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11期 奄涤.技 石网 V0l_9 No.11 2006年11月 POWER SUPPL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November 2006 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 数字化控制研究 杭丽君, 吕征宇 (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国家专业实验室, 浙江 杭州 310027) 摘要:对该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fPFC)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并针对该主电路 建立了小信号动态模型。基于TMS320LF2407A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针对隔离型PFC变换器的 控制方案,并采用电流电压双环控制技术,同时获得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和稳态调节特性。最后, 制作了PFC工作频率为l10 kHz的试验样机,验证了该变换器的优良性能,满载功率因数达到 0.995。 关键词:电力电子;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数字控制;DSP Investigation of Digital Control Strategy for Isolated Typ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onverter HANG Li-jliB,LU Zheng—yu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ower Electronic,Zhej 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 10027,China) Abstract: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the main circuit is briefly analyzed and the small-signal dynamic mathematic model is concluded.Based on the controller of TMS320LF2407A,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isolated type PFC converter is analyzed in detail.Dual—closed—loop control strategy is adopted,furthermore,both excellent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steady modulating characteristic are achieved.Finally,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whose PFC operation frequency is 1 10kHz,is built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onve ̄er.Furthermore,PF value of full load is 0.995. Keywords:power electronic;isolated typ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digital control;DSP 中图分类号:TM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19—2713(2006)l1-0001—05 0 引言 级输出电压纹波小,网侧功率因数较高;缺点是 前、后级要分别控制,动态响应变慢,主电路中的 在电力电子装置和电网之间通常接人整流器 开关器件也较多,成本较高,可靠性降低,而且两 装置 传统的二极管或晶闸管整流装置会产生大 级级联后整体效率降低。当前,工业界某些应用场 量的谐波电流,对电网造成污染。因此,一般在网 合对电网输入端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提出高功率 侧需要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以有效地消除 等级以及输入输出电气隔离的要求。隔离型PFC 整流装置的谐波电流,提高电网输入端的功率因 变换器.能量经一次转换,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 数。通常情况下采用如下方案:网侧输入前级为 效率也较高 。 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后级跟随DC/DC变换器, 在有较高功率要求且需输入输出隔离的应用 即采用两级方案_1_刊。采用传统方式的优点是第二 场合,全桥拓扑结构是首选,因此将其用于隔离型 收稀日期:2006—05—23 PFC变换器的相关技术备受国外众多学者关注[5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9卷第11期 2006年11月 奄涤艇 石阙 POWER SUPPL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Vo1.9 No.11 November 2006 Boost型PFC模拟控制技术通常采用UC3854控 制芯片,该技术比较成熟。若将基于UC3854的模 拟控制技术移植到隔离型PFC变换器,需要将由 控制芯片给出的PWM驱动波形经过一系列逻辑 电路调制,才能得到需要的控制驱动波形。模拟控 制本身抗干扰能力相对于数字控制抗干扰能力较 差,可靠性低。此外,由于全电气隔离要求,所有离 散元器件的辅助电源供电问题也较难解决。因此, 在对PWM驱动波形的要求较复杂的应用场合,数 字控制技术更为合适。 在高性能、低价格的CPU和DSP不断涌现的 工业界,数字控制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领域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模拟控制而言,数字控制 技术本身具有控制灵活的特点。此外,数字控制可 以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如模 糊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等:不易受元器件 老化和温漂的影响;系统采用软件控制,容易实现 系统的升级,智能化程度得到提高,适应性强;高 性能的控制算法可以减少纹波.并大大减小滤波 器的尺寸。 由于以上因素.本文对基于隔离型全桥拓扑 结构的PFC变换器进行了全数字控制方案研究。 文章简单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使之实现 了单位功率因数校正的功能.推导出该变换器的 小信号动态模型.根据小信号动态模型.对全数字 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软件得到实现。基于 上述分析制作了一台实验样机,PFC工作频率为 110 kHz,实现了由TMS320LF2407的全数字控 制.获得了良好的动态和稳态调节特性,并增加了 系统可靠性。变换器功率因数达0.995。 l 隔离型PFC变换器主电路工作原理 分析和时域小信号模型推导 本文采用隔离型全桥作为隔离型PFC变换器 的主电路.同时在该拓扑输入端引入输入电感.实 现对电网输入电流的校正功能。本文所采用的主 电路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有三个采样点. 分别为 i 、,i 和 。;£ 为输入电感;S1-S 为主开 关;T 为提供输入输出隔离功能的变压器;£ 、为 变压器励磁电感; 为变压器励磁电流,理想情况 下可认为与负载电流和电感输入电流无关;D 、 图1 隔离型全桥PFC主电路 D D盼和DM为变压器副边整流二极管;C。为输 出滤波电容。图2为传统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电 路,其中厶 为相应PFC输入电感;S 为主开关,D 为输出二极管;C。为输出滤波电容。图1中各主开 关的PWM驱动波形脉冲产生方式如图3所示,由 于采用全数字控制方式,图3中给出为离散PWM 信号(DPWM信号),驱动波形的移相由DSP内部 计数器实现。 … 卜J_口 .J sm l 图2 传统Boost PFC主电路 4占 l+ : l 1:: 1 — 1 };,、、、 一一 ^ !旦 时 ,. 一,、、俩 brJ114 _T—].. + j ■]L一1 卜 . 『]一 / ~~ 寸—— 十 —/ U f 、\ — l l l l:2丁 / /\ / Timer m2 ; 图3 隔离型全桥PFC工作原理 图1中虚线框内为主电路全桥(Full—Bridge) 拓扑部分.全桥输入端为传统PFC电感,作为电流 校正之用。因此,该拓扑的输入部分区别于DC/DC 全桥,其输人为电流源,输出为电压源。按照电感 电流工作模式将变换器工作阶段分为电感充电和 电感放电两个工作阶段。下面对如图1所示的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究与设计 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数字化控制研究—— 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分析。为了便于分析,做 如下假定:变压器原、副边变比为1:1,即所示的 是通过变压器经副边整流二极管,实现将电感能 量释放到副边。因此,图1中所示的隔离型PFC变 主电路部分只实现电流波形整形功能。图3中 。 为变压器原边电压波形,n为变压器原、副边变 换器按照功能可以等效为传统的Boost型PFC变 换器,如图2所示。图1中的虚线框内为实现波形 比, 。为输出电压,i 为输入电感电流波形。 邸、 整形功能的框图,简称为功能框图;图2中同样将 功能框图标出,根据以上分析,此两者可以等效。 上述图1中所示隔离型全桥结构PFC,对 110V电网和220V电网同样适用,采用该拓扑结 以及 分别为主开关S1-S 的驱动信号, 与 ,相同, 与 相同。71为电感工作周期, 即PFC工作周期; 为开关周期,即变压器工作 周期;已知T,w=2T。如图3所示,在t 和t 区间,主 构.电网输入端PFC变换器的应用场合得到拓 电路部分的桥臂S 和S 或S 和S 同时开通,变 换器工作于典型全桥工作状态下;即变压器将原 边电压经主开关逆变,在副边经整流二极管整流, 得到直流输出,变压器被副边输出电压箝位,向副 边输送能量,提供给负载。由于变压器副边输出电 压接近400V,因此变压器原边也被该值箝位。电 网输入电压整流瞬时值小于或等于该值,则电感 在此工作区间处于放电工作状态,即电感将存储 能量通过变压器输送给负载输出端。如图3中t 工作区间,变换器的4个主开关同时开通,变压器 被短路,此工作模式下,变压器副边输出电容提供 给负载能量,副边整流二极管从导通状态过渡到 截止状态,并始终保持截止状态。变压器原边,电 网输入电压经整流后给输入电流波形整形电感充 电,电感储存能量。电网电压经整流,得到以周期 为10ms变化的正半波正弦波形。由于开关频率 为55 kHz,因此,在每个开关周期内,网侧整流后 的输入电压可认为恒定不变。根据上述分析,主开 关S1-S 的驱动脉冲为占空比以10 ms为周期变 化的PWM输出波形。需要强调的是,此处的占空 比特指输入电感的充电时间,以电感工作周期(即 PFC周期)为计算占空比的工作周期。此工作频率 为主开关工作频率的两倍。 根据上述分析,并依据图1中所示的隔离型 PFC变换器电感的充电工作模式和放电工作模 式,电感电流即变换器的输入电流为正弦,从而得 到较高的功率因数,减小了电网谐波污染。同样, 传统的Boost型PFC变换器也可以将变换器的工 作模式归结为电感充电和电感放电两种模式,同 样通过此两种模式,将PFC变换器的输入电流整 形为正弦。不同的是,Boost型PFC变换器在电感 放电期间,由输出二极管实现电感电流续流,从而 将电感能量释放到输出端,而隔离型PFC变换器 展。 基于上述功能等效,隔离型全桥功率因数校 正变换器小信号模型也可以等效为传统的Boost 型PFC小信号模型。因此在连续域内,隔离型全 桥PFC校正变换器电流环模型为 G : 1 RLCs+Ls+RD : × : R(1一D) l+ +堡 R【1-D) (1-D)‘ 式中:R为负载; ,J为输入电感量; C为输出电容; 为输出电压。 2 数字控制方案软件实现 数字控制软件方案以TMS320LF2407A为控 制核心。虽然数字控制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 数字延时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数字化运算速 度、采样保持数字离散的延时与开关频率之间制 约的问题,使得很多控制算法很难完全实现数字 控制的优点。由于开关频率过低而导致的缺点是 显而易见的。工作频率过低,从而动态响应特性变 差。为了保证输入电感电流的连续,电感值无法减 小,而过大的电感量则会降低电流的跟踪速度,电 路的体积与成本也得不到控制。现在基于DSP数 字控制的单相PFC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大多数的 数字控制方案都采用平均电流控制策略。在采用 平均电流模式控制的DSP方案里,为了获得单位 功率因数校正,DSP要在功率开关器件的每一次 开关周期内计算下一次开关周期功率开关器件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9卷第11期 2006年11月 奄i蠹技 应圊 POWER SUPPL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Vo1.9 No.11 November 2006 占空比。这些操作主要包括:外部电压信号采样: 电压误差信号计算;输入电流信号采样:电流误差 信号计算;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PI调节;器件占 空比计算。大量的采样、计算以及处理工作和DSP 有限的执行速度,使得PFC电路的开关工作频率 受到限制。而隔离型PFC变换器由于变压器的加 入.还须对变压器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即对变压器 励磁电流进行采样,以正确判断其是否工作在非 饱和区 本文采用传统双环控制方案,在每个开关周 期对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输入电压、变压器电流以 及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进行数字PI调制控制。 如图4所示为传统的PFC变换器控制方案的电压 外环调制.通过该控制环路产生电流内环所需的 参考电流,即实现输入电感电流跟踪输入电压.提 高电网输入端的PF值。图4中I4为输入电压采 样值离散量.B为输出电压外环调制后得到的输 出量,C为传统模拟控制方案中输入电压前馈的 平均量.以补偿由输入电压的动态突变所带来的 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事实上,数字控制系统本身 调制特性比模拟控制灵活,因此为减少计算量,该 前馈作用在数字控制方案中可以忽略,即认为C 为单位量。 图4 参考电流 图3给出了驱动信号的发生方式,软件由 TMS320LF2407实现.其PWM比较模块输出有两 种方式.即非对称输出模式和对称输出模式。已知 系统的主开关频率为55kHz.而电感工作频率为 110kHz.因此.针对控制对象电感电流的工作周 期.DSP的A/D模块按照110 kHz的频率对主电 路四变量进行采样保持、离散化,得到数字PI调 制所需的量化值。控制软件占用资源如下:A/D模 块,EV模块。软件的实现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PWM驱动波形的移相必须为定值,即必须与驱动 占空比无关。主开关的工作周期为PFC(即T)工 作周期的两倍,如图3所示。如图3中所示,PWM 4 按照对称方式产生主开关驱动,则两组驱动可以 共用计数器Timer_m4;PWM按照非对称方式产 生主开关驱动,则两组驱动需要采用两个不同的 计数器,其计数起点不同.如图3中的Timer ml 和Timer_m3。因此,DSP按照比较对称输出方式 给出主开关的PWM驱动波形所占用资源少.而采 用非对称比较输出方式时.系统所占用资源相对 较多。各计数器的移相为定值,即各计数初值为定 值,只须在系统初始化时,对计数器初值设定一 次。如各计数器计数初值为变量,需要每个开关周 期都对计数器寄存器进行初始化,则PWM驱动脉 冲无法按照预定开关周期给出,因此,该方案在软 件实现时不宜采用。A/D采样的周期与PFC工作 周期一致,其计数器的计数模式如图3中Timer_m2 所示.与两种PWM生成方式下的计数器工作模式 比较,其计数起点均不同,因此该计数器必须独 立。如图5给出了控制软件的A/D中断的流程图。 采样频率为110kHz.每采样周期进行输出电压、 输入电流调制.获得良好的动态和稳态特性。 =竺 IY 匦麴I l输入电压和电流、输出I电压、变压器电流采样l J 匝面壹圃 J 匝 叠圃 I 臣 蓝圃 I 匝亘 囹 I 匝囱 I [壅口 图5 PFC模式A/D中断程序 如图6所示,将模拟PI控制转换到Z域得到 数字域PI控制框图。在软件实现时.数字控制器 的计算和处理,不论是积分还是微分,只能用数值 计算去逼近。在DSP中,PID控制规律的实现也必 须用数值逼近的方法。当采样周期相当短时,用求 和代替积分,用差商代替微商,使PID算法离散 化.将描述连续一时间PID算法的微分方程变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研究与设计 ——隔离型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的数字化控制研究—— 图6 数字PI控制系统框图 描述离散一时间PID算法的差分方程。实际软件 实现中,只需PI控制已经可以满足功率因数校正 值的要求。 ・ 3 实验结果 基于图1所示拓扑结构制作了一台额定输出 电压约为380V、PFC工作频率为110kHz的全数 字控制隔离型PFC变换器试验样机。根据试验结 果.样机运行性能良好,相应的试验结果在此处给 出。如图7所示.给出了一系列该样机的试验波 形。图7(a)为变换器输出额定功率时,输入端电压 波形和电流波形。该波形在额定输入输出条件下 测得:输入端电压有效值220V,频率50Hz;输出 电压373V。从图7(a)中可以看出,该电流波形轮廓 具有良好的正弦性,因此变换器获得理想的THD 值和PF值。在满载输出功率且输入输出电压均为 额定条件下,测得输入端PF值为0.995。图7(b)给 出了输入电压、电流的波形及其放大波形,从放大 波形可以看出,电流开关纹波频率为1 10kHz。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满载时,变换器 PF值达到0.995。此外,利用数字控制的灵活特 性,成功地实现了变换器软启动、输出过压、欠压 保护以及输入过压、过流保护等。 4 结语 本文研究了基于隔离型全桥拓扑应用于PFC 变换器的全数字控制方案及其实现过程。最后,制 作了PFC电感工作频率为110kHz的样机,验证 了该变换器的优良性能,满载功率因数达到 0.995,实现了良好的输入电流波形校正功能。变 换器运行性能良好,各参数均达到了预期设计目 的。 通过提高系统的开关频率,可以大大减小变 压器以及输入电感的体积,因此可以大大增加系 统的功率密度,但是随着开关频率的增加,系统损 耗增加,必须采用软开关技术来协助达到较高转 Input current:1 0A/div (a) 额定输出功率网侧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的波形 Input voltage:100V/div Time:10ms/div 霪 r/r r1 !;r -i:VgX:一 r :上 -一 i霪 i r r 二_l— 一一 i: : : :::£ : :: :: :: J一一一i-,一一 一一一i-,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 ll r r rI }i 1 一一一r一一1一一一r一一1一一一r一一 一一一r一一1…r一一 …L一一J…L一一J一一一L一一』…L一一』一L一一 l r r r1 Ir I一一一 一一 … 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一 (b) 网侧输入电压波形和输入电流波形的开关纹波 图7 单级隔离型PFC变换器试验波形 换效率。 参考文献 [1] Canales F,Abud D,Amu J,et a1.Design of a Two Stage, 1 kW Battery Charger wit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 in Proceedings lEE Power Electronics Variable—Speed Drives Conference[C].1 994.626—63 1. 【2] 王群,姚为正,刘进军,等(Wang Qun,Yao Weizheng, Liu Jinju).谐波源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特性 (Harmonic Source and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Power)[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1,21(2):16—20. [3] 张卫平.绿色电源一现代电能变换技术及应用[M].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Yang E X,Jiang Y,Hua G,Lee F C.Isolated Boost Circuit for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IA].in Proceedings IEEE APEC[C].1 993.196—203. [5] 贲洪奇,吴新科,刘昭和.基于脉冲宽度调制控制策略 的零电流开关高功率因数AC/DC变换器IJJ.中国电 机工程学报,2003,23(9):48—52. 作者简介 杭丽君(1979一),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 子系统集成及其DSP控制。 吕征宇(1957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 力电子功率变换与系统控制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