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特别的你,我有特别的爱
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张洁玉
主题阐述:
在教学中,总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孩子,有胆小的、有好动的、有残疾的……我们在教学时,如何应对这些特殊孩子的美术学习?如何利用美术学科的魅力来促进这些孩子的发展?本案例描述一个患有自闭症孩子的美术学习之路,以此探究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特殊孩子的学习。
案例描述
一、案例背景
初识晨晨 失群孤雁
教五年级时,早就听说有一位特别的孩子会升上来。教到的老师都说他难教,不好相处。那天一走进教室,就发现了他。一个个子矮矮的小男孩,脸色黝黑,一幅非常冷漠的样子,像处在自我的世界中,眼中无视他人。“你好,你是晨晨吗?”他埋着他的头,不理我。“我是张老师,你喜欢画画吗?”他终于抬起了头,用那无所谓的眼神看了看我,特别漫不经心。一节课下来,他就坐着摸了一节课的东西。我心里嘀咕,这孩子真的不一般!
二、课堂片断
(一)课堂表现 无尽烦恼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晨晨是我这么多年来遇到的一个最有“个性”的孩子。平时他从来不和别的同学交流,上课了,他自己一个人在座位上摸东西,凭你老师怎么说,怎么做,他都不理不睬。下课了他一个人在墙角玩耍。有人惹恼了他,就把整个教室同学都一起骂进去,还将同学的书包扔下楼去,这个人真是让我烦恼呀!有一次,上课前他和同学又发生矛盾,一个人躲在大背投后面。上课时我进教室后找不到他,就问大家:“晨晨呢?”大家指指大电视机后面,我严厉地批评他:“上课了,你怎么还呆在这里,快出来上课!”谁知他马上打开教室门,离开教室。哪一个老师敢让他这样的孩子走到门外呢!要是有点意外事故,还不完了。他就这样和我一直“斗争”着。后来,只要一轮到这个班的美术课,我内心是充满了恐惧,烦恼。课后反思,不讲道理的人是自己,而不是晨晨,因为晨晨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对待特殊的孩子我怎么能这样做呢?我决定改变旧貌换新颜。
(二)描绘情绪 曙光初现
有一天,他终于给了我最大的欣慰。
这节课让同学们画情绪,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坐着玩他自己的东西。我也和以前一样,分给他纸(以前给他,他都不要)。今天,他用怪怪的眼神看看我,嘴里轻轻地说:“有没有颜料……”“晨晨要画画情绪?好的,我的颜料借给你。”我说。“给他加分吧,老师。”懂事的班干部说。“好呀,晨晨进步这么大,一定要给他加5分”。晨晨拿着毛笔蘸上颜料,大刀阔斧地画开了。我把他的画拿起来仔细欣赏,说:“线条潇洒有力,色彩明朗。晨晨,你今天一定很开心吧!”晨晨偷偷看看我,嘴角掩饰不住地挂着笑,“画情绪挺好玩的!”“是啊,晨晨,当你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都可以用画笔来表达。”在我一步一步地开导下,晨晨明白可以用画笔来释放自己的情绪,没有必要把气出在同学身上了。他把画给我,脸上洋溢着笑容,尽情享受着作画给他带来的好心情。而且他一下子变得非常听话了!也变得会说话了!
(三)真情对待 学有结果
自那天后,只要我一去上美术课,他都会乐滋滋地在座位上等我。美术课里,他不再捣乱,而是和别的同学一起享受美术课的乐趣了。听班主任说,只要一表扬他美术课表现很棒,他学什么都来劲了!说前些日子,字也写漂亮起来了。我发现晨晨终于变了!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反思
从以上两个教学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为什么晨晨在第一个片断中有如此让人烦恼的表现?首先,在教学出现意外情况时,我没有及时调控好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情绪跟着学生走,缺乏理智对待,更少一种教学机智。在晨晨犯了错误后,我不是对他循循善诱,而是大声训斥,致使晨晨内心发火,捣乱上课秩序。这一举动,明显地反映出了我没有把晨晨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
其次,我没有用心去了解过晨晨的美术学习经验。我不知道晨晨他是否对美术课感兴趣,不知道他喜欢画画还是做手工,不知道他别的课的表现。我想当然他也会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喜欢美术课。据事后了解,以前他上美术课从不带学习用具,从不拿出美术书来看看。那自己为什么会对他这么无所谓呢?因为美术课是非功利性的课,它不需要考试。我自然而然,不把晨晨放在心头,任他自生自灭了。直至那天晨晨爆发了,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再则,没有利用好美术课的“非功利性”教育这个特殊的孩子。美术课是一门艺术课,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不仅能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而且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在教学中,我没有注意到美术课的这种情感性,片面地追求美术课的实效性,导致晨晨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从晨晨不喜欢和人交流,不爱画画,到在老师的帮助下用画画释放情绪,再到自己能慢慢喜欢上美术课。他已经慢慢地走出了他自己封闭的世界。晨晨有这样的变化,绝不是偶然,而是教育的结果。我也从中得到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1.学习全纳教育思想 接纳特别的他
像晨晨这样与正常孩子有差异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他特别的爱。我们老师必须心中有他,不能排斥他(这样的观念应该是常驻心头)。大作家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对特殊的孩子,在生活上,我们应该问寒问暖。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充满耐心,采用以“表扬鼓励”为主,和风细雨,只要有一点“闪光点”就马上表扬,以增进他的学习信心,充分利用他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如他喜欢走迷宫,我们就可以陪他走迷宫。从他喜欢的活动中,嬴得对自己的信任,以便开展美术教学。我们要一如既往地用爱心浇灌这些“与众不同”的小苗,应以全纳教育思想为指导,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全纳教育是面向所有儿童的教育。全纳教育认为人类的差异是正常的,“每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一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这种教育必须“认识到和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不同需要,顺应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速度,通过适宜的课程、组织安排、教学策略、资源利用及社区合作,确保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因此在这种观念下进行教学,晨晨的个人特点被真正重视,接受到适合他自己的教育。他因此而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价值和差异因此也被得到尊重。
2.倡导美术的情意性学习 促进心智成长
晨晨为什么会在后来慢慢地喜欢上美术课呢?因为他慢慢地发现了,美术学科不用像语文、数学一样做很多作业,发现美术课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可以画画,可以做手工,可以欣赏卡通片……每次都有新鲜的事物出现,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美好的刺激。同时,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
好,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完了,老师还常表扬他。他开心快乐了,就自然喜欢了!美术课的学习是一种情意性学习,而非功利性学习。美术学习它重在学生参与美术的过程中,追求心灵的体验,运用多种美术材料和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个性、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施以教育的影响,以此使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美术基本的实践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力量。这种情意性学习,特别适合晨晨这样自闭的孩子,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氛围,有趣的课堂教学……都有利于他走出他的心理障碍。也正是这种情意性的学习方式,导致我们的美术教育具有“艺术治疗”作用。
3.发挥“艺术治疗”作用 消除心理障碍
我国美术教育学者尹少淳先生认为,强调过程和娱乐性的美术活动,由于不必顾及结果,有助于自闭儿童恢复信心,重新投入生活的怀抱,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的钱初熹教授也正在研究艺术治疗和美术教育的交融点,讨论以治疗为取向的学校美术教育的价值和可行性。晨晨这一事例可以初见这一理论的可行性。
晨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他的情感受到了抑制并影响了智力的发展,给他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众多困难,他的美术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我想通过美术教育的“非功利性”帮助他走出自己封闭的世界。不要求他学习结果如何,只要能让他走出自闭的世界,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如果我和他的同学一直鄙视他,他将从此沉默。上课我因材施教,总是给他创设最好的美术学习情境,对他倍加关心爱护,一步一个脚印,他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同时也带动了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是他的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变化,在美术课上,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孤僻了,他会自觉地拿出彩色笔来画画了,会快乐地做点小手工了,会热情地叫你老师了,会主动地拉你的手。这些变化,说明了晨晨已经一步步走出了他的自闭世界。
面对特别的你,我有特别的爱,用特别的爱,去爱千千万万个特别的他(她)!用我们美术
课的特有魅力,去感化特别的他(她)!我们的美术教育会添置上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