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信息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人文与信息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由学院定位和办学思路、系部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成。

在分管院领导组织下,按照学院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系部组织各专业制(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学院的定位、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制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具体化,由各专业负责人具体实施。实施的内容有:执行学年教学计划;选聘合格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合理进行课程调度与管理,保障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

制度建设: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范和课程标准编制办法 2.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各专业课程标准 二、 教学课程体系

1. 课程建设

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及各门课程的基本建设。 课程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建立完善的课程准入及退出机制;构建规范、完整、高质量、能满足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有一定数量的院级甚至省级精品课程。

教务处负责学院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建设管理,责任人是教务处处长。我系负责制定本系的课程建设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由各基础课教研室以及文秘、计算机两个专业具体落实。

2. 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根据学院建设与发展需要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确定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选题并组织实施。

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取得一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并加以推广与应用。

制度建设:

①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与管理制度; ②教材管理制度;

③各类课程考核与管理制度; ④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⑤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三、 师资保障体系

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师资队伍数量的增加、结构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建立教师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并组织实施。

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完善的教师聘任、考核和奖惩等机制;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满足学院发展要求,教师的数量、结构和质量满足教学要求。

师资队伍建设的责任人为分管人事工作的院领导,执行单位为人事处和我系。人事处主要负责全院师资队伍的宏观调控和为各系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服务;我系具体负责本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2.教学经费管理

教学经费管理的基本内容为确保教学经费达到规定要求并合理使用。 教学经费管理的总体要求是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符合国家要求,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加;确保教学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教学经费使用合理、有效、公开、透明。

教学经费管理的责任人是分管财务工作的院领导。执行单位为财务处、教务处、资产处及我系。财务处主要负责编制教学经费预算,教务处协助财务处做好教学经费的二次分配方案。教务处、资产处和和我系负责教学经费的合理使用。

3.教学设施建设

教学设施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设施、校园网等设施及后勤保障设施。

教学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确保教学设施的硬件和软件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并正常运转。

教学设施建设的责任人是分管基建及后勤工作的院领导。执行单位为基建处、资产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财务处、教务处等。

制度建设:

(1)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 ① 任课教师资格认定及聘任制度; ② 外聘教师管理规定;

③ 教师工作职责及工作量管理条例; ④ 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⑤ 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细则; ⑥ 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 (2)关于教学条件建设的制度: ① 教学经费保障制度;

② 图书资料使用效益保障及管理制度;

③ 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使用效益保障及管理制度; ④ 教室使用效益保障及管理制度;

⑤ 网络信息中心教学服务效益保障及管理制度; ⑥ 各职能部门教学服务保障及管理制度。 四、 评教评学体系

评教评学体系的责任人是督导室、教务处及本系教学工作负责人,具体由教务处、各教研室具体执行,接受督导室监督。

1.教学设施评价

教学设施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设施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包括现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及体育设施等;教学设施的维护是否正常。

2.课程评估

课程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检查课程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课程建设所需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课程建设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精品课程的评审等。

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师教学基本文件及其执行情况;教师执行教学进度、按课表教学的情况;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教学检查的执行情况;考试管理和考场纪律情况;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各级领导和教师听课情况;企业人士参与评教情况。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检查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50%以上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实践教学基本文件及其执行情况;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是否齐全;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及质量等。

5.毕业生跟踪调查

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毕业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与分析。毕业班学生问卷调查的内容有:课程质量、任课教师等信息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的内容有: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工作措施与效果。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的内容有:毕业生跟踪调查并

分析质量目标是否实现。

制度建设:

①教学督导工作实施细则; ②院、系两级的定期教学检查制度;

③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关键环节专项检查制度; ④考风考纪检察制度; ⑤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罚制度; ⑥学生评教制度;

⑦课程考核评价与试卷分析制度; ⑧教学质量随机问卷调查制度; ⑨教学质量投诉制度; ⑩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11教学质量信息分析、处理、反馈和公示制度。 ○

12多层次听课与巡查制度 ○

13辅导员跟班听课制度 ○

14教师评学制度 ○

15各类教学竞赛评比制度 ○

五、 落实监管体系

落实监管体系由教学例会、督导例会、教学工作总结和各种教学通报等内容组成,它一方面通过教学情况的通报、重大教学事件的实时反馈,将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一线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扶持和鼓励先进,及时处理和整改问题;另一方面将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系部,使系部及时评价、修订教学目标和质量监管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系部负责将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学督导、学风检查、毕业生质量调查、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教师教学工作考核、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等各项工作的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个人,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同时,将结果作为岗位聘任、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 家校联系

1.定期及时邮寄成绩单

在家校联系中,系部必须发挥主动性作用。及时、准确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社团活动等表现向家长通报。一旦形成机制,将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形成较强的督促作用。

2.经常进行电话沟通

对于特殊群体,经常和家长保持电话沟通,了解双方的真实情况。这里说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特困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经常性与家长保持联系,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有助于系部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3.必要时邀请家长来校面谈

对于在学习、生活、思想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学生,系部将安排相关老师、辅导员及时和学生家长见面,说明问题,共同商讨对策。

4.依托网络,构建网络家校交流、学习平台

搭建和维护微信公众号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院、系部和学生动态,快速便捷地促进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学校、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七、 预期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施,达到以下预期效果:建立与完善“学校、企业、社会”一体的涵盖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全程参与的质量监控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健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立质量监控的网络平台,构建完善以学生监控、督导监控、企业监控、行政管理监控和社会监控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监控评价体系。构建起一套以系部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领,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全系师生员工应广泛参与,增强责任心,加强质量意识和积极主动参与质量建设,全面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做教学质量管理的模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