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____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__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把道德发展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的是。 A:皮亚杰 B:华生 C:布鲁纳 D:科尔伯格
4、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下面各项中有好坏之分的只有() A:气质差异 B:性格差异
C:认知方式差异 D:性别角色差异
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____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6、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____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8、师德的灵魂是____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9、根据记忆活动有无目的性,可以将记忆划分为____ A: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 A:前提条件 B:基本保证 C:必然要求 D:必然结果
11、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是一项关键性因素的是() A:强化 B:刺激 C:反应 D:评价
12、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是指() A: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 B:基础研究和基本思路 C: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D: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
13、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这说明学生具有()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
14、__是师德的灵魂。 A.关爱学生 B.严谨治学 C.依法执教 D.廉洁从教
15、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惩罚服从取向 B:寻求认可取向 C:社会契约取向 D:普遍伦理取向 E:重视个别差异
16、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系统研究,得到的规律是() A:进程均衡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无明显变化
17、检验和考试应把握()
A: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前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C:指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18、从影响学生的方式来看,学校建筑、师生关系属于() A:隐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19、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是__ 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岁~成年
20、强调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决定因素的心理学家是____ A:罗杰斯 B:马斯洛 C:桑代克 D:苛勒 2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合作性 C:长期性 D:互动性 22、”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 A:孙绰 B:刘琨 C:潘岳 D:张协 23、____是国家为公民进入教师行业设置的第一一道门槛。只有具备法定条件和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方可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 A:董宏猷 B:刘先平 C:沈石溪 D:蔺瑾
24、提出掌握学习的心理学家是____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接受学习
25、幼儿园班级管理目的的实现体现在()、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三个方面。 A:智力发展 B:生活功能 C:知识学习 D:技能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__。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在下列教师职业贵任的说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B: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 C:教师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 D:教师是学生神圣的导师
3、是国家为公民进入教师行业设置的第一道门槛.只有具备法定条件和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方可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 A: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职务制度 C:教师聘任制度 D:教师考核制度 4、《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有(、 ) A.国家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家庭保护 E.司法保护
5、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者是__ A.巴甫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杜威
6、不属于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的是()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7、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____的教学内容之一。 A:体育 B:智育 C:德育
D:美育
8、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__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____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0、由于青铜技术的成熟包括鼓风、浇铸等的运用。世界各个民族的先人陆续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是在时代初步掌握了冶铁技术。 A:春秋战国 B:汉代 C:秦代 D:宋代
11、投射法测量了人格哪一层面的内容__。 A.客观 B.自然 C.无意识 D.意识
12、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有__。 A.自主性 B.实践性 C.逻辑性 D.开放性 E.生成性
13、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__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4、教育目的对小学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__ A.导向作用 B.约束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E.相互作用
15、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__。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6、下列句子中,对“不夸己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理解正确的是。 A:要想化敌为友,就要不夸己能且不扬人恶。 B:不想化敌为友,就可以既夸己能又扬人恶。 C:没能化敌为友,则没能不夸己能或不扬人恶。 D:能够化敌为友,则能够不夸己能或不扬人恶。
17、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____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18、The man managed to make himself____ with his____ French. A:understood;breaking B:understand;broken C:understand;breaking D:understood;broken
19、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__。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0、教师礼仪的特点有__ A.率先性 B.示范性 C.系统性 D.整体性
E.影响的深远性
21、高水来和达到自动化水平的技能被称为() A.自动技能 B.智力技能 C.熟炼技巧 D.动作技能
2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一般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
2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__。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24、有研究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D: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25、下面对班主任工作基本职责的认识,正确的观点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对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 B:全面了解学生,确保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C:与家长保持联系,教育好每个学生
D:根据学校的要求,使学生班集体得以良好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