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伤事故调查表一、基本情况:事故类别员工信息[ ]初步救护事故[ ]工作受限事故姓名部门[ ]转岗事故[ ]听力损失事故姓别岗位或工种星期几:[ ]医疗治理事故[ ]损失工作日事故年龄入职时间时间: 误工天数:[ ]重大事故[ ]重大伤亡事故工号[ ]化学品泄漏[ ]其他文化程度基本发生日期 :信息发生地点 : 二、事故过程说明:本岗位工作时间: 半年内/ 一年内/ 二年内/ 三年内/ 三年以上班别:早 /中 / 夜治理费用:发生事故时员工正在进行的岗位工作/任务:员工正在使用的设备或工具:是正常的岗位活动?[ ]否,[ ]是员工在用防护用品?[ ]三、由事故引起的受伤类型:(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1.[ ]电伤;2.[ ]挫伤、轧伤、压伤;3.[ ]倒塌压埋伤;4.[ ]辐射损伤;5.[ ]割伤、擦伤、刺伤6.[ ]骨折;7.[ ]化学性灼伤;8.[ ]撕脱伤;9.[ ]扭伤;10.[ ]切断伤;11.[ ]冻伤;12.[ ]烧伤;13.[ ]烫伤;14.[ ]中暑;15.[ ]冲击伤;16.[ ]生物致伤;17.[ ]多伤害;18.[ ]中毒;四、受伤部位:(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颅脑;[ ]面颌部;[ ]眼部;[ ]鼻;[ ]耳;[ ]口;[ ]颈部;[ ]胸部;[ ]腹部;[ ]腰部;[ ]脊柱;[ ]上肢;[ ]腕及手;[ ]下肢;[ ]踝及脚;五、直接原因:(依据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安监总局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⑴ 不安全行为:1.[ ]忽视安全警告、操作错误;2.[ ]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 ]使用不安全设备、工具;4.[ ]手代替工具操作;5.[ ]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工作服;6.[ ]物体存放不当;7.[ ]攀、坐不安全位置;8.[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9.[ ]没有资质开展特种作业活动;10.[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1.[ ]违反作业许可证现场检查、签发原则;12.[ ]没有正确的检查机器保养设备;13.[ ]“打闹喜戏”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4.[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⑵ 不安全状态:[ ]机械防护/安全联锁缺乏或有缺陷。如:无防护;防护不当;保险失效;[ ]安全标志/信号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如: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机械强度不够;防泄漏装备数量不够、地点不合理;[ ]设备“带病”工作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如运行参数偏离正常值;温度异常、声响异常、仪表指示异常;[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如:现场没有劳保用品或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MSDS、不符合防护等级要求;[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如:照明光线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适度不当;六、间接原因:(依据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安监总局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机械防护、安全联锁、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有缺陷;[ ]岗位风险没有全部被辨识出来; [ ]作业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存在问题;[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 ]培训教材中缺乏或没有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只是口头培训; [ ]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没有建立事故防范应急措施或不健全;[ ]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安全整改经费不落实;[ ]变更项目申报或项目验收存在问题; [ ]其它。七、原因综合分析:八、责任分析及认定:九、纠正措施:十、参与调查人员:(姓名和职务)安全协调员:日期:
部门负责人:日期:
安全部经理:日期:
生产总监:日期: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