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初中部作业管理制度(试行)
为了贯彻XXX和XXX对作业改革的指导精神,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制定了《XXX初中部作业管理制度》。本制度共分为五个部分,旨在全面推进作业改革。
作业改革方案
作业改革的目的是增效减负,这是一项造福师生的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逐渐呈现出全面推进作业改革的理想蓝图:学科作业布置兼顾基础知识巩固、方法及能力的拓展,做到数量少、质量优、效率高;整体规划实践、探究作业,科学选题,指导到位,做到实践有收获、探究有创新;作业评价与管理科学高效,针对性强,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我校的增效减负行动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的学业负担有了一定程度减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作业形式改革
提高作业优化设计能力是作业改革的突破点。我校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有效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兼顾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一是统一规划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我们积极倡导当堂训练,一方面可以缩短反馈时间,增强讲评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减少课后作业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在课后作业布置上,要求教师跳进“题海”,搞“题海拾贝”,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选择,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学生做哪一部分教师不加干涉,让能力稍差的学生强化基础,循序渐进,让研究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
二是知识研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我们要求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关注学以致用,关注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情感体验,加强社会实践,倡导合作探究,在实践性、探究性作
业中让学生体会研究的乐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研究、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孝心作业”是我校实践探究性作业的一种重要类型。我们会结合一些特殊的节日和,如“三八节”、“母(父)亲节”、“孝德节”和“重阳节”等,布置学生参与家务、感悟亲情、表达感恩之心。同时,我们也会结合XXX、寒暑假等时间段,布置学生参与社会慈善,感悟社会和谐与温暖等。
除了“孝心作业”,我们还有“社会实践”作业,这是我们实践探究性作业的拓展延伸。学校充分利用XXX的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型活动,我们还要求教师科学设计社区服务型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自身的社会价值,形成自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教育的导向作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目的。
我们会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并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广播站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展示活动照片,展评优秀作业,通过交流促进个人素养的提高。在实践探究性作业中,我们鼓励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大型志愿者活动中有组织、有纪律,身
体力行地创新活动形式,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作业布置设计的不错,但批改评价跟不上,导致作业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需要改革作业评价的方式与方法。首先,我们需要解决评价的方式。实践探究性作业的布置,许多是不反映到纸面上的,这就为教师实施评价带来了难度。因此,我们引入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的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让人人都是评价的主人。同时,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也可采取多种方式结合进行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的内容与角度不同,了解什么就评价什么,如家长无法参与作业内容的评价,则可以评价学生的作业惯、时间、兴趣与态度等;同学可评价作业的书写情况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评价方式需要科学合理。在作业评价改革中,注重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的设计与使用,以此了解和把握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增强了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作业的保存要有连续性,搞好跨年级的衔接。学校还实行备课组审定、级部审批、家长签字等制度,以控制作业量和保证学生作业质量。为督促学生做作业,激发学生做作
业的主动性,学校还实行作业通报制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晾晒。对于经常性作业完成质量不好的学生,则以学校的名义向家长反馈,提高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
为了保证作业管理的有效落实,学校教务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检查规定的落实情况。每次都将调查结果反馈给教师,对作业量超出规定的备课组和任课教师进行通报并与绩效考核挂钩。教师执行规定的意识明显增强,被通报的备课组和教师基本消失。学校始终保持一种高压态势,确保作业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近几年来,学生和家长对作业过多的投诉越来越少了,从而体现出了学校作业的制度管理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的特点。
学校采取了创新内容和改革管理的措施,重点开展实践探究性作业的开发和完善。为了保证作业的实效性和成效性,学校统一规划布置时间、内容和数量,并对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实践探究性作业进行选题规划和具体指导,并及时督查作业的布置和落实情况。同时,学校组织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研制高效作业标准,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采用了“点面结合、刚柔相济”的管理办法,逐步完善了探究实践性作业的检查管理。通过先设置增效减负示范点来推动面上的工作,消除了少数教师的疑虑。学校充分利用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对语文、物理、化学、政治和数学等学科领域开展探究实践性作业的开发,并通过论坛、沙龙和开设示范课等形式,推广示范点的经验,带动其他学科探究实践性作业的开发与完善,保证作业布置的实效性、完成的成效性和能力的提高性。同时,学校采取刚性措施与柔性的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执行有关增效减负的制度规范,同时加强宣传教育、统一认识并在实践中坚定认识、发展认识,打消教师的顾虑,让教师尝到快乐,提高家长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作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和研究惯的养成。因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实践探究性作业的改革,包括统一规划布置、制定高效作业标准、设置增效减负示范点、严格执行制度规范、加强宣传教育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保证作业的实效性和成效性,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惯,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促进创新和突破。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持续努力,以科学的态度、革新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态度不断探索。
为了保证作业的质量和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制定了《XXX初中部作业备课制度(试行)》。在备课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作业的范围必须限定在教材和经过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辅材料范围内。各学科不得将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教辅资料作为布置作业的依据。
2.每天各科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平日除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外,其它学科研究日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周末、节假日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2小时。综合实践性作业时间主要集中在双休日和假期。
3.作业设计要立足课程目标,把握好重点和难点,紧扣教学进度和研究内容;作业要体现出层次性,分必做和选做两种;
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每周集体教研时或每天下午第二节课之前,进行作业备课。同年级备课组内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数量,布置时要力求统一。
在学期初集体教研时,备课组要结合本学期的教材特点构思好3—6次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课题、时间、评价方式,以便提前准备有关资料。学校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前进行展览评价,优秀指导教师将给予表扬。
每天下午第二节课之前,同组教师协商,备课组长把关,统一布置好巩固性作业(必做)和拓展性作业(选做)。为了保证作业质量,教师必须先做作业,了解难易程度、完成时间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再分层次布置作业,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有针对性。
针对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的布置,我们采取加1减1的原则:巩固性作业,原则上所有学生都要完成;拓展性作业
主要针对能力强的同学。能力超强的同学可以少做一个巩固性作业题目,选做一个较难的拓展性作业题目;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少做一个巩固性作业题目,选做一个较易的拓展性作业题目;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只做巩固性作业。
为了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数量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我校制定了作业审查备案制度和作业公示制度。
在作业教研备课后,备课组长要在下午第二节下课前通过飞信公示当天各科作业布置的内容和时间,级部主任要每天查阅各科作业布置数量与质量,并记录在学校下发的《作业布置记录单》上。级部主任要利用该记录单监督当天作业布置情况,并对当天作业布置每月随机抽查2-3次,对作业布置是否规范进行通报。针对作业布置数量和质量有问题的班级,级部主任要牵头开好班教导会,找到相应的改进措施。
此外,为了展示教师对作业的管理能力,特制定了作业公示制度。每学期班级举办两次优秀作业展示,评出作业标兵并参加级部优秀作业展评。利用期中考试后的家长座谈会,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家长了解学生每天作业所用的时间、作业的兴趣点和难易程度,以便于家校联手保证作业质量。同时,也使教师对科学、高效的布置作业更得心应手。通过作业审查备案
制度和作业公示制度,教师能监督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健康的作业空间。
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优秀作业展示,展示各班级选出的优秀作业。这不仅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也为用心管理作业的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为了提高作业的质量,每学期级部会进行两次作业监测考试。这些考试可以检查平时作业的完成质量,督促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等级形式的反馈也会被提供给家长。
作业公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成长,也可以帮助老师成长。这让我们的作业改革成为了一潭活水。
为了规范作业布置、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批改,我校制定了《XXX初中部作业考核评价制度(试行)》。这个制度分层管理,落实考核评价。校长负责制,分管校长总负责作业考核与评价工作。教导主任抓好督查和考核评价;级部主任抓好本级部的作业管理,每天负责对作业布置的数量、质量和作业批改进行督查。教研组长利用集体教研活动时间,从时间、
类型、数量和批改等方面规范本学科组的作业;备课组长主要负责协调本年级组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统一布置好“巩固性”、“拓展性”、“综合实践性”等各类作业,督促本组教师认真批改。
作业考核评价制度(试行)有一个考核过程,评价督促。每天各科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周末、节假日每天作业总量不超过2小时。级部主任亲自监督当天作业布置的情况,分管校长和教导处对照《作业布置记录单》,对当天作业布置每月随机抽查2-3次,利用《学校简报》或《每周工作要点》,对作业布置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如果《作业布置记录单》造假或作业布置数量违反规定,每次扣5分。在问卷调查或学生座谈作业中反应的作业数量、质量和批改问题,要在《每周工作要点》中总结评价。存在问题的任课教师除教研组长要指导改进外,在作业考核评价表中扣10分。如果发现教师用作业惩罚学生,扣10分。教务处在双月常规检查中,对作业质量和批改情况将进行细致的考核评价。各学科要严格执行学校作业改革方案和作业管理制度,认真探索作业改革。如果不合格,组长扣20分,任课教师扣10分。作业数量过大、作业质量应付的,每次扣5分。作业布置不批改或批改应付的,每次扣5分。随意让家长或学生代批作业的,每次扣5分。
作业布置记录单》和批改手册是必要的教学工具,任何教师都应该认真填写和使用。如果发现有教师临时凑数,不认真填写或使用这些工具,每次将扣除10分作为惩罚。
在学期展览评价中,指导优秀作业的教师将得到表扬,并在作业考核评价表中获得额外的20分加分。这些考核评价结果已经纳入了绩效考核中,学校将通过细致的作业考核评价来规范作业流程,完善作业管理。
XXX 2012年6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