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广州市2015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本试卷共11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卷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右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
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 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 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 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
13.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
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冈是 A.风俗画的流行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理学的影响 D.集权的加强
14.《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
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
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C.君主制度走向衰落 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 15.右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 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 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
洋奸(今称“汉奸”)名目,人所共闻。其在官者为洋商(从事对外贸易的中国商人);其在私者为马占(十三行外从事中西贸易的商人),此外慕膻逐臭之徒更不可枚举。 1
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
16.1873年清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
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清放宽民间设厂的
17.“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
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A.出师北伐 B.开始长征
C.奔赴抗日前线 D.挺进大别山
18.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
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它”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 C.“”的方针 D.“一边倒”的方针
19.曾带领雅典打败波斯的泰米斯托克利因贪污受贿、侵吞巨款等罪名,被公民大会放逐国
外。公民大会的这一做法
A.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体现了公民内部平等的原则 C.打破了雅典内部权力平衡 D.暴露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2
20.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
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
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21.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法国、葡萄牙、荷兰四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
表中的“乙”是指 国家(代称) 甲 乙 丙 丁 1500—1599 705 65 — — 1600—1700 371 1770 811 155 1701—1800 196 2950 1865 1300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葡萄牙
22.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后,苏联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
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并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这一有利时机”是指
A.新经济的推行 B.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盛行
23.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达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
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为此,二战后建立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贸总协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38.(25分)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据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
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3
——据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
材料三 商业戏剧在西方是戏剧发展的主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很多戏剧家认
识到,中国戏剧的发展要面向市场的需求。到90年代中期,因为戏剧制作人的出现激活了演出市场,陆续推出《别为你的相貌发愁》《谁都不赖》《冰糖葫芦》等剧,并且其发展的空间和势头均被看好。
——据胡星亮《戏剧现代性的追求与失落》
(1)阅读材料一,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6
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
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8分)
(3)阅读材料三,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商业戏剧发展的原因。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商
业戏剧发展的看法。(11分)
39.(27分)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探讨大国兴衰成为学术界十分热
门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
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现在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发展与进步。欧洲,或者说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基地,它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可或缺。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按照约瑟夫〃约菲的分析,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出现过五波美国衰落论的
浪潮。第一波源自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所引发的震撼,美国人感到被苏联甩在后面的危险。第二波发生在1960至1970年代……到了2012年,衰落论出现了第五次浪潮。
——据刘擎《2012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
(1)列举18世纪中期以前促进欧洲崛起的主要事件。(6分) (2)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10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1960至1970年代“美国衰落论”浪潮出现的原因。(8分)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美国衰落论”的认识。(3分)
4
历史参
12-17 BCDACB 18-23 ABCCBD 38.(25分)
(1)标志:元杂剧。(2分)
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
尖锐;以个性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
酌情给分)
目的:为了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戏剧;宣扬西方民主思想、制度;传播西方生活方式;
提倡个性。(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益丰富多样。(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看法:按两个层次评分,总分3分。
第一个层次:对商业戏剧发展及其意义的认识。(2分) 第二个层次:能简要指出商业戏剧发展需应对的挑战。(1分)
39.(27分)
(1)新航路开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
学的产生。(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2)观点:欧洲的衰落是相对的。(2分)
说明:一方面,欧洲的衰落主要表现为: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
主义世界的霸主;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被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所取代;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两极格局所取代。
另一方面,欧洲仍在发展与进步,并在世界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一体化发展迅猛,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同
5
时,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原因:美国发到越南战争,陷入战争泥潭;古巴导弹危机对美国造成威胁;
7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严重;西欧、日本实力的增强,企图摆脱美国的控制;不结盟运动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8分,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认识: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3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认识(1分) 第二层次:对现象背后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1分)
第三层次:能作出正确的、概括性的评论或从历史研究方法的层面谈启示。(1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