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舞龙
舞龙运动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作为一门课程建设起步却较晚。因此,加强舞龙运动的课程建设十分必要,它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舞龙运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而且通过舞龙运动的教学活动,还可以很好地弘扬中国优秀的龙文化,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本章将从舞龙运动的现实意义出发,积极探索舞龙运动基本的教学规律,了解舞龙运动的教学特点,介绍舞龙运动基本的教学方法,从而对于普及提高舞龙运动的全面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舞龙运动是经过中华民族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步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较有代表性社会现象,千百年来一直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并且随着华人在世界各国的侨居,也将象征民族团结的舞龙活动带到了世界各地,世界上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很容易看到舞龙这样热烈的活动,它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文化的继承。然而,古老的舞龙活动这种习俗的传承又更多的是依靠本地区、本民族的长辈“言传身教”得以继承和发展的,这种继承与发展随意性很强,缺少较为规范的指导。因此,随着舞龙运动的规范化发展和舞龙运动的国际化交流增多,舞龙的教学活动将成为舞龙运动普及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时也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人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 舞龙运动教学的任务
舞龙运动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中国龙文化的基本知识,学习舞龙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
舞龙运动教学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弘扬中国优秀的龙文化,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舞龙运动所走过的历程来看,它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因此,在舞龙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舞龙运动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舞龙教学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龙文化精神,通过舞龙这种运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共同为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传授舞龙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舞龙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推广、普及和发展舞龙运动。舞龙运动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千百年来在中国的民间广为流传,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目前发展成为一项全民性的体育竞技项目,从它的理论到技术都逐步地趋于规范化了,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普及和推广中国的舞龙运动,在教学中应该较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舞龙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这为今后更为广泛地传播、推广舞龙运动奠定坚实基础。
3.发展舞龙专项身体素质,提高基本的体能和技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舞龙活动发展到竞技舞龙,对舞龙的技术动作和训练体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舞龙运动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可以全面地发展舞龙运动所必需的专项身体素质,发展基本的体能和技能,为提高舞龙运动的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目前舞龙运动开展较好的主要是在农村,因此,搞好舞龙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对于促进农村的全民健身活动的
开展也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4.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抓住舞龙运动独特的民族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并结合舞龙运动的自身特点,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优良品德及作风。
二、 舞龙运动教学的特点
舞龙运动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其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强调集体配合的特点
舞龙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在整个舞龙的过程中,它是在龙珠的带领下,由9个人借助龙具共同完成龙的游、盘、翻、腾、穿、缠、戏等舞龙技巧动作。因此,我们在舞龙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这是完成舞龙技术动作的基础。例如:在完成舞龙基本的“连续腾跃行进”动作时,就不能只强调龙头的腾跃,而忽视了龙头后面几节的跟进配合,这就很容易造成整个龙体的“打结”或“踩龙”等现象,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舞龙的效果,所以在舞龙教学中集体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民族性的特点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舞龙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华夏民族的许多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在舞龙的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体现出民族性这一特点。如: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中国“龙文化”的知识;介绍有关舞龙运动与华夏民族精神的纽带作用,培养民族凝聚力。同时还要通过舞龙
教学,使学生了解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所具有的责任,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注重健身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特点
现代的舞龙运动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竞技性,但是在舞龙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将健身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舞龙运动的过程中,也会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提高艺术修养。舞龙运动本身就是一项民间喜庆的娱乐活动,丢掉了它的艺术性,也就丢掉了舞龙运动的本质。同时在舞龙教学中加强舞龙运动的艺术性与健身性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舞龙动作的理解,提高舞龙运动的演练技巧和表演的效果。
总之,舞龙运动从民间的喜庆娱乐活动发展成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在它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它的特殊性,也就是它本身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和发展舞龙运动的同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舞龙运动优美的技术动作,而且更为重要是继承舞龙运动优秀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中国龙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的认识。
三、 舞龙运动教学的阶段
舞龙运动是一个集体性项目,要想把舞龙的教学工作搞好,使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掌握舞龙的基本技术,研究分析舞龙技术动作形成的一般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明确舞龙技术动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为有效地、合理地实施教学法奠定了基础。因此,了解舞龙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是舞龙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掌握了舞龙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才能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舞龙的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正确的掌握舞龙的技术和技能,提高舞龙教学的质量。
舞龙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由不会到会,以至能轻松自如而准确熟练地,按一定动作规格要求完成舞龙技术动作的过程。因此,可以把整个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掌握阶段;改进提高阶段;运用自如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