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财经大学 法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在此环境下商业
银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章首先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研究了当前学界关于碳中和事业目标下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进展,其次通过分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现状和绿色金融发展情况,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碳中和宏观视角的指导下对如何优化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碳中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绿色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33 F830.4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22.01.008
1 引言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实现全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各界的共识。2020年9月, 国家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在碳中和事业目标下进行的绿色金融工作进入了新时期。在碳中和事业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将赋予更多的意义、目的和内涵,其功能和社会作用也将具备更为广阔的价值。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要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在碳中和事业目标的宏观指导下,绿色金融业务即将迈入相较于之前更深层次的领域。在该领域的不断深入探索中,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当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努力将绿色发展事业与自身业务不断紧密结合,另一方面也应当不断完善自身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为绿色发展事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因此,从碳中和事业和绿色发展视角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审视并提出优化和互补策略,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重
收稿日期:2021-11-04
要问题。
2 文献综述
国内当前关于碳中和事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社会意义和实现路径上。韩立群(2021)通过回顾碳中和事业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至今的科学研究主线、升温目标主线、减排安排主线和行动机制主线,发现碳排放达峰国家多数支持实现碳中和,而碳排放爬坡国家则出现明显分化的现象。基于此现象,他认为全球碳中和事业发展将在未来受到技术和资源、资本和市场、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的挑战。其中资本市场对碳中和事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新能源在取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所需的大量资金支持,这就需要商业银行等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的绿色信贷资金支持。刘瑜(2021)研究认为,在碳中和事业目标下,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标准不统一、业务能力不足、信息披露不够和绿色信贷风险较高的问题,因此在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各部门单位的指导下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行业标准,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认识,同时不断进行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并在政府碳中和与绿色发展事业的宏观倡议和具体扶持帮助下推动碳中和事业和绿色金融
作者简介:张璐璐(1995-),女,满族,辽宁锦州人,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法、金融法、市场规制法。 张小晗(1996-),男,河北保定人,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绿色金融。
30
2022年第1期(总第299期)山东纺织经济管理论坛工作面向全社会进行普及和常态化。邓宇(2021)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已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果,在国际合作、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双碳”目标和新的绿色金融发展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依然存在体系构建和制度安排的不足、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程度不够、绿色信贷产品和绿色债券发行模式较弱等问题,需要从紧跟国家政策部署、善用金融科技手段、合理海外拓展渠道和防范金融风险等角度进一步实现优化。
侯毅恒(2018)认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三大表现形式,基于这三种形式,我国当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主要存在抗风险能力弱、员工素质较低、内控制度不完善和财务决策科学性不足等特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一是要加快综合经营步伐,提高资产质量;二是要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贷款结构;三是要积极适应市场环境,创造利润增长点;四是要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素质,提高财务决策水平。陆义敏(2020)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商业银行财务信息的高效化、准确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商业银行可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控制银行成本、提高财报质量、打造个性化财务平台。因此商业银行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更为先进的碳中和视角下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和财务风险控制。范琳琳(2021)则认为,我国当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事业中缺乏较为完善的法规治理,同时监督不足和人员素质不强的问题也加剧了商业银行运行中的财务风险,因此应当在健全法规、提高人
员素质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监督,并不断创新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以此来肩负起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事业融合发展等国家发展重任。丁浩洋(2021)基于2005年到2018年中国86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能显著优化银行财务绩效,同时当商业银行越积极履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其自身财务绩效情况越好。因此他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一是要继续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积极促进商业银行实现经济绩效与社会环境绩效的“双赢”;二是要优化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积极创新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和自身财务风险控制相结合;三是要差异化对待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提升绿色资产质量,不断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各方面融入进绿色信贷和绿色发展事业。综上所述,已有较多学者意识到了碳中和事业目标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问题提出了较为深厚的见解,但还没有学者从碳中和事业发展视角下来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发展业务来抑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因此本文基于此目标,将首先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财务现状,找出其财务风险所在;其次分析商业银行绿色发展现状,并寻找利用绿色发展事业抑制财务风险的内在机理;最后从碳中和事业视角对如何优化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提出具体优化建议。
3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现状分析
3.1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动分析
图1 四大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率变动分析
31
管理论坛山东纺织经济2022年第1期(总第299期)本文在图1中列示了四大国有银行2013年至2020年资产负债率的变动情况,以此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权益类财务风险。可以看出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2013年至2020年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率从2013年的93.24%下降至2020的91.27%,整体下降比率2.11%;中国银行从2013年的93.07%下降至2020年的91.14%,整体下降2.07%;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2013年至2020年资产负债率分别由94.2%和93.01%下降至91.87%和91.51%,整体下降比率分别为2.47%和1.61%。从四大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率较上一年变动情况来看,整体上都展现了较为一致的变动趋势。其中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均在2019年至2020年时间段展现出了较大的波动,资产负债率分别由-0.51%升至0.23%和由-0.62%升至-0.2%;而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变动在2014年至2016年具有较大波动,由-0.7%迅速升至0.06%;中国建设银行则在从2016年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在2017年至2020年持续由-0.58%快速上升至0.33%。
3.2 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变动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四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从2013年的2629.65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3176.85亿元,增长率20.8%;中国银行2013年净利润为1637.41亿元,至2020年增长了20.16%,达到2050.96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1662.11亿元和2151.22亿元,2020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164亿元和2735.79亿元,增长幅度分别为30.19%和27.17%。从较上一年增长情况来看,尽管四大国有银行展现出了较为相似的变动趋势,但还是有略微的差别。其中工商银行在2014年实现5%的增长率后,于2019年再度达到了4.9%的较高增长;中国银行在2014年实现8%的最高增长率之后,连续数年都没有较高的增长率去超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均在2014年至2017年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分别从8%降至0.7%和从6%降至0.27%,随后在2017至2019年均保持在波动水平较小的状态。
图2 四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变动分析
3.3 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费用变动分析
图3列示了四大国有银行2013至2020年管理费用的变动情况。从整体变化趋势上来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均表现出较为稳步的上升趋势,三家银行分别从2013年的1652.8亿元、1247.47亿元和1486.92亿元升至2020年的1968.48亿元、1511.49亿元和1793.08
亿元,整体增长率分别为19.09%、21.16%和20.59%,只有中国农业银行波动较大,分别在2013年至2014年和2017年至2018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8年来的整体增长水平反而低于其他三大银行,仅为14.53%。同样从较上一年波动情况来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2014年至2016年的波动较为明显,而
32
2022年第1期(总第299期)山东纺织经济管理论坛中国银行2014年至2017年的管理费用较上一年增长率分别为4.52%、2.93%、1.19%和0.8%,波动相较于其他银行来说较为平缓。同时中国工商
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2020年均实现了增长率较上一年较大幅度的降低,较上一年增长比率分别为-1.1%、-1.71%和-0.12%。
图3 四大国有银行管理费用变动分析
3.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变动分析
图4列示了四大国有银行2013至2020年不良贷款比率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2013年至2020年不良贷款比例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分别从2013年的0.94%、0.96%和0.99%上升至2020年的1.58%、1.46%和1.56%,增长幅度分别达到68.8%、52.08%和57.57%,而中国农业银行尽管在2015
年和2016年经历了较大的波动,但整体上升幅度仅为28.68%。从较上一年变化幅度来看,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2015年实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不良贷款率较上一年增长比率分别从21.18%和32.77%降至2.09%和-3.79%,并且在2016年至2019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则从2015年的32.74%和55.19%降至2017年的-4.32%和-23.6%。
图4 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动分析
4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现状分析
33
管理论坛山东纺织经济2022年第1期(总第299期)表1 2014年与2020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排名对比
2014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前六名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
绿色信贷余额8.117474.870774.724473.010432.961.56374
占比32.15%19.29%18.71%11.92%11.72%6.19%
2020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前六名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
绿色信贷余额18.4571915.14913.4270711.55768.967983.8728
占比25.84%21.21%18.80%16.18%12.55%5.42%
余额由4.72亿元增至2020年的15.15亿元,占比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和2020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有了较大的突破。2014年和2020年绿色信贷余额均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其绿色信贷余额从2014年的8.12亿元增至2020年的18.46亿元,占比分别为32.15%和25.84%;中国建设银行在2014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中排第二位,在2020年位列第三,其绿色信贷余额由4.87亿元增至2020年的13.43亿元,占比分别为19.29%和18.80%;中国农业银行在2014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中排第三位,并在2020年的排名中升至第二,其绿色信贷
表2 2013年至2019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比率变化分析
绿色信贷比率(%)
兴业银行农业银行贵阳银行江苏银行工商银行
201313.12 4.57 0.00 1.70 6.03
201418.58 5.83 0.00 2.87 7.36
201522.15 6.10 1.83 4.33 7.66
201623.77 6.68 3.26 7.20 7.49
201728.00 6.97 6.61 8.96 7.72
201828.80 8.82 9.12 8.99 8.03
201929.37 8.94 8.78 8.26 8.06
分别为18.71%和21.21%;中国银行在2014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中排第四位,在2020年位列第五,其绿色信贷余额由3.01亿元增至2020年的8.97亿元;兴业银行在2014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中排第五位,在2020年升至第四,其绿色信贷余额由2.96亿元增至2020年的11.56亿元;浦发银行以1.56亿元在2014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中排第六位。在2020年全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排名中,中国交通银行以3.87亿元排至第六。
表2可看出,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尽管在绿色信贷余额体量上占据全国领先地位,但绿色信贷比率并不是最高,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从2013年的6.03%到2019年升至8.06%,上升幅度为33.72%;中国农业银行从2013年的4.57%到2019年升至8.94%,上升幅度为95.36%。反而是兴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比率持续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并从2013年的13.12%到2019年升至29.37%,上升幅度为123.82%。
通过上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及比率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尽管从2014年至2020年,全国各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体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各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不均匀,各家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和比率均有加大差距,且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而地方性
小银行对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认识和成果都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比仍然较低,且从2013年发展至今,绿色信贷比率增长速度并没有明显加快,说明很多银行对绿色信贷业务认识不够充分到位,认为仅仅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即可完成社会责任考核指标,而绿色信贷对自身财务绩效的优化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
5 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特征5.1 负债控制能力不足
过高的负债会增加银行的财务风险,是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财务问题。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尽管2013年至2020年国有四大银行资产
34
2022年第1期(总第299期)山东纺织经济管理论坛负债率处于逐年下降趋势,但下降并不平稳,各年之间上升和下降波动较大。这说明四大银行尽管已经意识到良好的资产负债率结构对于银行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尚未找到合适有效的控制资产负债结构的方法,只能在探索中前进。这也表明近年来银行业在去金融杠杆中所作出的成效。5.2 盈利能力波动较大
净利润是银行经营的财务目标之一,是银行实现盈利的重要衡量指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至2020年国有四大银行的净利润呈逐年增长态势,但还是存在增长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即各年增长幅度波动较大,有的银行在部分年份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提升净利润方面已经做出了努力,但优化财务结构、控制财务风险和提升经济效率的方法还有待优化。
5.3 内部控制有待优化
商业银行管理费用通常包含了银行日常管理运营的各项事务性支出,代表了一家银行日常管理运营的成本。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四大国有银行2013年至2020年管理费用处于逐年上升状态,一方面说明四家银行业务体量在逐年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四大银行的经营成本和费用控制有待优化。同时四大银行的管理费用年增长率变化波动较大,说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对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在日常经营获得、人员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缺乏良好的一般性内部控制方法。而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银行潜在的财务风险增高。5.4 不良贷款逐年增高
不良贷款率直接代表了商业银行经营中财务风险的大小,是各家银行首要需要重视的指标值之一。上文分析可以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在2015年和2016年有较大的上升,随后到2019年之间处于相对平稳的时期,然而2020年开始又出现了较为大幅的增加,说明近年来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复杂外部环境的干扰下,我国商业银行在控制不良贷款率方面的能力仍存在不足,在抵抗外部风险、提升自身财务稳固水平方面的能力较弱。
6 碳中和视角下控制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
的对策
6.1 增强认识,建立体系
我国各家商业银行一是要增强对碳中和发展事业的认识,认真学习碳中和倡议的起源、发展与作用,并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和绿色信贷业务对银行财务风险控制所能起到的优化作用,深入了解基于声誉机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视角下,绿色信贷发展对银行外部形象的提升和财务绩效优化的促进作用;二是要建立以碳中和事业为目标的绿色金融体系,即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以及绿色发展各协同单位的共同指导下,协作制定通用于全国各家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纲领、制度、内容、流程和规范,并以此来形成全行业绿色金融发展与银行内部财务风险控制新思路;三是广泛借鉴学习国外商业银行通过绿色金融事业发展来抑制自身财务风险的先进经验方法,即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银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学习、吸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并以此来抑制商业银行自身财务风险。
6.2 完善制度,提高水平
一是要完善以碳中和事业为目的的绿色金融业务管理制度,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绿色信贷业务规范、流程与标准,制定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预决算审批、绩效审计和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二是要增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水平,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培养相关碳中和知识与金融财务知识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优化绿色信贷业务质量,并以此来带动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降低;三是要着重将风险应对作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和抑制财务风险的工作重点,即一方面是积极应对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对绿色信贷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来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和信用风险。6.3 优化披露,强化监督
一是要加强商业银行碳中和与绿色信贷业务信息披露,一方面是完善信息披露渠道和机制,确保绿色发展信息披露的谨慎性、准确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的碳中和事业与绿色信贷业务信息披露平台,广泛利用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机制;二是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力量,广
35
管理论坛山东纺织经济2022年第1期(总第299期)泛与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借助信息化渠道加强商业银行碳中和事业和绿色信贷业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维护商业银行自身良好社会形象的同时,来抑制自身的财务风险;三是强化内外部监督机制,一方面针对商业银行碳中和事业和绿色信贷业务来优化内部控制,从而抑制相关内部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响应和欢迎广泛的外部监督力量,譬如媒体、社会公众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问询与监督。参考文献:
[1]韩立群.碳中和的历史源起、各方立场及发展前景[J].
国际研究参考,2021(07):29-36+44.
[2]刘瑜.碳中和目标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探析[J]. 福建金融,2021(07):37-40.
[3]邓宇.商业银行如何支持碳中和[N].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1-08-16(002).
[4]侯毅恒,龚椿楠,林艳.城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问 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8(05):152-157.[5]陆义敏.大数据时代下我国银行财务管理者转型[J].全 国流通经济,2020(09):156-157.
[6]丁浩洋,王石琦,周鸿卫.企业社会责任、绿色信贷政 策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基于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 信息披露的估计[J].金融经济,2021(07):10-20+38.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ial Risk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rom Perspective of Carbon Neutrality
Zhang Lulu, Zhang Xiaohan
(Law School of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Xinjiang 830012)
Abstract: China’s 2060 carbon neutrality target is not only a new opportunity but also a new challenge 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financial risk control of commercial bank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refore, this paper firstly reviews relevant literature to study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progress on financial risk control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goal of carbon neutrality. Secondly, it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status of the four majo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optimize the financial risks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rbon neutrality macro perspective.
Keywords: carbon neutrality;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risk; green finance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