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康杯”知识竞赛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安全健康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国际通称,是我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 )的统称。
A. 身体健康 B. 环境卫生 C. 职业卫生
2.《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从保护职工的劳动安全,维护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益的角度,进一步具体规定了( )一定要载明保障职工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和办理工伤保险两项法定事项。
A. 劳动合同 B. 规章制度 C. 工伤保险
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 如实告知 B. 无须告知 C. 可以告知
4.法律赋予职工享有接受教育培训,以使自己具备保护自己和他人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的权利。这项权利也是保证职工( )的前提条件。
A.接受教育培训 B. 知情权和参与权 C.掌握知识与技能
5.《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 )作业场所。
A. 坚守 B. 保护 C. 撤离
6.职工应当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 )。 A. 职业病防护用品 B. 生产工具 C. 生产设施
7.《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 )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A. 本企业工作 B. 本岗位工作 C. 本职工作
8.《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 )报告。
A. 上级主管部门 B. 本单位负责人 C.上级安监部门
9.生产经营用人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臵明显的( )。
1
A. 安全宣传标语 B. 安全警示标志 C. 安全提示标志
10.劳动争议,也叫“劳动纠纷”、“劳资争议”,劳动争议产生在生产劳动之中,通常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过程中,因劳动( )发生分歧而起的争议。
A. 权利和义务 B. 工资和待遇 C. 合同和保险
11.《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 )解决。
A. 谈判 B. 答辩 C. 协商
12.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 ),使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在高温车间内合理布臵热源,避免工人周围受到热源作用。A. 解决人员劳动保护用品 B. 改善高温作业环境 C. 远离热源
13.每台起重机械的司机,都必须经过( ),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A. 上级培训 B. 企业培训 C. 专门培训
14.职业危害因素就是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于( )中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A. 公共场所 B. 作业环境 C. 自然环境
15.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为 ( )。 A. 八大类115种 B. 十大类105种 C. 十大类115种
16.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经( )进入人体。
A. 呼吸道和皮肤 B. 食道和皮肤 C. 呼吸道和食道
17.火灾是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它通常造成人的伤亡或物的损失。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是火灾三要素。这三个条件缺少( ),火灾就不会发生。
A. 任何一个 B. 任何二个 C. 任何三个
18.火灾与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用火管理不善;生产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生产场所有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而( );工艺布臵不合理;电器设备绝缘不良。
A. 通风不良 B. 温度偏高 C. 气压偏高
19.遇到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要注意使用的电话是否分机;说话要清楚,不要慌张;要讲清失火的详细地址、( )、讲明报警人的姓名。得到消防队明确回答后方可挂断电话,随后要到火灾现场附近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
A. 失火经过 B. 燃烧物质 C. 失火损失 20.电气起火时应( )后,才可用水扑救。 A. 确信拉断电源 B. 报警 C. 确保人身安全 21.检查班组安全日工作的方法:( )。
A. 查看、监督、提问 B. 提问、查看、汇报 C. 查看、演示、提问
2
22.统计表明,习惯性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是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误操作事故的( )原因。
A. 间接 B. 主要 C. 通常
23.“班前检查\"的内容有三项:一是检查防护用品和用具,看班组成员系统穿戴了防护用品,是否按规定携带了防护用具。如果不符合规定,应督促他们改正。二是检查作业现场,看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应及时排除。三是检查机械设备,看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如有故障则,应及时检修。
A. 影响生产障碍 B. 不安全因素 C. 危险危害因素
24.自我保护能力就是职工对所在工作岗位( )的认识,对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的判断及能否及时、正确处理即将出现的危害的应变能力。
A. 可能存在危险 B. 有危害存在 C. 危险程度
25.事故演练以模拟实体操作为主,或采用( ),使职工能从训练中学会处理突发事件。
A. 情景模拟训练 B. 实际操作训练 C. 预案文本训练
26.为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可尝试采取严格管理。对班组成员工作行为要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工人的每一个误操作,( )养成遵规守纪的工作习惯。
A. 教育 B. 强制 C. 自觉
27.班组应根据生产性质、工种、作业环境等生产实际情况,按规定和需要配备足够的、( )的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不合格的要及时报修或更换。
A. 合格 B. 精致 C. 适合
28.违章现象在曰常工作中的表现是无组织无纪律,其思想根源是( )。 A. 主观和客观相脱离 B. 麻痹和大意思想 C. 逞能和好强心理 29.人工呼吸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另一种是( )。 A.口对口吹气法 B.口对鼻呼吸气法 C.口对鼻吹气法 30.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 )和毛细血管的止血。 A. 动脉血管 B. 大血管 C. 小血管
31.在急救中,如果伤员出现大出血或休克情况,则必须先进行止血和( )不要因为忙于包扎而耽误了抢救时间。
A. 人工呼吸 B. 输血 C. 心脏胸外挤压
32.伤员脊柱骨折搬运伤员放到担架上以后,要让他( )腰部垫一个衣服垫,然后用3~4根布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运中滚动或跌落,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刺激血管和神经,使下肢瘫痪。
A. 平躺 B. 平卧 C. 侧卧
33.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职业岗位上 B、生产工作中
3
C、劳动过程中 D、职业活动中
34.根据国家规定,凡在坠落高度离基准面( )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A.2m B.3m C.4m 74.
35.( )级以上的大风与雷暴雨天,禁止在露天进行悬空作业。 A. 四 B. 五 C. 六
36.所有机器的危险部分,应( )来确保工作安全。
A.标上机器制造商名牌 B.涂上警示颜色 C.安装合适的安全防护装臵 37.触电事故中,( )是导致人身伤亡的主要原因。 A.人体接受电流伤害 B.烧伤 C.电休克 38.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中,首先需要( )。 A.安全带 B.安全网 C.合格的工作台
39.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远离至少( )米以外。 A.10米 B.15米 C.20米
40.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 )。
A.教育和考核 B.教育和培训 C.培训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定是( ) 。 A、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B、用人单位建立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C、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D、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2、职业病前期预防的规定有( )等几个方面。 A、关于国家对从事特殊职危害作业管理的规定
B、关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及其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的规定 C、关于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的规定 D、关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的规定
3、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 ) A、 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 B、 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5、高处作业可分为 ( ) 级. A.一级:2~5米高处作业
4
B.二级:5米以上至15米高处作业 C.三级:15米以上至30米高处作业 D.四级:30米以上高处作业
6、劳动保护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用以:( )
A. 消除危机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 B. 防止事故和职业病
C. 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D. 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三、判断题
1、《安全生产法》关于从业人员的安全义务主要有四项:既遵章守规,服从管理;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 2、“安康杯”竞赛的主要内容是组织领导、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周,开展“十个一”活动,群众监督,事故控制。 ( )
3、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了解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人不应负法律责任,应由发生事故的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负责人负法律责任。( )
4、重大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是引发重大事故的源头,所以两者的概念是等同的。( )
5、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但不得强制做从业人员佩戴和使用( ).
6、预防火灾的基本原理是控制可燃物、消除着火源、隔绝空气。( ) 7、生产经营单位作业人员可先上岗作业,后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 8、劳动者享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 9、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区别在于未成年工年龄为16周岁到18周岁是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录用的,但要给予特殊保护;而童工的年龄小于未成年工,是法律禁止录用的。( ) 10、漏电保护器既能保护人身安全,还能对低压系统或设备的对地绝缘状况起到监督作用。(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