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静心阅读

静心阅读

来源:筏尚旅游网


静心阅读,引发问题意识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体会

历城区小辛小学 张洪柱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仍然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经过10多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应该是学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潜心阅读,将会引发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于是,课堂将在静心阅读与问题探究中精彩倍出。

比如教学《桥》一课,学生发现“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这句中“泼”“倒”后面都用了句号,并且提出问题:“泼”后面用逗号或者顿号行吗?我略加思考,认为此问题提得很有价值,于是,指导学生把“像泼”“像倒”之间改成逗号或者顿号,让学生品读,并且谈体会,学生恍然明白,改成顿号,意味着这场雨是雷阵雨,虽然轰轰烈烈,“像泼”“像倒”,但时间短暂,构不成“势不可当”之势。“像泼”“像倒”之间用逗号,意味着这场雨是大雨,但下雨时间不会很久,因此也形不成“势不可当”之势。“句号”意味着这场雨是狂飙暴雨,时间之长,雨量之大,以至于“势不可当”,倾泻而来。这是作者写作的神来之笔,可谓精雕细镂,刻画入微,堪称经典。发挥自主,静心阅读,让我们领略了作者的神来之笔——句号,从而体会了雨之大,为体会人物的精神做了铺垫。

学习《怀念母亲》之前,布置学生静心阅读文本,为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推出了一个这样的练习题:去掉“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这段话中的标点符号,让学生练习填标点。练习完毕,统计情况,全班只有一人全对,出错的学生,都填错了“她

高兴得不得了”后面的省略号,有的填了逗号,有的填了句号,还有的填了感叹号。

那位全对的学生叫宋安康,当我“大肆”表扬她时,却引起许多学生的妒忌,“蒙对的!”“瞎猫逮住了死耗子!”……听了同学的议论,她义正言辞地说:“不是蒙的!我有我的理由!”于是,我让她谈填省略号的理由,她说:“起初,我想填的也是逗号、句号、感叹号,后来我选中了省略号,因为我从‘她高兴得不得了’,想到了房东太太为迎接儿子归来要做的事,比如,买鸡鱼鲜果,准备丰盛佳肴等,任何一位母亲都会这样做!妈妈在东营建厂时,我去那里,她也是这样。在这里,除了省略号,任何符号都不能表达这个意思,这就是我选省略号的原因。”

好一个“任何一位母亲都会这样做”,她对省略号的解释那么富有新意,课前细读文本时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她的发言震撼了全班,也震撼了我!可是,季羡林先生为什么不把这些写入文本,反而用省略号替代呢?反复品味宋安康的话,联系季羡林先生这次日记结尾的语句,“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我忽有灵犀,有了新发现:房东太太因儿子归来跑市场、做佳肴,“高兴得不得了”的场景,深深触痛的是季羡林先生难以忘怀的记忆——他母亲在世时,不也如此吗?描写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实则是追忆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啊!而今,母亲已长眠于故乡地下,自己再也不能品尝到母亲为自己准备的美味佳肴,因此,触景而生情,感怀而神伤。这里的省略号,是季羡林先生痛不欲“言”的表现,是季羡林先生对母亲痛在心髓的怀念呀!

想到这里,心中溢满快乐,于是,兴奋地对学生说:“除了宋安康所说的意思之外,这里的省略号还蕴含着更深厚的情感,请结合着作者所说的‘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那句话,想一想省略号还蕴含着怎样的情感?”经过极短时间的思考,他们就悟出了省略号的深刻含义,于是,让他们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粒沙子一世界,野花开处见天堂”,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富含这么动人的情感!想到这里,我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书写了叶圣陶先生的读书名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并把这一课堂案例作为典范,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

教学之余,乘兴总结,读之甚喜,及至读了季羡林先生的望九之作《永久的悔》,省略号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更丰富起来,让我读亮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季羡林先生在《永久的悔》中写道,按照当时的生活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档次最高,其次是“黄的”(棒子面),最次是难以下咽的“红的”(指高粱饼)。季羡林先生说,“白的”与他们家无缘,“黄的”与他们家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由此可见,季羡林先生学生时代家境是十分贫寒的。读到这里,我不住地琢磨,季羡林先生写自己永久的悔,为什么要写吃的呢?接下去阅读,有了答案。“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一个“几乎”,一个“无缘”,写出的是其母亲历尽的生活的苦难呀!远离故乡,远离母亲,不曾为饱受苦难的母亲买好吃的;远离故乡,远离母亲,不曾在临终前的母亲身边尽孝;远离故乡,远离母亲,不曾让母亲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正是季羡林先生一生永久的悔呀!这正是季羡林先生对母亲痛在心髓之怀念的根源呀!看到食物,就思念母亲!看到食物,就思念饱受苦难的母亲!食物成了引发“心痛”的导火索!读到这儿,省略号代言的含义,在我的脑海中并不是“触景生情,感怀神伤”的简单的联系了,对省略号的探究,让我读亮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如果再教《怀念母亲》,我首先会从省略号入手,按照上述研读思路,引领学生读亮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因为源水润滋,河渠自清。追本溯源,读亮作者的情感世界,领会作者怀念之根源,才能让学生领悟其“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流泪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等怀念母亲的诸多细节,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情感融入作者表达的心扉。

总之,发挥学生的主体,让学生静心阅读,才能引发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才能精彩倍出。

著名作家龙应台曾说: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在这儿,龙应台所说的“闲暇、逗留”,其实就是课堂中留给学生的“静心思考”,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留给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产生问题,在静心阅读和解决问题中,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重新学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我更加确信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