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议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浅议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来源:筏尚旅游网


浅议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际环境引发的国家安全需求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

第一阶段:立足“积极防御,防敌突袭”,强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并重。建国之初,毛泽东提出了“两手抓”的思想: 一手抓国防建设,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巩固国防;一手抓经济建设,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新中国的经济大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强调国防建设优先。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进入了冷战对抗的高风险期,使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恶化。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加大了国防投入,调整了工业布局, 加强了国家战略后方建设。这一时期还先后研制出了原子弹、 氢弹、 远程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

第三阶段:立足“应对和打赢局部战争”,强调经济建设优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国际战略总体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的重大变化,明确指出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基于这一判断,我们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军队建设也由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在强调军队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同时,也强调要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阶段:立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强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作为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具体措施。党的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更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指导思想之中。

新阶段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总方针是在2004年7月24日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期间由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他强调:“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们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我国现阶段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具体说来,二者存在以下关系:

一、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前我们党所肩负的最根本的历史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国防建设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所以国防建设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之所以说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是因为经济建设经济既是国防需求的最终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国防供给的最终决定因素。首先,从经济是国防需求的最终决定因素

来看,没有经济对国防的需求,就没有国防的产生。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归根到底源自社会经济的对抗性。“战争只是手段,而目的则相反地是经济利益”。伴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安全日益超越了简单生存的范畴,使国家防务需求从保卫生存条件扩展为保卫发展条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发展,已经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取海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的能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在导致国家安全需求迅速扩展,从而成为我国提升防务能力的强劲动因。其次,从经济是国防供给的最终决定因素来看,没有经济对国防的供给,也就没有国防的存在和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的现代化转型还在继续,资源限制仍然是一个瓶颈,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优先发展经济建设,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国防建设。

二、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经济建设必须兼顾国防建设。

“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表现在:一是直接参与或承担国家经济建设;二是在国防科技创新及成果的转化上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在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上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在抢险救灾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的可靠保证。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能否顺利地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是否有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而和平、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必须以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作保障。尽管和平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尽管我国政府一再宣告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目前影响我国和平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为此,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保持军事上的强大威慑力,保证人民军队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应对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为和平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总的来说,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都是科学发展

观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都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息息相关。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一,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我们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这种国际局势总体上对我有利,为此,要搞好经济建设,但同时也要搞好国防建设。其次,世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科技发展的跨越、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最后,经济全球化所引致的经济利益交融,也正在成为维系国家安全和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在上述背景下,要求我们既要加快经济建设,又要保障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即同时要重视国防建设,只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两手抓,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战略方针,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好当前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我国的既定目标。

第二,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对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获胜。我国虽然已有较强的综合国力,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而且将继续面临发达国家的强大压力。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争取主动。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增强,但面临的外部制约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影响我国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安全问题呈现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的态势,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军队必须用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我们就必须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国防建设,保证二者的协调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了无形的屏障。

综上所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从确保国家安全和主权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