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燕,李永生
扬州
225000)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摘
要:《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土建与工程造
价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对于高职院校土建与工程
造价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严格按照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首要教学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为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就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9)03-0242-02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9.03.124
1《建筑构造与识图》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构造与识图》不仅是土建与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
课程,而且是后续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开始前最重要的知识储备阶段,
其在学生职业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该课程的内容具有抽象性强且难度大的特点,所以随着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畏难或者厌学的情绪,从而对其学习效果的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1.1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明确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院校通过对《建筑构造与识图》所
涉及到的投影基础知识、建筑工程图识读、建筑构造等几部
分内容的深度整合,确立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这部分内容之间不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具有承前启后的
特点。随着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其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造成了很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对专业识图中各种复杂形体与符号基础知识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甚至还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这两方面的知识之间联系并
不是那么密切[1]
。再加上建筑构造部分的知识非常的枯燥乏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进而对其学习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1.2
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枯燥乏味且抽象性强是《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最显著
的特点之一。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空间概念意识,要求学生掌握合理运用制图原理和识图要领的方法[2]
,才能确保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教师以往
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
而忽略了工程实例讲解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是简单的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将房屋建筑各个构成部分所发挥的
作用以及类型要求等知识向学生讲授一遍,这种重复循环的讲解方式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收稿日期:2018-10-17作者简介:邹燕(1975-),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识图与构造、造价教学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工作。
·242·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激发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才能实现促进教学效果稳步提升的目的。
2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的策略
2.1
优化教材以及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应改进教材。由于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课程的教材都是在本科或者专科教材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3]
。所以,
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
应该明确学生培养的目标,充分重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就目前各个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
而言,
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该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
应该严格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积极进行教材内容的优化,同时尽可能地选择民用建筑识图与构造的知识点,
促进学生识图能力的稳步提升。另外,高职院校在进行教材内容优化时,应该采取减少几何部分中难度较大且实用性不
强的点、
线、面等综合性知识的讲解,将重点放在民用建筑识图上,这不仅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帮助
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传统的高职建筑装饰识图与构造教学主要是通过建筑制图与房屋建筑学两部分,分别进行画法几何、建筑制图规范标准、建筑概论以及构造原理等知识的讲授。但是由于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密切,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建筑构造概念不清晰、
不理解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其学习效果的提升。在高职院校将建筑制图与房屋建筑学等原有教学内容进行
有机整合与重新编排后,
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了基本知识、点、线、面、建筑概论、建筑识图等相关知识的讲解,不仅满足了
学生学习和理解建筑图纸的要求,
而且促进了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另外,这种以建筑识图为相关任务主线安排教学内
容的教学方式,
不仅加强了针对学生建筑识图技能的训练,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构造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方法被
应用于教学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技能的不断提升,
为其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2创新教学方法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土建与建筑工
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虽然毕业后大多从事的是造价员、施工员或者资料员等基础工作,但是企业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
能力、
创新能力以及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工程图纸为基础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学生从接触基础的工程资料开始,
逐步进行建筑和施工图纸、结构施工图纸以及设备施工图纸的分析,同时将建筑物的基本构造组成与原理作为授课的重点,
才能确保学生掌握建筑制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学、画、做的紧密融合[4]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建筑工程案例分析的过程中,
充分运用电脑辅助软件模拟的方式进行建筑构造以及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而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则可以根据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以及整套的建筑图纸进行建筑基础部分的设计和整体结构的建构。如果以建筑物构造组成为基础的话,可以将
《建筑识图与构造》这一课程分为若干个板块,然后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应该在详细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施工图纸的抄绘;其次,充分利用现阶段常用的建筑辅助制图AutoCAD软件,进行建筑工程图纸的绘制;再次,运用BIM中的Revit工程软件开展专业化的模拟实践训练;最后,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建筑工程仿真软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此外,随着建筑工程虚拟教学软件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有效弥补了学生知识点掌握不足、工程规范操作意识薄弱以及实践能力差等各方面的问题,而且促进了实际工程问题处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其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采取安排基础、楼梯、屋顶、单层工业厂房构造等课内
实践教学的方式,
组织学生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户外现场教学,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加深对建筑识图与构造等基本知识理
解和掌握的目的。2.3
改革考核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担,
因此,不能只是简单地通过期末考试成绩衡量学生能力的高低,而是应该充分重视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力的积
累,才能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5]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针对
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考核,
按照百分制计分的方式,将日常学习成绩与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作为等级评定的标准,将总课
程总分设定为100分,其中日常学习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学生日常学习成绩主要是以其所取得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关键各种岗位证书为基础,凡是取得其中任意一个证书的得30分,取得其中任意两个证书的即为满分60分。2.4
职业技能大赛的组织以及加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高职院校对于职业技能
大赛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由于通过技能大赛,
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而且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技能评价标准的制定、实训
条件的改善、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提供了机遇。所以,近年来,不管是国家级还是升级地
方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都将技能的复合型与综合性作为考察学生能力的重点。比如,土建工程的制图与识图大赛,比的不仅是学生操作AutoCAD的技能,而且对学生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而这些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经过扎实的专业课程教育才能做到。另外,为了实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目标,高职院校还应该在积极参与国家级或者升级工程制图与识图技能大赛的同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以便于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其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束语
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
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加快《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同时积极地探讨和研究高职《建筑识
图与构造》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才能确保高职土建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ID:007440]
参考文献:
1]吴佳星.基于BIM技术的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
革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34-36.2]朱飞.高职造价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
业教育,2017,16(10):9-12.3]程兆峰.浅谈高职《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教学改革[J].课
程教育研究,
2017,6(8):240.4]赵延生.高职院校“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扬
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4,(3):72-74.5]熊英.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湖北
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2(1):18-20.·24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