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音乐教学模式新探

来源:筏尚旅游网
教育 幼儿音乐教学模式新探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四幼儿园 徐旭霞 首都师范大学曹理教授根据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将音 乐教学模式分为情感、行为与认知三大类:情感模式是以感 知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行为模式是 以动作与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模式;认知模式是以发展 学生智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模式。在此基础上,她提出了 “参与一体验”模式、“情景一陶冶”模式、“示范一模仿” 模式、“行为一辅助”模式、“传授一接受”模式、“自学一 指导”模式、“探索—创造”模式等七种教学模式。 对幼儿音乐教学模式,目前我国还无人进行过专门的 系统研究。由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情感、 认知与行为三方面的目标既无法相互独立,也不能并重。 幼儿音乐教学必须将幼儿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 养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审美性的体 验、探究、表现和创造,而音乐教育的认知与教育功能, 则是在审美功能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所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不能将音乐的知识技能单独 作为教学内容,而应在音乐作品对幼儿产生审美吸引的前 提下,自然而然地顺带教授幼儿学习作品中所含内容儿童 又可以接受的简单知识技能。所以,曹理教授提出的这些 模式并不适合幼儿音乐教学。根据幼儿音乐教育的特征、 目标与操作原则,在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初步 探索出以下几种幼儿音乐的教学模式,与同行共同切磋。 一、体验感悟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激发情趣——感悟兴发—— 表达外化。 激发情趣阶段,这是体验的启动阶段,指教师通过创 设与音乐意境相一致的情境,唤起幼儿的审美注意与审美 期待,激发幼儿产生主动体验的欲望;感悟兴发阶段实质 上是幼儿心灵主体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张力场,是审美 感知、想象、领悟、情感等多种心理过程相互交融、碰撞、 互汇的系列过程,这是体验的高潮阶段;表达外化阶段,是 对前一阶段的理解号隋感体验进行表达与交流,运用音乐 或非音乐的手段自由的,合理地表达个人与众不同的音乐 体验,使得审美体验得以回味、反思与升华。 二、情感同构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感受体验—一隋感沟通—— 艺术创造。 感受体验阶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充分感知音乐,体验 音乐的情绪情感;情感沟通阶段,是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 的情感,将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中所蕴含的审美情感有机 沟通,帮助幼儿形成较为完整的审美形象;艺术创造阶段, 是教师提供时间与空间,启发幼儿以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自 己的情感体验。 三、抒情表现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情感激发——引导编——表 达交流。 情感激发阶段,是指教师创设与表达音乐相一致的情 境,激发幼儿抒发情感的愿望;引导创编阶段,是教师通过 启发与指导,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并引导幼儿 有意识创编表达与交流的内容;表达交流阶段,就是幼儿在 相应情境中自由地以歌唱或动作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支架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话程序是:丰富体验——支架学习—— 探索发现。 丰富体验阶段,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的音乐教学情境, 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经验,诱发幼儿学习、探究的愿望;支 架学习阶段,指教师介入幼儿的学习活动,提出挑战性的 任务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探索发现阶段,是指 在最近发展区的空间范围内,幼儿进行主动地学习和自主 地探索,不断发现新知,促进自身有效地发展。 五、合作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个人体验——分组探究—— 集体交流——合作表现。 个人体验阶段,是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感 受体验音乐的形式和内容美,形成个人的主观感受;分组 探究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或幼儿自发自由地进行组合, 以小组的形式交流个人体验,同时在对话与协商中形成小 组的共同点;集体交流,是指各小组在全班中交流自己的观 点,同时大家自由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合作表现,是指各 小组在听取大家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修改方案,进行合 作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其 内部机制和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教学实践、 观念、理论的不断发展从而Et臻完善的。“教学有法,教无 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对教学模式的探讨绝非是为了将 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化,而是为了突破传统单一的“授一受” 式教学模式的桎梏,为不同水平的幼儿、不同类型的教育 内容及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提供一个多元的选择平台。 以上五种幼儿音乐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开展试点研究, 旨在形成一种系统化与多样化相统一的幼儿音乐教学模式 体系,使得幼儿音乐教学改革更好地体现《纲要》精神与 现代化的理论精髓,更具操作性与推广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