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望:1、美好的名望。《南史·张绪传》:“时帝欲用绪为右仆射,以问王俭。俭曰:‘绪少有清望,诚美选也。’”唐·皮日休《七爱诗·白太傅》:“清望逸内署,直声惊谏垣谏官官署。”2、指有清白名望的人或清白的望族。《晋书·杨济传》:“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济以武艺号为称职。”
名检:也写作“名俭”,名誉与礼法。唐·白居易《寄元九》:“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明·唐顺之《与蔡白石郎中书》:“江左诸人,任情恣肆,不顾名检,谓之脱洒。”
同知:明清时期的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岛内诸事务。
宿弊:指积久的弊政。《新唐书·温璋传》:“璋素强干,鉏宿弊,豪右慑服,加检校吏部尚书。”元·王祯《农书》:“更其宿弊,均其惠利,但具为教条,使相勉励,不期化而民自化矣。”
条奏:逐条上奏。《汉书·元帝纪》:“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后汉书·侯霸传》:“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
便宜:1、谓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南史·顾宪之传》:“愚又以便宜者,盖谓便于公宜于人也。”2、指便宜行事之权。《隋书·杨谅传》:“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宋·叶适《奏议·纪纲四》:“收还便宜,使州郡复承平之常制。”3、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明史·马文升传》:“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宋·杨万里《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诣阙:诣是“至、前往”的意思;“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直接代指京城。因此“诣阙”也就是奔赴朝廷、皇宫或至都城的意思,即指至天子的宫阙。1、赴朝堂。《汉书·卷六十四上·朱买臣传》:“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后汉书·光武帝纪》:“南单于遣使诣阙贡献,奉蕃称臣。”宋·司马光《论召陕西边臣札子》:“今窃闻陛下复召种谔等诣阙引对,不知陛下欲何所兴为?”2、指赴京都。宋·费衮《梁溪漫志·范信中》:“范既脱,欲诣阙,而无裹粮。”清·严有禧《漱华随笔·诋毁程朱》:“明永乐中,饶州儒士朱友季,诣阙献书,专诋周、程、张、朱之学。”
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很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着录成法令。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
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
以事见诬:指明英宗朱祁镇“夺门”复位后,被重用的明将石亨、政客徐有贞、宦官曹吉祥在朝中横行霸道,不久,石亨西征回来,正好彗星出现。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周斌等人将要弹劾石亨、曹吉祥各种违法之事。在他们要上奏的前一天,给事中王铉泄露给了石亨。石亨和曹吉祥便向皇上哭诉,诬陷张鹏等人是被自己诛杀的宦官张永的侄子,他们结党排斥异己,陷害他人,想为张永报仇。第二天奏疏呈入后,皇上大怒,收捕张鹏和杨瑄。皇上御临文华殿,把那些御史全部召来,掷下奏章,让他们自己读。周斌一边读一边对答,神色自若。读到冒功滥职时,皇上质问他道:“他们率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怎能说是冒滥?”周斌说:“当时迎驾的不过数百人,光禄寺赐给酒肴,姓名人数俱在。现在获得超升的达数千人,不是冒滥是什么?”皇上默然,但还是把杨瑄、张鹏以及各位御史投进监狱。将他们严刑拷打,质问谁是主使者,杨瑄等人没有供认,便判都御史耿九畴、罗绮是主谋,把他们也投进监狱。
疑狱: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于判决的案件。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所平反疑狱无葁,一时直指使者。扬贞汰垢,倚公如左右手。”
衔:本意是指含着,用嘴叼,引申为存在心里。可以是心怀感恩,宋·司马光《授校勘谢庞参政启》:“衔恩念亲,涕泗横集。”明·高明《琵琶记·旌表》:“岂特奴心知感德,料他也衔恩泉石里。”可以是心怀悔恨,《新唐书·张嘉贞传》:“嘉贞衔悔谓人曰:‘中书令幸二员,何相迫邪?’”可以是心怀忧伤,晋·陆机《诗序》:“余弱年夙孤,与弟士龙衔恤丧庭。”宋·王安石《将至丹阳寄表艮》:“三年衔恤空余息,一日忘形得旧游。”可以是心怀哀痛,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唐·韩愈《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此处是“心怀愤恨”。
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
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
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岁凶:凶年,荒年。明·刘基《拟连珠》之六八:“积仓之家,独喜凶岁;舞法之吏,不乐清朝。”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至岁凶则散粟煮糜,以果翳之腹。公倒囊输饷,夫人无几微难色。”
敕:形声字。“束”指捆绑,约束;“攴pū”为“操作”。“束”“攴”联合表示“实施捆绑”“采取约束措施”。本义:捆绑操作。引申义为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据此,分为三种:1、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敕书(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封(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官位、财物、奴婢、妃妾及其它头衔)、奉敕(奉皇帝的命令)、宣敕(宣布皇帝的命令)、敕符(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2、告诫:申敕、戒敕。3、古同“饬”,整顿。
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被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
按治:查问惩办。宋·周辉《清波别志》:“其请支金箔内臣,令内侍省按治。”《明史·秦金传》:“外戚邵喜乞庄田,金述祖制,请按治。”
卫戍:此处指边地军事营垒。区别于指“帝王的武职侍从”的“卫戍”,《宋书•后妃传》:“先臣故怀安令道庆,赋命乖辰,自违明世,敢缘卫戍请名之典,特乞云雨,微垂洒润。”
冗食:“冗”意为闲散的,多余无用的,不在计划内的。源于《周礼·地官·槁人》:“掌共(供)外内朝冗食者之食。”宫廷内外守值的官吏称为“冗吏”。这些官吏因上值不回家吃饭,由公家“槁人”负责供膳,称为“冗食者”。
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
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所以: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所用;用来,《韩非子五蠹》: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春秋榖梁传》:“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如果言而无信,言语再多也没有意义)
拘滞:本义为“拘泥呆板”。此处意为不能顺畅发展,停滞。
宪职:指负责弹劾纠察的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大怒曰:如此偏党,岂堪宪职,候旨处分。”
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市:本义指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即市场,宋·柳永《望海潮》词:“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引申特指市司、管理市场的官吏,《礼记·王制》:“冢
宰齐戒受质,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进而引申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及文化发达的城镇,唐·温飞卿《途中偶作》:“鸡犬夕阳喧县市,凫鹥秋水曝城壕。”又可做动词,指前往市场去做买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引申泛指做交易,《韩非子·难一》:“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引申可单指买或卖,唐·李德裕《亳州圣水状》:“其水斗价三千,而取者益之他水,沿路转以市人,老病饮之,多至危笃。”
羊角灯:羊角灯是用羊角加工后的材料做成灯罩的灯。清《秦淮志》载:羊角灯者,旧为金陵特产。用羊角煎熬成透明液,凝而压成片,谓之明瓦;制得灯罩,谓之羊角灯。金陵街市有明瓦廊,皆制此者也。可知此灯并非整只羊角撑大制得。羊角灯完成效果具备了角质的半透明特点,有很强的照明透光性。同时又密闭防火性极佳,所以羊角灯又叫“气死风”。由于工艺复杂,造价高昂,古时候大都只在皇家宫中和贵族府第中才有使用。做好的羊角灯还可以进行上色或
纹饰作画,常见黄白色、青蓝色和红色。而且一般都会在上面写上宅子的主人姓氏或者官称。可以说这种灯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故宫有一对羊角灯,连底托在内高约六七十厘米,据说是光绪大婚时摆在桌子上的物件儿。多部名著里写到羊角灯,如《红楼梦》第14回:“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府。”明角灯就是羊角灯。第53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所写到的灯就有玻璃芙蓉彩穗灯,錾珐琅的活信可扭转的倒垂荷叶彩烛灯,各色宫灯,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诸灯。第75回写到中秋节“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
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寝:始见于甲骨文。寝的古字形像房屋中有笤帚,或像手拿笤帚打扫房屋。本义是睡觉的地方,卧室,名词,《国语·晋语一》:“献公田,见翟柤之氛,归寝不寐。”(晋献公打猎时,看见翟柤zhā国上空弥漫着凶气,回来后睡不好觉)还指古代帝王宗庙之后殿,为放置祖宗衣冠之处,《宋史·礼志九》:“周制有庙有寝,以象人君前有朝后有寝也。庙藏木主,寝藏衣冠。”秦汉以后帝王陵墓上的正殿。《汉书·韦玄成传》:“又园中各有寝、便殿。”引申为动词,指卧、就寝。因为“寝卧”而停止了活动,所以这就可以引申为“搁置”,《荀子·解蔽》:“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也。”停止、平息,《商君书·开塞》:“二国行之,兵则少寝。”《汉书·刑法志》:“三代之盛,至于刑错兵寝者,其本末有序,帝王之极功也。”还引申为形容词相貌丑陋,《晋书·文苑传·左思》:“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金·秦略《拳秀峰》:“正如古丈夫,貌寝气质雄。”还可引申为副词“逐渐”,金·王若虚《〈新唐书〉辨》:“按黄帝时独姬姜数姓耳,后世赐族者寝多。”
儒硕:指博通的学者。唐·李绛《请崇国学疏》:“儒硕解散,国学毁废,生徒无鼓箧之志,博士有倚席之讥。”明·李东阳《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理宗号为崇尚儒硕,而真魏二贤贬逐不暇,则其为治可知矣。”与“硕儒”稍有区别,“硕儒”指大儒。晋·葛洪《抱朴子·尚博》:“百家之言,虽有步起,皆出硕儒之思,成才士之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时清河郡守邢峙,当世硕儒,助吾证之,赧然而伏。”
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南齐书·张欣泰传》:“上书陈便宜二十条,其一条言宜毁废塔寺。帝并优诏报答。”唐·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张公神道碑铭》:
“优诏褒美,特授密县主簿。”《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
系: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此处引申为“拘禁,拘囚”,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累及好人,无故系狱。”
台宪:指御史台或御史台官员。
嘉纳:赞许并采纳。多为上对下而言。《汉书·循吏传》:“天子嘉纳敞(张敞)言,召上计吏,使侍中临饬如敞指意。”《南史·王准之传》:“猛慷慨常慕功名,先是上疏陈安边拓境之策,甚见嘉纳。”《资治通鉴》:“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
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漕运归户部管理。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文本是说耿九畴和江渊商议贬去章瑾的官职,受到章瑾女婿王汝霖的衔恨,
因而王汝霖与叶盛等人认为刑部不公平,耿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5分)
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强调关键词,一个1分,“以”“见”“下吏”“已”“白”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5分)
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
(强调关键词,一个1分,“延”“简”“优诏”“报”“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