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承担单位.........................................................................................11.3 项目编制依据.........................................................................................11.4项目提出的理由......................................................................................21.5项目概况..................................................................................................51.6结论与建议..............................................................................................8第二章 市场预测、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02.1市场分析及预测....................................................................................102.2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15第三章 场址选择...........................................................................................193.1 场址所在位置现状...............................................................................193.2 场址建设条件.......................................................................................19第四章 土地利用...........................................................................................224.1 用地规划选址.......................................................................................224.2 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224.3 项目功能分区.......................................................................................22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245.1 技术方案...............................................................................................245.2 主要设备方案.......................................................................................285.3 工程方案...............................................................................................29第六章 原辅材料、动力供应.......................................................................326.1原辅材料供应........................................................................................326.2燃料、动力供应....................................................................................32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室外工程.......................................................................35
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1 总图布置...............................................................................................357.2厂内外运输............................................................................................377.3室外工程................................................................................................37第八章 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398.1 设置原则...............................................................................................398.2 劳动工资和员工来源...........................................................................398.3工作制度................................................................................................408.4人员培训计划........................................................................................40第九章 节能措施...........................................................................................429.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429.2项目节能背景分析................................................................................439.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459.4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469.5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479.6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479.7节能措施效果评估................................................................................539.8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549.9能耗指标的计算....................................................................................54第十章 环境保护...........................................................................................5610.1 设计依据.............................................................................................5610.2 污染物情况.........................................................................................5610.3环保监测实施方案..............................................................................59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6011.1 劳动安全.............................................................................................6011.2卫生......................................................................................................6111.3 消防.....................................................................................................61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63
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1 建设工期.............................................................................................631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3第十三章 项目招标方案.............................................................................6513.1 项目基本概况.....................................................................................6513.2 具体招标范围.....................................................................................6613.3招标组织形式......................................................................................6713.4招标方式..............................................................................................6713.5其他内容..............................................................................................68第十四章 建设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914.1编制依据..............................................................................................6914.2 总投资估算范围.................................................................................6914.3 投资估算.............................................................................................6914.4 资金筹措.............................................................................................70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7115.1 财务评价依据.....................................................................................7115.2基础数据..............................................................................................7115.3财务评价..............................................................................................7315.4社会效益分析......................................................................................75第十六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7616.1研究结论..............................................................................................7616.2建议......................................................................................................77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项目
1.2 项目承担单位承办单位: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住 所:XXXXXXXXXXXXX法 人:XXXXXXXXX注册资本:贰佰万元
1.3 项目编制依据1、《XXXX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管理办法》;
2、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5、《XX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6、《XXXXX市城市总体规划》;
7、《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3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2004);
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12、《XXXX省环境保护条例》;
13、项目单位提供的材料和相关技术文件。
1.4项目提出的理由XXXXX市位于北京东面,地处燕山山脉中段,燕山山脉曾经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屏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景观。XXXXX市西北与北京市通州区和平谷区交界,东南紧靠天津市蓟县和宝坻区,四周为京津环抱,拥有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强劲,建筑业受其推动也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水泥产量总计18.68亿吨,增速15.53%,建筑业的高强度、高密度发展给材料行业带来新的课题。
1、建筑材料面临考验。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所使用的建筑砂浆,绝大多数都是在施工现场临时配制拌和,操作误差大,配制成品质量无保证,砂浆用量多,这些造成建筑质量低下,资源浪费、费时费力、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一些施工关键部位如贴瓷砖、防水、防火层、设备基础二次灌缝等需要一些有特殊性能要求的砂浆。政府以及人民对建筑产品的质量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现场配制很难达到高质量,很容易发生质量问题。
2、新型材料问世及应用推广。
2
干混砂浆,是建材领域新兴的干混材料之一,干混砂浆是工厂预拌的材料,只须在工地加水搅拌均匀即可使用,且扬尘极少,更环保。据标准「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DBJ/T 15-36-2004」的定义为:干混砂浆系指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料与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矿物掺合料、加强材料和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干混砂浆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欧洲建筑市场发展壮大起来的,如今在德国、奥地利、芬兰等国家将干混砂浆作为主要的砂浆材料,仅德国就有年产10万吨以上的工厂200余家,平均每五十万人就拥有一个干混砂浆生产企业。在亚洲,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等地的干混砂浆发展也十分迅速,如香港建筑领域抹灰砂浆中超过三成是干混砂浆。北京市、上海市有关干混砂浆的应用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也已实施几年,广州地区推广使用干混砂浆已有六年,相应的指导政策与规范已逐步实施,全国沿海城市及经济发达的内陆城市地方标准也在制定中,干混砂浆发展已成燎原之势。
3、干混砂浆系列产品种类齐全,满足各种不同工程要求 。干混砂浆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基体材料和功能要求设计配方,如针对各种吸水率较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粉煤灰砖等墙体材料设计的高保水性砌筑与抹灰砂浆;用于地面要求高平整度的自流平地台砂浆等。据不完全统计干混砂浆的种类已有50多种,亦可满足多种功能性要求,如保温、抗渗、灌浆、修补、装饰等。
4、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干混砂浆系列产品。
3
2004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提出鼓励应用干混砂浆等商品砂浆,并且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2004年1月1日起全上海全部应用商品砂浆。2005年3月30日广州建设委员会发文《关于我市建设工程推广使用干混砂浆和预拌砂浆有关事项的通知》(穗建筑[2005]126号)要求:财政性投资工程使用砂浆的,要优先使用干混砂浆和预拌砂浆;自本通知执行之日起新开工的工程申报市级以上质量样板及文明施工样板的,应当将是否使用干混砂浆和预拌砂浆作为考核评定的条件之一。2007年6月6日,由商务部等国家六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商改发
[2007]205号):将分期分批开展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工作(家装等小型施工现场除外)。工程中使用预拌砂浆(含干拌砂浆和湿拌砂浆)。北京等10个城市从2007年9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第一批);重庆等33个城市从2008年7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第二批);长春等84个城市从2009年7月1日起禁止在施工现场使用水泥搅拌砂浆(第三批)。成都从2009年7月1日起在三环路内禁止施工现场搅拌砂浆,2009年12月1日起在五城区范围内全面禁止施工现场搅拌砂浆。从多个地区的推广进展来看,干混砂浆就像商品混凝土的发展一样,其必将迎来灿烂的春天。
5、引进项目实施,保护环境,发展经济。
XXXXX市位于北京东面,地处燕山山脉中段,尤其是福山经济新区的矿区一带,集聚着众多矿山开采厂,拥有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战略意义。引进新技术,利用XXXXX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在XXXXX建设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项目,具有可操作性。
4
该项目的建设配合了北京建设大城市圈的发展要求,并且本项目外购石料进行破碎、筛分后制得成品机制砂(机制砂部分用于生产干混砂浆原料,另一部分作为成品外售),解决了粉尘污染后顾之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尽早实现福山经济新区的“蓝天工程”。
1.5项目概况1.5.1项目建设地点项目用地位于XXXXX市XXXXXXX镇XXXXXXXXX北,四至范围:东侧为闲置用地;南侧为果园;西侧隔运输道路为机制砂厂;北侧为闲置用地。
项目建设地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适宜本项目建设。
1.5.2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可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
1.5.3 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7275平方米(25.91亩)。其中:建筑占地:10560平方米;道路停车场占地:5333平方米;绿化占地:1382平方米。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560平方米(计算容积率时建筑面积为15460平方米),
5
具体建筑内容如下表:
主要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12345678小计
建筑占地(m2)28002100320018003202001202010560 0.89 61.13%8.0%
层数(层)11111111
建筑面积(m2)28002100320018003202001202010560
栋数1栋1栋1栋1栋1栋1栋1栋1栋
计算容积率时建筑面积(m2)56004200320018003202001202015460
建设性质
结构形式
新建
1#车间2#车间1#库房2#库房办公区宿舍区员工食堂门卫
9.6m9.6m6.4m6.4m3.0m3.0m3.0m2.9m
钢结构钢结构钢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砖混结构砖混结构砖混结构
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
建设内容层高
相应用地指标91011
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化率
1.5.4项目实施期限该项目实施时间为1年,自2012年3月—2013年2月。
1.5.5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投资总额6950万元人民币,其中:
6
建设投资6494万元,占总投资的93.44%,包括工程费用4648万元,占总投资的66.88%;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50万元,占总投资的16.55%;预备费用696万元,占总投资的10.01%。
铺底流动资金456万元,占总投资的6.56%。项目总投资6950万元,其均由项目单位自筹。
1.5.6财务经济分析预计年生产能力为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其中机制砂25万吨用于生产干混砂浆,剩余25万吨销售),干混砂浆平均单价按照330元/吨估算,机制砂平均单价按照46元/吨估算,则年销售收入775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746万元,年均利润2538万元,安排就业13人。
从盈利能力分析得知:1)税前: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4.07%>基准收益率(Ic=11%);财务净现值为8904.05万元;
投资回收期Pt=4.14年(含建设期1年)。 2)税后:
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6.06%>基准收益率(Ic=12%);财务净现值为5077.49万元;
投资回收期Pt=4.93年(含建设期1年)。总投资收益率为36.52%。
从上述各项指标要可以判断,本项目财务收益是较好的。
7
1.5.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指标总占地面积新建总建筑面积
总投资项目定员全年营运天数年销售收入年总成本年利润总额总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盈亏平衡点容积率绿化率建筑系数
%%单位平方米平方米万元人天万元万元万元%年%万元%
数量172751056069501330077504466253836.524.93(含建设期)
26.065077.4921.750.898.061.13
1.6结论与建议1.6.1结论利用XXXXX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兴建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该项目不属于其中的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本项目符合市
8
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对本地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本项目建设既是该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形势的需要。
该项目选址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优越,建设规模较为适度,建设条件良好,总体方案设计合理,市场前景乐观。
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6.2建议1、采购关键设备时,做好招标工作,选取优质、工艺领先的设备,使其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2、项目投产以后,建设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尽量降低成本,使企业拥有更大范围的调控价格的能力;
3、建议协调好各方之间的关系,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4、建议积极做好资金准备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
9
第二章 市场预测、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1市场分析及预测2007年7月商务部发布了全国127个城市分三批强制实行砂浆禁止现场搅拌,这对推广干混砂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商品混凝土被建筑商的接受,普通干混砂浆很快会被建筑商接受,而且周期很短。
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的普遍应用,许多新产品如加气混凝土、轻质陶粒空心砖、空心粉煤灰砌块等产品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施工质量,改善墙体隔热性能和透气性能,还解决了粉煤灰环保问题,真正做到利废节能的目的。干混砂浆解决了现在存在的漏水、裂缝、粘结强度低,剥落等工程质量问题。这类砌块的抹灰砂浆加上地面砂浆在建筑用砂浆用量中所占比例最大。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仍然是预拌砂浆发展最快的三个地区,80%以上的预拌砂浆企业都集中在此。上海市是我国开展建筑砂浆科研工作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目前发展预拌砂浆生产量最大的地区;北京市近几年预拌砂浆市场异常活跃。特别是北京奥运工程对预拌砂浆的使用,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建设都被北京市建委作为预拌砂浆应用示范项目率先使用预拌砂浆;广州市预拌砂浆市场稳步发展;天津市以建筑施工示范工程为市场拉动点,预拌砂浆市场发展速度也较为速猛;近两年,郑州、成都、苏州、南昌等地预拌砂浆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上海、北京、广州、常州等城市的预拌砂浆市场相对趋于成熟。
随着混凝土产业对水泥需求量的迅速增长,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石粉是指石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粉末。近年来随着石材工业的快速发展,石粉的产排量也日益增多,成为企业、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对石粉加以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引导石材产业步入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2.1.1 国内形式及建筑业现状据估计,上海市未来5年内将要竣工的房地产面积将达到7000-9000万平方米,北京市将达到1.3亿平方米以上,其它地区的发展规划也非常快。由于中国目前经济已初具规模,政府以及人民对建筑产品的质量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年产水泥18亿吨以上,约有1/3用于干混砂浆,则年需要砂浆6亿吨以上。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所使用的建筑砂浆,绝大多数都是在施工现场临时配制拌和,操作误差大,配制成品质量无保证,砂浆用量多,这些造成建筑质量低下,资源浪费、费时费力、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一些施工关键部位如贴瓷砖、防水、防火层、设备基础二次灌缝等需要一些有特殊性能要求的砂浆。而传统的现场配制很难达到高质量,很容易发生质量问题。这就对预拌砂浆的大力发展提出了要求。
2.1.2 国内行业现状我国干混砂浆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干混砂浆生产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场推动和政策干预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干混砂浆行业已逐步从市场导入期向快速成长期过渡。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国外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
的引进,以及各级政府、生产企业、用户的积极努力,我国干混砂浆行业稳步发展。干混砂浆科研开发、装备制造、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物流及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两万吨规模以上的干混砂浆生产企业196家,设计能力2177.1万吨,实际产量为640.06万吨。
目前在我国市场干混产品应用较多的是外墙外保温系统。国家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保温类产品的用量极大。经过北方地区的发展可以得出结论,保温系统在南方地区的空间极大,远远大于外墙腻子、粘合剂等市场,并且有与涂装市场合并的趋势。
其次就是粘结剂类产品,如上海、北京等地瓷砖粘合剂销售价格均中端的在1000元/吨左右,高端高达2000~3000元,但由于施工简单、单位面积用量少、施工质量高、工效高因而在高档建筑中应用日趋广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且已初具规模,对建筑产品质量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各级政府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及法规的出台,对干混商品砂浆行业形成了强有力地推动。国内一些省市或地区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干混砂浆行业进行推动。目前已有国内外厂商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或其周边地区筹备投资建厂,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这个新兴行业中赚取利润。
2.1.3 投资前景1.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仍将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十二五”主要目标除经济发展目标以外,还包括一些环境、资源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20%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这表明,中国会越来越重视发展节能降耗产业,并为之提供扶持政策。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建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将迎来一片广阔的天地。
2.建筑业发展分析
未来建筑业发展的特点如下:1)建筑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建筑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既有建筑量达到了400多亿平方米。未来10年,建筑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可预料,今后10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将达到2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宅达到33平方米,需要新增加住宅80亿平方米左右。到2020 年,城市人均住宅将达到35平方米,农村将达到40平方米,共需新建住
宅200多亿平方米,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干混砂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基础。
2)推广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已由27.6%上升到33%以上,推广节能建筑已成为未来几年建筑业发展的重点。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具体来说,就是要使用更加有效的建筑材料以达到减少热量散失、节约能源的目的。
干混砂浆中的墙体保温系统专用砂浆,具有高黏结强度、高柔软性、低吸水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保温,我国建筑节能目标的实施,将会有力带动保温用砂浆市场的快速发展。
3)建筑结构特点依然保持对砂浆的旺盛需求
受施工技术、建筑工业化水平、材料质量、建筑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建筑形式以多层和高层为多,建筑结构以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我国建筑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墙体砌筑量大、墙面平整度差、抹灰量大。
这种建筑结构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需要大量的普通抹灰砂浆和普通砌筑砂浆,从而为干混砂浆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3.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预拌混凝土消费量正是通过强制推行大幅上升的,从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干混砂浆的发展历程、推广经历、产品属性、政策环境、工程条件与预拌混凝土非常相近,市场应用强制性措施的出台只是一个
时机问题。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工程质量的日益重视,国家相关部门会总结商品混凝土的发展经验,扬长避短,走一条快速、高效的干混砂浆推广之路。
综合上述分析和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的预测,未来10年内预拌砂浆市场需求量将以很快的速度增长,然后趋缓,此后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空间。预计2011年各类干混砂浆消费量约
1.2亿~1.5亿吨。除特种砂浆外,干混砂浆主要是用于城市房屋建设和维修及其它各类工程,我国干混砂浆的市场容量可望达到6亿吨左右。
干混砂浆的出现填补了建筑材料的一项空白,完成了对建筑工业的一项重大革新。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和建材生产企业对该项目表示出很大的兴趣。从国内京、沪、粤等地的推广使用状况来看,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再加上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屡屡出现,使得干混砂浆的政策面环境很好。同时,干混砂浆在现阶段产量依然很小,比如以一个中小城市一年总建筑量1000万平方米对砂浆的使用量进行简单估算,抹面砂浆和砌筑砂浆总使用量在400万吨以上。假如建一条年产40万吨的干混砂浆生产线,全部产量仅为市场需求量的10% ,因此市场需求不成问题。
综上分析,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而且符合国家相关的鼓励性产业政策。因此,本项目的市场前景是看好的。
2.2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2.2.1 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本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干混砂浆产品主要为砌筑砂浆6万吨、抹灰砂浆4万吨、瓷砖粘结剂2万吨、保温砂浆2万吨、装饰砂浆与粉末涂料6万吨。其各种产品的特点如下:
1、砌筑砂浆:用于砌筑砖、石等各种 砌块的砂浆。 产品优点:
a.具有优异的施工和易性和粘结能力
b.具有优异的保水性,使砂浆在更佳条件下胶凝的更为密实,并可在干燥砌块基面都能保证砂浆有效粘结
c.具有塑性收缩、干缩率低特性,最大限度保证墙体尺寸稳定性 d.胶凝后具有刚中带韧的力学性能
2、抹灰砂浆:涂抹在建筑物或建筑物构件表面的砂浆。 产品优点:
a.能承受一系列外部作用
b.有足够的抗水冲能力,可以用在浴室和其他潮湿的房间抹灰工程中 c.减少抹灰层数,提高工效
d.良好的和易性使施工好的基面光滑平整、均匀
e.具有良好的抗流挂性能、对抹灰工具的低黏性、易施工性 f.砂浆保水性能好,硬化后不产生裂缝
g.具有良好的水蒸气渗透性 h.更好的抗裂、抗渗性能
3、瓷砖粘结剂:用于粘贴陶瓷砖、抛光砖以及花岗岩之类的天然石材 产品优点:
a.施工先进,抗垂性,施工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b.节约材料用量,可实现薄层粘结
c.粘结力强,减少分层和剥落,避免空鼓、开裂 d.简单方便,质量容易控制 e.保护环境,无有毒添加物
4、保温砂浆:聚苯乙烯颗粒添加纤维素、胶粉、纤维等添加剂的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砂浆 产品优点:
a.加水即可使用,施工方便 b.粘结强度高,不易空鼓、脱落
c.物理力学性能稳定、收缩率低、防止收缩开裂或龟裂 d.可在潮湿基面上施工 e.干燥硬化块,施工周期短 f.绿色环保,隔热效果卓越
g.密度小,减轻建筑自重,有利于结构设计
5、装饰砂浆与粉末涂料:可替代涂料和瓷砖用于建筑物的装饰,不需要光滑基层,可作最终装饰,无需在进行其他装饰处理 产品优点:
a.色彩质感自然,视觉柔和 b.成本较低,性价比高
c.易施工,有良好的涂抹性,施工快捷方便,方法多样 d.安全,环保
e.对基材有良好的粘结性
f.抗渗效果好,具有低吸水性、高疏水性及耐粘污能力 g.有良好的透气性
h.颜色多样性,内外墙面装饰更趣完美 i.耐水耐候、耐磨透气 j.具一定柔性,防止涂层开裂 k.表现力丰富,立体感强
2.2.2产品目标市场鉴于本项目产品品种、规格,国内外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本项目的生产能力,产品目标市场主要着眼于北京地区。
第三章 场址选择
3.1 场址所在位置现状项目用地位于XXXXX市XXXXXXX镇XXXXXXXXX北。本区场地平整,场区范围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讯等。适宜本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地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适宜本项目建设。
3.2 场址建设条件3.2.1 自然资源状况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XXXXX市地处燕山山前平原地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倾斜,按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低山丘陵,平原和洼地。其中平原面积最大,主要由潮白河、蓟运河冲洪积扇构成,平均海拔高程5.9—31.9米(黄海标高),地面自然纵坡1/1500左右,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本市东北部的蒋福山地区。该区域周缘为海拔335.2—458.5米的龙门山和青龙山,中间为海拔200—
212米的蒋福山盆地,此外在本市西北部还有一海拔90.4米的孤山挺立于倾斜平原上,洼地主要分布在本市东南部的引洵入潮与鲍邱河、潮白河两岸、地势低平,多积水洼地。
该工程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层分布较稳定,场地范围内未发现不利于建筑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及不安全隐患,故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有一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为-3.21~-6.83米;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地震烈度
依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规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3)气候条件
XXXXX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1℃,历史极端气温分别为40.2℃和-25.8℃,总降雨量为905.1mm,年蒸发量1581.9 mm。历史平均降水量为617.4mm。相对温度平均为58%,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870小时,历年平均无霜期183天,最大冻土深度77cm,最大降雪厚度26cm
。辖区一年四季分明,风调雨顺,气候温和宜人,风沙量小,自然破坏力极低。
3.2.2 基础设施完善给水:本项目用水由场区自打井提供,可满足项目生活、消防等用水需要。
排水:本项目处理主要为办公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按要求分为单独排水管道按要求进入下水道,与雨水排水管道分流。
供暖:本项目取暖由场区自备电暖气。
供电:本项目用电直接接入附近变压器线路,可满足项目用电。通信及电视系统: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先进的程控电话网覆盖全市,512K-10M的宽带延伸到市区每一个角落;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系
统实现全县无间缝覆盖。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实现光纤进入厂区,厂区设置光站,向各用房提供图文和数据服务,保证信号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3.2.3 政策环境
XXXXX市委、市政府将项目带动作为促进XXXXX市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在项目带动实施过程中,注重企业发展,给予宽松的发展空间,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本地投资建厂,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3.2.4 社会经济条件2010年XXXXX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14.286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值为25.2406亿元,第二产业总值为178.5679亿元,第三产业总值为110.4777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为45.4716亿元,比上年下降1.9%。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总产值为450.4745亿元。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46.63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269524万元,比上年下降10.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2042亿元,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12.937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34.7002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3.250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80.71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0.527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6元,比上年上涨10.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支出15944元,比上年上涨10.6%。
通过以上分析,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公共设施配套条件等各方面,都为该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章 土地利用
4.1 用地规划选址项目用地位于XXXXX市XXXXXXX镇XXXXXXXXX北,四至范围:东侧为闲置用地;南侧为果园;西侧隔运输道路为机制砂厂;北侧为闲置用地。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7275平方米(25.91亩)。
4.2 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1、用地类型
项目建设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2、用地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7275平方米(25.91亩),全部为工业用地。
4.3 项目功能分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727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1.056公顷;绿化占地0.1382公顷;道路广场占地0.5333公顷。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用地指标标准,XXXXX市XXXXX的土地为第十等,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该项目属于第31类“非金属矿物制品”,XXXXX的土地利用指标为:
投资强度≥625万元/公顷,容积率≥0.7,建筑系数≥3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占地面积小于总占地面积的7%,绿地面积小于总占地面积的20%,不得建造“花园式工厂”。
本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如下:投资强度:3759万元/公顷;容积率:0.89;建筑系数:61.13%;绿化率:8.0%;
办公及生活服务用房占总用地的3.82%。
以上主要土地利用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5.1 技术方案5.1.1 工厂设计原则(1)推行精益生产理念作为设计出发点,合理组织车间物流系统,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任务,做到在制品最少、物流成本最低,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工艺方案的制定和设备选型力求与产品技术要求相适应,与生产规模相协调,针对产品工艺特点、技术要求,新增设备力求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加强工序间检测和最终检测,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3)主体厂房采用钢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建设。同时考虑工厂将来的发展性、适用性。
(4)按照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消防要求,对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源及危害劳动安全卫生的不利因素,遵照“三同时”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
5.1.2 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述:
1、机制砂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噪声粉尘
石料
传送料斗袋式除尘器粉尘、噪声传送破碎机传送筛分机机制砂粉尘、噪声大料回收 机制砂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示意图
生产工艺简述:
(1)破碎:首先将采购的砂料倒入料斗,然后由传送带送至破碎机中破碎。
(2)筛分:破碎后物料经传送带送至筛分机筛分,并将筛分出的不符合产品要求的大粒径砂料回收入破碎机中重复破碎。
成品机制砂部分用于生产干混砂浆原料,另一部分用于成品外售。2、
干混砂浆生产工艺流程见下图:
干混砂浆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示意图
生产工艺简述:
干混砂浆的生产是对砂、粉煤灰、水泥、特定的添加剂分别进行计量,计量后分别进入干混砂浆混合搅拌机进行混合,混合达到要求后的
干粉砂浆贮存在成品罐中或者通过散装车拉走。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水的使用。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各种原料的贮存:由制砂车间生产出的砂从各自的出口密闭输送至砂筒贮存。同时,散装水泥由密闭罐车运至厂内,采用密闭管道通过气力输送至水泥筒仓贮存备用;粉煤灰由密闭罐车运至厂内后,由电磁振动给料机、皮带输送机(皮带运输机在密闭的管道中)运送到粉煤灰筒仓中贮存;添加剂也由机械输送至专用筒仓后贮存。各密闭筒仓顶端设置专用布袋除尘器,以收集筒仓由排气管排出的含尘空气。
(2)计量:由电脑控制的计量系统在计量螺旋的配合下,根据普通砂浆和特种砂浆原料配比的要求,把料仓中的砂、水泥、粉煤灰等原料导入计量仓,通过传感器的数据反馈,实现原料计量。添加剂经人工电子秤称量后,通过电动提升机直接提升至高效混合机上端。料仓的原料使用状况由筒料位计来监视,同时控制上料。
(3)混合:计量好后的砂、水泥、粉煤灰,分别通过螺旋输送机导进主斗提机,提升到混合机上部待混料仓中。干粉砂浆和特种砂浆的不同之处在于添加剂的不同,根据不同的要求人工通过电子称称量不同性质的添加剂倒入混合仓中。待混仓为气动大开门型,可以迅速将待混物料放入无重力混合机。无重力混合机的混合速度相当快,物料在其中不断更叠、扩散,一般情况下7-8分钟即混合均匀,然后卸入成品仓中。卸料口采用无残余卸料设计,借助于两个卸料阀门,混合料被卸入与搅拌机等长的底斗仓中。
(4)成品:散装的干粉砂浆通过密闭传输带从底斗仓中运至储存仓或者经散装车运至施工工地。需要包装的干粉砂浆通过气动快开门,迅速放到成品料仓进行缓冲、储存,然后通过软连接进入包装机计量、打包。
以上全部生产过程由PLC计算机操作控制,全密闭式生产。
5.2 主要设备方案1、设备选型的原则
设备应选择国内现有的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在主要设备选型上按以下原则进行:
1)所选设备技术性能先进,应达到目前国内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其运转稳定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
2)设备性能价格比合理,使投资方能够以合理的投资获得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设备。
3)充分考虑设备的正常运转费用,以保证在生产相同产品时,能够保持最低的生产成本。
4)选用生产设备厂家具有国内一流装备,管理科学,达到国际质量认证标准。
5)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最佳技术水平。
2、各工艺设备选型、配置见下表清单:
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序号123456789总计
采购国产设备名称破碎机筛分机搅拌机输送机储料筒仓储料筒仓回转反吹袋式除尘器筒仓除尘器风机
规格型号PE150×250UCS1000SJD-100TL-4004每个容积为120
t
每个容积为70tJC144-3型
单台功率(KW)5212.22012.5
台数(台/套)2311131
单价(万元)160.5801505228255658120
金额(万元)3212401505728425562321201800
总功率(KW)10436.620137.500266045429.1
261545
14127
5.3 工程方案5.3.1设计依据根据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工程建设用地的地块形状和场地周围的交通运输条件,从生产便捷的角度出发,总图布置充分考虑建筑采光、人货流向、节耗、消防安全和厂区景观等因素。
5.3.2总平面布置方案1)
根据总体布置,本项目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室、原料库房等,原料库位于厂区北侧,办公区及员工食堂等位于厂区东侧,生产车间位于厂区西侧。便于人员来往及车辆运输。
2)厂区内道路环通,满足消防及运输要求,主要道路宽18m,转弯半径5m,采用混凝土道路。
5.3.3 建筑工程本项目厂房和库房均为钢结构,防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类别为戊类;办公区、宿舍区、食堂和门卫室为砖混结构,防火等级均为二级。
5.3.4 电气动力工程本项目生产和生活的用电规格为:电压 380-220V 三相频率 50HZ电压波动 ±5%
车间照明均按100-150LX设计,局部300LX。
5.3.5 通讯工程本项目接入附近电讯网络系统,厂区内设虚拟电话网络,可满足生产联络及办公管理的需要。
5.3.6 给排水根据项目的使用需要及现行设计规范,本项目给排水工程设置给水系统,排水系统。
(1)给水系统
本项目由场区自打井供水,可满足生活用水需要。给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给水干管管径DN100,水量、水压可满足厂内日常工作和生活要求。
(2)排水系统
厂区排水为雨污分流制,厂区雨水由道路雨水口收集后汇入厂区雨水管道,后排入雨水管网;生活污水来自员工盥洗用水、食堂废水等,盥洗排水含有一定悬浮物、有机物和洗涤剂等,但浓度不高;食堂污水含有较高的动植物油和有机成分,为含油废水。拟建化粪池处理并贮存。厕所为旱厕,冲厕用水较少,排入旱厕中贮存。化粪池和旱厕由XXXXX市政环卫部门定期清运,生活污水基本不排放。
5.3.7消防工程本项目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要求进行设计:建筑物防火设计为丙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按规定设计室内外消防栓及消防管网;在各有关部位设置消防器材、工具等。
项目区内道路布置成环形通道,道路宽度要达到运输及防火通道的设计标准不小于10M。为使救火车能靠近各建筑物,满足消防通道要求各厂房及仓库的间距设计标准不小于10M。
第六章 原辅材料、动力供应
6.1原辅材料供应本项目生产原材料主要为粉煤灰、水泥、砂料等,原材料名称及年用量详见下表。
项目生产原材料及年用量一览表
年用量原材料名称备注
粉煤灰是晶体、玻璃体及少量未
燃炭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的混合体。主要氧化物组成为:SiO2、AL2O3、FeO、Fe2O3等
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碎石粒径为2-10cm,主要成份为SiO2,Al2O3
序号
1
粉煤灰(干)12000吨
23
水泥石料
28000吨56万吨
,Fe2O3
4
添加剂
120吨
可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醚、甲酸钙等
来源:主要从当地以及附近矿山地区收集、购进。
6.2燃料、动力供应1)电力供应
根据生产动力及照明需求预计年用量为85.46万度。a.照明及办公用电计算:照明总用电量为15.05万度。室内照明计算:车间照明功率密度为12W/ m2,总照明面积为4900m2;库房照明功率密度为5W/
m2,总照明面积为5000m2;办公区照明及办公功率密度为30W/ m2,总照明面积为320m2;宿舍区和食堂及门卫照明功率密度为8W/ m2,总照明面积为340m2。
室内照明用电=照明面积X照明功率密度X全年小时数X需要系数X同时系数X10-7=(4900X12W/m2X6X300X0.82X0.9X10-7)+(5000X5W/m2X 6X300X0.75X0.8X10-7)+(320X30W/m2X6X300X0.8X0.9X10-7)+(340X8W/m2X6X300X0.8X0.9X10-7)=12.11万度;
室外照明计算: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为3W/ m2,照明面积为5333m2。
室外照明用电=照明面积X照明功率密度X全年小时数X需要系数X同时系数X10-7=5333X3W/ m2X8X300X0.85X0.9X10-7=2.94万度;
b.取暖和制冷用电估算:本项目办公生活服务区冬季采暖采用电暖器,夏季制冷均采用壁挂式空调解决,用电功率密度均按照80W/ m2估算,总照明面积为660m2,
用电计算:660X80W/m2X8X300X0.85X0.8X10-7=8.62万度c.生产用电量计算:年生产用电量61.79万度。
序号1234567总计
采购国产设备名称
破碎机筛分机搅拌机输送机
回转反吹袋式除尘器
筒仓除尘器风机
总功率需要系(KW)数10436.620137.5266045429.1
0.80.80.90.60.90.80.9
同时系数0.820.820.90.750.90.90.9
功率因数0.950.950.950.950.950.950.95
年运行小时数2400240024002400240024002400
年用电量(万度)15.56 5.47 3.69 14.11 4.80 9.85 8.31 61.79
配电设备一般为配高性能断路器的配电箱,动力设施采用“动力控制中心” 配电。配电设备上酌情设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
厂房内所需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等,现有厂房已有基础接地系统,上述接地系统均与基础接地相连。
工艺生产房间的照度为500Lx,库房、生产辅助用房、办公室及会议室等的照度为200Lx,动力用房的照度为100Lx。照明光源以高性能荧光灯为主,各荧光灯具功率因子不小于0.8。
此外还考虑了必要的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安全接地利用TN-S系统的PE主线作等电位连接。
2)给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不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120L计算,项目预计定员13人,则日生活用水量为1.56吨,年用水量为468吨。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室外工程
7.1 总图布置7.1.1 设计总体思路1、该项目建设方案应体现时代气息和建筑的特点;2、结合现状、地形特点,分区明确,流线合理;3、注意项目配套工程的建设。
7.1.2 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进行场内平面布置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满足生产工艺、运输、防火、施工等有关规范和规定。2、对场区内竖向布置涉及到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室外标高,应充分考虑厂区地面平整度和防洪排水等要求。
3、工艺流程短捷、顺畅,使物料运输方便。4、功能分区明确,尽量避免人流、物流交叉。
5、注意厂区环境,厂区的整体布局尽量美观,合理设置出入口,合理绿化。
7.1.3 平面布置根据工艺流程,结合项目组成内容及周围环境条件,按已定厂址进行总图规划。规划中心力求做到工艺流程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动力靠近负荷中心,管线短捷顺畅,交通运输畅通,生产管理方便。为节省项
目用地,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建构筑物布置尽量紧凑,以减少建设投资。
项目用地位于XXXXX市XXXXXXX镇XXXXXXXXX北。工程总占地17275平方米(25.91亩)。
根据场地形状和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该厂区使用功能,主要为生产区和办公生活服务区。原料库位于厂区北侧,办公区及员工食堂等位于厂区东侧,生产车间位于厂区西侧。
7.1.4布置方案(1)生产区在场区占据大部分区域。
(2)在场区内地下建有变配电室,水泵房、消防水池。
7.1.5场内道路为满足厂内外交通运输及消防等要求,厂内道路原则上平行于主要建筑物,分别设东西和南北向主干道,其他次干道于在主干道呈正交环状布置。厂内道路设计为城市型砼路面,主要路面宽分6m、8m两种,可满足生产运输及消防需求。
7.1.6绿化绿化布置采用点、线、面结合方式。在厂区道路两边,厂房、周围,种植以乔木、灌木为主的树种间植草皮。在门前广场、食堂前的开阔场地,种植以草皮为主,间植灌木、木本花卉。以美化生活,改善环境为目的。
7.1.7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总图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指标
项目厂区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系数容积率绿化率
%单位m2m2m2%
数量17275105601056061.130.898.0
7.2厂内外运输本项目运入物料主要为生产车间所需的原辅材料,主要由汽车运入。运出物料主要为成品,以汽车货运为主;废旧料运往城市回收站。场外运输均考虑汽车运输。考虑场区地势平坦、厂内运输采用叉车;厂房内部运输采用叉车、传送设备等。
7.3室外工程1)道路工程
路面结构:采用水泥路面。
绿化:行道树选择适合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生长的树种,拟将绿化系数控制在20%以内。
2)给排水工程
项目区用水主要为生活及消防用水。给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排水方式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放。雨水经雨水排水系统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区内污水管网。
3)供电工程
供电方式拟采用高头镇供电线路供电,拟建配电室一座,需要安装变压器及高低压配电柜。
4)通信工程
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先进的程控电话网覆盖全市,512K-10M的宽带延伸到市区每一个角落;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全县无间缝覆盖。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实现光纤进入厂区,厂区设置光站,向各用房提供图文和数据服务,保证信号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第八章 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8.1 设置原则本项目由X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承建,项目竣工后,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工作,并对总经理负责。公司下设生产部、财务部、行政部,技术管理部和市场部。机构设置见企业组织系统图。
企业组织系统图
8.2 劳动工资和员工来源公司员工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律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公司员工的工资、劳动保险及福利待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及其实施办法实施,经董事会研究制定方案,由公司和公司的工会组织集体或个别订立劳动合同加以规定,劳动合同订立后,报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备案。
根据同行业职工平均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规定,确定工资标准。
本项目共需13人,其中:管理人员2名,其他人员11人,以上部分人员向社会招聘(详见定员表)。
项目定员表
单位:人
序号12345677.17.2
部门总经理副总经理行政部财务部市场部采购部生产部技术人员生产人员总 计
人员11111171613
8.3工作制度根据该行业特点,本企业年营运时间300天,员工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生产线工人实行一班制。
8.4人员培训计划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为保障项目建成后生产的顺利进行,在项目投产前,对所有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请有关专家授课,使生产工人掌握
本岗位生产工艺过程并能熟练操作,所有人员熟悉各岗位的职责、技能和任务。技术培训后,经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生产事故处理等知识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项目运行后,企业将有计划选派优秀技术人员进行专业进修,加强技术人才的提高和贮备,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先进性和科学性,提高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
第九章 节能措施
9.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4.《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6.《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7.《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0.《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
1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185-199312.《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1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814.《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0815.《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T18613-2002
1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T20052-2006
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2(J)81-20091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1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2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2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22.《XXXX省节约能源条例》(2006年5月24日XXXX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23.《关于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冀发改投资[2007]152号)
24.《XXXX省用水定额》(DB13/T 1161.3-2009)
25.《XXXX省统计局、XX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末全省及各设区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冀统能字〔2011〕52号)
9.2项目节能背景分析1.节约能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进人21世纪,世界各国纷纷把能源安全作为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并把提高能效和节能作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举措。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需求呈持续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能源紧张业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省由于高耗能产业比重偏大,致使能源消耗增长过快,能源自给率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加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建筑业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等指标高位运行。2005年全省能耗总量比2000年增加76.4%,高于GDP增幅6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96和4.41吨标准煤,分别高于全国0.74和1.82吨标准煤,全省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50%。加强节能工作已成为我省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建设节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多项节能政策、法规。其中国家《十一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到
2010年每万元GDP(1990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25吨标准煤,2003--2010年年均节能率为2.2%,到2020年每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54吨标准煤,2003--2020年年均节能率为3%,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2010年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中型企业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XX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也提出“十一五”期末万元GDP能耗下降
到1.56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总体节能降低20%左右,工业节能达到25%以上。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形成政府引导下市场主体自觉节能的新机制。
2.国家、XXXX省、XXXXX市能耗指标
《XXXX省统计局、XX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末全省及各设区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冀统能字〔2011〕52号)中提出如下数据:
(1)十一五末XXXXX市万元GDP耗0.856吨标准煤;全省平均值为1.583吨标煤。
(2)十一五末XXXXX市万元GDP耗电1543.09千瓦时;全省平均为1466.76千瓦时。
(3)十一五末XXXXX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每万元1.185吨标煤;全省平均为2.733吨标煤。
单位GDP能耗
指标值(吨标准煤/万元)全省XXXXXXXXXXX
1.5831.486
上升或下降(±%)-3.50-3.30
比2005年累计上升或下降(±%)-20.11-20.68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值(吨标准煤/万元
)
2.7332.228
上升或下降(±%)-8.88%-8.01
单位GDP电耗指标值(千瓦时/万元)1466.761292.47
上升或下降(±%)1.160.39
0.856-4.16-20.021.185-8.881543.095.20
9.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9.3.1电力、水资源和其他能源供应现状项目地址位于XXXXX市XXXXXXX镇XXXXXXXXX北,本区域内主要能源供应情况分析如下:
供电:由附近供电系统供应。对户直接供电,供电系统有保障。供水:本项目供水由场区自打井供给。
排水:本工程场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中水处理站处理后最终排入附近污水管网。
9.3.2项目用能源品种选择的合理性、可行性、供应可靠性分析本项目主要能耗是电能。电能接入附近供电管网。从项目所在地的电力、电网及其它能源现状和规划建设看,项目建成后电力供应有保障。煤主要从附近市场购进,供应有保障。项目所在地已出具承诺,为项目提供水、电供应。因此,项目能源供应是可行、可靠的。
9.4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9.4.1能源消耗种类1)动力
生活、生产主要动力为电力。2)其他能源
项目使用其他能源为办公生活用水。
9.4.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1)用电量:根据生产动力及照明需求预计年用量为85.46万度。本项目生产设备正常生产时为429.1KW。需要系数取0.84,功率因数取0.95,同时系数0.88,工作天数300天。拟设配电室,采用箱式变供电,安装容量800kVA,满足生产及公用设备等用电需要。
项目选择无铁损及铜损较小与效率较高的变压器。企业在停止运转期间以及休假停工时,停用的变压器宜切断高压侧电源,以减少铁损。另外,生产时间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时段,选在低电价时间内生产可节约部分开支。
2)给水
本项目生产过程不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120L计算,项目预计定员13人,则日生活用水量为1.56吨,年用水量为468吨。
9.5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以全年的能源耗用量进行分析
序号1
主要能源及耗能工质名称
电
年需要量单位万kWh
实物85.46
折算系数单位T/万kWh
系数1.229
105.03105.03折标煤(t)
备注
全部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年用量(t)
9.6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节约能源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项目应遵循的准则。本项目的建设选用合理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达到用最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9.6.1 设备节能1、选用新型高速工艺生产设备,部分设备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较高的设备运转率,在科学的管理和调配使用下,将充分体现高效、节能的特性。
2、设备均选用国内节能产品,对负荷变化较大的电机采用变频调速,使其实际功率与负荷相适应,达到降低能耗,提高工作品质的作用。
3、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选择国家鼓励、支持发展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在动力设备上,根据《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值及能效等级》(GB18613-2006)介绍,选择节能型电机产品。
9.6.2工业节能
1)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原材料加工的余料,积极组织回收用,对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按有关规定销售给合法经营的物资回收再生
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规范及生产工艺,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尽量不使用不可再生的原料。
2)供配电设计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省电能为原则,生产设备、仪器设备及供电设备均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节能换代产品,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降低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节约能源消耗。光源选用科学、高效、节能的声光控制方式,严格实施绿色照明。
3)供水管网系统均采用合理的输送工艺,尽可能降低途中消耗。
4)项目建成后,根据各建筑物的功能、用电负荷、用水的性质,供水、供电系统在入口处均安装计量和节流装置。
9.6.3建筑节能1.节能措施
该工程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选择和构造方案如下:
屋面:保护层、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坡层、保温层(100mm厚A级防火泡沫混凝土保温板)、钢筋砼楼板及石灰砂浆抹面。
外墙:室内石灰砂浆内饰面、2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岩棉板外墙保温。
查规程表F4.2.2-2得: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0.59W/m2.K小于[0.6](表4.2.1),满足要求。
门窗:选用产品要求达到《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几级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6级水平,外墙窗均为塑钢双玻,其传热系数为k=2.56W/(m2.k),采用保温分户门,其传热系数为k=1.70W/(m2.k)。
楼梯间:普通内墙抹灰,240厚粉煤灰烧结砖,靠楼梯间一侧加抹20厚保温砂浆,其传热系数为k=1.67W/(m2.k)。
2.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
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外墙采用聚氨脂涂料防水技术;排水管采用UPVC管件;水嘴采用瓷片水嘴;坡屋面无机活性保温技术;屋面防水全部采用SBS防水做法;塑钢门窗采用单框双层中空玻璃;单元分门户采用高档实木及钢制三防门;采用高效有机硅厨厕防水技术。
9.6.4其他节能措施1)
供、变电系统的节电措施,泵类、风机、空压机和空调、制冷设备等通用机械设备的节能措施。
1.供配电设计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省电能为原则,生产设备、仪器设备及供电设备均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节能换代产品,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降低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节约能源消耗。
光源选用科学、高效、节能的声光控制方式,严格实施绿色照明。2.在高压开关柜和低压开关柜内采用节能高效分断能力高的断路器,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行,减少停电事故。
3. 新风机组和空调机组的自动控制:a.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新风和回风风道入口处,分别设置多叶电动、手动两用调节阀,其中新风阀与送风机联动,风机启动,新风阀打开,风机关闭,新风阀关闭。同时新风阀与回风阀之间亦联动,根据室外气象条件调节新风阀与回风阀的开度,控制新风量与回风量的比例,以保证设计的室内参数,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冷源,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b.
在表冷段处,冷冻水(或冬季用空调热水)的出水管上设自动平衡比例积分调节阀,当空调房间负荷发生变化时,该电动调节阀可以自动调节通过表冷段的空调冷热水的流量。
c.
设置防冻温度控制:在热水盘管的出水口设置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测量回水温度,当其所测值低到5%左右时,防冻控制器动作,停止空调机组运行,同时开大热水阀。
d.
在过滤段的前后设置压差报警装置,当时用一段时间后过滤器的阻力过大时,通知运行管理人员及时清洗过滤器。
e. 加湿段的进口水管上设电动调节阀,以控制冬季加湿量的大小。2) 其他节能措施等
1.所有用水器具都应选用节水型产品,严格控制各用水点的水压和水量,安装计量仪表,以免管网跑、冒、滴、漏和流速过大或静压过高而造成水资源浪费。
2.加大雨水利用。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收集到消防水池,用于平时浇洒道路及绿化用,节约清水用量。
3.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加强节能管理。
9.6.5企业节能管理1.管理制度
在能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设置节能管理机构,制定从能源采购、计量、统计、生产过程管理和定额考核等一系列的能源管理制度,并以经济责任制的方式严格考核,促进了企业各项节能工作的有效展开,把能耗指标细化到了各种产品、工序、车间,为企业取得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做好组织和制度准备。
2.管理措施
①本工程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和专职机构,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以及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人员,并向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②能源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未经节能教育培训的人员,不能在主要耗能设备岗位上操作。
③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严格核定和控制各生产单位的损耗率。
④加强节能宣传与培训。企业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定期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主要
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加强企业节约型文化建设,提高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⑤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其它有关规定,定期向上级节能管理机构和企业业务主管部门报送有关能源统计报表。
⑥进行能耗分析,并根据需要开展能源平衡工作,实行综合能耗考核和单项消耗考核制度。
⑦企业能源机构应当会同能源供应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综合能耗考核定额和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定期对本企业主要耗能产品制订先进、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并认真进行考核。将各项能源消耗定额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
⑧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对出现的不可预见的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非正常情况采取应急方案,减少停机时间,提高作业率,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3.能源统计、监测及计量仪器仪表配置
根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4851-2010)建立能源计量系统,实行企业、车间、重点工序设备三级计量的管理,配备相应的仪表和设备,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帐,计量器具档案。
建立能源统计工作制度,对涉及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设置分类统计报,细化到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采暖、照明等工序(艺)。
能源统计工作,涉及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的分类统计报表,仍沿用原有能源日报、月报制度,细化到主要生产、采暖、照明等工序(艺)的计量与统计,以便于对能源利用的适时分析与细化考核。
9.7节能措施效果评估项目使用的主要能源种类和能源消费结构合理,能源供应有保障。该项目能效指标符合相关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设备选择符合国家相关能效标准,未采用国家禁止和淘汰类耗能设备。该项目能耗达到了50%的节能率,达到节能建筑设计标准。本项目全部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年用量为105.03t,总建筑面积10560平方米,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
本项目单位产量能耗105.03X1000/700000=0.15kgce/吨;单位投资能耗为105.03X1000/6950=15.11kgce/万元,单位面积能耗为105.03X1000/10560=9.95kgce/平方米,通过各项能耗指标可以看出该项目的生产均达到了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
9.8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本项目通过采取节能措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是可行的。
9.9能耗指标的计算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①工业总产值=产品售价×产量
②工业中间投入=外购原辅材料+外购动力费+修理费+摊销费用+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分别扣除其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摊销费之后的部分)+利息支出
③本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工业总产值
项目工业总产值为7750万元(不含税价格)。2、工业增加值计算
经计算,项目工业增加值为4250万元。具体计算过程见下表: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计算表
序号123456789
项目外购原辅助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
修理费其他费用摊销费
现价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中间投入(1+2+3+4+5)
增值税
工业增加值(6-7+8)
正常年(万元)
350026012023365775041786784250
3、项目能耗指标的计算
能耗指标表
序号12
类 别产值能耗指标
项 目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标煤)
单 位t /万元t /万元
本项目指标0.01360.0247
参照指标0.8561.185
增加值能耗指标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标煤
)通过以上节能措施的实施,项目达到设计规模后,正常年用电、水等能源折合标准煤用量为105.03t。本项目每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为0.0136t/万元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0247t/万元标准煤,
均低于XXXX省和XXXXX市十一五末万元要求的单位GDP能耗指标。
第十章 环境保护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和生产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声环境、大气环境、社会环境和景观环境的影响。但由于项目区附近居民较少,无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和水源。所以,从总体上说,本项目无论在施工期还是在生产期,对环境的影响均十分有限
。本项目所产生的污水、废料、粉尘、噪音,均经严格处理,并尽量做到循环和回收使用。
10.1 设计依据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
7、《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年8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
10.2 污染物情况本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是项目建设期间的固体废弃物、噪声、扬尘、废水和项目建成运行期间的生活污水等。
10.2.1项目建设期间的环保措施1、噪声
由于本项目的建设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施工机械噪声级别高,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周围的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中应防止噪声扰民,对产生噪声机械要采取减震、降噪等措施,场界噪声不得超过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限值要求;夜间限时作业,办理建筑施工噪声申报登记手续。
2、废气、扬尘
施工期车辆、机械排放的CO2、NO2等大气污染物由于排放总量不大,其污染影响范围是有限的。施工期主要污染是粉尘污染,施工车辆的进出携带泥土抖落在道路上,施工现场裸露的土堆、地表,在遇风吹扬或遇雨的情况下,将造成泥土污染。这种污染是短期的,但为了将这种污染降到最低程度,在施工方案中,要对这种影响加以考虑,所采用的施工设备应有良好的除尘密封装置;同时,保持车轮清洁,春冬季节季节注意对裸露地表洒水,降低飞尘影响施。
3、废水
本项目的施工期间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大。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四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入污水管网。
4、固体废弃物
废渣排放主要有施工过程中的弃土、建设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定期送往指定的垃圾处理地点。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并分类处理。
10.2.2 项目运营期间的环保措施1、废水
该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废水为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中主要来自员工盥洗用水、环境卫生清洗用水,生活污水中污染因子为CODCr、BOD、SS等。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污水管网。
2、废气(1)废气源分析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已安防尘网罩过滤,且远离居民区,不会对居民造成影响。
(2)废气处理方案
1)粉尘:该项目生产过程投料、破碎、筛分、出料等工段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粉尘,装卸料、材料转移、运输过程以及料堆会产生扬尘。2)员工食堂食品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油烟中含有CO、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质,油烟初始浓度8mg/m3,安装油烟净化器进行处理,油烟经处理后引至屋顶排放。
3、固体废弃物
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另外有职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产生量约1.95t/a。生活固体废物采用袋装处理,每日清运垃圾一次,送生活垃圾处理厂。
该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脉冲袋式除尘器回收的粉料,回收量为420t/a。建设单位拟将回收的粉料定期出售给建材公司,用作建筑材料。
4、噪声
本项目噪声污染源为破碎机、筛分机、搅拌机、配套风机等,建设单位拟建密闭式生产车间用于设置生产设备。经类比调查,各设备噪声级如下表所示。
各生产设备噪声级一览表 单位:dB(A)
噪声源 破碎机 筛分机搅拌机除尘设备风机
设备噪声级95-10070-8080-9080-90
10.3环保监测实施方案为了确保项目投产后
“三废”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三废”排放标准,以及“三废”处理设备的完善和正常云装。本项目将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环保工作,配备相应的设备并制定有关安全操作及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
23号)、《中共XXXX省委办公厅、X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冀办发 2010
30号)及《中共XXXXX市委办公室 XX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廊办发 2010 19号)规定,项目实施期间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1.1 劳动安全按照工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原则,在各专业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产安全、卫生和防护措施。
1、供配电将根据有关安全规范进行设计
为保证职工生命安全,所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构架均有可靠的按地:所有机电设备全部采用机械防护罩网;电源引入线的零线,在进户处重复接地。以上接地电阻值均不大于4欧姆。室内电缆采用穿钢管埋地或沿托敷设。电源进线装设延时速断及过流保护。所有检修照明或手提照明采用36伏电压。
各建筑物设置防雷设施。2、防机械伤害
对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的部位设置防护罩,并高明显警示标识。起重设备设置必要的安全装置,供电滑线具有鲜明颜色的信号灯及运行
电铃,靠近滑线—
边设置保护架。车间通道标识醒目,以利人流、物流畅通。
3、严格执行建筑防火、防雷设计规范,采用可靠防火措施、疏散通道,保障安全。
11.2卫生项目建成投产后,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和食品卫生检查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2、建筑物的设计考虑给排水、采暖通风、采光照明等卫生要求。3、根据各工段的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设置生产卫生用室(厕所、洗手间、更衣室等)和简易休息室。
11.3 消防1、设计依据和采用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爆炸和火害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消防措施
项目建设投入运营后,可能的火灾隐患包括:电气设备短路,建筑物装饰,仓库中的易燃材料等。
场区各建筑物四周设计有12米宽环形通道,各建筑物之间按消防规范留有足够的消防间距。并按照消防要求在建筑物内外不同区域应设置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并配备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联运系统,以保证各类设施的绝对安全。
本项目建筑物耐火等级为Ⅰ、Ⅱ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规定,室外消防水量为30l/s,室内消防用水量25l/s,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为二小时,该消防水量由公司清水池贮存,非消防时不得动用。
本工程消防给水系统,由消防泵及室内、外消火栓组成,消防给水管道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合用。室外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状,室外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小于150m,建筑物室内设有室内消火栓箱和启动消防泵的按钮。
除了给水消防外,每栋建筑物内均配备手提式泡沫灭火器或手提式“1121”灭火器,以及其它常规消防器材。在不能用水消防的部位设置“1121”或“1301”气体灭火设施。
项目在建设与生产过程中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建设。同时,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防火安全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防火意识教育,以确保消防安全。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
12.1 建设工期工程建设工期为1年。
1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2.2.1编制依据及原则1、项目建设内容及承担单位的要求;2、项目建设的常规步骤和顺序;3、项目审批部门统筹安排工作计划。
12.2.2 建设工期该项目建设期为1年,自2012年3月—
2013年2月。在此期间需要安排项目审批;施工图设计;项目招标;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试运营等工作。各项工作合理进行,将土建和试生产总工期控制在1年之内。
1、2012年3月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及审批工作;
2、2012年4月完成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及项目招标工作3、2012年5月-2013年1月进行厂区土建施工;4、2013年1月进行员工培训;
5、2013年1月进行设备采购及安装工作。6、2013年2月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施工进度表
序号
工期(月) 实施步骤
项目前期准备及审批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3
42012年
5
6-12
2013年1
2
12
3
工程招标
4
土建施工
5
员工培训
67
设备的购置及安装
竣工验收
为了有效地控制项目设备采购、土建施工和安装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公司做好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工作。
第十三章 项目招标方案
13.1 项目基本概况13.1.1建设项目的名称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项目
13.1.2项目的建设内容和主要组成部分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7275平方米(25.91亩)。其中:建筑占地:10560平方米;道路停车场占地:5333平方米;绿化占地:1382平方米。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560平方米(计算容积率时建筑面积为15460平方米),
具体建筑内容如下表: 主要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123456
建设内容
建筑占地(m2)2800210032001800320200
层数(层)111111
建筑面积(m2)2800210032001800320200
层高
栋数1栋1栋1栋1栋1栋1栋
计算容积率时建筑面积(m2)5600420032001800320200
结构形式
建设性质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新建
1#车间2#车间1#库房2#库房办公区宿舍区
9.6m9.6m6.4m6.4m3.0m3.0m
钢结构钢结构钢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砖混结构
1
78小计
员工食堂门卫
1202010560
11
1202010560
3.0m2.9m
1栋1栋
1202015460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
新建新建
相应用地指标91011
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化率
0.8961.13%8.0%
13.1.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投资总额6950万元人民币,其中:
建设投资6494万元,占总投资的93.44%,包括工程费用4648万元,占总投资的66.88%;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50万元,占总投资的16.55%;预备费用696万元,占总投资的10.01%。
铺底流动资金456万元,占总投资的6.56%。项目总投资6950万元,其均由项目单位自筹。
13.1.4项目建设的地点和时限项目用地位于XXXXX市XXXXXXX镇XXXXXXXXX北,四至范围:东侧为闲置用地;南侧为果园;西侧隔运输道路为机制砂厂;北侧为闲置用地。
该项目实施时间为1年,自2012年3月—2013年2月。
2
13.2 具体招标范围本建设项目勘察设计174万元、工程监理113万元、建筑工程2758万元、设备采购及安装1890万元。
根据《XX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中第九条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如下: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一百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重要设备、材料、医疗设备、药品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科研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标准,但总投资额在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因此,该项目对勘察设计174万元、工程监理113万元、建筑工程2758万元、设备采购及安装1890万元进行招标,招标总金额为4935万元。
13.3招标组织形式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均采用委托招标方式进行招标。
整个工程分为4个标段,即:勘察设计为1个标段;工程监理为1个标段;建筑工程为1个标段;设备采购及安装为1个标段。
3
建筑工程要求暂定及以上资质,工程设计要求乙级及以上资质。
13.4招标方式本项目的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招标。拟发布招标公告媒介是:XXXX省招标投标综合网(http://www.hebeibidding.com.cn);中国建设报。
13.5其他内容本项目工程采用招投标价款一次性包干,其材料采购由中标单位自行采购。
4
第十四章 建设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4.1编制依据本项目的建设投资,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规定进行估算。
1、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XXXX省建设项目概算其他费用定额》(冀建监[2000]181号);
4、《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当地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5、本项目技术方案所确定的设备材料表和数据。
14.2 总投资估算范围1、建(构)筑物和厂区附属工程投资参照当地类似工程单方造价指标估算。
2、设备价格一部分根据向厂家直接询价和厂家报价、一部分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标价估算。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以工程费用为基数,参照《XXXX省建设项目概算其他费用定额》的有关工程经济指标进行估算。
5
14.3 投资估算本项目投资总额6950万元人民币,其中:
建设投资6494万元,占总投资的93.44%,包括工程费用4648万元,占总投资的66.88%;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50万元,占总投资的16.55%;预备费用696万元,占总投资的10.01%。
铺底流动资金456万元,占总投资的6.56%。
14.4 资金筹措本项目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
6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
15.1 财务评价依据本项目的财务评价是参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国家现行财税制度,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计算与评价,有关基础数据由相关专业和建设单位提供。
15.2基础数据1)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估算为6950万元,进入项目财务评价的建设投资为6494万元。
2)实施进度及项目计算期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工程内容,项目建设期为1年。
第2年起为试营期,生产负荷达到80%,第3年生产负荷达到90%,到第4年项目达到满负荷后正常运营。
项目计算期为11年。3)基准收益率
本项目税前基准收益率确定为11%,税后基准收益率确定为12%。4)销售收入
7
本项目预计年生产能力为年产20万吨干混砂浆、50万吨机制砂(其中机制砂25万吨用于生产干混砂浆,剩余25万吨销售),干混砂浆平均单价按照330元/吨估算,机制砂平均单价按照46元/吨估算,销售收入估算为7750万元(详见附表8)。
5)销售税金及附加
该项目正常年税金及附加金额为746万元。6)成本费用估算
(1)原材料费:3500万元。(2)燃料动力费:260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该项目定员为13人,估算年工资及福利为48万元(详见附表6)。
(4)折旧费:该项目建筑物折旧年限均按30年计,期末残值率5%;设备折旧年限均按15年计,期末残值率5%。经估算,年折旧费为240万元(详见附表4)。
(5)摊销费:递延资产按20年摊销,估算年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总计65万元(详见附表5)。
(6)修理费:该项目的维修费用按固定资产原值的1.5%计算。估算年固定资产修理费为120万元。
(7)其他费用:估算正常年其他费用为233万元。
经估算,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为4466 万元,经营成本为4160万元。7)利润估算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正常年应纳所得税为635万元,计算期内可上缴所得税6120万元。
8
项目计算期内正常年可实现利润2538万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6.52%。
15.3财务评价1)盈亏平衡分析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年总固定成本/(年营业收入-年可变成本-年营业税金和附加)]=21.75%,说明本项目正常年达到设计能力的21.75%时,企业就可保本经营,由此可见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很强。
BEP点营业收入=7750X21.75%=1686万元安全盈余率=78.25%
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货物周转能力达到21.75%,企业就可保本,盈亏平衡点很低,项目风险很小。本项目有78.25%的盈利区,说明该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见盈亏平衡图:
9
盈亏平衡分析图生产总成本固定成本营业收入8000700060005603.25000400030002000100001061700.468214581400.87062101.218347064902.84465.5411096303.67004盈亏平衡点35022801.6221025864202.4333829623714409065907067067067067067067060%10%20%30%40%50%60%70%80%90%100%生产能力利用率2)敏感性分析
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规避风险,准确把握市场行情,迎合客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尽最大可能降低建设投资。
项目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考察建设投资、经营成本、销售收入提高10%和降低10%时对财务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影响程度。
根据表11: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
当营业收入降低10%时,内部收益率从26.06%降低到15.67%,净现值从5077.49万元降低到1308.88万元,投资回收期从4.93年增加到6.90年,为最敏感因素;
当经营成本增加10%时,内部收益率从26.06%降低到20.39%,净现值从5077.49万元降低到3033.11万元,投资回收期从4.93年增加到5.78年,为次敏感因素。
10
敏感性分析图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10%15.67%12%12%12%31.08%28.54%26.06%26.06%建设投资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基准收益率内部收益率35.56%23.64%20.39%010%变化率3)综合评价
从盈利能力分析得知,项目FNPV(税后)=5077.49万元>0、FIRR(税后)=26.06%>Ic=12%,并且全部投资在4.93年收回(含建设期1年)。企业年均净利润1904万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6.52%,所以项目盈利水平较好。
从盈亏平衡分析数据得知,本项目BEP点生产能力利用率为21.75%,安全盈余率78.25%,表明项目安全性较好。
从主要评价指标看,各项财务评价指标数据较好,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15.4社会效益分析该项目的建成可创造直接就业机会13个。为解决当地部分人员就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政治稳定。同时能够
11
促进和带动相关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其积极意义深远。
12
第十六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16.1研究结论一、该项目的建设,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淘汰类和限制类,具有良好的产业带动作用。
二、该项目的建设,适应市场需求,又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该项目选址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优越,建设规模较为适度,建设条件良好,总体方案设计合理,市场前景乐观。
四、该项目承担单位实力雄厚,有稳定的投入资金和企业运作管理经验,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该项目建设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建设厂址基础条件良好,水、电供应有保证。
六、财务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年均营业收入7750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6.06%,税后投资回收期4.93年(含建设期),总投资收益率36.52%,投资利税率47.26%,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为21.75%,各项经济指标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强,项目经济效益很好,项目投资风险较小。
七、该项目的建成和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首都周边经济圈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成可创造直接就业机会13个。为解决当地部分人员就业问题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政治稳定。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规模适当,产品结构能适应市场变化。本项目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优良,在技术上是可靠的,同时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本项目的建设亦可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对改善当地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财务评价结果看,各项经济指标均是可行的。
16.2建议1、严格按照行业相关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宣传,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2、建议购置关键生产设备时,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论证,通过公开招标,选取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的生产技术及设备,从而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3、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和销售网络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4、项目投产以后,建设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尽量降低成本,使企业拥有更大范围的调控价格能力。
因此,该项目在建设上、技术上、经济上和相关产业的带动上都是可行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