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连杆零件加工工序%2C工艺卡

连杆零件加工工序%2C工艺卡

来源:筏尚旅游网
连杆的结构

连杆是较细长的变截面非圆形杆件,其杆身截面从大头到小头逐步变小,以适应在工作中承受的急剧变化的动载荷。

连杆是由连杆大头、杆身和连杆小头三部分组成,连杆大头是分开的,一半与杆身为一体,一半为连杆盖,连杆盖用螺栓和螺母与曲轴主轴颈装配在一起。为了减少磨损和磨损后便于修理,在连杆小头孔中压人青铜材套,大头孔中装有薄壁金属轴瓦。

为方便加工连杆,可以在连杆的大头侧面或小头侧面设置工艺凸台或工艺侧面。

连杆的工艺特点

(1)连杆体和盖厚度不一样,改善了加工工艺性。连杆盖厚度为31mm,比连杆杆厚度单边小3.8mm,盖两端面精度产品要求不高,可一次加工而成。

由于加工面小,冷却条件好,使加工振动和磨削烧伤不易产生。

连杆杆和盖装配后不存在端面不一致的问题,故连杆两端面的精磨不需要在装配后进行,可在螺栓孔加工之前。

螺栓孔、轴瓦对端面的位置精度可由加工精度直接保证,而不会受精磨加工精度的影响。

(2)连杆小头两端面由斜面和一段窄平面组成。这种楔形结构的设计可增大其承压面积,以提高活塞的强度和刚性。

在加工方面,与一般连杆相比,增加了斜面加工和小头孔两斜面上倒角工序;用提高零件定位及压头导向精度来避免衬套压偏现象的发生,但却增加了压衬套工序加工的难度。

(3)带止口斜结合面。连杆结合面结构种类较多,有平切口和斜切口,还有键槽形、锯齿形和带止口的。该连杆为带止口斜结合面 .

明确毛坯状况

连杆材料一般采用45钢或40Cr、45Mn2等优质钢或合金钢,近年来也有采用球墨铸铁的。钢制连杆都用模锻制造毛坯。连杆毛坯的锻造工艺有两种方案:将连杆体和盖分开锻造;连杆体和盖整体锻造。整体锻造或分开锻造的选择决定于锻造设备的能力,显然整体锻造需要有大的锻造设备

拟定工艺路线;

连杆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但刚度又较差,容易产生变形。连杆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大小头孔、两端面、连杆盖与连杆体的接合面和螺栓等。次要表面为油孔、锁口槽、供作工艺基准的工艺凸台等。还有称重去重、检验、清洗和去毛刺等工序。

(1)加工阶段的划分和加工顺序的安排

连杆本身的刚度比较低,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连杆是模锻件,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切削加工时易产生残余应力。因此,在安排工艺过程时,应把各主要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分开。这样,粗加工产生的变形就可以在半精加工中得到修正;半精加工中产生的变形可以在精加工中得到修正,最后达到零件的技术要求,同时在工序安排上先加工定位基准。

连杆工艺路线

1工艺路线

工序01:粗铣连杆体两端面

工序02:铣连杆两侧定位侧面

工序03:钻扩大小头孔,扩大头孔

工序04:半精镗﹑精镗小头底孔且单面倒角, 半精镗大头孔,两端面倒角 工序05:铣连杆油孔凸台 工序06:)钻连杆小头油孔

工序07:粗精铣螺栓座面,钻、扩螺栓孔,倒角,攻丝 工序08:去除小头油孔,螺栓座面,螺栓孔出口处毛刺

工序09:激光加工大头裂解槽,胀断连杆,装配螺栓 工序10:粗精车连杆两侧面 工序11:压装铜套

工序12:粗铣连杆小头两斜面 工序13:精磨连杆两端面 工序14:精铣连杆小头两斜面 工序15:小头铜套孔倒角

工序16:半精镗﹑精镗大头孔且两面倒角,精镗小头铜套孔 工序17:铣轴瓦锁口槽 工序18:探伤 工序19:清洗

工序20:称重,分组,打号 工序21:最终检测 工序22:成品交库 2工艺路线

工序01:粗铣连杆体两端面 工序02:铣连杆两侧定位侧面

工序03:钻扩大小头孔,扩大头孔

工序04:半精镗﹑精镗小头底孔且单面倒角, 半精镗大头孔,两端面倒角 工序05:铣连杆油孔凸台 工序06:)钻连杆小头油孔

工序07:粗精铣螺栓座面,钻、扩螺栓孔,倒角,攻丝

工序08:去除小头油孔,螺栓座面,螺栓孔出口处毛刺 工序09:激光加工大头裂解槽,胀断连杆,装配螺栓 工序10:粗精车连杆两侧面 工序11:压装铜套

工序12:粗铣连杆小头两斜面 工序13:精磨连杆两端面

工序14:精铣连杆小头两斜面 工序15:小头铜套孔倒角

工序16:半精镗﹑精镗大头孔且两面倒角,精镗小头铜套孔 工序17:铣轴瓦锁口槽 工序18:探伤 工序19:清洗 工序20:称重,分组,打号

工序21:最终检测 工序22:成品交库

连杆加工的工艺流程

1拉大小头两端面——粗磨大小头两端面→拉连杆大小头侧定位面→拉连杆盖两端面及杆两端面倒角→拉小头两斜面→粗拉螺栓座面,拉配对打字面、去重凸台面及盖定位侧面→粗镗杆身下半圆、倒角及小头孔→粗镗杆身上半圆、小头孔及大小头孔倒角→清洗零件→零件探伤、退磁→精铣螺栓座面及R5圆弧→铣断杆、盖→小头孔两斜端面上倒角→精磨连杆杆身两端面→加工螺栓孔→拉杆、盖结合面及倒角→去配对杆盖毛刺→清洗配对杆盖→检测配对杆盖结合面精度→人工装配→扭紧螺栓→打印杆盖配对标记号→粗镗大头孔及两侧倒角→半精镗大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底孔→检查大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底孔精度→压入小头孔衬套→称重去重→精镗大头孔、小头衬套孔→清洗→最终检查→成品防锈

2连杆的加工顺序大致如下:粗磨上下端面——钻、拉小头孔——拉侧面——切开——拉半圆孔、接合面、螺栓孔——配对加工螺栓孔——装成合件——精加工合件——大小头孔光整加工一去重分组、检验。

常用工艺流程是:拉大小头两端面——粗磨大小头两端面→拉连杆大小头侧定位面→拉连杆盖两端面及杆两端面倒角→拉小头两斜面→粗拉螺栓座面,拉配对打字面、去重凸台面及盖定位侧面→粗镗杆身下半圆、倒角及小头孔→粗镗杆身上半圆、小头孔及大小头孔倒角→清洗零件→零件探伤、退磁→精铣螺栓座面及圆弧→铣断杆、盖→小头孔两斜端面上倒角→精磨连杆杆身两端面→加工螺栓孔→拉杆、盖结合面及倒角→去配对杆盖毛刺→清洗配对杆盖→检测配对杆盖结合面精度→人工装配→扭紧螺栓→打印杆盖配对标记号→粗镗大头孔及两侧倒角→半精镗大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底孔→检查大头孔及精镗小头衬套底孔精度→压入小头孔衬套→称重去重→精镗大头孔、小头衬套孔→清洗→最终检查→成品防锈。

防止连杆加工变形的工艺措施

连杆的工艺特点是:外形复杂,不易定位,大、小头是由细长的杆身连接,刚度差,容易变形; 在防止连杆变形,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 选择正确的定位基准:一般选择大、小头端面,大头孔或小头孔,以及工件图中的工艺凸台为定位基准。

(2) 加工分阶段进行:以粗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分阶段进行。

(3) 选择正确的夹紧方案:由于连杆的刚度较差,在确定夹紧力的作用点时,应使边杆在夹紧力与切削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最小。有时,为了减小变形和消除内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增加一些辅助工序,如金刚镗大头之前,将连接连杆盖与连杆体螺栓松开,使大头孔在粗加工后产生的变形,有精镗工序中消除,在连续式拉床组成的连杆拉削自动线上,也采取松开连杆的方法,使其变形在后一工序中得到修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