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4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及训练

来源:筏尚旅游网
高三化学复习化学方程式4 班级 姓名 学号

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1) 工业合成氨 N2 + 3 H2 2) N2和O2 在放电条件下 N2+O2

放电

高温、高压

2NH3 催化剂

2NO

3) NO被O2 氧化 2NO+O2=2NO2 (红棕色气体) 4) NO2 溶于水 3NO2+H2O=2HNO3+NO 5) NH3溶于水 NH3+H2O

NH3·H2O

催化剂

NH4+OH

+-

6) NH3 和 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NH4Cl (大量白烟) 7) 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4NH3+ 5O28) 氨水不稳定性 NH3·H2O9 ) NH3·H2O+HCl=NH4Cl+H2O

10) 2NH3·H2O+H2SO4=(NH4)2SO4+2H2O 11) NH3·H2O+HNO3=NH4NO3+H2O 12) 2NH3·H2O+MgCl2=Mg(OH)2↓+2NH4Cl

13) 3NH3·H2O+AlCl3=Al(OH)3↓+3NH4Cl 3NH3·H2O+ Al3+= Al(OH)3↓+ NH4+ Al(OH)3不溶于过量的氨水

14) NH4Cl受热分解 NH4Cl15) (NH4)2CO3 受热分解 (NH4)2CO3

NH3↑+HCl↑

2NH3↑+H2O+CO2↑

CaCl2+2NH3↑+H2O

碱 的 通 性

4NO+6H2O

NH3↑+H2O

16) 实验室制氨气 2NH4Cl+Ca(OH)2

NH3与CaCl2、CuSO4、浓硫酸都反应,所以干燥NH3用碱石灰而不用CaCl2、CuSO4、 浓硫酸

17) NH4+ 的检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是否变蓝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检验是否有白烟) NH4++OH=NH3↑+H2O

18) HNO3不稳定性 4HNO3

光照

4NO2↑+O2↑+2H2O

19) Cu和稀HNO3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Cu +8H+ + 2NO3- = 3Cu2++2NO↑+4H2O

20)Cu和浓HNO3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Fe、Al遇冷的浓硝酸、或冷的浓硫酸钝化) Cu +4H+ + 2NO3- = Cu2++2NO2↑+2H2O 21) C和浓HNO3 共热 C+4HNO3(浓) I-、Br-(常见强还原剂)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NO2↑+CO2↑+2H2O

22) HNO3(常见强氧化剂)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如H2S、BaSO3、HI、HBr、Fe2+、S2-、SO32-、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训练2 班级 姓名 学号

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NOx、SO2)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它使CO和NOx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NO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CO+2 NOx=2xCO2+N2 B.上述方法的缺点是由于CO2增多,会大大提高空气的酸度 C.多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有效控制城市空气各种污染源 D.汽车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或开发氢能源,都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2、能用作区别NO2和Br2蒸气的试剂是( )

A.湿润的KI淀粉试纸 B.AgNO3溶液 C.Na2CO3 D.NaOH溶液 3、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然后( )

A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试之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测其溶液 C加强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液D加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试之 4、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 A. 3∶1 B. 1∶3 C. 1∶2 D. 2∶1

5、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 NaOH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 mol BaCl2沉淀反应恰好完全,则原溶液中NO3- 的浓度为 ( ) A.

b-2c2b-4c2b-cb-4c B. C. D. aaaa6、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为( )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7、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干燥NH3的是( ) A.浓H2SO4

B.碱石灰

C.P2O5 D.无水CaCl2

8、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 )

A. 含有1 mol NH3分子B. 含NH3和NH4之和为1 mol C. 含NH3·H2O 1 molD. 含NH3、NH3·H2O、NH4之和为1 mol

1

9、下列气体易液化,遇挥发性酸时冒白烟,而且适宜作致冷剂的是 ( ) A. N2 B. NH3 C. NO D. NO2

10、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11、现有下列物质,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 ) ①氯水 ②氨水 ③浓硝酸 ④硝酸银 ⑤烧碱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⑤

12、下列关于浓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挥发性,因而浓硝酸略带有黄色B.具有不稳定性,实验室里应保存在棕色瓶中 C.具有氧化性,常温下可以跟铜缓慢反应D.具有酸性,实验室可以用它来制氢气 13、下列材料制成的容器既不能用来盛放盐酸,也不能用来盛放浓HNO3的是( ) A.Al

B.Sn

C.Cu

D.Pt

14、为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稀硝酸 B.浓硝酸 C.浓硫酸 D.浓盐酸

15、0.3 mol Cu与稀HNO(产物为NO)完全反应时,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 3A.0.3 mol B.0.6 mol C.0.4 mol D.0.2 mol

1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H+、NO3-、Fe2+、Na+ B.Ag+、NO3-、C1-、K+ C.K+、Ba2+、OH-、SO42- D.Cu2+、NH4+、Br-、OH- 17、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 ①FeCl3 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全部

18、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4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所用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

A.30% B.64% C.70% D.无法计算 19、等量镁铝合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2mol·L-1H2SO4溶液 B、18 mol·L-1H2SO4溶液 C、6 mol·L-1KOH溶液

D、3 mol·L-1HNO3溶液

20、将1.92 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

A.0.12 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

2

二、填空题

21、氨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2NH3+3CuO==3Cu+3H2O+N2)而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Mg(OH)2和NH3.下面是甲、乙两位学生提出的

制备氮化镁的两种实验方案示意框图(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填空和回答问题:

(1)甲、乙两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制得氮化镁?(填\"能\"或\"不能\")甲 乙 . ⑵ 具体说明不能制得氮化镁的原因(如两个方案都能制得氮化镁,此小题不用回答). 。 22、A、B、C、D、E五种物质中含有同一种元素,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中A、B、C、D在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 (1)写出各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则A是 D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E→C的化学方程式为 23、某研究小组进行与NH3有关的系列实验。

⑴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画出制取干燥NH3的装置简图(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不用画),并标明所用试剂。 ...

画图:

3

⑵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B管的容积是A管的2倍,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HCl和NH3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性好。

①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操作是 。 控制活塞K4、K5,调节C,使B管充满与A管同压的干 燥NH3。

②缓缓开启K3,A管中的现象是 。 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时,B管中预 期的现象是 ;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 主要原因是 。

24.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赶出去其中的空气。其中第一步实验操作为: 。 ...如何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如何证明E中收集到的是NO而不是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装置气密K1 A K2 K4 K3 石蜡B C

K5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训练2 答案

1-5 BBDCB 6-10 BBDBC 11-15 BBBBD 16-20 ADBABA

21、(1)甲不能,乙能(2)甲方案中反应产生的NH3全部被H2SO4吸收,不能进行后续反应.

22、(1)N2 、NH3 (2)3NO2+H2O=2HNO3+NO、3Cu+8HNO3=3Cu(NO3)2+2NO↑+4H2O 23、⑴略

⑵2NH3+3Br2==6HBr+N2

⑶①打开K1、K2,从K2处通入干燥的HCl气体,直到K1处有白雾出现,关闭K1、K2。

②生成大量的白烟。 B管中充满石蜡油。 实验时A管中未全部充满干燥HCl气体

(1)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当C处出现白色24、

沉淀时

(2)3Cu+8H++2NO3- 3Cu2++2NO↑+4H2O (3)用F向E中鼓入空气,E内颜色加深;

NO2进入C生成HNO3使CaCO3溶解 (4)吸收过量的NO2,防止空气污染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