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
财务工作是一个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财务工作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职业素养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和精神要索。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包括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技能和服务方式方法等。
1、良好的道德素养
如果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垒一座金字塔,道德素质必然是位于塔的最底部,作为根基所在。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那他的业务水平越高,就越可能给单位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这要求看似简单,但在钱、权、利的诱惑面前能够不为所动,能够控制私心的“一闪念”却并非易事。会计人员应该具有法制观念、具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立体的经济知识
在市场经济时代,知识是最为重要的资本。会计这一职业在市场经济时代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经济一体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
在新形势下,作为会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把握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了解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形势,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理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经济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战略决策的能力。
②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财务报告进行全面、透彻、综合的分析,是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会计人员应当利用财务报告等信息资料,结合管理中的落后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③职业判断能力
随着中国会计准则的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应该改变原来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经济事项日益增多,而会计准则日趋简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增大。
④熟练掌握会计法规及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的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等经济交往越来越多,会计人员除应当熟悉掌握国内的会计法规外,还应熟悉国际会计标准。
3、内外协调的能力
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二是外部协调和沟通能力(如处理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对会计人员的对外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从一定角度讲,企业与工商、税务、银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如果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这些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技巧,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4、不断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创新,理所当然地会给传统会计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会计领域在这一新的经济环境下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课题。这就需要会计工作者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根据经济活动的变革,相应地创新财务与会计的模式,使会计工作适应经济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