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荒山披绿换新颜——禹州市无梁镇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侧记

荒山披绿换新颜——禹州市无梁镇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侧记

来源:筏尚旅游网
荒山披绿换新颜——禹州市无梁镇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侧记

作者:暂无

来源:《资源导刊》 2021年第7期

张延伟

在禹州市无梁镇西北侧卧龙山脚下新建成的山地公园内,各类苗木枝繁叶茂,一汪湖水碧波荡漾,湖边芳草萋萋、鸟语花香。每天到这儿散步、游玩、健身的人们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无梁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被省政府列入财政投资“美丽乡村”项目试点乡镇、被禹州市确定为“特色小镇”建设试点为契机,全力推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先后获得“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全面整治建公园

无梁镇山地公园始建于2020年3月,总面积600余亩,是一座傍山而建、环坡而上的森林公园,该镇充分利用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坑,采用阶梯式设计理念,累计栽植各类果树、花卉苗

木3万余株,并建成了总蓄水量约2万立方米的幸福湖水系工程,其中配套有亲水平台等设施。

卧龙山属伏牛山余脉具茨山系,早些年因石灰岩资源丰富,曾是当地多家采石企业的“必争之地”。由于开采技术落后和过度无序的开发,导致山体满目疮痍,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2014年3月,无梁镇引进社会资金700余万元建设矿山生态公园,对卧龙山及其周边6个大型废弃采石坑进行整治,通过土地平整、田埂修筑、客土回填等措施,累计整治出可利用土地1300亩,新打深水井4眼,铺设地下输水管11千米、修建蓄水量4000余立方米的蓄水池3个,种植果树4万多株、绿化树3万多株,环山修建混凝土“健康步道”6千米,实现了荒山披绿、植被再生,并于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新建成的山地公园与卧龙山矿山生态公园形成优势互补,生态功能更加完善,成为了生态无梁的“新绿肺”。

精准施策铺绿地

该镇把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景则景、宜建则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投资和吸收民间资本等多种筹资渠道,通过景观再造、矿坑复绿、边坡治理、矿地利用等形式,推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

该镇配套出台了《山、河、矿综合治理实施意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对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和矿山生态环境整治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支持及资金奖励,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和社会人士开展荒山绿化、矿山修复等生态建设工作。采取“区内修复,区外补偿”模式,督促指导持证矿山企业在完成采矿权证规定范围内矿区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对矿区边界外延500米范围区域实施修复或另外承包荒山荒坡实施生态绿化。从而在全镇范围内打响了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据统计,2013~2020年,该镇共对32处采矿点和荒山荒坡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累计治理面积达3.6万亩,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200余亩,4家持证采石企业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2000余亩。

惠民利民造景区

“以前我们镇因生产水泥、白灰享誉省内外,环境却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没想到短短几年工夫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还能像城里人一样出门逛逛公园!”今年83岁、家住禹州市无梁镇无梁村一组的郭水池老人感慨万千地说。

目前,位于无梁镇西部皇路河村境内、省道彭花路沿线已关闭多年的诸侯山采矿点,经过近些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放眼望去已是满目葱茏、绿意盎然,生态质量得到根本改善,皇路河村还于2020年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该镇依托“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连片黄山、祁王等村的荒山荒地8300亩,打造具茨山岐黄中草药种植产业园。针对省定贫困村,该镇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的契机,对大木厂境内馒头山、黄龙谷等景点进行生态绿化和改造提升,打造“乡愁小镇”,成功申报了国家3A级景区。无梁镇境内的“秃头山”不仅披上了绿装,而且还成了公园、花园、森林、天然氧吧、旅游胜地,山容山貌也焕然一新。

“无梁镇利用废弃矿山建设山地公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们要以新一轮矿产资源整合为契机,借鉴无梁镇的成功经验,指导帮助相关乡镇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成果,为早日实现山川秀美、碧水蓝天、生态宜居新禹州目标做出不懈努力。”谈及下一步工作,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作者单位: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