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4期 V01.25 No.4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年8月 Aug.2017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外语类高校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倾向分析及引导策略 顾黎明 (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国内三所外国语大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倾向、外语类相关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就业岗位,归纳 出目前外语类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四种倾向特点,并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个体四个层面提出对策,提 升其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性,帮助实现外语类人才的价值。 关键词:外语类高校;科学规划;国际化;复合型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26(2017)04—0163-03 The Analysing And Guiding Strategy of College’S Career Plann'anningTendenc ̄。-endency i Forein Forei(Lanc gn Language MajM‘ors Gu Liming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2,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summed up four tendency features of college S career planning tendency in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by doing a survey of students from three foreign—language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about their career planning tendency,foreign—language—ma— jor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employment position.Then the article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spect of school,student administration,teacher and student to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career planning and help achie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value.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majors,scientiifc planning,internationalization,compound type 一、引言 能力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n]。这恐怕与国家、学校对外 当下,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国际交流和融合比以往任 何时期都更广泛。2015年,中外二十所外国语大学的书记、 语类人才培养期望还存在不小距离。因此,了解外语类高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倾向特点,并加以引导,或许会对外语 类人才培养贡献上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外语类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性 (一)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校长相聚北京外国语大学,围绕全球化时代外语院校新使命 展开讨论并达成一致,即外语院校应培养更加适应全球化需 要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研究、传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 文化,推动文明互容互鉴。可以说,国与国之间文化经济合 作交流事业的责任和历史意义深远,所衍生的职业岗位数非 当下,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交流和融合比以往任何一 个时期都更加广泛。在这样一个时代下,国内各类外语培训 常巨大,更是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水准的外语类人才,需要具 有扎实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但是在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虽在大学中提出多年,但仍有不少学生 无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或对自身今后的事业追求和职业目 机构如雨后春笋争相普及外语水平,而与此同时,在整个国 际开放环境下,一些非外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也普遍较 高,其他外语水平也逐渐提升,不少综合类大学的外语专业 人才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因此,以往外语专业毕业的大学 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再那么具有优势,压力逐渐增大,不管是 “专业+外语”还是“外语+专业”,凸显具有外语类高校特色且 以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的专业发展潜力,才能提高人 标还相当迷茫,外语类高校大学生亦如此,他们在自我认知、 职业认知、环境认知及职业决策上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盲 区和误区,不少学生职业目标迷茫,动力不足,职业生涯规划 收稿日期:2017—06—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编号:Y201635161)。 作者简介:顾黎明(1979一),男,浙江嘉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 l64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证 才培养效率,增加岗位胜任度,提升就业竞争力 ]。 (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迫切需求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陈雨露曾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 的不断提升,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 为时代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在“将世界介绍 给中国”的同时,承担“将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比如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中国与世界互相了解的重要契 机。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 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人才还很匮乏。而外语类高校中小 语种专业相较其他高校覆盖面较广,这无疑是一大优势。“小 语种”与英语等相比,虽然在语言结构上有诸多的不同,但在 就业渠道上有很强的共性,小语种专业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 划,对于实现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感将无疑是一大促进。 (三)实现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是一条新 路子,着力建设复合型专业的根本模式是“外语+专业”或“专 业+91-语”。《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过“中国高铁出口语言成 短板,曾因将刮雨器译成抹布丢订单”这么一个案例:2012 年年底一个北欧项目,南车株机海外营销团队经过两年多的 艰苦努力,离竞标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连对方企业的CEO都 同意了,最终却因方案翻译错误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报 道认为“高铁出海”语言是第一道门槛,可见懂语言的技术人 才稀缺。那么,以“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见长的外语类 高校大学生,如何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专业技术 对口、语言对口,将自我素质与职业完美匹配就成了当务之 急,这也是外语类高校复合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是否真 正落地的有效检验。 三、外语类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倾向性特点 (一)新兴行业对学生职业规划提出更高要求 在查阅了155份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超 过七成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依旧倾向于传统行业,部 分学生逐渐关注新兴行业,如私人订制、互联网+、可持续建 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跨境电商等。从访谈 中了解到,学生或对部分新兴行业不了解,或了解行业之后 认为其职业前景虽较好,但自身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该行业 内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如传统电商行业,以贸易类为主, 在目前国内较为稳定的电商环境下,入职的门槛相对较低, 对语言的要求也不高,但是由于是行业成熟,高层次岗位竞 争大,普通层次岗位对于本科生来说不愿低就。而跨境电商 行业内相关职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企业希望能 够在外语类高校中找到不仅懂得外语且要熟悉相应国别的 文化的学生,同时,企业也需要兼备营销、贸易等经济类专业 和电子商务、电商平台运行技术、产品设计、法律税务、报关 等方面的人才。少数具备以上两个或以上方面知识的人往 往是香饽饽,更别说已经有过跨境电商实践经验的学生。而 事实是,企业的在跨境电商方面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培养该方 面人才的供应还远远不成比例。 (二)学生在外语方面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升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中,对于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 环节——自我认知环节所体现出来的专业能力,普遍存在实 践能力不足这样的问题。75%以上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中,该 环节所展现的专业理论水平展现的较多,专业实践能力的例 证却非常少。如学生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的时候,较多地展 示自己在专业考试中的成绩、外语考级考证的水平、演讲水 平、辩论水平等,却很少能例证自己参加过哪些体现专业技 能的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外语类实践能力的例证更为缺少。 对于外语类相关专业学生来讲,对口的实践工作不仅能够提 高职业能力,了解职业情况,更能促进专业学习,如翻译专 业。当然,不少外语类高校承接了政府、商会举办大型会议 的国际志愿者服务,但是国际志愿实践活动的数量和受益面 有限,且不能够常态化开展。同时,外语类专业实践课程成 本较高,外部环境受限较多 。 (三)学生实际就业岗位中外语技能利用率低于理论 规划 查阅了外语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书,82%的学生选 择从事与本身学习的外语相关的行业从事,备选职业也与之 相关。比如,英语+师范的学生,基本上选择担任英语教师, 备选职业一般会选在外贸企业、培训机构、翻译机构等。“外 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学生在规划生涯时也希望能充分利 用并发挥自身发挥优势,规划从事国际化、复合型的工作岗 位,如西班牙国际导游、国际航线空乘人员、外企管理人员、 跨境电商企业运营人员等。但是调查了某外语大学外语相 关专业近两年的就业方案,发现仅47%的学生所从事的行业 或岗位与外语相关,职业与专业匹配度较低。分析原因,实 际在就业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降低期望值,特别是在本科生 就业逐年不景气的情况下,以找到工作为目的,至于是否用 得到所学的外语技能,访谈中不少学生表示等工作稳定之后 有机会再发挥语言优势。 (四)“外语+专业”“专业+外语”与纯外语专业相比,学生 生涯目标广度较大。计3t,J路径可调整度较高 “专业+外语”学生在专业基础上辅以外语技能,“外语+ 专业”学生在外语专业下专攻特定方向,如旅游管理(西班牙 语方向)、英语(国际新闻方向)。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 中,通过专业、语言两条线可选择的目标广度较大,从备选方 案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备选路径来看,其可调整度也较高。此 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存在一个问题,也就是职业生涯 规划目标上,较为多元化,往往面对多种选择时摇摆不定,职 业决策变得尤为重要。纯外语学生因其相对单一的知识结 构,对其他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深度和广度,虽辅以第 - ̄'F语,但面对大量的企业用工问题时,本科阶段的外语类 学生仍无法很好地满足企业急需的专业技能并有很强的专 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因此不少学生目标聚焦上虽 较为集中,但在目标决策阶段会选择继续深造以获得其他专 业学习或从事理论研究。 四、外语类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和弓I导机制 (一)学校应以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复合型外语专业, 有针对性地服务国家地方发展 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国家、地方政治、经 第4期 顾黎明:外语类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倾向分析及引导策略 165 济、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全面进步,这也为人才市场提 大学生应及早规划,在核心专业技能结合外语上下功夫。如 供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外语类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进行职业 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抓住当下国际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合 理设置符合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国家需求的复合型外语类 专业,改革学分制打造一专多能型外语人才,为大学生符合 社会需求的技能创造条件“ 。如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后,为满足13益增长的小语种需求,不少外语类高校先后外 语类高校先后响应,新设了沿线的小语种如捷克语、波兰语 外语类专业学生要学精学专语言并开发其他领域的知识;专 业+语言类学生在学好技术型专业的同时,提升语言水平;外 语+专业类的学生应充分重视特定语言环境下的专业提升, 同时还应摆脱单纯学语言的观念,充分了解语言对象国的政 治经济文化。通过训练外语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国际化思维 方式、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听说读写译的外语综合能力,此类 学生能较好结合专业技能,对于国际化要求高的岗位具有较 高的胜任度,充分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五、结束语 专业等,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又如跨 境电商的兴起后,围绕其产业链,外语类高校应考虑开设基 于多外语为基础的跨境电商方向或专业,特别在国家分批设 立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后,地方高校有责任也有义 务在跨境电商方面应给与更大的人才支撑。 (二)学生管理部门应突破区位限制,加快推进外语类实 践育人基地建设 根据“人职匹配”理论,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不仅要了解 自身,更要了解行业和职业,了解区位地域的优势甚至国内 外相关环境,以有效地匹配,作科学的规划,而对职业最佳 认知是实习实践,其次是向进入该职业有一定时间的资深 人员了解情况。因此,对于外语类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应 在以往邀请国内外专业人士宣讲,做报告的基础上,发掘更 多的机会,充分建立各类外语类实践育人基地。要拓宽渠 道与国(境)外企业、国内外资合资企业、领事馆、大使馆、 国外高校等的实践育人合作关系;建立起类似G20峰会、世 界互联网大会、世界博览会、进出口商品展销会、国际戏剧 节等大型国际会议沟通与志愿服务渠道,充分开展外语类 学生实践活动;应突破区位限制,以全球化为目标,鼓励学 生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实习实践,积极探索国际化课程设置 与实践新模式 ]。 (三)教师应加强分类分层与个性化指导,提升外语类高 校学生就业适应度 按照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调查发现543名外语类高校 大学生中,以现实型(17.84%)、研究型(14.42%)、艺术型 (17.59%)、社会型(16.12%)、企业型(17.17%)、常规型 (16.87%)职业兴趣为主的人数分布相对均衡,因此,在开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时,职业指导师需按照不同职业兴 趣、年级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在生涯规划课及专业课 中加强低年级学生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爱国情怀价值引领, 有助于提升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国际化就业水平;专业教 师需在相关外语类专业教育过程中,加深专业认同感与国际 专业发展教育,让学生在第一课堂充分了解国内外专业人才 的需求,根据不同的职业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应 在专业人才培养监控机制下实施个性化指导机制,加强各类 教师的职业指导教育,对有转专业或转方向需求的学生加强 专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适应度 。 (四)学生应提升外语特色核心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 争力 调查中发现47%的学生认为外语能力不能灵活使用, 35%的认为勉强过得去,18%的认为完全不行。外语类高校 综上所述,外语类高校在创新体制机制、用好国内外资 源、推进协同协作情况下,对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外语应用 人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充分重视全球化良好态势, 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实施满足符合多方需求的人才培养模 式,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其认知国际环 境、了解职业及技能准备提供保障,为培养合格的外语类人 才打下基础,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智力支撑。依据Super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拱门模型”,个 人的心理特质和社会性因素是拱门的两大基石 。社会因素 涉及的面较广,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 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它们的存在和作用是 强有力的,影响着人们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而针对外语类大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似如国际政治经济、语言对象国群体 特点和文化风俗习惯、国际交流规范、国家重大发展方针等 环境因素均至关重要,而外语类高校在此类社会因素上应给 予当代大学生一定的了解空间和选择空间。不管是纯外语, 还是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特色及 专业优势,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将语言和技能专业完美融合, 承担起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责任,积极服务于国家、地方社会 经济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霞.大学生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J].佳木 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56. 【2】戴欣幸.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职业生涯教 育探析【J1.才智,2016(4):146—147. [3】许新宇.外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科技创 业月刊,2008(6):94-96. [4J张璇璇.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与对 策——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为例[D】.2012. [5】夏祥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指导及实践教育研 究[J1.江苏科技信息,2016(1):22—23. 【6】洪智鑫.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J.亚 太教育,2016 ̄):266. [7】班兰美黎志健张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 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3):460—462. (责任编辑:王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