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7月第25卷第7期 Chin J Tuberc Respir Dis,July 2002,V 0】25,N0.7 .述评. 提高我国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水平 康健 如果我们认为感染、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准确性的判断标准,则临床组和影像学组准确 率分别增至86%和90%。该项研究表明,若患者在 临床上不能确诊是IPF或IPF可能性小时,应积极 (COPD)与哮喘、间质性肺疾病(ILD)是呼吸系统疾 病的四个主要病谱,那么,其中ILD在过去相对不占 重要地位,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时值今 日,ILD已是国际呼吸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美国 胸科学会(ATS)、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和欧洲 呼吸学会(ERS)于2000年联合发表了特发性肺纤维 化(IPF)诊断和治疗的国际性共识报告;2002年1月 再次就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分类等问题发表了 国际多学科的共识报告u ;日本厚生省2001年3月 也发表了“特定疾患对策研究事业:弥漫性肺疾患研 究班报告”。分析ILD成为研究热点的原因有三:一 是欧美和日本的统计表明,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 上升趋势;二是该病谱病因庞杂、分类混乱;三是临 床医生深感该病的治疗非常棘手。 我国ILD的现状与国际上基本相同,也存在着 上述三个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间质病 学组统计了我国十几家大型综合医院1990~2000 年间住院的ILD患者与同期呼吸病房、全院病房住 院患者的比率,这份尚未发表的结果显示,该比率近 10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侧面反映了ILD发病 率的升高。 目前,对于ILD的分类,国际呼吸学界尚无一个 公认的权威标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ILD病谱 内容复杂,难以一种分类将病因、病理和临床准确地 融为一体,我国亦如此。近年来,国际上关于IIP或 IPF所发表的共识报告,其基石基本都归于病理。 2001年,Hunninghake等 j就IPF的诊断是否都需要 进行外科性肺活检这一问题,将91例疑诊为IPF患 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的最终诊断与病理结果对比,进 行前瞻性的研究。结果显示,59%患者的病理表现 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临床组和影像学组的准 确率均为75%。如果以诊断IPF或非IPF作为临床 作者单位: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研 究所 做外科性肺活检;而临床上有把握诊断IPF时,可不 行肺活检。晚近,Flaherty等E 3]报道,其通过对109 例IIP患者进行多肺叶外科性肺活检,评价了肺叶 间病理组织的差异性。该研究显示,26%患者的肺 叶间病理诊断存在差异,故对怀疑IIP的患者应从 多肺叶获取病理标本,尽可能地发现UIP的组织学 证据。因UIP患者的预后和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明显 劣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 识到,积极开展外科性肺活检,无论是对于指导ILD 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是辅助学术研究都是至关重 要的。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表的《特发性肺(间 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以下简称《指 南》)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内容正是依据国际上近年 来关于IIP病理研究进展所取得的共识而制定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ILD开展外科性肺活 检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现阶段还难以依据本国 丰富的资料来修正和商榷国际上现存的共识,这不 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令人欣喜的是,我国部分医 院已与国际接轨,开展了一定数量的外科性肺活检, 开始走上国际学术对话的平台。尤其是跨学科间即 临床、放射、病理三方面的专业人士已经开始相互切 磋,提高了对这类疾病诊断的认识水平。我们期待 着国内将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此项研究工作,若干 年后,以自豪来取代今天的遗憾。 就ILD总体而言,本病谱所包含的疾病并非都 难以治愈。关键是明确病因、因病施治,一部分患者 应能够获得延缓病程进展、缓解或治愈等不同疗效。 目前,国际上关于ILD治疗的焦点集中在IPF上。 30余年来,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表明,IPF对所有的抗 炎和细胞毒药物均缺乏较好的疗效,出现症状后5 年存活率不足30%。对此令人沮丧的现状,许多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86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旦箜箜鲞箜!塑 』 ! ! ! !! ! ! !:! 外学者另辟蹊径,进行了多种治疗方案的尝试。近 期,国外一些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前瞻性药 参 考 文 献 1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International 物治疗研究正在进行,其中N一乙酰半胱氨酸、 干扰 素lb的初步治疗效果已有报道。4 J,后者显示了对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classiif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l aDneumonia.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5:277-304. 2 Hurminghake GW,Zimmerman MB,schwartz DA,et a1.Utility of a UIP的可喜疗效。在未来的治疗研究中,我国应积 极参加国际性循征医学性质的临床观察项目,只有 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ILD的治疗水平。 必须指出的是,关于ILD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十 lung biopsy f0r the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oo1.164:l93-196, 3 Flaherty KR,Travis WD,Colby TV,et 1.Hiastopathologic variability in usaal and nonspeciifc interstitil pneumoniaa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ool,l64:1722-l727. 分活跃,进展很快。尤其关于IIP病理认识及分类 4 Ziesche R,HoPoauer E,Wittmann K,et a1.Preliminary study of long term treatment with interferon gamma.1 b and lOW dose prednisolone in 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因此,《指南》的内容肯定是阶 段性的。随着我国在ILD的临床和研究上与国际接 patients wih it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N Enst J Med,1999,341: 1264.1269. 轨,自身资料的渐趋丰富,《指南》必将会曰臻完善。 (收稿日期:2002.4.04)0 (本文编辑:韩锟) .论著摘要. 1997 2001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引用中文期刊情况统计分析 王增泮 李成建 为便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及时了解掌握 我国结核病和呼吸系疾病方面的信息,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 方法,对1997~2001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所有文章引用的 (10);(21)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0);(22)中国抗生素杂志 (1O);(23)国外医学生理病理分册(9);(24)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8);(25)中华流行病学杂志(8);(26)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文期刊逐条统计、整理、归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97~2001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引用中文期刊文献 共计l 853条,引自272种中文期刊,其中医药学245种、生 物科学l9种、农业科学2种、其它6种。这245种医药学期 (8);(27)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8);(28)肿瘤防治研究 (8);(29)实用肺科杂志(8);(30)临床检验杂志(8);(31)高原 医学杂志(8);(32)中华传染病杂志(7);(33)中华骨科杂志 (7);(34)中国实用外科杂志(7);(35)生理科学进展(7)。 刊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4_4种;中国医学系列杂志5O种; 医学院学报3O种;国外医学系列分册22种;中医药杂志6 种;临床(实用)医学杂志2O种;省市医药杂志32种;医 药杂志5种;其它36种。其中引次(括号内数字)在7次以 上的中文期刊有35种,依次为:(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这35种期刊合计引次l 382次,占74.6%。其中前l8种 合计引次l 241次,占66.9%,虽占引用期刊的6.6%。却能 满足三分之二的信息量。是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现阶段引用 的主要中文期刊。前3种期刊合计引次970次。占52.4%。 占引用期刊的1.1%,能提供二分之一的信息量。是该刊引 用的核心中文期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引次为760次。占 (760);(2)中国防痨杂志(129);(3)中华内科杂志(81);(4)国 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40); 5)中华医学杂志(32);(6)中华 医学检验杂志(21);(7)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1);(8)中华肿 瘤杂志(19);(9)中华放射学杂志(18);(10)中华胸心血管外 科杂志(17);(11)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6);(12)中华病理学 杂志(14);(13)中华外科杂志(14);(14)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4);(15)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12);(16)中华微生物学和免 41.O%。能提供40%的信息量。该刊与其它l7种中文期刊 构成了我国结核和呼吸系疾病领域的核心期刊,是广大医务 工作者获取我国结核病和呼吸系疾病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必需的参考工具。经常阅读此类期刊,花 时不多,收益不小。因此,建议广大读者学会掌握利用这方 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各级图书信息部 门也应注意这方面的动态,增加这些期刊的收藏比例,以满 足读者的需求。 疫学杂志(11);(17)中华儿科杂志(11);(18)中国医科大学学 报(11);(1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0);(2O)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作者单位:266021青岛骨伤医院内科(王增泮);海军第四。一医 院(李成建) (收稿日期:2002.02.20) (本文编辑:汪谋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