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 学教育 陈嘉庚的价值观研究 圃夸艳寝 内容摘要:陈嘉庚先生,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之一,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一生以国家民族 利益为重,致力于教育兴国、实业救国,倾资助学,创办实业。本文重点分析与研究陈嘉庚先生重义轻利、爱乡爱 国、诚信果毅、正义公道、知恩图报的价值观及其内涵。 关键词:华侨价值观时代意义 陈嘉庚先生(1874年一1961年), 是爱国华侨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历经 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遭受侵 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事业也遭受 挫折,起起伏伏,依然不屈不挠,一生 都竭尽全力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奋 斗,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实业救国、 教育兴国,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领导 华侨支援祖国抗战运动和建设中。用 新加坡各界侨团给他赠送的挽联的 话说“前半生兴学,后半生纾难;是一 代正气,亦一代完人。” 嘉庚先生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 教育,形成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性 格,一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改造社 会。他的价值观可以用五点进行概 括:重义轻利、诚信果毅、正义公道、 爱乡爱国及知恩图报。 1.重义轻利。嘉庚先生大公无私, 重公利轻私利。他认为:“夫公益义务 固不待富而后行,如必待富而行,则 一生终无可为之日。”集资办学,开办 了集美小学、厦门大学等,所办学校 和资助学校超过100所,捐资助学的 费用占其支出费用的绝大部分,“不 牺牲财,无教育可言,民无教育,安能 利国?”不惜钱财,倾资助学,尽自己 的一份天职。他认为“金钱如肥料,播 撒才有用”无论企业处于巅峰还是低 谷,他依然不放弃公益事业,把他所 赚到的大部分钱都投入到公益和教 育事业中,即使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 危机,依然把资金用于维持学校,“有 人劝余停止校费,以维持经营,余不 忍放弃义务,毅力支持,盖两校如关 门,自己误青年之罪小,影响社会之 罪大,一经停课关门,则恢复难望”。 2.爱乡爱国。陈嘉庚身处军阀混 乱、统治、帝国主义入侵的时代, 为了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他组织华 侨全力捐助祖国抗战,获取国家民族 的。由于家乡医疗水平差,乡亲 深受疾病困扰,出资刊印《验方新 编》、登报征求良方等,尽力改善这种 状态。在李厚基任闽督军时代,强抽 捐税且强迫各种烟等,导致民穷财 尽,地方纷乱,南桥组织了三次救乡 运动,嘉庚先生积极参与,提出合理 建议,“贵处既热诚提倡,且距故乡较 近,必先有调查状况,及计划拯救办 法”“凡事言之非艰行之维艰。顷所言 练乡团及与军民合作,以闽南之广, 不但不能普及,不能满各乡侨之意, 反恐画虎成狗,增添许多匪徒。”但仍 以失败告终。在抗日战争期间,领导 海外侨胞捐款捐物支援抗战,还为滇 缅公路的运输派出华侨机工三千多 人回国协助抗战,坚决反对和谈,“敌 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67岁高龄, 仍然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问抗战将 士,敦促国共一致对外,共同抗战。 3.诚信果毅。诚以为国,实事求 是,大公无私;毅以处事,百折不挠, 努力奋斗。他创办学校、汇款支持孙 中山、三次救乡、成立南侨总会 支持祖国抵抗侵略、组织慰问团回国 慰问前线抗战将士,极力促成祖国统 一,本来他与关系很好,曾邀 其参观集美小学,应承其任厦门大学 校长,但是由于主张与日本和 平妥协,指他为“秦桧求荣”。他 汇款给孙中山,支持辛亥;抗战 时期,他到处募捐并将募捐所得全部 都捐给了支援抗战。1940年,他 回国慰问在前线抗战的士兵,在 慰问时也发现很多军官贪污腐 败,多次写信致电给蒋介石,痛陈事 实,但蒋仍是不闻不问。后来,他在共 产党总部所在地延安慰问时发现共 产党的纪律严明,于是他转而对 党人产生好感。他的一生,无论 做人做事,时刻贯穿着诚信果毅的价 值观。 4.正义公道。陈嘉庚关注祖国政 治形势,在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上,他 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不向任 何黑暗势力屈服,为正义斗争奋斗到 底。在其带领慰问团回国慰问的旅程 中,他对于人的、营私舞 弊等进行深刻批判,丝毫不顾及蒋介 石的情面。延安之行,他对于之前国 民抹黑党人有了清醒的认 识,并在外交会上发表演说澄清社会 公众对于党人的误解,《新华日 报》全文发表此演说。决不会昧着良 心指鹿为马。之后去西南及福建考 察,发现诸多问题,陈仪主闽,采取统 制运输等措施,都成了苛政,他接连 举行报告会,历数陈仪“祸闽”罪状, 并在《南洋商报》刊登还寄给南洋各 大报馆,并自费印刷上千份,分寄国 内各军政要人,同时,正式向国民参 政会提出议案,要求撤办陈仪,不仅 如此,他还对国民的一些驻海外 的,以及一些华侨的作风提出强 烈批评。 5.知恩图报。在爪哇避难期间,生 活艰难,黄丹季等校友,不顾个人安 危,全力保护,热诚招待,屡次迁移, 躲避宪兵队的追捕。1956年应嘉庚先 生邀请回国,在到达当日,80岁高龄 的嘉庚先生亲自带人在机场迎接,回 国后,嘉庚先生只去机场送过出国访 问的等重要领导人。 他的价值观在其从事的这些社 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的扬弃,逐步形 成。1984年,视察厦门特区时, 参观陈嘉庚纪念馆,回到北京后为其 画册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的 社会地位、个人的声誉并不是借由财 富和兴办教育取得的,而是由于他立 志服务社会,依靠福建华侨社团和民 众的有力支持,逐渐成为东南亚最具 威望的华侨领袖。他的这些价值观赋 予我们丰富的内涵,当代的中国,每 个中国人都秉承着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海外的华人华侨 也应当继承嘉庚先生的遗志,为国家 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嘉庚.陈嘉庚教育文集[H].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1 75. [23周有光主编,夏蒙著.陈嘉庚传[M]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41—197. (作者介绍:李艳薇,西南民族大学旅 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5级专门史硕士研究生 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