外钢管后固定。 ⑥铰链。

⑦固定角钢,可用 L50×5角钢制作。 ⑧固守销,用于与地面固定。 3、保证接腿角钢稳定措施:

插入式角钢下端接续黑角钢长度,由项目部计算给出,采用重心重合焊接,接续角钢下端丝扣部分下端上两个帽承重插入角钢用,上面一个帽起二道保护作用和稳定作用,利用这三个M20螺帽调节插入角钢高差和尺寸。

黑角钢下面调节螺栓可调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总长20公分,角钢下端可调螺栓要求用混凝土垫块保证下平面保护层厚度。用混凝土浇制固定黑角钢,混凝土量和大小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但必须保证下底面的螺帽强度并绝对不位移。注意

转角和直线转角预偏高差,地面坑深按照外角受拉腿设计坑深和中心桩高差为标准,转角内侧受压腿坑深为设计坑深加预偏差。

遇到水坑或流沙坑,事先在基础地面中心打好不同厚度和大小的垫层,来保证承受角钢下压力和确保下螺帽不位移。

为保证角钢绝对稳定,接续黑角钢用细铁绑线多处绑成和钢筋笼成一体或点焊到钢筋笼上,增加稳定性。

简图如下:

4、安装调正主角钢的施工程序: ①焊接黑角钢

②安装第一个塔腿的主角钢,并用调正固定工具的方法在二个方向上给予初步固定。

③通过测量利用固定工具上的花芷螺丝进行细微调正,使其达到设计值的位置。

④同样方法安装调正固定其余的三条腿的主角钢。 ⑤测量整体安装尺寸核对根开,对角线及角钢倾斜率。

⑥对主角钢顶面和操作印记进行水平测量,若误差超过优良级的规范,应采取调节下面螺帽的方法,保证水平标高不超差。

⑦再次对根开、对角线及水平标高,满足设计要求使其偏差为零误差为好,再用1:2水泥沙浆将主角钢下部固定好。

5、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调正、校核:

在主角钢固定完成后即可绑扎钢筋,支模板,然后浇灌砼,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因施工人员不小心碰撞已安装好的主角钢,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除教育施工人员注意外,在支模完成后,仍须校核一次根开、对角线尺寸,水平标高、并校

核角钢扭转,校核主角钢扭转方法等高塔可挂线校核,如需调整可用木方夹顶的办法,待底层断面浇灌完再拆除木方,在浇灌过程中要多次校核有关尺寸

6、角钢扭转的控制

控制插入角钢的扭转,如果插入角钢未扭转时,架在中心桩上的经纬仪照准插入角钢外棱的情况下,而靠在插入角钢上的“丁”字尺的长边应当平行于仪器的竖向十字丝或在仪器的竖向十字丝上。或者用细线缠绕在角钢上用油笔取中用钢卷尺测量。

四、山区施工注意事项:

1、本工程为低山地貌,个别为高山大岭,一般海拔400-800米,相对高差100—400米。塔位坡度一般5度到20度,个别达。塔位位置基本较好,部分塔位地形复杂。

2、沿线植被不甚发育,基岩多裸露。

3、沿线地质主要为砂岩、泥岩、砂泥岩互层和粘性类土。

4、本工程采用全方位高低腿,塔基地形与塔腿配置的吻合相当重要,因此施工开始线路的复测应包括塔基断面的复测,若与图中断面及塔腿配置不符,应尽快通知项目部和设计监理。以能得到及时(塔腿调整等)的处理。以便尽快调整,并通知塔厂变更塔腿生产,若因此失误造成基础埋深不够或塔腿埋入土中,施工队应承担责任。

5、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标注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对开挖中出现溶洞、溶沟、溶槽的塔位应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对处在小矿区的塔位,发现问题后应及时通知设计及监理。

6、基础护坡、保坎、排水沟施工图详见“护坡、保坎、排水沟施工图”图中基础护坡(保坎)高度是指地面以上高度,工程量已包括护坡基础部分。

7、施工队应认真领会图纸意图,高度重视和细读各型基础的《施工说明》

以及《铁塔及基础明细表》中的说明及“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对提出的各类问题应严格执行;对图纸表示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应尽快通知项目部、监理、设计,以利得到及时处理,不致造成错误后果,否则,施工队也应对此后果负责。

8、施工场地清理和基坑开挖,应保留塔位中心桩,作为校验柱顶标高、基础埋深的参考标志。若不能保留,应将塔位中心桩引出。请施工队严格执行。

9、各塔位施工场地清理(开挖小平台)范围,请见塔基剖面图中虚实线结合部分。注:为保证塔腿不埋在土中,图中虚实线内是作为清场土方应予挖去。

10、少量地形狭窄、陡峭的塔位,基础型式和防护措施可由设计工代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进行合理调整。

11、对需要验槽的塔位,以及基坑开挖后地质不符或地形地质恶化的塔位均应通知设计代表验槽,经验槽并同意后方可浇制基础。

12、凡涉及到地形狭窄或塔位附近有重要设施或《铁塔及基础明细表》中特别指明严禁放炮的塔位,在开小平台及基坑开挖中不能放炮,以确保基坑坑壁或周边岩体的完整性,以及设施的安全。

13、本工程沿线强风化泥岩、砂岩较多,开挖基坑时一般只可用少量炸药松动爆破。凡标有“严禁放炮”的,只能以人工开挖。对“强风化泥岩”的塔位,应尽量缩短基坑完成后与浇制基础的时间,并要求:基坑(轮廓)不能一次挖到设计深度,一般应予留300cm,留至浇制前开挖。

14、本工程铁塔与基础连接方式均采用插入式角钢连接方式,在浇制混凝土前及浇制中,应反复校正铁塔在基础顶面插入角钢棱到棱半根开、插入角钢顶端角钢棱到棱半根开及基础半根开(详见“自立式铁塔插入角钢基础根开表(S0972S-T0502-36)”)及各塔型插入式角钢结构图;保证各铁塔基础及插入角钢的坡度与相应的铁塔腿部主材坡度保持一致。

15、本工程转角塔内侧、终端塔的线路侧基础顶面应高出相应预偏值见项目部编制的基础分坑和浇制数据表

16、基础符号

17、本工程要求位于无地下水的基坑一律以“坑壁成形”开挖。即按基坑底板尺寸开挖,以坑壁代替底板侧向模板,使基础底板嵌入原状土(或岩石)中。以保证坑壁岩土的完整。其示意图如下:

对于有地下水或软弱土层不能开挖成型的土质类基坑,按大开挖方式施

工。其图示如下:

18、本工程设计有嵌固式岩石基础,岩石基础的使用条件为:微---中风化、厚—巨厚层状、完整性好的砂岩。对已设计配置岩石基础的、和在施工开挖时符合岩石基础条件需要更改为岩石基础的,均需通知设计经现场鉴定及再确认后方可按岩石基础施工。岩石基础的埋深为基础的有效嵌固深度加上柱高(覆盖层及强风化层厚度),而确定基础的柱高要根据岩石基础各腿基坑开挖后的具体情况确定。请施工注意。因此岩石基础的总开挖深度应为岩石基础的设计埋深加柱高减去出土高度。

19、保坎及培土距基础中心距离

20、本工程基础立柱主筋、底板钢筋为20Msi,其余为Q235钢筋。 21、基坑回填:

常规回填:基坑回填时,应按300mm分层夯实;岩石基坑回填,可按石与土3:1掺和后回填夯实;基坑回填不得使塔基形成凹坑积水;基坑回填后,在地面堆筑0.5米厚的防沉土堆,其范围同基坑上口尺寸。

特殊回填:当基础带土不满足上拔要求时,根据配置表中的要求:采用C10素混凝土(或浆砌块石)进行回填。其回填尺寸及范围如下图:

22、凡《铁塔及基础明细表》中特别强调施工弃土外运的塔位,严禁向塔位附近(特别是下坡方向)堆放施工弃土,以防止表土流失破坏塔基的稳定。对需培土保证基础埋深的塔腿,可用不易风化的大块石干垒围边,再填土夯实。但应保证基坑不能积水。

23、凡《铁塔及基础明细表》中特别强调施工弃土外运的塔位必须将弃土外运外,其余塔位凡位于陡坡(山坡坡度大于15度)的清场土和基坑开挖,严禁就地向塔位下方弃土,以防止弃土冲毁塔位下坡方向自然地形和地貌及植被而危及塔基安全;施工弃土应运到不危及塔位安全和稳定的地方。这是很多工程的教训,请施工时高度重视。

24、本工程位于丘陵地区,田坎、台阶较普遍,施工时应尽量不破坏田坎及台阶,若必须破坏,施工完后应尽可能恢复。

25、开小平台的放坡值除《铁塔及基础明细表》中个别塔位特殊要求外,其余均按后表规定执行。

26、塔基的保坎位置应置于基岩或坚硬的岩石上,保坎顶部内侧至基础中心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基础的高度。

27、对于有关名词呼称高---铁塔(最下)层导线横担下平面至铁塔最长接腿的基础顶面的距离;塔位中心桩指铁塔中心的所在位置。对直线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对转角塔(含直线转角塔),此桩为线路中心桩位移后的中心桩。

28、定位高差—塔位中心桩至铁塔最长腿基础顶面的垂直距离。正值表示塔位中心桩在铁塔最长腿的下方,负值表示塔位中心桩在铁塔最长腿的上方(转角塔定位高差应注意中心桩位移后的影响)

29、凡要求培土夯实的塔腿,请按设计要求培土夯实至设计埋深,培土范围:以塔脚中心外不小于基础埋深的范围内培土。

30、基础埋深指基础埋入土中深度,如下图(注:本工程基础埋深为实际需要的埋深,即必须满足的基础最小埋深,在保证基坑不积水的情况下,可实际埋深大于设计埋深。)

31、基础顶面至中心桩高差—基础顶面至塔位中心桩的垂直距离。如下图

32、塔型示图(酒杯塔和干字型塔)自立塔:由呼称高、接身呼高,接腿长度表示。

33、铁塔线路方向及塔腿编号如图(自立直线塔和转角塔)

五、对需要放坡、削坡的塔位要求如下:

基坑尺寸、坡度、坑斜度应严格控制,不允许出现负误差。转角塔(含直线转角塔和终端塔)除特殊说明外应按角平分线分坑。对于表面岩体破碎易于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的塔位,根据塔位情况酌情清除表面破碎岩屑后用M7.5—M10砂浆抹面保护.加强塔位的排水措施,对山区塔位或单个塔腿作成斜坡型(坡度5%--10%);平地塔位作成龟背型,以利于自然排水;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及易受到冲刷的高边坡(坡高大于5米)的塔位,若设计无排水措施,立即通知项目部。

常规回填采用土夹石回填,在不影响排水时可恢复自然坡度。浆砌块石或C10混凝土回填:满坑回填及按图纸要求。

基础埋深:以最小基础埋深并考虑带土范围,在不影响排水情况下可大于设计埋深;对有培土要求的,应先用不易风化的大块石围边,在填土夯实。

六、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要点

1、认真执行三峡输变电工程“创一流”考核评比办法。

2、严格执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杜绝习惯性违章,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有安全工作票。

3、开坑时一定要保证分坑中的放坡系数,并设监护人。

4、对于石坑基础开挖时严禁无证人员放炮施工,炸药和雷管应有出入库使用帐目,每天出入库均详细记录。

5、浇制混凝土时坑口上的跳板和脚手杆应牢固,随时检查其可靠性。 6、施工现场使用的电源线应采用橡皮电缆线,并有触电保护装置。电器由专人负责。

7、树立文明环境施工,保护耕地、文物,严禁在场地乱摆乱放物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8、施工现场应设围栏,有宣传标语,标识牌,做到文明施工。

9、土坡及松散的大块碎石类坡积层边坡的开挖,严禁先挖坡脚,应从上而下分段开挖。边坡开挖前,应先在上坡侧作好排水措施,避免山水直接冲刷新挖坡壁。

10、位于斜坡地带的塔位,严禁由坑口向坡下弃土,以避免破坏植被和坡体稳定。

11、各塔位在基础施工后的多余土,不允许就地倾倒,要求搬运至塔位附近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地方堆放,且不影响农田耕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