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加大支助社会化养老力度
盘锦市民政局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民政做为承担政府老龄工作的职能部门,如何探索和提出解决老龄化问题,责任重大。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推进社会化养老,加大支助力度,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
据我市老龄委的统计,全市人口总数1307110人,60岁以上老人159570人,占人口总数的12.27%;城市人口总数为654213人,老龄人口为78209人,占城市人口总数的13.3%;农村人口总数为652897人,老龄人口81361人,占农村人口总数12.46%。毋庸置疑,调查统计已标志我市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在调查过程中重点调查了城乡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一是居住状况。目前,城乡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大体分三种情况:空巢老人家庭53206(独居老人7952人,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43607人);与子女或孙子女吃住在一起4800人;机构养老3835人;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都习惯于在家养老,到养老机构的比例很低,而且都习惯于单独吃住,与子女吃住在一起的更少。二是生活来源状况。盘锦市老龄人口生活来源大致分三种情况:一部分依靠退休金养老,在城市的老龄人口中66%的靠退休金养老;依靠子女养老占24%;依靠社会救助享受低保养老占10%,农村的老年人70%靠子女养老,18%靠养老金养老;12%靠享受五保和低保待遇养老。三是老年人需求状况。在全市172个社区开展调查问卷反馈,所有70岁以上老年人最大需
1
求就是精神慰藉和卫生保健。
二、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独居空巢老人生活寂寞。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变了原有的家庭居住环境,计划生育又使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成员少了,年轻人又因工作事业和生存发展的需要整天在外打拼,很难做到与老人心理和精神上的沟通,这样便产生的独居、空巢老人增多,且孤独寂寞。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束缚,致使很多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个别还因经济条件所限承担不起机构养老的费用。加之子女也怕承受社会压力,不愿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养老。三是老人与保姆的关系难处。许多家庭为照顾好老人,采取雇佣保姆形式,但调查表明,92%的家庭老人和保姆都很难处理好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历和性格特点,保姆不能完全理解老人,老人看不惯保姆,陌生的两种人很难磨合。兴隆台区石化社区主任给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三年请了70多个保姆,最多干2个月,最少干3天。这样的情况也成为很多家庭子女十分困惑的问题。四是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由于老年人精神、经济条件和活动范围的局限,使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条件去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活动,所以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丧偶、多病的、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孤独苦闷,精神空虚,往往向宗教寻求寄托。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在加强国办养老机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功能的同时,要积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引进、逐步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养老事业向养老产业转换进程,坚持事业养老和产业养老“两个轮子一起转”,实行投
2
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大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逐步形成符合我市老年人特点,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养老产业。
(一)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目前我市仅有3家民办养老机构,床位330张,远远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要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04]19号)制定养老产业发展管理办法和补助政策。一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公建民营或民建公助的办法建设高、中档标准的养老机构,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老人养老需求。二是突出重点在社区开办若干个托老所或日间照料室,按照设置的床位进行固定补助,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配餐,统一培训服务人员,统一着装,统一配备室内设施,使老人白天和社区老人一起沟通聊天,交流感情,娱乐身心,晚间又能和子女团聚,收费标准又好接受,这样既体现人性化的养老理念,又能很好解决许多家庭老人与保姆关系难处,致使子女犯难的问题。三是优先发展居家养老。结合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将“4050”进城务工农民就业与养老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开展居家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健全各项居家养老服务制度,完善评估体系和服务标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落实居家养老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待遇的标准和对象。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尽快形成养老产业化。
(二)加强指导与管理,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对民办的养老机构要加强指导和管理,制定下发管理与服务标准及办法,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建立考评机制,对民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实行考核评价制度,对养老服务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不断提高为老服
3
务水平。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尊老敬老意识
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服务模式,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所以提高尊老敬老意识十分重要。为此,要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人员的培训,开展尊老敬老助老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形成人人敬老,个个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