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软件工程试题
课程代码:023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能“标识系统要解决的问题”的模型是 A.部署模型 C.概念模型
B.设计模型 D.实现模型
2.初始需求发现技术中,可能导致超出项目成本和进度限制的是 A.自悟 C.提炼
B.交谈 D.观察
3.销售系统,应能产生销售报表,这是软件的 A.功能需求 C.设计约束
4.详细设计工具中,盒图是指 A.PAD图 C.程序流程图
5.题5图为一个飞机票预定系统的数据流图,图中“旅客”是
B.HIPO图 D.N-S图 B.性能需求 D.外部接口需求
A.数据流 C.数据存储
6.在下列耦合中,耦合度最弱的是 A.内容耦合 C.公共耦合
B.数据耦合 D.控制耦合 B.加工 D.数据潭
7.下列的内聚类型中,按关联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给出的是 A.逻辑内聚、过程内聚、功能内聚 C.过程内聚、逻辑内聚、功能内聚 8.题8图中,扇出为3的模块是
B.过程内聚、功能内聚、逻辑内聚 D.功能内聚、过程内聚、逻辑内聚
A.模块A和G C.模块A和C
B.模块C和G D.模块C和H
9.UML表达关系的术语中,关联是一类特定的 A.扩展 C.依赖
B.细化 D.泛化
10.根据RUP测试活动,输入为测试用况、测试过程、实现模型,活动为实现测试,则输出为 A.测试计划 C.测试评价
B.测试过程 D.测试构件
11.希望确定软件实现的功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一致,需进行 A.单元测试 C.系统测试
B.有效性测试 D.集成测试
12.在《ISO/IEC软件生存周期过程12207-1995》中,属于组织过程的是 A.文档过程
B.验证过程
C.维护过程 13.瀑布模型是一种
A.适用于需求被清晰定义的项目 C.适合于大型团队迭代开发的模式
D.管理过程
B.快速构造产品第一版本的好方法 D.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创新模型
14.在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中,可减少用户需求变更的软件开发模型是 A.演化模型 C.喷泉模型
B.增量模型 D.螺旋模型
15.CMMI能力等级中,第0级为最低等级,其第2级是 A.已执行级 C.已定义级
B.已定量管理级 D.已管理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从事软件开发实践和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基础是_正确认识软件开发_。 17.需求规约的技术核心是_特定需求_。
18.总体设计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_初始设计_。
19.理论上,最基本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控制结构只有两种:_顺序_和_循环_。 20.UML不是特定的软件开发方法学,而是一种可视化的_语言_。 21.RUP的迭代、增量式开发是_演化_模型的一个变体。 22.软件测试的第二目标是_只能是发现错误__。 23.提高模块的内聚程度,可简化_单元测试_测试。 24.过程管理包括过程建立、_过程评估_和过程改进。 25.CMMI应用于一个组织过程改善的成熟度等级有_5_个。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简述软件工程的概念与发展。
答案: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工程,或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20世纪60~80年代
瀑布模型;过程化语言;支持工具 (2)20世纪80年代~今
软件复用技术;软件生产管理;面向对象语言 (3)近几年软件复用技术:
构件技术、平台技术、需求工程技术、领域分析技术、应用集成技术等。 27.简述需求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答案:
软件需求以一种技术形式,描述了一个产品/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性能和其它性质。 需求的基本性质:
1) 必要的,该需求是用户所要求的。 2)无歧义的,该需求只能用一种方式解释。 3)可测的,该需求是可进行测试的。
4)可跟踪的,该需求可从一个开发阶段跟踪到另一个阶段。 5)可测量的,该需求是可测量的。
28.简述以结构化分析方法建立系统功能模型的建模工具和建模过程。 答案:
工具:DFD,数据流图是一种描述数据变换的图形化工具,其中包含的元素可以是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数据源和数据潭。
过程:1)建立系统环境图,确定系统语境。 2)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建立系统的层次数据流图。 3)定义数据字典 4)描述加工
29.简述顺序图的概念、构成和主要作用。 答案:
概念:用来描述为了完成确定事务,对象之间按照时间消息交互的顺序关系。
构成:顺序图是一种交互图,即由一组对象以及按时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组成,其中还包括这些对象之间所发送的消息。
作用:顺序图作为一种描述在给定语境中消息是如何在对象间传递的图形化方式,在使用其进行建模时。 30.简述增量模型的优缺点。 答案:
优点1)第一个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是较少的,从而可减少开发由增量表示的小系统承担的风险 2)由于很快发布第一个版本,因此可以减少用户需求的变更 3)允许增量投资,即在项目开始时可以仅对一个或两个增量投资
缺点:1)如果没有对用户的变更要求进行规划,那么产生的初始增量可能会造成后来增量的不稳定 2)如果需求不像早期思考的那样稳定和完整,那么一些增量就可能需要重新开发,重新发布 3)由于进度和配置的复杂性,可能会增大管理成本,超出组织的能力 31.简述CMMI模型支持的两种过程改善路径。 答案:
能力等级是一个过程改善路径,该路径可是组织针对单一过程域不断改善该过程域 成熟度等级也是一种过程改善路
径,该路径可使组织通过关注一组过程域不断改善一组相关的过程域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2.有一家教管理系统,其要求的功能如下:家教老师可以注册本人信息、修改本人资料、浏览家教信息、搜索家教信息;家教学生可以注册本人信息、修改本人资料、浏览家教信息、搜索家教信息;家教管理员可以登录、登记家教信息、发布网站公告、处理家教信息。 请根据需求,画出该系统的用况图。
33.设被测试程序的流程图为题33图,请完成: (l)什么是语句覆盖?什么是路径覆盖? 答案:
语句覆盖:至少执行程序中所有语句一次
路径覆盖:执行所有可能穿过程序控制流的路径。 分支覆盖:至少将程序中的每一个分支执行一次。 条件组合覆盖:使每个判定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2)给出实现语句覆盖的测试用例,并标明程序的执行路径。 答案:
x=2,y=0,z=1 abcde
(3)给出实现路径覆盖的测试用例,并标明程序的执行路径。 答案:
x=2,y=0, z=1 abcde x=3,y=1,z=2 abce x=1,y=1,z=1 acde x=1,y=1,z=2 ac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