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遇见您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周敏
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很遗憾没有做成周世忠老师的学生,但我最大的幸运也是我的同学最羡慕我的是,我回到母校工作时有幸与周老师同事五年,真真切切地做了他的学生。我聆听他的谆谆教诲,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并在他的鼓励下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语文教师。我在心里暗暗感激,真是三生有幸遇见了周老师!
我担心我拙劣的文笔表达不出内心的那份幸运与感动,只能将与周老师相处的琐碎小事如实记下,以略表自己的感激之情和景仰之意。
说我幸运,首先是在教学上得到了周老师耐心细致的指点,当然还有严格而不留情面的批评。这些批评和指点促使我不断进步,可以说我在业务上跨出的每一步都有周老师的辛勤帮助和栽培。记得我刚调到枝江一中的时候,尽管已工作近8年,但在普高语文教学方面完全是新手,业务方面全靠同事的指点。身为教研组长的周老师经常了解我的教学情况,鼓励我哪些地方做得好,指点我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在教学中我由很不自信到渐渐有了信心,很快适应了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帮助和鼓励能促进一个人进步,那么毫不留情的批评却可以让一个人飞速发展。我还记得我讲授的《林黛玉进贾府》这节公开课,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将电视剧《红楼梦》片断放在课件中。课前我为自己的设计颇感得意,一是课件能给学生很直观的感觉,二是能做出这一精美的课件实属不易,因而我浅薄而固执地认为这堂课给了学生一顿优美的视听大餐。然而,在评课时周老师严厉地批评说,这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课堂,给学生的那些影视情节和精美图片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品味。他还语重心长地说,教学目的没有明
确,就在那儿使用一些花哨的东西,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尽管当时周老师的话毫不留情,让我感觉有些委屈,但我明白他是出于对教育工作的忠诚和责任感,所以也让我心悦诚服。边评课他还即兴将课文中描绘宝黛的文段很富激情地背诵了出来,然而我把这课讲完了还不曾记住这些经典文段,相比之下,我感到异常羞愧。那次评课我是面红耳赤地听完的,但也就是那次评课后,我忽然明白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课堂应该姓“语”,而非音乐课、美术课、影视课或其他,语文课就要让学生感受母语的美,教学生掌握母语并运用母语。我很幸运地得到了周老师语重心长的批评,从而在此后的教学中不断进步。
不论在课文教学,还是在高三复习备考中,我都从周老师那儿学到不少。2002年我带我的第一届毕业班,新手上路尽管没有胆怯,也确实感到迷茫,心里没底。幸运的是,我的办公桌就在周老师的对面,我能够亲眼见到周老师耐心细致和止于至善的教育教学过程,亲身感受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执著。在教学中我有很多困惑,但不论我提出什么弱智的问题,周老师总是热情地帮助我解答。更多的时候,他是以他的那种充满激情与诗意的课堂以及生活态度感染着我。他常说:教学的艺术是爱的艺术,更是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听周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的课堂充满着艺术的灵气,有诗意洋溢,有想像飞翔,更有学生创造火花的闪现。我们最爱听的是他的作文课,每听一次就感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教学中他不仅示之以例,授之以法,练之以趣,更重要的是他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而他的作文课总是那么富有魅力,不仅学生听了这节盼望听下一节,就是我们这些老师也是热切地期盼着周老师再给我们一个示范。他还有一句名言: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人,是永远成不了真正的语文教师的。他身体力行地教导我,语文课堂是应该用燃烧的激情去点燃的,对学生充满热切的期望,对所教的内容充满热情,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这一切构成了火热的教学生活。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教给我的教学任务,我和他所带的文科语文获得了当年的宜昌市教学质量一等奖。
在教学中周老师总是充满智慧的,他的许多创造带动了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我觉得他给我们的影响还不仅仅是教学上的进步,更多的是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牵引着我们努力前行。他学富五车却异常谦和谨慎,常常以年轻人为师,他说年轻人是“茅草尖尖才出土”,长势喜人。他以他的经历教导我们说:他36岁才进城,我们这样年轻就独当一面,前途无量。他总是那样谦逊地请教年轻人一些问题,诸如电脑使用技术、流行音乐等等。有一次,他要到省里去讲学,请我这个被他称为“电脑高手”的初学者做了一个很粗糙的课件,但他非常珍惜也非常感激,用我的U盘将课件带去讲学,回来之后他兴奋地告诉我,因为这个课件,他的讲学非常成功。其实我知道,哪里是我的课件做得好,而是他讲得精彩。他说总怕弄丢了我的U盘,将它放在胸口处的口袋里,在车上都不敢打瞌睡,时不时摸一摸。他孩子似的表情,诙谐幽默的话语把我们全逗乐了,他说:“我过一会儿就摸摸胸口,那硬硬的,还在!”他不忘将《药》中对华老栓的描述借用过来,真是妙趣横生!可以想见,这样一位学者是在怎样用心地呵护着一个后进者成长啊!他用他的平易,他的谦逊,他的执著,他的这些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促我不断奋进,不断向教育人生的更高峰攀登。
虽然已经离开枝江一中三年多了,但我仍以在枝江一中读书工作过为自豪,也以在周老师门下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为自己的幸运。也许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让我今生与周老师相遇,我也希望来世还在他门下做一回他的学生。
周老师,我的笨拙的笔不能尽书内心的景仰和感激。
我只能说一句:周老师,三生有幸遇见您!
(周敏:夷陵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高级教师)
2008-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