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

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

来源:筏尚旅游网
长安初中

九 年级 物理 学科 导学案

备课人: 杨松 备课组长: 蒋德广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讲人:

课题 13.1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具准备 橡皮筋、弹簧、直尺、钩码、支架、弹簧测力计。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知识与技能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教学目标 3、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使用弹簧测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和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 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教法实验探究法 设想 学法 设想 小组探究、合作 导 学 流 程 教学流程 (内容梗概) 一学 环节一: 学生自主学习 环节二: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师:有没有同学玩过弹弓?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自己玩弹弓的本领?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必要时可以相互讨论。为什么弹弓能把粉笔头弹出去,黑板在被粉笔头碰击之后为什么发出“砰”的声音而且还会留下粉笔印? 师:对,我们把这个力叫弹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弹力 弹簧测力计 投影:学习目标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研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案,并学会它的制作。 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动手操作,感知弹力 1、弹性、塑性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师:请一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师:还有不同实验吗? 师:请各小组讨论:以上这么多的实验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呢? 师: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是哪些器材? 师: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境创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名学生表演玩弹弓,其余的学 生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 生:因为弹弓有能量。 学生设计并操作实验。 生: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铝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失去拉力不恢复原状。)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橡皮泥用力捏,扁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生:气球用力压,扁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学生思考交流。 生:共同点是:这几种实验器材都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变形。不同点是:有的不受力时恢复了原状,有的不受力时却不能恢复原状。 生:弹簧、直尺、橡皮筋、气球。 生: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生: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学生讨论。 生:我们不拉弹簧也不压弹簧时,弹簧对手就没有作用力,如果用手去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改变,对手就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弹力是由于物体发个性设计 和评价 状。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弹性。 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长安初中导学案☆————

二探 三评 环节三: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环节四:拓展延伸 师:谁能给弹性下个定义呢? 师:像橡皮泥,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发生形变的物体。 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你原来形状的性质,在物理上,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对别的物体施力,物体肯定也会对你有2、弹力 师:刚才同学们在弯尺子、拉橡皮筋(或弹簧)、压扁气球时,有什么感觉呢? 师: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 师:(积极鼓励同学们互相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 (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右上图) 师: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进一步向同学们说明,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有些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是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如:用手捏一个厚玻璃瓶,玻璃瓶会发生弹性形变,但我们是无法观察到的。我们如果在瓶中灌满有色的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厚玻璃瓶中,用手轻捏厚玻璃瓶并观察细玻璃管中水面的高度变化,就能知道厚玻璃瓶是否发生了形变。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师: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这只小青蛙(出示实物),给它上弦后,放在地上就会自己跳起来(演示),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大家能说出这么多利用弹力的例子,说明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一定是注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了,以后还要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 师: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形变又离不开外力,那么,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再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二课时 三、探究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那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之间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数量关系呢?请同学们利用支架上的弹簧和一把老师自制的刻度尺进行探究。 师:首先请观察一下老师自制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长安初中导学案☆————

力的作用,所以我认为物体不发生形变也会有力的作用。 生:小车受到力以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 同学们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 生:跳水运动中1m板和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 生: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生: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 生: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 生: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 生: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 生1:用手拉弹簧,逐渐增大拉力,弹簧被拉得越长。 生2:用手压气球,压力越大,气球被压得越扁。 生3:将直尺搭放在两个木块之间,观察直尺的形变,然后在尺放一个钩码、两个钩码,观察到直尺的形变越来越明显。 生: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学生分别将1个、2个、3个、4个、5个钩码挂在弹簧下,读出并记录弹簧伸长的长度。 生:投影记录表格 弹簧 0.5 1 1.5 2 2.5

四展 环节五: 小结 环节六: 布置练习 线冲齐了弹簧未挂钩码时的下边沿。这样就可以直接读出弹簧伸长的长度了。 师: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所以一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0.5N。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师:下面请**组展示探究结果。 师: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 师:要制成弹簧测力计,需要哪些器材呢?请各小组做出选择。然后讨论如何制作弹簧测力计,即具作方案。 师:同学们的制作方案都很好,请用你们认为的最佳方案制作弹簧测力计。我们统一要求:制作出来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2N,分度值为0.1N。制作过程中请注意相互配合好。 师:你是否觉得我们的弹簧测力计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师:老师再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师: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 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然后归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 师:生活中除了弹簧测力计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投影: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四、梳理整合,迁移提高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请用你喜欢的图示方法表示出来。 2、各小组推出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在互评、自评中取长补短,知识框架得到修正、完善。 3、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脉络和内在联系。 受到的拉力/N 弹簧伸长的长度/cm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学生交流讨论。 生1:我们选的材料是:木板、弹簧。制作步骤:①定零刻线:不挂物体时,记下弹簧最下端所对位置即零刻线。②在弹簧挂钩上挂1个钩码,在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画出对应的刻线。③量出从零刻度线到挂上钩码后弹簧最下端对应的刻度线的长度,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0.1N,并画出刻线。④按0.1N的长度依次画出刻线. 生2:我们选的材料是:木板、弹簧。制作步骤:①定零刻线:不挂物体时,记下弹簧最下端所对位置即零刻线。②定终刻线:挂四个钩码,记下弹簧最下端所对位置即为2N。③根据最小刻度的要求,在0~2N 之间平均分格,画出所有刻线。 „„ 学生制作弹簧测力计。 学生思考交流。 生:可以把弹簧下面加了一根线,可以方便挂上物体测量。 生:可以在弹簧的最下端固定了一根指针,可以使读数更方便。 生: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 生: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 学生演示,结束后同学们交流。 ————☆长安初中导学案☆————

1 4 5 2 3

生: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学生示范)。 生:拿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 生: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测力计。 生: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学生实验并交流。 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测力计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测力计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画图。

教后反思:

————☆长安初中导学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