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新技术

来源:筏尚旅游网
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新技术 孙广峰 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规律与叶龄 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此项技术 是以叶龄进程的调查、预测生育进程,通过对水稻叶片的长 势、长相,采取有效调控措施,实现水稻已安全抽穗期为中 心的计划生长,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一、叶龄诊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叶龄诊断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它叶片、 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 系——器官同伸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 查,可推测出其它器官的生育进程。这就是生育进程的叶龄 诊断。 2、叶龄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某时的叶龄进程,推测以后一段时间的叶龄进程, 从而推测出幼穗分化、拔节、减数分裂、抽穗等关键时期,预 知抽穗早晚。为了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必须进行合理的水肥 管理和病、虫、草、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按主茎叶龄 进行管理,是确保各项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性、准确性和减少 盲目性的最好方法。这是在过去按节气、日期指导和安排生 产的基础上,在水稻生产中又增加了一个新方法。对水稻生 产的优质、高产、高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叶龄诊断的方法 叶龄跟踪苗的选择和标记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 从池埂边向里数三行,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 为调查对象,每穴选择苗质好、叶片健全、有代表性的秧苗 一株,共选10株,并在两边插上标志物。在每株的主茎叶片 上进行叶龄标记。起始叶要从第3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 期。标记点要点在单数叶片上,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 点在叶片中间部位上,如:第一个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 个标记叶片点两个点,或用其它方法标记。原则是叶龄跟踪 叶片标记要有区别,确保叶龄跟踪的准确性。 4、叶龄计算方法:要计算某叶从露尖到叶枕露出过程, 首先估算这片叶的长度。以这片叶下一叶的实际长度加5 厘米为这片叶的估算长度,然后测量这片叶抽出的实际长 度,再除以估算长度,做为这片叶长度的比例。如计算第5 叶抽出过程的叶龄,首先估算5叶的长度。如果4叶定型长 度为11厘米,加上5厘米为16厘米,这就是5叶的估算长 度。如果5叶已抽出2厘米,2除以16,等于0.12,约等于 0.1,即5叶已抽出0.1个叶龄。此时调查的叶龄为4.1个叶 龄值,并做好记录。按此法跟踪至倒3叶(11叶品种为9叶。 12叶品种为1O叶)。倒2叶和剑叶,按前一叶的定长减去5 厘米,为估算值,实际伸出长度除以估算值,求出当时的叶 龄值。 调查时间:调查的品种均以5月l5、20、25日三个插秧 期为调查始期,以后每5天调查一次,一直调查到剑叶抽 出。 二、栽培要点: (一)对l2叶品种(垦稻10)进行叶龄跟踪调查。 (--)插秧密度为每平方米28穴,每穴3—5株。 (三)秧苗叶龄在3.I 3.5间。 (四)移栽时间为5月25日。 三、调查 (一)调查点的确定 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 的1O穴为调查对象,并在两边插上标志物,每穴选择有代 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 标记,起始叶丛第三叶开始,跟踪到齐穗期。 (二)叶龄计算法:N叶从露尖刀叶枕露出过程的叶龄 计算,首先估算N叶的长度方法是:以N叶下一叶长度加 5厘米为N叶的长度,然后量出N叶抽出的实际长度,再 除以估算的N的叶长度,作为N叶长度的比例,如此计算 到第三叶均按此法,第二叶及剑叶,按前一叶的定长减5厘 米为估算值,实际伸出长度除以估算值,求出当时的叶龄 值。 (三)调查时间:一插秧期为调查始期,没5天调查一 次,直到齐穗期。 (四)根据插秧日期向前推算32天播种,以播种日为基 础向前推算8天为浸种日期。 四、不同生育期的诊断 (一)播种后8天第一完全叶露尖;从第一完全叶露尖 经6天叶枕抽出;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历14天,2叶 生长略陕,3叶生长略慢。 (二)返青分蘖期 8.5叶龄,开始幼穗分化,生育转换期为7.1—1O.0叶 龄;6月4日达4叶龄,6月14日6叶展开,19日7叶展 开,24日8叶展开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水稻返青后 平均4—5天增加一个叶龄,需活动积温85 ̄C左右,6叶龄 为分蘖盛期,是争取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此期叶片长度呈 递增规律,增幅为5厘米左右,叶耳间距逐渐拉大。 (三)生育转换期 生育转换期为8、9、10叶期,7月9日10叶定型。 (四)长穗期 9叶后半叶进入幼穗分化,开始生殖生长,7月1 4日 1 1叶伸出,7月2 2日叶龄达1 2叶,8月1日达抽穗期, 始穗至齐穗期需7天左右10叶是最长的,平均长度为 34.5ear,宽度1.2ear。 (五)结实期 9月2 2日成熟。 五、结论 通过叶龄跟踪调查,及时准确的掌握了水稻的生长动 态,指导生产,确保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为水稻优质高产 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单位:152000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三河镇农 牧综合服务中心)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