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产品“柠檬困境”中的市场主体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农产

农产品“柠檬困境”中的市场主体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农产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5年第12期 经济研究导刊 No.12,2015 总第266期 EC0N0MIC RESEARCH GUIDE Seria1 No.266 农产品“柠檬困境’’中的市场主体分析 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农产品市场视角 胡 钰 (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郑州450044) 摘要:目前,农产品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明显,这既与农产品本身的特征有关,也与农产品生产者 素质有关;既与农资经商有关,也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不健全相联系;既与消费者搜寻成本有关,也与政府监管错位有 关;这些都促成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柠檬市场。从参与农产品市场主体角度出发,分析造 成农产品“柠檬”市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柠檬困境;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2—0065—02 一、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困境 单个农户也根本没有积极性去搜寻相关信息。这些都造成了 农户与农资经销商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理论起源于哈耶克的信息不对称思想,斯蒂 (二)农资经销商 格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搜寻成本”的概念,阿克洛夫在“柠 农资经销商获得的关于农资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比农 檬”市场模型中开创了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 户更快更准,这就造成了农资经销商与农户之间关于种子、农 农产品“柠檬困境”,顾名思义,是指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 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当单个农户没有能 对称,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买方在不 力及时获得信息的时候,农资供应商没有利益驱动去传递劣 了解质量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压低价格保证自己不会在交易 质农资的信息,他们选择千方百计地掩饰其真实性能,甚至 中受损,而卖方为了保持最低利润,会出售劣质产品,结果好 片面鼓吹,导致文化知识少的农户,对农资的了解严重扭曲, 的商品逐步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取代好的 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商品,最终导致农产品市场中都是劣等品,形成那个一个巨 (三)农产品加工者 大的“柠檬困境”。 农产品加工者要想了解到所购原材料的性能,就需要加 二、农产品“柠檬困境”市场主体分析 大自身搜寻力度,但是该信息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同类加工 者搭便车的行为较严重,故加工者也一般没有搜集该类信息 (一)农户 的积极性;农户与农产品加工者进行交易时,农户对于农作 农产品生产,少不了各种农资要素的投入。农户文化素 物种子或禽畜品种的选择、培育、化肥、农药的施洒、种植或 质普遍较低,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成分、性能了解甚少,也无力 饲养的方式,对疾病的检测及防治水平要更加清楚,这些方 了解;同时,目前农业生产资料多以增产为目标,提高农产品 面也构成了农产品隐藏的内在质量信息,农产品加工者仅仅 质量的功能较少,甚至对农产品的质量还会有很大的损害, 只能通过农产品的外在特性如外观、颜色、新鲜度等进行质 而这些污染和危害只有通过专门的技术和仪器才能检测出 量判断,造成了中间商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来,农户在购买时很难了解其性能,因此农户往往是根据自 (四)中间商 己以往的经验来判断,用哪种药、哪种肥更经济实惠,而并没 中间商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然后销往各批发市场, 有科学的知识来指导;在很多农户看来只要是可以增加产量 再经各零售商,到达}肖费者手中。其关注的主要是品质状况 的生产资料,就是优质的,至于有多少农药或者有毒成分残 好、价格低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 留在农产品中,只要不会明显影响到农产品的价格,他们一 取较高的收益;并不关心生产环境有无污染,生产过程是否 般并不在意;而且分散的小农生产经营模式也使信息的搜寻 科学,用药是否规范。对农产品品质性状的判断无非是通过 成本变得相对较高,很难搜寻到关于农资性能的相关信息; 外观,或者通过夸大宣传等手段诱导或者欺骗消费者,导致 收稿日期:2015—02—09 作者简介:胡钰(1977一),女,河南永城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一65— 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五)政府 一个或多个环节。这些经济行为一般都是以组织的名义统一 完成,因此任何一个成员的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 农户自身不会监管自身,政府监督成本太高,导致生产 监管环节失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是以小农户为主要 利益。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将极大地加大农户之 间相互监督的积极性,毕竟事后的惩罚并不能弥补成员之前 的损失。 流通效率 , 一 生产单位,生产分散,品种多,政府部门虽然能够检测出农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但是面对小农户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实 施完全监管的成本非常之高,难度极大。政府对非认证农产 。(三)建立市场准人制度,减少交易环节,提高农产品的 农产品市场准入,是指政府部门对农产品进入市场稗度 的许可。只有那些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经营者才允许进行生 品的管理仅仅是定期检查或抽查,这种管理方式覆盖面小, 随机性强,以致于政府基本不了解这部分农产品产地环境、 加工环境、投人品使用、原料使用等生产加工条件,而且对农 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添加剂滥用、霉变过 期等情况了解很少。 (六)消费者 产经营活动,符合标准的农产品才能进入市场,以此来保证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整顿力度, 规范市场管理,要建立农产品生产者的备案制度,建立入市 凭证和销售凭证制度。有效缓解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到市场销 售环节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健全法律法规,要重“监”轻“管” 政府部门联系着农产品市场的各个主体,每一个主体 实际都在政府的监管之下。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市场游戏规 则。市场规则制定出来之后,各个市场主体在规则框架内 操作,如有违规,政府就会采取惩罚措施;这时候政府不是 参与管理,而是监督各个市场主体,使其都在市场经济的 大环境下,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问 题,从而减少柠檬困境的程度,保持整个农产品流通效率 的高效化。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质为内在品质,消费者很难从外观 识别,也很难从消费后感知,到底是否安全不能得知,消费者 盲目追求农产品的外观品质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农户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而违规种植, 在生产中使用廉价高残农药、兽药,从而提高价格,获得利 润,而消费者很难了解这些内在品质的信息。加上农产品供 应链比较长,收购者关注的是利益能否更多更快的实现,而对 农产品内在品质缺少关注,加剧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农户素质 . (五)建立透明化的公众信息平台,提高信息传播的透明 度和速度,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 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素质,不仅要提高他们掌握农业科学 积水的水平,还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培训,使 他们知道农产品生产者也是一种职业,他们的工作的好坏不 仅影响自己的收入,也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对他们进行信 建立透明化的公众信息平台,所有的人都可以登录这个 信息平台查询农产品信息,包括生产过程、加工环节、销售环 节、配送环节等等信息;通过立法强制农产品信息优势主体 向信息劣势主体(即消费者)提供信息,这种制度能够以最低 的代价增加农产品消费者的信息拥有量,从而增强消费者的 决策能力和权利效率。 (六)降低消费者消费风险,树立消费信心 息化方面的培训,掌握较新的沟通和信息传播工具,使他们 能够更快更好地知晓农业生产经营信息,从而指导自己如何 种植和经营农产品;对他们进行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培训,让 他们知晓农产品经历了哪些环节,跳出自己“生产者”角色,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配合下游的环节,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 来的影响。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信息的获得来自媒体,而不是来自农 业部、卫生部等政府部门。通常情况是媒体报道出来后,相关 部门才出来解释,很少有政府及时进行信息通报,而越来越 严重的炒作导致很多没有质量问题的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 售者无辜受损。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畅通的风险交 流制度,在发生农产品事件时,尽快向公众解释情况,增强消 费者的信心。 (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链,减少信息不对称 组织化生产有利于农户之间的相互监督,提高组织内部 信息的透明度。农业经济组织,不论是专业协会、合作社还是 龙头企业或者专业市场的基地,它们通常负责从农业投入品 的购人、使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储藏、运输及销售全过程的 参考文献: 『l1冉文江,冯俊文.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化进程的完善[J].科技进步理论与管理,2004,(2):85—86. 【21彭泰中,廖文梅.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农产品市场风险研究——从农民承担的风险视角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5):8-l1. f31张红霞,陶建文冲国农产品的“柠檬”困境及其对策——浅议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问题【J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2): 63-66. 『41夏红玉,李玉海.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农产品市场——基于柠檬模型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10):26—30. 『51杨敏,周耀烈.物联网视角下农产品流通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1,(4):11—14. 『61孙小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责任编辑陈丹丹】 66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