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刘月琴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6期
【摘要】目的: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家疾控中心的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措施均符合要求。但其一次性隔离手套质量不过关,经检查发现两家疾控中心的一次性手套并非正规厂家生产。两家疾控中心均能够对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所有废弃物均在密闭容器物中进行高压灭菌,而后进行焚烧,但两家疾控中心的焚烧炉并不符合环保要求,未安装环保措施。结论: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中要注意对生物安全的培训,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防止病原传播。 【关键词】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流行,新加坡、台湾以及北京的生物实验室相继发生了SARS病毒泄漏,导致相关人员感染。因此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环境、群众安全负责,同时也是对国家的安全负责。本文将对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加强实验室防护力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家县级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人员,所有人员均负责自愿咨询检测、羁押人员艾滋病抗体筛查等工作。 1.2 一般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并结合疾病的流行病学原理对其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实验室安全防护
2家疾控中心的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措施均符合要求。但其一次性隔离手套质量不过关,经检查发现两家疾控中心的一次性手套并非正规厂家生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家疾控中心人员均培训上岗,且能够在从事工作前进行HIV抗体和乙肝、丙肝等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注射乙肝疫苗;每半年或1年进行一次HIV抗体检测,并能够长期保留血清样品。
2家疾控中心的艾滋病实验室都进行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均设置了应急冲洗眼睛装置、生物安全柜,所有实验操作均能够在实验区进行。 2.2 废弃物处理
两家疾控中心均能够对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所有废弃物均在密闭容器物中进行高压灭菌,而后进行焚烧,但两家疾控中心的焚烧炉并不符合环保要求,未安装环保措施。所有实验人员均能够掌握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式,并了解消毒剂的使用。 2.3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所有人员都经过培训上岗,并制订了相关事故评估、报告制定和紧急预案方式,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3 讨论
有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能够保护检验人员不受到伤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2家疾控中心的防护措施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认为,艾滋病实验室的采血系统应该选用真空系统,其主要由双向无菌针头、持针器以及真空管三部分组成,能够构成全封闭式的系统,大大减少了检验人员直接接触血液样本的几率。虽然全封闭系统能够减少检验人员接触血液样本的几率,但其也会存在意外情况,会导致样本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若发生泄漏则要立即采用消毒剂进行清洗,直到消除血污为止。
检验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样后要立即进行洗手,有效的洗手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在洗手后可涂抹护肤品保护操作者皮肤。所有人员在参与检验的过程中要佩戴乳胶手套,乳胶手套能够对检验人员提供良好的保护措施,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乳胶手套还可以起到阻挡、封闭的作用,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
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且外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实验室内。在实验中使用的针头要妥善管理,弃置的针头要放在坚固的容器中进行统一回收,切不可随意乱丢。在检验过程中若出现针头损伤皮肤或皮肤沾血则要立刻用肥皂进行清洗,并要采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若眼结膜或黏膜沾血也要立刻采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
总的来说,实验室安全防护关系到检验人员的生命健康,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为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