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苯胺及其下游产品调研报告-3.13修改

苯胺及其下游产品调研报告-3.13修改

来源:筏尚旅游网


苯胺及其下游产品调研报告

侯强 安继民 (研究所)

2015.3.13

目录

1、苯胺的介绍 ........................................................................................................................... - 1 - 2、苯胺的物理化学性质............................................................................................................ - 1 -

2.1、物理性质..................................................................................................................... - 1 - 2.2、化学性质..................................................................................................................... - 1 - 3、苯胺的生产工艺路线:........................................................................................................ - 2 -

3.1、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 - 2 - 3.2、苯酚氨化法 ................................................................................................................. - 3 - 3.3、苯直接胺化制苯胺新工艺 ......................................................................................... - 4 - 3.4、苯胺制备工艺的比较 ................................................................................................. - 5 - 4、国内的苯胺市场状况分析.................................................................................................... - 6 - 5、苯胺的价格走势 ................................................................................................................... - 8 - 5.1、2014年苯胺的消费情况 .................................................................................................... - 8 - 5.2、2011-2014年苯胺市场行情特点分析............................................................................. - 10 -

5.3、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苯胺价格趋势 .................................................... - 10 - 5.4、2014年苯胺进出口情况 .......................................................................................... - 11 - 5.5、生产1t苯胺的各项消耗 ......................................................................................... - 12 - 6、苯胺下游 产业链分析........................................................................................................ - 13 -

6.1、MDI的行情分析 ..................................................................................................... - 13 - 6.1.1、MDI国内状况 ...................................................................................................... - 13 - 6.1.2、MDI的价格走势 .................................................................................................. - 15 - 6.1.3、MDI的进出口情况 .............................................................................................. - 16 - 6.1.4、MDI的前景分析 .................................................................................................. - 17 - 6.2、TDI的行情分析 .............................................................................................................. - 18 - 6.2.1、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介绍 ...................................................................................... - 18 -

6.2.2、TDI生产工艺及合成 ........................................................................................... - 18 - 6.2.3、TDI生产现状 ....................................................................................................... - 19 - 6.2.4、国内2014年3月-2015年2月TDI价格趋势 .................................................. - 20 - 6.2.5、国内TDI进出口情况........................................................................................... - 20 - 6.2.6、国内TDI的发展前景........................................................................................... - 23 -

1、苯胺的介绍

苯胺又称阿尼林、阿尼林油、氨基苯,分子式:C6H7N。无色油状液体。熔点-6.3℃,沸点184℃,相对密度 1.02 (20/4℃),相对分子量93.128,加热至370℃分解。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胺是最重要的胺类物质之一。主要用于制造染料、药物、树脂,还可以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等。它本身也可作为黑色染料使用。其衍生物甲基橙可作为酸碱滴定用的指示剂。同时苯胺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燃料、医药、橡胶助剂、农药以及精细化工中间体的生产,尤其是作为生产MDI的主要原料,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苯胺的物理化学性质

2.1、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熔点(℃):-6.2相对密度(水=1):1.02沸点(℃):184.4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22分子式:C6H7N分子量:93.12粘度,CP 3.71 (25℃)CAS号62-53-3饱和蒸气压(kPa):2.00(77℃)燃烧热(kJ/mol):3389.8临界温度(℃):425.6临界压力(MPa):5.30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94折光率1.5863闪点(℃):70爆炸上限%(V/V):11.0爆炸下限%(V/V):1.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 2.2、化学性质

有碱性,能与盐酸化合生成盐酸盐,与硫酸化合成硫酸盐。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遇明火、高热可燃,燃烧的火焰会生烟。与酸类、卤素、醇类、胺类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

- 1 -

3、苯胺的生产工艺路线:

3.1、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是目前工业上生产苯胺的主要方法,包括固定床气相催化加氢、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以及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三种工艺。固定床气相催化加氢工艺是在1~3 MPa和200~300℃等条件下,硝基苯和氢发生反应,苯胺的选择性>99%。具有运转费用低、投资少、技术成熟和产品质量好等优点,不足之处是易发生局部过热而引起副反应和催化剂失活。国外大多数苯胺生产厂采用此工艺进行生产,我国只有烟台万华聚氨酯集团有限公司采用该法。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法是汽化后的硝基苯与过量H2混合,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在260~280℃进行加氢还原反应生成苯胺和水蒸汽。该法较好地改善了传热状况,避免局部过热,减少副反应的生成,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不足之处是操作较复杂,催化剂磨损大,装置建设、操作和维修费用较高。我国绝大多数苯胺生产厂家均采用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工艺进行生产。

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工艺是在无水条件下硝基苯进行加氢反应生成苯胺,苯胺的收率为99%。优点是反应温度较低,副反应少,催化剂负荷高,寿命长,设备生产能力大,不足之处是反应物与催化剂以及溶剂必须进行分离,设备操作以及维修费用高。硝基苯催化加氢工艺的技术进展主要表现在催化剂的改进方面,涉及的催化剂主要有四类: (1)金属催化剂。常用的是第Ⅷ族过渡元素,如还原态的Cu、骨架Ni、Cu/硅藻土、Pt/Al2O3和Pd/Al2O3等;(2)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如CuO-Cu(CrO2)2、CuO-ZnO、CuO-ZnO-CrO和CuO-ZnO -Al2O3等; (3)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如N-iMo硫化物、Co-Mo硫化物、WS和MoS2等,通常以γ-Al2O3为载体; (4)络合催化剂。如RhCl[P(C6H5)3]3,主要用于均相液相加氢。目前,成功应用于硝基苯加氢工艺的催化剂主要是还原态的铜基催化剂和贵金属铂系催化剂。铜系催化剂原料易得、制备简单、成本低、选择性好,但抗毒性差,微量硫化物极易使催化剂中毒。Cu/SiO2系列催化剂主要包括Cu-Cr/SiO2和Cu-Cr-Mo/SiO2催化剂。Cu-Cr/SiO2催化剂中,铬助剂可以提高催化剂性能,但稳定性较差。

- 2 -

3.2、苯酚氨化法

苯酚与氨反应生成苯胺与水:

OHNH2+NH3+H2O

这一反应属可逆反应。提高氨对苯酚的比例并降低反应的温度才有利于苯胺的生成。向前反应是一种轻度放热反应,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在氨、苯胺及二苯胺之间存在着第二个平衡。这一反应是吸热的、可逆反应,并且还取决于苯酚对氨的比例,较高的氨浓度阻碍着二苯胺的形成。在哈尔康反应器,当接近计算出的平衡条件下,约有1-2%克分子的二苯胺形成(按苯胺计)。过量的氨保证达到高转化率。在反应器内,由计算得出的反应热是2.4千卡·克分子。由于这样小量的放热,许可在氨对苯酚的比例较大,而绝对温度上升又不大时,使用不带内冷却装置的绝热填料床反应器。这就需要使用高活性催化剂,并且滞留时间要短,才会获得完全转化。由于氨离解为氮与氢,限制了实际存在于反应器的最经济的温度,因此,再加希望温度要低,滞留时间要短。

反应器中原料应先汽化,然后投进装有适量崔化剂的绝热管式反应器。哈尔康公司研制出各有独特风格的高转化率的路易氏酸型催化剂,已经有许多年了。其中的一类是由氧化铝组成的,系来自沉淀的凝胶,含碱金属在1%以下,每克催化剂表面面积大于150平方米。另一类催化剂来自全是氧化硅—氧化铝的混合物,含氧化铝35-55%(重量计),每克催化剂表面面积超过100平方米。还有另一类催化剂是从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铝,磷酸及氧化钨等成分的组中,挑选出来的化合物。这些催化剂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其酸度、碱金属含量的限度与表面面积的大小。

精制工序,由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经冷却,并投进精制工序的头一个塔,在此回收氨,供再循环使用。在头一个塔直接分馏除去苯胺和水,并且从塔的底部得到少量的二苯胺。从塔顶馏出的氨与投料一齐循环。这一系统也装备有除去任何量氮与氢的装置。反应生成的产品被送进干燥塔,将水分由塔顶除去。

- 3 -

精制过程的第三道工序是回收符合规格要求的苯胺。这一工序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苯胺和苯酚具有几乎相同的蒸汽压曲线。然而,苯胺与苯酚的混合物,因为证明形成最大共沸点,所以是非理想的。在常压下,在186℃沸腾时,其中含苯酚42%。不顾及在常压下偏离理想值的负偏差,分离似乎是不实际的。哈尔康公司就精制问题经过一番探索后,测知挥发度是意想不到的温度的函数。因此,如果蒸馏在600毫米Hg压力下进行的,只要蒸馏进料中,苯胺比苯酚为多,就可以得到经济的分离。在用某一种新型催化剂时,这种情况就会立刻发生。单一蒸馏塔可以生产出作为塔顶馏出物的纯苯胺。少量的其沸物,从塔底的浅甲笼断补只收,然后又送进反应器再循环。在塔底物中含有二苯胺。

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三井石油化学公司和美国Sunoco化学公司采用该法分别建有两套苯胺生产装置。三井石油化学公司在专利中提出,采用碱金属含量小于0. 5%的氧化铝催化剂,空速为0. 045 h-1时,可在较低的温度(375℃)以及n(氨)∶n(苯酚)=1∶15条件下进反应,苯酚的转化率达99. 1%,选择性达98. 7%。

3.3、苯直接胺化制苯胺新工艺

苯直接胺化合成苯胺将多步反应变为一步,不仅可明显提高原子利用率,且副产物氢或水都对环境无害。因此,近年来寻找直接胺化的最佳合成方法引起化学界的广泛关注。直接胺化常用氨或羟胺作为胺化试剂,用羟胺作胺化试剂时,需先把氨转化成羟胺,这又增加了反应步骤,有悖于绿色合成的宗旨。人们便开始研究用氨作胺化剂,直接使用起始原料苯制苯胺,发现对于简化步骤、减少中间污染环节有重要意义。采用适当的催化剂,在150~500℃和1. 013~101. 3MPa条件下,苯可直接胺化合成苯胺,该反应原子利用率高达98%,惟一的副产物是H2。

美国杜邦公司1977年在其美国专利上提出了从苯和NH3直接合成苯胺。该技术使用Ni/NiO/ZrO2作“Cataloreactant”,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但可再氧化得以再生。该法的苯胺产率为12%,但需要较高的压力,阻碍了商业前景。ICI公司开发了一条苯直接胺化制苯胺的工艺路线,采用V2O5催化剂,产品选择性达到96%。

- 4 -

BASF公司提出了另一种苯制苯胺的工艺,以分子筛ZBM-20为催化剂,在400℃时苯酚的收率为27%,选择性96%。在苯制苯胺时,基于苯的单程收率为1%,基于N2O的收率为10%。Sunoco公司在专利中提出,以氧为氧化剂的苯制苯酚工艺。在180℃和5.58-5.78 MPa下,以含氧7%的N2为氧化剂,以负载在TiO2上的钒基螯合物(含1. 2%金属)为催化剂,在苯转化率为1%时苯酚选择性大于97%。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苯胺、苯酚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开发了由苯、氨和氧直接合成苯胺的工艺。该工艺分两步反应:第一步,苯、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与金属溴化物反应生成溴代苯;第二步,溴代苯和氨或氨水溶液反应生成苯胺。溴苯转化率接近100%,苯胺选择性95%以上。在整个反应中,消耗的净原料为苯、氨和氧,副产物是水,流程具有苯转化率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

3.4、苯胺制备工艺的比较

目前我国苯胺生产企业中,除烟台万华为MDI配套的苯胺装置由日本聚氨酯公司引进、采用固定床催化加氢工艺;天脊集团方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引进美国KBR 公司的液相加氢工艺外,其他各企业均采用国内自行开发的流化床气相催化加氢工艺。但由于气相催化加氢生产工艺:

(1)催化剂活性随着使用时间的改变会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使产品不能全部达到MDI 级产品质量。

(2)催化剂需要定时进行再生或更换,年操作时间最多仅可达到7200 小时,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3)加氢反应所需氢油比大,反应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氢气进行循环,动力消耗较高。

(4)气相催化加氢工艺受到设备制造及运输的影响,装置单套最大生产能力仅能做到10 万吨以下。

对于大型的硝基苯加氢工艺,液相加氢工艺有较大优势,液相加氢工艺与气相流化床加氢工艺及列管式固定床工艺的比较详见下表:

表1. 气相加氢反应与液相加氢反应的比较

序反应器类号 型 液相加氢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 管式固定床加氢反应器 - 5 -

1 2 反应速度控制因素 反应器台数 反应由传质过程控制,氢气过量少 2 台反应器(φ2150) 筛板 简单的外置废热锅炉 蒸汽发生量、发生压力恒定 氢气过量仅为8~10% 很高的操作弹性 连续的催化剂补充,不需停车 控制简单 产品质量稳定 反应过程由分压控制,氢气过量大 4 台反应器(φ4500/φ6000) 复杂的反应器内件、过滤器、分离器 复杂的内置式锅炉 蒸汽量与催化剂活性有关 大量氢气循环,氢油比为9:1 操作弹性较大 催化剂需再生,停车时间长,并需增加辅助设备。 控制复杂 产品质量与催化剂活性有关 反应过程由分压控制,氢气过量大 8 系列反应器(两段) 内部机械设计复杂 复杂的内置式锅炉 蒸汽量、压力与催化剂活性有关 大量氢气循环,氢油比为20:1 操作弹性较大 需停车更换催化剂 催化剂有过热现象 产品质量与催化剂活性有关 3 内件 4 热回收 5 副产蒸汽 6 氢油比 7 操作弹性 8 催化剂再生 9 温度控制 10 产品质量 由以上比较可见,液相催化加氢工艺优势明显。

4、国内的苯胺市场状况分析

2012-2015苯胺产能及开工率350300250200150100500201520142013201266.235.95056.8323.5269.5222.5184.5产能(万吨)开工率(%)年份

图1. 2012-2015苯胺产能及开工率

- 6 -

由图1可以知道,2012年到2015年苯胺产能是逐渐增加的,由2012年的184.5万吨/年增长到2015年的323.5万吨/年。2012年到2014年由于产能过剩开工率逐渐降低至35.9%,到了2015年由于石油价格降低,导致原料苯价格下降,开工率逐渐增加至66.2%。

截至到2015年2月15日,我国苯胺的总生产能力已达323.5万吨/年,其中配套生产的MDI装置的生产能力为100万吨。从表2中可以看出宁波万华生产能力最大为72万吨/年,然后依次是拜耳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40万吨/年、吉林康乃尔与烟台万华均是36万吨/年。

表2. 2015年国内苯胺厂家产能一览表

省份 江 苏 企业 南化公司 泰兴新浦 江苏扬农 江苏大和 产能 (万吨) 25 10 3 3 价格 (元/吨) 7200 7500 7300 - 开工率 80% 0% 60% 0% 备注 装置负荷运行正常 装置目前停车中 装置目前正常运行 装置停车中 东营装置运行正常,大装置恢复生产 2套装置正常运行 装置低负荷运行 运行正常 装置近期停车 提负运行 自用 自用 负荷提升,自用为主 山 东 金茂铝业 章丘日月 山东海化 德州孚斯特 烟台万华 上 海 浙 江 吉 林 河 北 山 西 甘 肃 重 庆 重庆长风 4 7000 40% 兰州石化 7 6550 70% 天脊化工 26 - 0% 河北冀衡 3 7000 50% 吉林康乃尔 36 7500 30% 上海拜尔 上海联恒 宁波万华 6 3 5 1.5 36 40 16 72 7000 7100 7200 7100 - - - - 100% 30% 90% 0% 85% 70% 90% 90% 山东金岭 26 7000 85% 装置低负荷运行,产出量少 一套3万吨/年装置低负荷开车 装置停车中 开工正常,报价为现款华东送到价 一套2.5万吨装置负荷7成 - 7 -

2014年苯胺市场持续低迷,7月份以来,国内苯胺市场呈现一轮持续下滑行情。截至9月13日,山东及华北地区主流成交价已跌至9700~10000元(吨价,下同),虽然华东地区高端报盘在10700元,但已开始呈现有价无市状态。两个月来苯胺连续跌幅达14%以上,创下了自今年第一季度后的第二个单边下跌行情,且仍有惯性下行之势。此轮行情主要为上游原料拖累、生产企业库存压力、下游需求预期萎缩等三重压力所致。

9月份苯胺生产价格跌破10000元大关,受上游纯苯价格调整苯胺价格跌破万元大关,并且后期价格一泻千里。截至年底苯胺国内生产者价格在7000/吨左右徘徊,下游需求有限,上游纯苯跌势不改,苯胺市场整体颓势难改。

10月份万华化学36万吨配套苯胺装置开车,不仅不再外采苯胺,反而除自用后将有部分外销。橡塑助剂行业旺季不旺,由上半年的春季提前步入寒冬,其他如染料、医药、农药等行业对苯胺用量也没有明显回升。受此影响,本来预计消费旺季需求增长的趋势变成了萎缩状态,这也是第三季度行情出现下行的另一主要原因。

第四季度国内苯胺装置检修居多,开工率不足五成10月份,南化苯胺装置检修,检修时间一个月,11月山东金陵苯胺装置检修,检修时间1个月,进入12月泰兴新浦,山东德州福斯特苯胺装置停车。吉林康乃尔进入第四季度后开工率控制在三成左右。受下游市场的影响,苯胺行业整体开工率不足五成。

5、苯胺的价格走势

5.1、2014年苯胺的消费情况

- 8 -

2014年苯胺的消费情况MDI15%6%21%2%橡胶环已胺/二苯胺56%染料/医药/农药中间体其它

图2. 2014年苯胺的消费情况

2014年的消费结构:MDI占56%,橡胶占21.0%,环己胺/二苯胺占6%,染料、医药和农药中间体占15%,其他占2%。MDI项目大多自行配体苯胺装置,基本上不需要从市场采购,自产自销。未来我国苯胺下游需求增长有限,预计2015年我国苯胺的需求量将达到200万吨,2017年将达到300万吨,而苯胺的产能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产能过剩,国内商品苯胺市场将呈现严酷竞争,受到冲击最大的将是规模较小、原材料配套不足的企业,尤其是氢气的成本较高,没有很好的下游产品配套以及安全环保存在一定隐患的生产厂家将面临淘汰的危险。

- 9 -

5.2、2011-2014年苯胺市场行情特点分析

图3. 2011-2014年苯胺价格走势

2014年中国苯胺华东市场1-3季度(上图紫色粗线所示)运行区间在9300-11650元/吨承兑自提,较2013年运行区间10850-12400元/吨回落相当明显。2014年苯胺华东市场均价为10818元/吨(1-3季度),环比2013年年均价11452元/吨下跌5.54%。截至三季度末2014年价格最高点出现在6月份,价格最低点出现在10月初,整年变化幅度为2350元/吨。 5.3、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苯胺价格趋势

2014年4~7月,苯胺市场价格达到全年最高值12000~12300元/吨,此后,价格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到2015年2月份苯胺的平均报价降到历史最低7120.8元/吨。

- 10 -

130001200011000元10000 由图中可见,2014年苯胺市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震荡幅度大,行情变化较为频繁;二是跌幅较深,本年度价格最低点为5年来最低;三是三季度上涨行情重复不再,金九银十改写下跌;四是苯胺行业毛利亏损创历史新高,行业过剩矛盾凸显,等等。 5.4、2014年苯胺进出口情况

表3. 2012-2014苯胺的进出口量 年份 进口 累计进口:0(吨) 2012 价格:0美元/吨 比去年累计增长比:0% 累计进口:0(吨) 2013 价格:0美元/吨 价格:1725.49美元/吨 出口 累计出口:12584.195(吨) 价格:1601.82美元/吨 比去年累计增长比:+59.81% 累计出口:20424.09(吨) /吨900080007000月份 2014.112014.102014.92014.82014.32014.22014.122014.62014.72014.4图4. 2014~2015年我国苯胺价格走势

2015.22014.52015.1

- 11 -

比去年累计增长比:0% 累计进口:0(吨) 2014 价格:0美元/吨 比去年累计增长比:0%

比去年累计增长比:+62.30% 累计出口:50117.81(吨) 价格:1375.91美元/吨 比去年累计增长比:+145.39% 据表3数据分析,从2012年-2014年我国苯胺的进口量为0,2012-2013

出口量增长比在60%左右,到2014年底出口量增长比增加两倍之多(+145.39%);由此说明国内市场产能过剩,需求不畅,库存增压,加之成本利空,导致出口量大增。 5.5、生产1t苯胺的各项消耗

表4. 生产1t苯胺的各项消耗一览表 消耗定额 项目 规格 一、原材料 1 2 3 硝基苯 氢气 NCH2型催化剂(南化) 99.9% 99.9% 干基 二、公用工程 1 2 3 脱盐水 循环水 电 0.7Mpa(G) 0.45Mpa(G) 10 kV /380V/220V 4.0Mpa(G) 4 蒸汽 2.5Mpa(G) 5 输出蒸汽 1.0Mpa(G) t/t t/t 0.22 -0.36 t /t t /t kwh /t t/t 2.01 75 18 0.22 11.2元/t 0.337元/t 7.98元/kwt 152元/t 152元/t 132元/t t /t kg /t kg/t 1.333 68 0.006171 7900元/t 21.6元/kg 5.8万/t 单位 设计值 单价 - 12 -

0.35 Mpa(G) 6 7 仪表空气 N2 总费用 0.6MPa(G) 0.4MPa(G) t/ t Nm3/ t Nm3/ t -0.51 6 0.3 12730.949 132元/t 0.062元/Nm3 0.08元/Nm3

由表4.对生产1t苯胺的消耗进行计算,可知目前生产1t苯胺所需的成本费用约12731元,相比下根据图4.我们知道2014年4~7月,苯胺市场价格达到全年最高值12000~12300元/吨,此后,价格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到2015年2月份苯胺的平均报价降到历史最低7120.8元/吨。因此目前生产1t苯胺会直接亏损5610.2元,所以就目前国内市场形式来看,并不适合开展苯胺项目。

6、苯胺下游 产业链分析

6.1、MDI的行情分析 6.1.1、MDI国内状况

MDI是异氰酸酯的一种,是生产聚氨酯的原料,可替代橡胶、塑料等,在化工、轻工、建材等领域用途广泛,其技术研发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2011年,万华通过控股匈牙利包尔绍德化工集团进入欧洲市场,从而走向国际化战略。万华此次60万吨MDI一体化项目投产使烟台万华集团的MDI总产能达到204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MDI供应商。

2014年12月26日烟台万华年产60万吨MDI一体化装置在万华烟台工业园一次投产成功,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于2011年3月开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60万吨/年MDI装置及其配套的造气、苯胺、甲醛、空分、氯碱、热电等装置及公用工程设施。11月7日投产成功,经过近2个月的试运行,效果良好。

2014年12月15日MDI项目核准权由国务院下放到省级政府,在一定程

- 13 -

度上有助于扩大MDI生产项目的投资建设。不过,MDI门槛较高、投资额较大,在技术上能否有所突破是MDI项目能否加快建设的关键。拜耳、巴斯夫、陶氏化学、亨斯迈、三井化学等几大公司垄断了MDI的生产。目前,我国北方多个地区,包括河北、辽宁等地的化工园区,都将引入MDI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此次项目要投资MDI项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市场、技术、原料、规划等方面,其中技术瓶颈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核准权的下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我国扩大MDI项目投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我国万华化学公司通过吸收再创新,在年产20万吨MDI产业化项目中取得突破,万华化学强势加入MDI阵营,并通过技术创新连续扩大产能,在宁波、烟台布局MDI项目,并将扩张触角伸向了海外。由此,我国MDI产业形成了万华化学与几大跨国公司竞争的格局。

2013年中国MDI产能为199万吨,产量160万吨,开工率80%左右。万华化学2013年产能达到162万吨,居全球第一。拜耳128万吨,巴斯夫120万吨,在世界上分别位居第二、三。

目前,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80万吨MDI一体化项目已经开车,原有20万吨老装置停车。巴斯夫重庆40万吨MDI项目于2014年7月机械竣工,将于2015年第二季度投产。上海联恒也在上海扩建MDI生产装置,年产能从24万吨达到48万吨,项目有望在2016年投产。

第一,从现有的MDI装置来看,基本为连续化或半连续化生产工艺,原料供应、产品运输和库存、下游需求等都是投资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第二,从目前的产业布局来看,现有的MDI装置多布局于华东地区,胶东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是MDI装置密集区。巴斯夫重庆40万吨MDI装置投产在即,产品将满足我国西南地区的MDI需求。而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和华南地区,现在还缺少MDI生产项目。面对当地和周边地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地区有望成下一轮MDI投资热点,特别是甘肃、葫芦岛、沧州、泉州、鄂尔多斯、天津等地区,均表达了招商引资MDI项目的意向。

国内纯MDI、聚合MDI均价分别下行1.3%、2.2%,现分别保收18800元/吨、15300元/吨。行业正值下游需求淡季,上游原料纯苯、苯胺因油价大跌纷纷调整,MDI价格亦有向下动力,而行业竞争良性,价格跌幅小,价差扩大。

- 14 -

2015年1月5日(农历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五),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宁波工厂MDI二期装置复产公告。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的MDI一期装置已于2014年11月15日停产检修;MDI二期装置与2014年11月25日停产检修。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的MDI二期装置停产检修已经结束,恢复正常生产;MDI一期装置目前还在停产检修中。到2020年,中国的MDI需求量将从2013年的约170万吨大幅增加至355万吨,占全球的40%。

全球MDI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西欧和北美地区,需求量分别占40%、35%和20%。其中,2013年我国聚氨酯产销量占全球的40%以上,成为全球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大国。 6.1.2、MDI的价格走势

图5. 2013年8月-2014年8月MDI价格走势

- 15 -

160001500014000价13000格12000元吨10000900080002014.92014.122014.112014.102015.12015.211000 /

图6. 2014年9月-2015年2月MDI价格走势

由图5可以看出,自13年8月份MDI出现最高的18000元/吨后,受上游苯胺市场影响,开始出现价格下滑,到2014年6-8月份基本维持在15000元/吨左右。到了14年下半年MDI市场行情依然弱势,下游需求低迷,各用户缺乏操作积极性,由于苯胺价格低迷,达到6500元/吨,MDI价格在15年2月份创下历史最低的12500元/吨。 6.1.3、MDI的进出口情况

表3. 2014年纯MDI进出口情况 进口 累计进口量:105517.187(吨) 进口均价:2316.07(美元/吨) 进口量环比:25.30% 进口量同比:3.42% 累计进口量比去年同期:-0.72% 出口 累计出口量:51033.997(吨) 出口均价:2197.76(美元/吨) 出口量环比:-20.81% 出口量同比:-35.29% 累计出口量比去年同期:-7.493% 2014年我国纯MDI累计进口量为105517.187吨,进口金额为2398.24万美金,累计进口金额为25881.63万美金,进口均价为2316.07美金/吨。累计进

- 16 -

口均价为2452.84美金/吨,环比25.30%,同比3.42%,与上半年同期数量相比-0.72%。

2014年我国纯MDI累计出口量为51033.9973吨,出口金额为599.81万美金,累计出口金额为11933.86万美金,出口均价为2197.76美金/吨,累计出口均价为2338.41美金/吨,环比-20.81%,同比-35.29%,与上年同期数量相比-7.49%。

表4. 2014年聚合级MDI进出口情况分析 进口 累计进口量:317712.341(吨) 进口均价:1968.52(美元/吨) 进口量环比:-27.20% 进口量同比:-50.23% 累计进口量比去年同期:-9.79% 出口 累计出口量:339156.323(吨) 出口均价:1863.75(美元/吨) 出口量环比:-6.52% 出口量同比:21.03% 累计出口量比去年同期:47.83% 2014年我国聚合MDI累计进口量为317712.341吨,进口金额为3579.06万美金,累计进口金额为63977.53万美金,进口均价为1968.52美金/吨。累计进口均价为2013.69美金/吨,环比-27.20%,同比-50.23%,与上半年同期数量相比-9.79%。

2014年我国聚合MDI累计出口量为339156.323吨,出口金额为4538.46万美金,累计出口金额为66573.26万美金,出口均价为1863.75美金/吨,累计出口均价为1962.91美金/吨,环比-6.52%,同比21.03%,与上年同期数量相比47.83%。

6.1.4、MDI的前景分析

回顾2014年,对于化工大宗商品而言,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各类化工产品也竞争跟跌,已有分析统计指出今年88%的化工产品都在跌。而MDI也“有幸”成为这88%的化工产品之一。

MDI作为有机中间体,其80%以上均用于聚氨酯硬泡产品生产,此外,MDI还可应用于反应注射模塑弹性体、合成革以及汽车内饰件等领域,并且MDI的反应性能与应用性能方面较TDI更具优越性,其在市场中的比重逐年增

- 17 -

加。

以万华生产的聚合MDI(PM200)价格走势为例,其价格在年初及入夏后有所上涨,而后又回落,其原因归结于年初春节过后各生产开始恢复,而入夏后下游冰箱等电器制造业需求增大,使其价格有所上扬,但MDI现货价格全年仍呈下降走势,全年降幅为15.5%,最高价与最低价格的差价在3350元,振幅为24.2%。而其上游原料苯胺价格全年降幅达40.7%,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差价为5800元,振幅为101.8%。这就意味着MDI与其原料之间的成本差价在增大,也就是说MDI的利润因本轮原油价格的下跌有所扩大,因此,相对于其它产品而言,其投资前景依旧广阔。

6.2、TDI的行情分析

6.2.1、TDI(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介绍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造聚氨酯的基本原料。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一般聚氨酯系由一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相互作用而制得。根据所用原料官能团数的不同,可以制成线性结构或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6.2.2、TDI生产工艺及合成

生产TDI的方法主要有光气法和非光气法两种。

光气法包括气相光气法和液相光气法两种。迄今为止,国内外工业生产TDI的方法大多采用液相光气化法的工艺。当2010年Bayer在上海的30万t/aTDI装置投产时,这将是第一套应用该公司开发的气相法新工艺生产TDI的世界级装置。国内的中国蓝星、烟台巨力、甘肃银光等公司均采用液态光气化技术。

光气法反应大致由5个工序组成:一氧化碳和氯气反应生成光气;甲苯与硝酸反应生成二硝基甲苯(DNT);DNT与氢反应生成甲苯二胺(TDA);处理过的干燥的TDA与光气反应生成甲苯二异氰酸酯(TDI);TDI的提纯。

- 18 -

非光气化法

目前代替光气制造异氰酸酯的工艺有三种,分别是:(1)伯胺和二氧化碳或碳酸二甲酯制造异氰酸酯;(2)伯胺和一氧化碳进行氧化羰基化制造异氰酸酯、硝基苯;(3)一氧化碳还原羰基化制造异氰酸酯。比较有希望和前途的是伯胺和碳酸二甲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氨基甲酸酯,氨基甲酸酯再热分解生成TDI,其副产品甲醇可再利用生产碳酸二甲酯,由于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无毒低污染的基础化学品,它取代了光气,对环保、安全有利,又因它在反应过程中不含氯根,腐蚀性小,对设备材质要求低,因而是一种绿色、清洁的生产过程。但目前这三种工艺成本高、收率低、正处在研究开发过程中,还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6.2.3、TDI生产现状

目前,国际上拥有TDI自主知识产权制造技术的只有巴斯夫、拜耳、三井武田、陶氏化学等少数公司。虽然垄断性不如MDI高,但是也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世界上有30多家公司,40多套装置在生产TDI,总生产能力为300万t/a左右。主要的国外生产商有:DOW Chemical(产能16万t)、Bayer AG(产能77万t)、BASFAG在德国新增30万t投产后(产能90万t)、日本三井武田化学株式会社(生产能力24万t/a)、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韩国KFC公司(产能10万t/a)等。

目前国内TDI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集团沧州大化等企业,具体如下:万华集团在2014年新增30万t投产,总产能达到60万t,此外,沧州大化在2009年扩产5万吨后,在14年底拥有15万吨 TDI年生产能力。从国际TDI制造的工艺技术上看,主要分为两条工艺路线:一是以瑞典、美国杜邦技术为主的传统工艺;二是以德国巴斯夫技术为代表的改进型工艺。

表5. TDI主要生产公司产能一览表

公司 巴斯夫 拜耳 DOW 日本 三井 产能(万t) 90 77 16 24 韩国 KFC 10 沧州 大化 15 万华 集团 60 - 19 -

6.2.4、国内2014年3月-2015年2月TDI价格趋势

由图7可以看出2014年3月份TDI价格最高为19400元/吨,但是随后几个月开始出现下滑,从14年5-10月份价格稳定在17500元/吨左右,从14年11月份开始大幅下跌,到2015年2月份价格已经跌到历史新低11500元/吨。

2000018000价格元/吨16000140001200010000 2014.112014.92014.122014.102015.12015.22014.32014.52014.72014.82014.62014.4

图7 2014年3月-2015年2月TDI价格趋势

2015年初国内TDI销售平平,市场观望心态明显,整体报价全面走跌。上海巴斯夫1月结算价格提前公布,华东华南地区12800元/吨的结算价格较12月下跌了 1200元/吨。受此影响,南北各地的上海货源报价全面走跌,华东一线虽然仍有个别商家高报在13000元/吨,但实单商谈12500元/吨的明显增多,华北上海货量略少价格还徘徊在12800-13000元/吨之间,但后续也有跟跌的趋势存在。

6.2.5、国内TDI进出口情况

继2012年TDI市场呈现净出口情况以来,2014年国内TDI市场再次呈现净出口情况,出口量接近进口量的两倍,净出口量进一步扩大。

- 20 -

图8. 2012-2014年TDI的进出口对比图

如图9为2012-2014年分月度进口量对比图,除个别月份外,2014年月度TDI进口量均明显小于2012年和2013年同期情况,相比于2012年进口量减少24.85%,相较于2013年减少38.62%,表明我国对于进口的需求逐渐降低。

图9 2012-2014年TDI分月度进口量的对比图

如图10为2012-2014分月度TDI出口量对比图,2014年上半年出口量相对于2012年和2013年同期的出口量不大,然而下半年出口量大增,全年出口同比有6.39%增长。

- 21 -

图10 2012-2014年TDI分月度进口量的对比图

由表6可以看出,我国TDI出口量在2014年1-7月均低于往年同期,从8月份开始出口量有了较大提升,最高同比为10月份的236.88%,随着原料甲苯受原油价格大跌影响持续下跌下游需求方面持续清淡。

表6. TDI 2014年的出口数据

TDI出口数据统计 (出口量 单位:吨) 2013 2014 同比 环比 / 2013 2014 同比 环比 1月 9330 6409 2月 8776 3730 3月 10436 4780 28.13% 9月 4177 8797 4月 11063 6555 37.14% 10月 3427 11543 5月 4195 5315 26.70% 11月 1923 5568 6月 6166 4267 -30.79% 12月 2857 4943 -31.31% -57.49% -54.20% -40.75% 124.37% -41.80% 7月 4062 3370 8月 2726 8243 -18.91% -19.72% -17.03% 202.43% 110.61% 236.88% 189.48% 73.01% -21.02% 144.59% 6.71% 31.23% -51.77 -11.22% 就全球供应来看,由于欧美地区TDI下游需求略有放缓,加上环保方面的限制,导致欧洲、美洲地区的TDI产能近几年不断减少。消费量连年增加与产能持续减少的双重压力,使得TDI供应商及下游行业不得不改变市场策略,逐渐将生产及销售向亚洲地区转移。因此,近几年TDI的新增产能都集中在亚洲

- 22 -

地区,亚洲地区的供应量及市场份额也随之逐年增加。 6.2.6、国内TDI的发展前景

TDI市场持续阴跌。目前供大于需行情持续明显,场内持货商持续消极,多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抛货为主。原料甲苯受原油价格大跌影响,持续下跌,对TDI支撑暂无,场内交投无几。下游需求方面持续清淡,买涨不买跌心态充斥,成交量相对前期减少;就当前国内TDI市场供需情况来看,市场商谈价格依旧存有下行趋势,整体市场利空弥漫。短线依旧难有利好支撑转折点出现。

- 2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