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金山工业园箱涵过流能力复核分析
摘要 本文介绍龙门县金山工业园拟建钢筋砼箱涵排水,通过园区的洪水计算,再进行箱涵过流能力复核计算分析。 关键词 箱涵;洪水计算;过流能力;复核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134-02 0引言
龙门县金山工业园位于省道119线和244线金龙大道之间。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 080hm2。龙门县金山工业园是一个以生产为主,兼具服务、居住等多功能一体的产业新城。
金山工业园在排水控制方面要做到“选好产业控制水、控制人口治好水、选准路线排好水”。园区规划拟建钢筋砼箱涵,主要任务是将园区东北面的山水大坑冚水和园区水排出。为充分发挥园区拟建箱涵工程的作用,满足园区排水排洪要求,需对该拟建箱涵进行洪水计算和过流能力复核计算分析。 1概况
箱涵排水是将山水大坑冚水通过金龙大道已建穿路涵洞,再沿园区的工业四路排至工业七路。工业四路至工业七路园区内纵横设置排水管,并将园区水排至拟建箱涵排出。金山工业园拟建的钢筋砼箱涵尺寸(宽b×高h)3.0m×3.6m~3.2m×3.6m,共长1.3km,坡降为1.26%。拟建箱涵进水口设在工业四路上侧接驳省道244线
金龙大道已建穿路涵洞,已建穿路涵洞尺寸(b×h)3.0m×4.0m,进水口高程为70.31m;出水口设在工业七路,出口设置穿路涵洞尺寸(b×h)5.0m×4.0m,出水口高程为53.93m。 2洪水计算 2.1 洪水标准
根据工程规模和保护范围为小型工业园区工程,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该园区防洪等级为ⅴ等,永久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均为5级,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p=5%)洪水标准。但结合龙门县实际情况及园区规划建设,金山工业园防洪标准提高为50年一遇(p=2%)洪水标准。 2.2水文基本资料
由1/10000地形图上量得金山工业园集雨面积f=2.65km2。 2.3设计洪水计算
设计洪水计算方法采用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有关的参数查2003版《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及《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年)。推求设计洪水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方法和推理公式法(1988年修订)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作分析比较。但进入金山工业园的来水集雨面积小于10km2,依据《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年)的规定,除水库工程外,集水面积小于10km2的其它工程,仍采用现行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故金山工业园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采用洪峰
流量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洪峰流量经验公式: 式中:
c2-经验系数,当p=5%时,c2=0.046;p=2%时,c2=0.05; f-集雨面积, km2;
h24p-24小时对应频率暴雨值。根据《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2003年),查得h24=172 mm,cv=0.42,cs=3.5cv,20年一遇kp=1.817,50年一遇kp=2.15。
则h24(5%)=172×1.817=312.52 mm; h24(2%)=172×2.15=369.8 mm。
由上述公式,计算出金山工业园洪水成果见表1。 名称 集雨面积
f(km2) 20年一遇洪峰流量 q(m3/s) 50年一遇洪峰流量 q(m3/s) 备注
金山工业园 2.65 32.60 41.92 3拟建箱涵过流能力复核计算
从上述洪水计算得出,金山工业园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2.60m3/s,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41.92m3/s。现就金山工业园拟建钢筋砼箱涵(b×h) 3.0m×3.6m~3.2m×3.6m过流能力进行复核计算。
拟建钢筋砼箱涵纵向坡降按实测纵坡i=1.26/100设计,糙率按砼护面取n=0.017,断面型式采用矩形,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列表计算见表2。 q=ωc(ri)1/2
式中:q-设计流量(m3/s); ω-断面面积(m2),ω=bh; c-谢才系数(m1/2/s),c=1/nr1/6; r-水力半径,r=ω/(m); x-湿周(m),对矩形x=b+2h; i-纵坡(i =1.26/100); b-箱涵宽度(m); h-箱涵高度(m);
n-箱涵糙率采取砼护面,其糙率n取0.017。
经计算,拟建箱涵(b×h)3.0m×3.6m的过流能力为74.08m3/s,箱涵(b×h)3.2m×3.6m的过流能力为81.43m3/s。 4 结论
由上述计算得,拟建钢筋砼箱涵(宽b×高h)3.0m×3.6m~3.2m×3.6m的过流量为74.08m3/s~81.43m3/s,大于20年一遇洪峰流量q=32.6m3/s和50年一遇洪峰流量q=41.92m3/s,满足工业园区的排水排洪要求。但拟建箱涵的流速6.86m/s~7.07m/s偏大,需在拟建箱涵出口处设置消能防冲设施,确保园区正常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朱春阳,胡正福,徐威.修山水闸消能防冲试验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11).
[2]王均星,冯艳.倒u型泄洪洞水力特性试验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6).
[3]李布雳,盘春军,罗秉珠.万家口子水电站泄洪消能布置优化研究[j].红水河,2010(6).
[4]林金海.雨水检查井局部损失对雨水系统过流能力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0(2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